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篮球教学培养初中学生的心理素质

2015-12-04 11:23:41黄立刚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传接球心理障碍投篮

黄立刚

(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 200082)

肖汉仕教授认为,心理素质是在遗传基础之上,在教育与环境影响下,经过主体实践训练所形成的性格品质与心理能力的综合体现。篮球运动需要技术,也需要很强的心理素质。再加上篮球是一项直接对抗的集体项目,因而更要求场上运动员具有极强的心理素质。笔者认为,在学习篮球时,学生必须具备如下几种稳定的心理状态因素:情绪的稳定性、意志的坚强性、很强的自信心等。那么,如何利用篮球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呢?

1 开展主题活动,克服心理障碍

引导自我认识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大有裨益。学生只有充分认识自我,敢于说出自己对篮球的看法,教师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那么,如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开展主题活动,在无压力的氛围下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说出心理障碍。

1.1 室内主题活动,引导说出障碍

每个学生对篮球都有不一样的看法和见解;同样地,每个学生心理也可能都有一道逾越不过的“篮球坎”,因而对篮球学习热情不高,或是消极对待等。为此,教师可以举办室内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篮球砍”,或是其他的见解,以让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如:以“篮球,想说爱你不容易”为主题。此次主题说话活动在室内举办,教师利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大胆说出真实想法(包括心理障碍)。篮球,这项充满竞争、激烈、搏斗,而又需要技术的体育项目,对于高个子男生而言,有着魔法般的吸引力量;而对于大多女生、个子偏矮的男生而言,虽然篮球吸引力强,但总有过不去的“篮球砍”,对篮球是敬而远之。以下为主题探讨片段:

师:其实老师初中阶段个子也特矮,对篮球又恨又爱。爱,是因为篮球原有的魅力,看着篮球明星灌篮,心里痒痒的,也想表现一番;恨,是因为我个子那么矮,篮球框那么高,很难投进去。再加上老师当时也害怕被高个子撞翻。经过指点、训练,老师跨过了这道坎。老师也很想倾听你们的声音。

生1:老师,其实我也想融入篮球课堂教学,只是我觉得我又没有速度,还特别害怕被篮球砸到。

生2:每次我三大步上篮时,一看到有人张开手防守,我就害怕了。

生3:每次投篮,我都投不进,还经常砸不到篮板,怕被场下的人笑话。

在宽松的环境下,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对篮球的想法和自己的心理障碍。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心理状态,以采取针对教学,帮助学生越过心理的“砍”,克服不良心理状态,消除障碍。

1.2 室外主题活动,克服心理障碍

针对上节课的室内主题说话活动,教师再组织一次室外主题活动,让学生重新认识篮球,重新踏出学习篮球的第一步,逐渐克服心理障碍。室外主题活动:篮球,重新说爱你。此次活动的开展是基于上节课对学生的了解的基础上而设计的,主要是帮助学生重新认识篮球,重塑学生学习篮球的信心。如:针对投篮命中率的同学,安排近距离投篮,享受成功体验;针对三大步上篮怕遇到防守队员的,先在篮底设置障碍物,让学生绕过障碍物上篮,增加信心;然后,再安排学生篮底张开手防守,但是脚步不移动;针对害怕被篮球砸到的学生,教师安排学生自己控球,上篮,接球……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安排不同的篮球活动,帮助学生重新认识篮球。通过教师的激励,学生融入室外主题活动,得到不一样的体会。如:投篮命中率的学生因在近距离投篮,而使投篮命中率提高,教师提问:你是如何做到的?学生通过练习,得到体会,教师再给予机会,学生说出想法,学生真正重新认识篮球,克服心理障碍。利用这个方法,教师逐一询问不同的学生。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对篮球有了全新的看法,改变了以往的心理认识,真正达到活动主题要求:篮球,重新说爱你。而学生的心理障碍也逐步得到扫除。

2 注重动作示范,消除紧张心理

在学习篮球技术时,学生都有一定的紧张心理。例如:担心自己学不会,拖后腿,被老师骂;担心自己动作不优美,场下人看笑话;担心自己出错,练习时不敢按照自己的思维来等等。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心理紧张,并伴随有一定的畏难情绪。这就需要教师注重动作示范,以清晰、连贯、正确、标准的动作示范,刺激学生,消除学生过度紧张的心理。教师还可以以一定的讲解辅以配合,强化示范效果,降低技术学习难度。例如:在学习“篮球原地投篮”这一内容时,教师综合运用了讲解和示范相结合的方法,取得很好的效果。男生: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女生:双手胸前投篮。以下案例以女生双手胸前投篮为主。首先,教师口头讲解动作要领:持球时五指自然分开(示范),双手拇指相对成八字(示范),两肘下垂要自然(示范)……教师讲解要领,分解动作,降低学习难度。然后,教师指出重点:蹬地、伸臂、翻腕、拨指。最后,学生练习体会,两人一组,相互观看对方动作,帮忙指出。学生在练习时,闹海中时刻闪现出教师的示范动作,因而练习起来更自然、更简单。为了强化学习效果,教师再将“独门口诀”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跟着口诀练习:两手持球于胸前,目视球篮中心点;蹬伸翻腕连贯好,弧度适中投出球。连贯、正确的动作示范让学生对投篮技术有了直观了解;结合秘诀进行训练让学生“胸有成竹”,而紧张、畏难情绪也随着消除了。

3 展开合理训练,培养意志品质

战胜困难需要学生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现在的学生大多生活条件优越,吃不了苦是90后的一大特征。教师应如何利用篮球教学,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展开合理的训练,以适度、合理的训练,一定的惩奖机制,激励学生,让学生通过合理训练,意志品质得到培养与提高。例如:在学习“双手胸前传接球”这一内容时,教师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训练学生的持久力,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首先,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组内学生分为两个纵队,准备好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其次,以口哨声为准,学生开始练习传接球,以比赛形式进行。如果传接球时,有掉球现象,需要重新回到起点,继续传接球,直到最后一组完成练习。其中,最快完成的小组为胜利小组。为了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第一轮双手胸前传接球结束后,重新分组,继续练习,直到学生真正掌握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融入了一定竞赛元素的练习使练习摆脱了单调的模式,学生也更积极融入练习活动中。通过不间断练习,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锻炼。

4 适当开展比赛,培养团队意识

适当开展比赛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此外,篮球比赛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体力,再加上比赛有输有赢,因而通过篮球比赛,学生的抗挫力、体力等也得到锻炼。单调的分组比赛当然不足以全面调动学生的激情,为此,教师可以设计多种比赛名称,让学生融入情境,进行比赛。例如:某某班NBA赛事。学生可以自行分组,组合篮球队伍,并分别给自己的队伍取上个性名称,如:勇猛队、活力队等。分组后,学生选好拉拉队,为场上人员加油、打气,营造篮球比赛氛围。这样个性十足、竞争味浓厚的篮球比赛博得了学生的“芳心”,学生积极投入比赛,朝着胜利前进。在比赛中,比分落后的一组相互为队友鼓气,争取逆袭;比分暂时领先的小组沉着冷静,不骄不馁,争取以良好的状态夺得最后的胜利。通过适当的篮球比赛,学生慢慢学会相互配合,深刻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克服紧张心理;学会调控场上场下情绪;学会互相鼓励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应该拥有的心理素质,而通过比赛,教师成功达到训练和培养目的,因而值得广为推广。当然,在开展比赛时,教师要渗透“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理念,以免比赛时因比分而伤感情,甚至造成人员伤害。

5 结语

总之,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师应将篮球这一体育项目的特点充分发挥,以适合初中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1]张彦河.浅谈新课标下初中篮球的分层教学[J].青春岁月,2010(22).

[2]麦兆朗.浅析中学篮球教学的改革与发展[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6).

[3]陈建科.中学篮球教学的几点思考[J].群文天地,2011(24).

[4]张丽华.提高中学篮球教学有效性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12).

猜你喜欢
传接球心理障碍投篮
水平二(四年级)《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教案
校园足球(2022年9期)2022-03-15 02:09:42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比投篮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28
提高学生足球接控球能力游戏三例
校园足球(2020年12期)2020-03-28 16:47:45
关于中小学传接球教学的三点思考
校园足球(2019年9期)2019-09-10 07:22:44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冰雪运动(2019年2期)2019-09-02 01:41:22
今天你投篮了吗
脚内侧快速传接球教学设计
运动(2017年3期)2017-05-17 06:29:07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人间(2015年22期)2016-01-04 12:4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