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做好侵华日军七三一罪证遗址保护利用工作

2015-12-02 01:17宫文婧
奋斗 2015年4期
关键词:罪证细菌战奥斯维辛

宫文婧

切实做好侵华日军七三一罪证遗址保护利用工作

宫文婧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逝去已经70年,历史记忆随着时间推移渐行渐远,但对于遭受殖民侵略的中国人却不会遗忘曾经发生的苦难。2014年9月3日,我国以国家立法形式设立首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就是要以国家纪念的形式铭记苦难历史,守望和平之声。

一、 保存好七三一罪证遗址,为记录历史捍卫真相

七三一遗址是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以战争为目的进行细菌武器研究、实验和制造的大本营,是以危害人类和自然环境为代价发动细菌战争的策源地,是二战期间留给世界人民最直观、最悲壮的记忆。1933年,关东军第七三一部队成立,至此开始了长达13年的细菌研究、人体实验和细菌战。保守估计因日本细菌战死亡的中国军民在20万人以上,其中至少3000人死于人体实验。日本细菌战使用细菌战剂类型之多、地域波及之广、军民牺牲之惨烈,世所罕见。

1925年6月17日,日本、美国、德国等37个国家在瑞士日内瓦签署《禁止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气体和细菌作战方法的议定书》即《日内瓦议定书》,其中明确规定: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气体以及类似的液体、物体或器件的行为早已被文明世界舆论所普遍谴责,为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所禁止。令人遗憾的是,日本政府虽派代表参加会议,却拒绝批准该决议书,直至1970年5月这一议定书才得到日本政府正式批准。

“没有天庭的闪电或是地狱的烈火,没有任何可见的杀戮,但人们却在迅速的死亡。”这是意大利著名诗人彼得拉克在形容欧洲黑死病的一段话。发生在1346年到1665年间的黑死病(鼠疫)大流行,遍及欧洲、亚洲和非洲北海岸,据推测,当时欧洲大约有一亿人口,其中四分之一死于鼠疫。意大利和英国死者达人口的半数。鼠疫作为一种烈性传染病吞噬了上亿人的生命,给人类留下了极其惨痛的记忆。雨果曾说,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反映过去的倒影。时隔600余年,伤口还未愈合,日本全然不计鼠疫大流行给人类带来的惨痛灾难,反而视其为有力的武器,并在研制细菌武器过程中把鼠疫菌作为生产数量最多的细菌战剂付之于实践,再次在世界范围内制造惨绝人寰的人间悲剧。一场没有硝烟,兵不血刃的屠杀悄然进行。

二、保存好七三一罪证遗址,为警示当代教育后人

“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这句源自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台词,成了描述二战气息的经典语言。那场给人类带来浩劫的战争已经永远地成为了历史,但灼热的历史痕迹始终笼罩在七三一遗址上空,战争的阴霾、恐怖从未彻底散去。时至今日,我们依旧能够看到那残留下来并保存完好的历史遗迹和战争遗存,触目惊心的残垣断壁无不诉说着这片土地曾经的沧桑与创痛。七三一遗址展示的是一段令国人刻骨铭心的民族苦难史,从普遍意义上讲,具有巨大的人类警示价值和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首先,七三一遗址具有巨大的人类警示价值。毫无争议的是,七三一遗址笼罩着浓郁的悲情气息。不可否认,悲剧绝非大众所喜闻乐见之事。从这一角度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当时七三一遗址提出申遗时会遭受来自社会舆论的巨大阻力。然而,悲情往往更能打动人,给人警示的作用。譬如波兰的奥斯维辛、美国的珍珠港以及日本的广岛也都是悲情文化,但却得到所在国政府及民众的多次回望与隆重纪念。以波兰为例,早在1947年就把奥斯维辛、马伊达内克等5个集中营开辟为国家级博物馆,每年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日都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云集于此,自发举行大规模的悼念活动。如今70多年过去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的幸存者越来越少,这些人终身生活在那段死亡与恐怖的阴影中,难以忘怀。其中一些人,为了摆脱惨痛回忆,选择了遗忘和宽恕。但是更多人毅然选择牢记这份痛苦,并执着于向全世界揭露纳粹分子的反人类罪行。

殇思是为了更好地认知历史。血的历史是无法回避的,更不会因沉默而消失。正如拍摄反映奥斯维辛集中营影片《辛德勒名单》的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所言:“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一个民族怎样对待历史,决定一个民族的未来。” 我们今天不是为了揭历史伤疤而去研究历史、思考历史,更不是为了复仇,而是要在悲情文化中吸取历史教训,凝聚民族力量,这或许会永远促进我们民族自省和自觉。

其次,七三一遗址具有巨大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七三一遗址是近代历史上日本移民侵略、残酷掠夺、大肆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见证,是研究日本侵华史、日本细菌战史的实物见证,更是大批中外抗日志士、无辜群众的罹难纪念地。2014年9月3日,在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来临之际,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列入其中。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三一陈列馆年均接待观众40万人次,无数参观者在这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

在哈尔滨当地,囿于七三一部队的保密性和隐蔽性,一些中老年人,对这段历史知之甚少,但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通过新闻媒体和书籍了解这段历史,并自愿到七三一遗址参观,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七三一遗址记录了第七三一部队进行细菌研究、人体实验和细菌战的历史事实,浓缩了日本细菌战带给中国人民的创伤记忆,反映了日本军国主义反人类、反人权、反和平的本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发挥着教育群众、感召人民的特殊警示作用,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和社会课堂。

爱国主义既有历史的继承性,又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如今,我们面临的时代是全球化趋势日益深入的时代,是中西方思想浪潮冲击交融的时代。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爱国主义的当代价值更加凸显。这一切的基础便是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有一个正确、理性、客观的理解,这种理解不仅要熟知辉煌灿烂的历史文明,更要铭记屈辱惨痛的历史苦难。出于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全力保护七三一罪证遗址,以此警示国人,对抗集体无意识的遗忘,因为我们不敢想象作为受害者的中国人都不了解日本细菌战历史真相,又怎能期望全人类可以避免未来另一场类似灾难的发生?罪证遗存能够增强历史认知能力,能够使远离战争记忆的当世之人,认识到战争的残酷与血腥,更加牢记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

三、保存好七三一罪证遗址,为立足发展守望和平

从人类感知来讲,没有人愿意积极主动触及人类历史带来的丑陋伤疤。回顾历史,是为了获取智慧和启迪,从而更好地以史为鉴,继往开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每一个遭受战争创伤的国家都会铭记苦难历史,中国人民不会忘记为抗战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如同美国人民不会忘记珍珠港事件,俄罗斯人民不会忘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欧洲人民不会忘记诺曼底登陆……但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从历史中获得智慧和启迪。

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保存七三一遗址、真实记录历史是对因日本细菌战死难冤魂的告慰,是对漠视侵华历史之人的警醒,是对妄图否认侵华历史的日本右翼势力的回击,更是全世界热爱和平之人的共同愿望。从多次组织跨国取证,到发掘公布“特别移送”档案,从做好七三一部队遗址保护,到将七三一遗址列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中国政府和人民用行动表达了捍卫历史记忆的坚强决心,“牢记历史、珍爱和平”的民族自觉和民族自信正在蓬勃生长。历史可以成为向往和平、向往合作、向往沟通的桥梁,而不再是相互指责、偏见甚至仇视的沟壑。“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在国际上更多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和平已经在越来越多的人心中滋长,我们相信这一愿望会在不久的将来变成现实,而这并非中国一家对于和平的自说自唱。

(作者系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七三一问题国际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徐朝 xuzhao@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罪证细菌战奥斯维辛
探访奥斯维辛集中营
重庆大轰炸——侵华日军《通信邮检月报》罪证实录
奥斯维辛集中营警世:要和平,不要战争!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
94岁老纳粹被判入狱
日本统治东北期间教育侵略罪证实考
欢迎来“挑刺”
揭开侵华日军1855细菌战部队之谜
抗美援朝战争反细菌战的胜利及其启示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细菌战与反细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