语文教学如何以美育人

2015-12-04 11:57邓道慧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0期
关键词:于勒含蓄感情

邓道慧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美育要抓住“审美点”,以各种美的对象来打动人、感染人,使人产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受到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美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概念,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任务就是要自觉地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美了解得深一些,理解得透彻些,感受得多些,使之养成良好的审美趣味,具有正确的审美能力,并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能辨真假,判善恶,明是非,知美丑,爱其所当爱,憎其所当憎。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的那样:摒弃一切庸俗的坏的东西,理解一切善和美的动力,热爱一切崇高的事物。文学作品的特殊教育力量,语文教学独特的美育功能,主要就表现在这里。那么一篇课文一般能蕴含哪些方面的美呢?

一、语言文字美

美育是依靠美的事物的感染力激起受教者感情上的共鸣,产生审美愉快,并在愉悦的美的享受中,使感情得到净化,心灵得到升华的。语言文字的分析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不能把字词教学误解为仅仅教会学生读和写,而应在品析词句时把思想内容包含于语言文字当中,赋予它以生命力和感情色彩,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美的基础上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美,获取审美教育。如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中的“一桥飞架南北”的“飞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为什么不用“高架”“架设”“架在”等词入手,通过比较、讨论,让学生深刻领悟到:“飞架”不仅能显示出大桥凌空高架、规模空前的雄姿,而且饱含了作者兴奋自豪之情,其语句的凝练和形象性是别的词不能企及的。

文章的朗读,尤其是美读有利于学生评析揣摩词句的隽永和优美,从而进入情境,把握感情,进一步欣赏文章之美。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描写荷塘的一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大量叠字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音乐性,而且增强了感情色彩。神奇美妙的比喻又构成了一幅幽雅静谧的图景,引人联想,令人神往,耐人寻味。对于如此美不胜收、妙不可言的描写,教师应当加强朗读指导,采用放录音、范读等方法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激扬处还他个激扬,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叶圣陶),并借助联想和想象深入其境,细心品味,与作者心灵相通,从而获得美的感受。

二、形象塑造美

“美只能在形象中见出”,这是黑格尔的一句名言。美,离不开形象;各类文章的美,也离不开形象。语文教学中的美,就是要抓住这些不同类型的形象,把学生引导到美的王国,指导学生更好地去欣赏、理解和鉴别,孕育崇高的审美理想,培养良好的审美趣味,作出正确的审美判断。

语文课本里的人物形象,能把学生的感性调动起来,或崇敬爱戴,或同情惋惜,或鄙视蔑视,激荡于心,形成一种鲜明的倾向感。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精神,能不让人感奋吗?上官大夫的妒贤嫉能,焦母刘氏的专制逆行,鲁四爷之流的卫道吃人,康大叔阿义之流的残暴蛮横,能不令人深恶痛绝么?马谡的自负骄矜,蒋干的愚妄自负,别里科夫的故步自封,路瓦栽夫人的爱慕虚荣,能不令人可笑可悲么?刘兰芝的横遭休弃,琵琶女的天涯沦落,窦娥的无辜遭刑,侍萍的几经折磨,孔乙己的穷困潦倒,祥林嫂的苦痛辛酸,能不令人可悯可叹么?在教学中抓住这些具体人物形象,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这种倾向感,就能潜移默化,点滴铭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三、意境想象美

优秀的文章,特别是散文,它总是有意境的,因此它总能给人以思想的启迪、感情的陶冶、艺术的享受。以《醉翁亭记》来说,它的意境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挖掘。

首先是山水相映之美。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左右远近是一幅山水画,作者把山、泉、林、亭交织在一起,既各尽其美,又多样统一。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一幅画中山水亭台一应俱全,辉映生色,构织成诗一般的优美境界。

其次是四季变幻之美。芳草萋萋,幽香扑鼻是春光;林木挺拔,枝繁叶茂是夏景;风声萧瑟,霜重铺路是秋色;水枯石瘦,草木凋零是寒冬。这就展开了四幅画面,它们互相映衬,变化有致,春光如海映衬了秋色肃杀,夏日繁茂映衬了冬景寒冽。

其四是动静和谐之美。醉翁亭记中,静态的琅琊山和动态的酿泉水的统一,显得山色苍翠悦目,泉声淙淙动听,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富有动态感的真切画面。树林荫翳,鸣声上下,树林之静和百鸟啁啾之动的统一,相得益彰,使人们有身临其境的逼真感受,由此而产生了一种获得大自然情趣时的和美愉悦。

四、含蓄深沉美

含蓄,自己言语、诗文意思含而不露,令人寻味。含蓄的语句,不仅要理解它的表层含义,更重要的是理解它的深层含义。如何理解呢?可以抓住文章中一些以虚写实,运用曲笔的写法。

所谓“虚”即虚写,指的是采取烘托、暗示等手法对表现对象所做的侧面间接的表现。虚写想让读者通过艺术联想去补充、丰富表现对象,使作品取得以少胜多、含蓄凝练的效果。例如《红楼梦》中黛玉临终前对宝玉的感情极为复杂,有爱、有恨,有迷惑、有失望,如果一一写出,花再大力气也难以写好,《红楼梦》的作者采取了虚写手法,只听她从心底呼喊:“宝玉!宝玉!你好……”,好什么呢?让读者自己去领会这“虚”中所包含的复杂意蕴。分析这类含蓄语句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重要的是找准重点,逐步加深。而所谓“逐步加深”,就是进行分析综合的角度有所变化,范围有所扩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这种含蓄深沉之美。

五、形体结构美

人体结构的美有一个“黄金分割定律”,出色的文章形体结构无论是高低俯仰、错落有致,还是平缓无折、延续荡开,都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举《我的叔叔于勒》来说,其情节波澜起伏,跌宕生姿,留有悬念并一路蓄势,让人回味无穷,一咏三叹。

作者先写了菲利普夫妇一家盼于勒的几件小事,接着写他们对心目中发了大财的于勒的夸赞,言辞中包含着幸福、喜悦与憧憬。出其不意地设计了穷困潦倒且已成“老朽”的于勒与菲利普一家戏剧性的见面,这无疑将双方的矛盾冲突推到了极点。可怜的于勒衣衫褴褛、又老又脏、满脸皱纹,他精心于那微不足道的营生之中,根本就没有发现他的亲哥嫂和亲侄儿就在他的身边,而且居然不想认他,决定迅速避开他。这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是多么让人寒心,这种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被披露得体无完肤。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美育要抓住“审美点”,以各种美的对象来打动人、感染人,使人产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受到教育,今天的美育必然在明天开出鲜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于勒含蓄感情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带着感情
王士禛 汉诗에 나타난'含蓄'의 미학
带着感情
感情强烈的叹号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
憧憬含蓄是一种收藏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