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影响因素研究
张欣田 吴明深
(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4)
摘 要:近年来青少年体质呈下降趋势,该文旨在通过探究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的重要影响因素来找到相关原因。学校体育活动、家庭体育氛围、青少年主体体育意识是影响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构建的重要组成因素,而每一方面因素的特征却又是不同的,从而对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关键词:青少年 体育生活方式 体育活动 体育意识 家庭氛围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8(c)-0235-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4.235
基金项目:转型期我国城市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与锻炼习惯的教育干预研究,项目编号:14BTY055)。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体育是符合生活方式的内容和结构特征的,因此,体育也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即体育生活方式[1]。很多有关体育生活方式的研究中都会强调体育生活方式是一个回答“人们怎么从事体育生活”的问题概念。也通常会将其定义为:在一定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下,社会中的个人、群体或全体成员为一定价值观所制导的满足多层次需要的全部体育活动的稳定形势和行为特征[2]。
青少年,是人类发育过程中的一段时期,介于童年与成年之间。在这段时期里,人类会经历一段青春期,也就是性成熟的过程。通俗的来说就是指满13岁但是不满19岁的人。现如今受当代教育制度影响,青少年这个群体所处的社会环境是比较特别的,青少年这个群体大多数都在学校中进行学习培养,而体育亦是教育的一部分,因此,关注这一群体的体育生活方式是很有意义的。
1.1体育生活方式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可以发现,对体育生活方式的已有研究集中主要以体育生活方式的理论研究为主,既有概念界定的相关研究,又有发展历程的相关研究。这类对体育生活方式的理论研究大多与苗大培对体育生活方式的理论研究相似,集中于研究体育生活方式的范畴结构。除此之外,也有学者对因素和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其中李仕丰在他的《论体育生活方式主导因素——主体体育意识》中就明确指出了培养主体体育意识形成体育生活方式的基本必要条件,充分肯定了主体体育意识的重要作用,与其他学者因素研究的关注点有所不同。[1]在对体育生活方式的研究中,以大学生为主体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多些,而针对青少年这个群体的体育生活方式研究则并不丰富,且大多以现状研究为主。
1. 2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影响因素
对青少年的体育生活的研究仍然离不开现代体育理论基础的支持。青少年时期是教育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青少年学生在学习科化知识的同时也离不开体育教育。《体育学理论》(1961版)中就曾指出“社会主义体育是为了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为生产劳动和国家建设服务的,它属于全体劳动人民,是共产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离开了体育,教育是不完整的,青少年的发展是不完全的,由此可见体育的教育观对青少年的体育生活具有指导作用。那么青少年的体育生活方式受哪些因素影响,也值得思考。通过查阅资料及分析,认为下三方面是构成青少年的体育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
1.2.1学校体育活动是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少年正处于受教育的特殊时期,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体育特长生除外,其它学生的生活重心往往更倾向于文化知识的学习,在学校的课程安排中,体育课通常为每周两节,由此可见体育课在所有课程安排中得占有的比例是相对较低的,这也就意味着青少年在学校有体育教师指导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来说是很少的。中小学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也是很有限的,其中间操时间和课间休息时间是相对比较稳定的。课间休息这部分时间并不是完全为青少年学生从事体育活动所用得,休息、吃零食、去卫生间等琐事都会占用这部分时间,且课间10 min时间比较短,也不利于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能从事的项目十分有限。与之相比,课间操则相对比较稳定,课间操得时间则是完全为青少年体育生活服务的,有利于放松精神,缓解学业压力,增强体质,目的性十分明确。由此看来,青少年学生在学校所进行的体育活动时间虽然不是很充足,但是在体育锻炼活动安排的时间上比较稳定,保证了每日都能从事或多或少的体育活动。此外,在学校从事体育活动会有专门的体育教师指导,安全与技能的提高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学校的规章制度也会对青少年体育会动产生一定的督促作用。总体而言,青少年学生在学校的体育生活方式是比较稳定的,可能形式稍微单一了一些。但是学校也会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各种体育活动比赛也是能够为青少年的学校体育生活增加色彩的,吸引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提高体育热情,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1.2.2家庭体育氛围对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有重要影响
除了学校以外,家庭是青少年另一个经常处于的环境。一个家庭的体育锻炼氛围对青少年的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家庭体育锻炼传统、父母职业、经济收入、文化水平、生活环境等都与青少年的体育生活方式密不可分。有体育锻炼传统的家庭往往会带动青少年一起参与到体育锻炼活动中去,潜移默化设定着青少年的体育生活方式。与之相反,父母比较忽视体育锻炼,青少年没有接受到体育锻炼的影响,他的体育生活结构很可能会如他父母一样,并不让人满意。家庭经济因素对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也有一定的影响。体育消费支出是很有张弛度的,好的经济条件能为青少年提供好的体育锻炼器材和技术指导,创造更加有利的体育活动条件。但是这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负担的起得,有些运动项目的消费支出很高,如高尔夫等,但这只是个别项目,且运动项目种类丰富,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父母的文化水平对青少年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有很大影响。青少年正是个人发展的关键时期,很多家长会陷入各种误区,不具备终身体育意识,这也会影响青少年对终身体育意识的认知。从而在建立体育生活方式时,存在误区,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发展。除此之外,也有学者更倾向于从心理学角度对这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高的体育信念、体育情感和体育行为影响青少年的体育参与;家庭经济情况和家庭结构对青少年体育参与有影响;家庭生活环境对青少年体育参与具有影响[3]。由此可知家庭因素是影响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
1.2.3青少年主体体育意识是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的关键性因素
除了时间紧等客观因素对青少年构建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有影响,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主体意识更是关键性因素。是否对体育运动具有浓厚的兴趣决定着青少年体育生活的发展。《体育文化的渗透与人的体育生活方式》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原因和推动力,继而成为一种品格和力量,影响社会和人的发展。它就是思想力量,体育也不例外”这句话充分地肯定了思想意识的作用,肯定了体育运动兴趣对体育活动的积极影响。[4]因此培养青少年的体育兴趣,是推动其发展的内在动力,有利于建立青少年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有利于调整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的结构。每个青少年对体育的感兴趣程度是不同,身体条件也是不同的,因此,主体对体育活动的需求只个人才有明显的感受。在心理学上,兴趣是人格心理的范畴,并与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等共同形成一个人的人格倾向性,且最能反映人的活动积极性与能动性,也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方面。[5]青少年若具有强烈的体育兴趣,那么主体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增强,便更有利于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构建。
综合以上几方面所述,首先,学校要保证青少年学生在校的体育锻炼时间和质量。青少年学生的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学校里所进行的体育活动是其体育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分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使青少年学生产生浓厚的体育兴趣,重视对学生体育技能的传授与指导。此外,也不能随意取消或挤占体育课及体育课外活动的时间。其次,家庭要为青少年努力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家长在督促青少年学生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孩子的身体健康。培养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最后,青少年自身也要重视体育锻炼,不要迷恋与网络、电视等高科技产品,走出家门,参与体育活动。
参考文献
[1]李仕丰.论体育生活方式的主导因素——主体体育意识[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6):13-15.
[2]杨文轩,陈琦.体育原理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
[3]李彬彬,符明秋.家庭影响青少年体育参与的研究进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12-15.
[4]曹卫.体育文化的渗透与人的体育生活方式[J].体育文化导刊,2003(10):48-49.
[5]高玉祥.健全人格及其塑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