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国内旅游经济的时空差异演变分析

2015-12-03 09:18
怀化学院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湘西湖南省区域

(湘潭大学 旅游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411105)

各地区的旅游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不尽相同,因此区域之间的旅游经济必然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区域旅游经济差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认识这种差异,对于了解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趋势,制定合理有效的区域旅游发展战略,优化区域旅游业的空间结构,实现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目前学者对于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研究,大部分是基于省级行政单元数据[1,3-6],对我国省际和地带间旅游经济差异的研究[1,2,7-12]居多,而对于城市间旅游经济差异的研究[13-15]较少。且多数研究偏重于国际旅游的区域差异,对国内旅游区域差异的研究较少。作为中部内陆省份,湖南省旅游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快。旅游业在促进湖南省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2012年,湖南省GDP总量的10.08%由旅游业创造产生;而旅游总收入的97.38%又为国内旅游收入。可见在湖南省旅游经济中国内旅游占主体地位,因而选取湖南省进行国内旅游区域差异的研究具有一定代表性。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选取湖南省14个地州市作为基本研究单元,按地理空间将湖南省划分为三大区域,分别为湘东、湘中和湘西地区,并将其作为地区间差异分析的空间单元。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和郴州为湘东地区;常德、益阳、娄底、邵阳和永州为湘中地区;怀化、张家界和湘西自治州为湘西地区。由于旅游收入能直观反映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程度,研究一个地区的旅游经济差异,可选取旅游收入作为衡量指标。因此,本文选取国内旅游收入这一指标来衡量国内旅游经济的发展。考虑到数据应具有连续性和可得性,选择2002—2012年湖南省的国内旅游收入进行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湖南统计年鉴》(2003—2013)、《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以及各市州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和Theil 指数来表述旅游经济在时间上的差异程度。标准差是样本中各单位标准值与其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方根,能够全面地反映区域之间的绝对差异程度;变异系数(CV)是标准差与其平均数的比,它消除了价格变动和量纲的影响,是衡量区域经济总体差异的常用指标,能够全面地反映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差异程度,和标准差相比更具可比性。其值越大表明区域差异越大,反之亦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xi为i 地区的国内旅游收入;n为地区数量;珋x为地区的平均国内旅游收入。

Theil 指数(泰尔熵)作为衡量个人之间或者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指标,在研究区域经济差异时经常被使用。Theil 指数大于等于0,其值越小,表示区域差异越小,反之亦然。Theil 指数可以直接将区域间的总差异分解为组间差异和组内差异两部分,利用这一特性,可对湖南省国内旅游经济区域的差异做出更细致的分析,即将其分解为地区内差异和地区间差异。

地区内各城市间的国内旅游经济差异:

地区间的国内旅游经济差异:

以市域为单元的湖南省国内旅游总体差异可分解为地区内(TWR)和地区间(TBR)差异:

式中:Nij和Yij分别为i 地区j 市的年末总人口数和国内旅游收入;Ni和Yi分别为i 地区的年末总人口数和国内旅游收入;N和Y分别为湖南省的年末总人口数和国内旅游收入。

本文采用区位熵来表述旅游经济在空间上的差异程度。区位熵能有效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其公式如下:

式中:Ej为j 市的区位熵指数,Wj和W分别为市和湖南省的国内旅游收入,Aj和A分别为j 市和湖南省的土地面积。

二、湖南省国内旅游经济发展时空演变分析

(一)国内旅游经济区域差异时序演变分析

(1)总体差异及其演变

湖南省国内旅游在2002—2012年间取得长足的发展,国内旅游收入增长了近10倍,但总体差异巨大,绝对差异十分显著。从各市的绝对差异来看,标准差在整体上呈加速上升趋势,尤其2008—2012年,从2002年的17.346亿元上升到了2012年的103.180亿元,为近11年来的最高点。2012年,国内旅游收入最高的长沙市(513亿元)是收入最低的邵阳市(70亿元)的7.3倍;从相对差异(变异系数)来看,2002—2009年相对差异一直波动变化,但其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相对差异较小,从2006年起变异系数均小于1,2012年变异系数减小至0.664,这说明湖南省国内旅游经济发展正在向均衡化发展。(表1、图1和图2)。

表1 湖南省国内旅游收入总体差距状况(2002—2012)

(2)区域差异的分解

首先,计算出2002—2012年湖南省各地州市国内旅游收入的Theil 指数,即市际差异(Tp)。然后,将其分解成三大地区内部的地市级差异和各地区间的差异,即地区内差异(TWR)和地区间差异(TBR)。地区内差异还可进一步分解为湘东、湘中和湘西地区各地州市之间的差异(表2)。

图1 湖南省国内旅游收入的绝对差异(2002—2012)

图2 湖南省国内旅游收入的相对差异(2002—2012)

表2 湖南省国内旅游经济发展差异(2002—2012)

图3 湖南省国内旅游市际、地区间、地区内差异演变(2002—2012)

(3)市际差异分析

从表2中Tp的数值可看出,市际差异在2002—2006年间波动较大,从2002年的0.371 上升到2003年的0.412,2004年降至0.320,2005年上升至0.424,此后一直下降。另外,从图3可看出,由于地区内差异在区域旅游经济差异中占主要地位,且地区间差异变化平缓,因此市际差异保持与地区内差异较为一致的变化。2006年后,湘中、湘西地区加快旅游经济投入,区域发展不平衡情况得到大大改善,湖南省区域旅游经济朝着均衡化的方向发展。

图4 湘东、湘中、湘西国内旅游经济地区内差异演变(2002—2012)

(4)地区内差异分析

2002—2007年地区内Theil 指数较高且波动较大,2007—2012年呈平稳的下降趋势。从表2、图4可以看出,湘西和湘东的内部差异主导了地区内差异。湘东地区的内部差异主要由于长沙市超群出众,湘西内部差异主要是由于张家界遥遥领先,且两地区内部差异均表现出波动趋缓状态。湘中的地区内Theil 指数相较于湘西和湘东地区始终偏低,地区内旅游经济发展均衡。

张家界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成熟度相对较高的旅游产业,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旅游品牌,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在湘西地区的3个市州中,其旅游发展遥遥领先。为了提高湘西地区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减小其与张家界和怀化的差距,2003年,湖南省旅游局牵手张家界、怀化和湘西自治州3个市州,共建大湘西生态旅游圈。2004—2005年,湘西的地区内Theil 指数反弹上升,主要由于2005年张家界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全面开园纳客以及常张高速的开通拉开了张家界旅游经济“二次创业”的序幕。2009年,随着湘商寻祖洪江古商城旅游文化节的举办,“五溪风情、古韵怀化”旅游品牌形象的传播,以及安康至怀化旅游线路旅客列车的开行,怀化民俗文化旅游获得飞速发展;湘西自治州由于策划举办了中韩围棋第四届巅峰对决等重大赛事活动,扩大了影响力,提高了知名度。2008年底,随着长渝高速常德-吉首段完成通车,湘西地远人偏的局势得到了改变,正式进入湖南“4小时经济圈”,旅游产业得到了快速有力的发展。怀化、湘西和张家界的差距逐渐缩小,湘西地区的旅游发展呈现出均衡化的发展态势。

2003年,中国湖南旅游节于长沙如期举行。为了整合湖南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品牌,并进一步提升长沙旅游的知名度与竞争力,长沙籍此良机盛大地举办了旅游节开幕式,并以前所未有的高规格举办了一系列旅游主题活动,如:旅游博览会、文艺晚会和国际旅游论坛等。同年恰值毛主席诞辰110周年,各种纪念活动陆续开展,游人纷纷涌向韶山。长株潭旅游产业克服非典危机逆势增长,与湘东其他城市拉开差距,导致湘东的地区内Theil 指数由2002年的0.202 上升到2003年的0.304。随着石鼓书院的重建、南岳寿文化节的举办等一系列精彩迭出的旅游宣传促销,以及豪华游轮恢复停靠岳阳、昆明至岳阳旅游专列的增开等,衡阳、岳阳的旅游业飞速发展,年均增长达150%以上,与区域内国内旅游收入排名在前的长沙、郴州的差距逐渐缩小。

2004年,湘中地区内的Theil 指数下滑到近11年来的最低点,仅为0.012,这是因为永州、娄底、邵阳地区厚积薄发,其旅游产业迈出了新台阶,尤其是邵阳,其2004年国内旅游收入首次超过常德,成为区域第一。随着益阳融入长株潭经济圈、“桃花江是美人窝”旅游品牌的推广,其生态旅游吸引了众多游客,益阳市旅游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同区域其他地市的旅游发展速度放缓,从而导致2004—2005年湘中地区内的Theil 指数反弹上升。

(5)地区间差异分析

从图3中可看出,地区间差异较市际差异和地区内差异变化平缓,2003和2004年有所下降,2005年反弹上升。2006年,湖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联盟成立,以求全面推进区域旅游合作,缩小地区间差距,促进区域间旅游业的持续增长,因而此后地区间的Theil 指数有所下降,并一直以较小值保持平缓变化状态。

(二)国内旅游经济空间分布格局及演变分析

计算国内旅游收入的区位熵,分析湖南省国内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分布特征(表3)。

表3 湖南省各市区区位熵指数(2002—2012)

从表3可以看到,湖南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布并不均衡。一方面体现在长沙市与其他地市的国内旅游空间差异上。在2002—2012年各地市区位熵指数的平均值中,最大值为长沙市的5.238,最小值为怀化市的0.322,长沙市的区位熵指数是后者的16倍。另一方面,空间差异也体现在湘东、湘中及湘西地区之间的国内旅游发展水平上。由表3可以看出湘东的区位熵指数基本高于湘中和湘西,说明湖南省国内旅游经济发展在三大地区之间呈现出较大的空间不平衡性。

三、形成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因素分析

一般来说,造成旅游经济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有:资源禀赋、交通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等[16,17]。因此,要想探究影响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因素,可以对国内旅游收入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以及交通可达性进行相关分析。首先,分别选取GDP、旅游资源指数和旅客周转量作为度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和交通可达性的定量化指标,并采用2012年的数据(见表4),以保证指标的可获取性和准确性;然后,分别分析国内旅游收入与这些指标值之间的相关性,以此来衡量各因素的作用程度。

(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雄厚的经济实力是旅游业得以繁荣发展的支撑,经济发达的地区能保证游客共享旅游基础设施;反之,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有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

表4的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国内旅游收入正相关,且相关系数在三个影响因素中为最高(R2=0.940)。可见,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基础密切相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一般旅游经济也发达;反之亦然。例如长沙市GDP 在湖南省GDP中所占比例较大,2009年以来保持在28%左右,其国内旅游收入在湖南省所占比重也一直高于24%。

(二)旅游资源禀赋

借鉴郝俊卿的研究成果[18],旅游资源指数是各市拥有的5A、4A、3A、2A 旅游景区数量分别加权后的和,公式为:I =0.5Q5A+0.35Q4A+0.1Q3A+0.05Q2A。

从表4可知,旅游资源指数与国内旅游收入呈正相关,且R2值达0.916,可见旅游资源的等级和丰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该地区的旅游发展水平。例如长沙市拥有5A级景区岳麓山-橘子洲旅游区,还有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湖南省博物馆、长沙世界之窗、长沙海底世界、长沙天心阁等13个4A级景区。其旅游资源丰富、等级高、影响力强,因而旅游经济发达。

表4 湖南省旅游经济差异形成的影响因素相关分析

(三)旅游交通

旅游交通是增强旅游景区可进入性、改善区位条件的重要因素,表4分析结果显示,旅客周转量与国内旅游收入存在正相关,且R2值达0.895。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区位条件等因素使得长期以来湘东的交通条件优于湘中和湘西,如湘东地区的长沙、株洲、衡阳、郴州等市均处于贯通中国南北的重要铁路大通道京广线上,而湘西、湘中地区的可进入性低于湘东地区,虽然近年来有所改善但较湘东而言仍有差距。

四、结论与对策

(1)湖南省国内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呈不断扩大的趋势,而相对差异程度却在不断缩小。

(2)2002到2006年间区域差异波动较大,此后平稳下降,地区内差异在湖南省旅游经济区域差异中占主导。

(3)湖南省各区域之间的国内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分布较为不平衡,主要为长沙市与其他地州市之间,湘东与湘西、湘中地区之间。

(4)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和交通条件三者共同促成了湖南省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格局,它们是造成湖南省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存在的主要因素。

总之,缩小区域间的旅游经济差异,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湖南省应深度挖掘旅游资源,以长沙为中心,张家界为龙头,根据不同地区旅游资源的特色和旅游发展现状,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三大旅游板块。同时加强另外两个地区与湘西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改善内部交通条件,“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带动整个湖南省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重点开发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必将增强区域旅游发展的势力,同时缩小区域旅游发展的差距。

[1]陆林,余凤龙.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05,25 (5):406-410.

[2]张凌云.我国旅游业地域非均衡性增长研究初论[J].南开经济研究,1998 (2):71-74.

[3]陆大道,刘卫东.论我国区域发展与区域政策的地学基础[J].地理科学,2000 (6):487-493.

[4]周玉翠,齐倩文,冯灿飞.近10年中国省际经济差异动态变化特征[J].地理研究,2002 (6):781-790.

[5]李小建,乔家君.20世纪90年代中国县际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理学报,2001 (2):136-145.

[6]乌铁红.中国入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演变及成因——基于入境旅游经济区位熵的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 (5):189-194.

[7]汪德根.中国旅游经济的省际比较研究[J].经济地理,2001,21 (增刊):278-281.

[8]唐留雄.中国国际旅游业地域非均衡增长研究[J].经济问题,2003 (11):69-71.

[9]曾军,崔郁.中国入境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6 (12):94-97.

[10]王凯,李华,贺曲夫.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省际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 (2):63-67.

[11]叶护平,韦燕生.中国旅游业发展区域差异的系统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9 (3):395-398.

[12]陈秀琼,黄福才.中国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06,61 (12):1271-1280.

[13]阎同生,陈丽红.河北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分析[J].产业经济,2006 (5):72-73.

[14]张海霞,张旭亮.区域旅游经济时空差异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旅游经济,2006 (2):216-218.

[15]杨国良,张捷,艾南山等.旅游流齐夫结构及空间差异化特征[J].地理学报,2006,61 (12):1281-1289.

[16]史春云,张捷,尤海梅.四川省旅游区域核心——边缘空间格局演变[J].地理学报,2007,62 (6):631-639.

[17]王丽华,俞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旅游城市格局演化特征及机制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 (5):54-58.

[18]郝俊卿,曹明明.基于时空尺度下陕西省旅游经济差异及形成机制研究[J].旅游科学,2009,23 (6):35-39.

猜你喜欢
湘西湖南省区域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分割区域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2017年湖南省高中数学联合竞赛
欢乐湘西
走进湘西凤凰城
湘西 国画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区域
《湖南省志·军事志》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