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体育训练中如何预防运动损伤

2015-12-04 16:00李华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4期
关键词:训练量热身体育训练

李华

(茌平县体育局 山东聊城 252100)

业余体育训练中如何预防运动损伤

李华

(茌平县体育局 山东聊城 252100)

随着人们身体保健意识的增强,业余体育训练逐渐增多,一方面业余体育训练极大提升了运动者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运动损伤又是业余体育训练中较常发生的问题,而运动损伤的发生会损害运动者的身体健康,严重时还会引发机体后续反应。该文从我国现阶段业余体育训练开展现状入手,着重分析业余体育训练时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的措施方法。

业余体育训练 运动损伤 原因 措施

业余体育训练是增强运动者体质,保障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在开展业余体育训练时,运动损伤又是难以回避的一个主要问题,运动损伤发生时轻则影响人们机体健康,重则危害人们的人身安全。因此,在业余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预防应贯穿于训练全过程,通过制定实施运动损伤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运动效果。

1 我国现阶段业余体育训练开展现状

业余体育训练概念始于20世纪50年代,自提出这一概念后,相应出台实施了有关的训练规则及制度,如《少年业余体育学校章程(草案)》、《青年业余体育学校章程(草案)》,实现了对业余体育训练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1]。随着业余体育训练的开展,一方面极大提升了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也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增添了动力,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纵观我国近50年发展历史的业余体育训练,虽然有别于专业正规的体育训练,业余体育训练的门槛更低,但为了日常训练获得一定的成绩保障,其在训练的设施及训练方法上也较为齐全,在训练效果上也较为显著,成为我国体育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

从业余体育训练组织实施的具体情况看,现阶段我国业余体育训练也呈现出一些不足,首先,业余体育训练培养目标上较为单一,重训练,轻教育等现象仍存在;其次,业余体育训练的训练员或指导人员在能力素质上整体不高,致使业余体育训练中问题丛生,制约影响了业余体育训练的成效;第三,伴随业余体育训练产生的运动损伤问题,也逐渐成为影响训练质量及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

2 业余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

业余体育训练中引起运动损伤的原因既有人为因素影响,也受自然因素的制约,具体说来,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

2.1 缺乏对运动损伤的认识

业余体育训练中,运动者没有将运动损伤视为训练中极易发生的隐患要素,缺乏对运动损伤的全面正确的认识,这是业余体育训练中导致运动损伤发生的重要因素。运动损伤认识的匮乏,一方面是由于自身忽视了体育训练的危险性,另一方面也受训练指导人员素质能力不强所制约。此外,出于对训练成果的追求,运动者不规范的训练动作,往往也会伴随运动损伤的出现。

2.2 训练超负荷,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体育训练讲求循序渐进,如身体素质不强,从零训练量直接进入较大训练量时,此时运动者的机体会承受很大的负荷压力,当训练达到超负荷状态时,运动损伤的产生就在所难免[2]。另外,业余体育运动者普遍缺乏专业的系统训练,其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不强,这也是引起业余体育训练运动损伤频发的重要原因。训练自我保护意识的缺失,极易使运动者在进行训练时出现重心不稳,动作失调的现象,增大了运动损伤的发生几率。

2.3 恶劣的自然条件施加影响

业余体育训练中,如训练环境的自然条件较为恶劣,也增大了运动损伤发生的可能性。一般而言,训练时如温度条件过低,极易使业余体育训练者发生冻伤,相反,训练时温度条件过高,又会引发业余体育训练者产生中暑反应。此外,业余训练开展时光照条件会影响到运动者的视线,进而引起运动损伤。

3 业余体育训练中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方法

3.1 强化对运动损伤的认识和理解

作为业余体育训练组织者及指导者来说,要提高自身对运动损伤发生机理的正确认识,在帮助训练者开展训练活动时,向其阐明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和危害,提高其预防意识。作为业余体育训练的参加者来说,要在正确的训练理念和训练方式下参与体育训练,在循序渐进中增强自身身体素质。

3.2 科学合理地选择训练方法

业余体育训练指导者应科学合理地选择训练方法,坚持因人而异,差异训练的原则。指导者应根据参与业余体育训练者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确定训练采用的训练方法和训练项目,保障业余体育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在训练方法的选择上,还应考虑到该方法对训练者的负荷压力,根据先易后难,自轻到重的训练理念,逐步加大训练量,并搭配使用训练方法,如髌骨损伤多由膝关节跳起动作过于频繁引发,胫腓骨损伤多由跳跃动作过多引起,因此,要综合使用各种训练方法,使训练者能够充分适应训练强度,避免因超负荷训练而引起运动损伤。

3.3 完善训练之前的热身及准备工作

运动损伤在剧烈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在业余体育运动涉及到较剧烈的训练内容时,做好训练热身及准备工作更显重要。训练热身及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在于,通过这一环节既可以激发训练者的中枢神经,使其趋于兴奋,从而唤醒机体,克服机体惰性,同时又能促进机体运动器官各项机能的提高,如肌肉韧带的弹性得以增强,关节腔会分泌更多的滑液,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肌肉损伤及关节损伤。

在进行训练热身及准备活动时,需要注重对训练量的把握,一般而言,热身活动的训练量应充分考虑训练者的身体状况、热身环境的各项自然条件、训练的重要程度等因素。如训练者兴奋程度不够、训练要求较高、热身环境的温度较低、此时的训练热身及准备活动在时间上应尽量延长,在强度上可以适度提高。反之,如训练者无前期训练的基础、年龄层次较低、热身环境温度较高,此时就要适度减少训练热身的时间及强度。训练热身及准备活动的训练量可根据训练者的感受而定,如出现身体微热,稍微出汗,则训练热身效果即已达到。将训练热身准备与比赛时间的间隔控制在1~5min。

例如,在训练中长跑项目时,如1000m跑,身体机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发挥工作效率,这段时间仅需15~25s左右,如此时没有进行训练之前的热身准备活动,出于机能惰性,训练者身体的内部器官就难以适应身体机能的瞬时启动,轻则影响到训练及比赛质量,重则会导致训练者出现恶心、头晕、呕吐乃至休克,给训练者的人身安全造成巨大损害。

3.4 训练间歇期间做好身体放松

训练间歇时段是缓解训练肌体疲劳,化解身体局部负荷压力,避免运动损伤出现的重要时间节点,业余体育训练者应注重利用训练间歇时段,做好身体放松[4]。在训练间歇时段的利用上,有的训练指导者对其重视不足,对训练者在训练结束后立即坐地休息的行为置之不理,由此导致训练者不仅无法及时缓解训练疲劳,反而增大了其发生运动损伤的可能性。

此外,训练间歇放松在方式上应结合训练项目情况合理选择,如训练内容集中于对训练者上肢的训练,则应选择下肢放松项目予以均衡,反之亦然。通过合理调配训练放松项目,达到平衡身体血液循环的效果,从而更快地消除训练疲劳,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3.5 对运动损伤易发部位进行强化训练

针对运动损伤易发部位,着重对其进行强化训练,以逐步增强其功能,也是预防运动损伤发生的有效措施途径。例如,针对髌骨易发生劳损,可以借助“站桩”训练方式逐步增强髌骨的功能;针对股后肌群较易出现训练拉伤的情况,可以通过伸展训练等方法增强股后肌群的肌肉力量。

此外,做好训练场地、设备、医务监督的管理也能够有效预防业余体育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当出现运动损伤后,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援助治疗。

4 结语

随着全民建设意识的增强,业余体育训练的热度会只增不减,作为提高训练者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业余体育训练实施中尤其要注重运动损伤的预防,通过训练者、指导者不断强化业余体育训练的规范化程度,达到提高身体素质,规避运动损伤的训练效果。

[1]黄庆喜.业余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的预防[J].知识经济,2014(12):180.

[2]周战伟,郭蓓,吴贻刚,等.单位时间内业余体育训练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5):85-89.

[3]魏培雨,段晶晶.浅析学校业余体育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青春岁月,2013(14):439.

[4]李雪涛,魏京莲.业余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的预防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3):275.

G806

A

2095-2813(2015)08(c)-001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4.016

猜你喜欢
训练量热身体育训练
世界最大“充电宝”为冬奥“热身”
高校体育训练中如何培养兴趣探究
体育训练中的兴趣与培养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训练现状及对策分析
智能终端在体育训练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两会热身:以优异成绩迎接十九大
高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要点分析
关于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相关探析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于青少年田径训练量及训练强度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