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型组织基本架构单元分类研究

2015-12-02 04:31:44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专员规范化架构

(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济南 250100)

随着市场迅速变迁以及用户需求多样化、个性化,企业间竞争焦点由产品的质量好坏及成本高低,变成了对客户反应时间长短及灵活适应性,原来以职能为导向的组织结构已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竞争战略的调整,一种基于流程的组织结构模式成为职能型组织变革的方向。

一、流程型组织基本架构单元分类维度

由于企业所从事业务的特点千差万别,在向流程型组织转化过程中所采用的基本架构单元也就不完全一致。可以企业承担业务的“规范化”和“可重复性”这两个特性为工具,对构成流程型组织的各种基本架构单元进行分类。

1.业务规范化

业务规范化程度,即完成该业务所遵循程序的标准化程度。业务规范化程度越高,完成该项业务所遵循的工作程序越易于分解为若干个机械性的步骤。业务规范化程度越低,分析和完成该项业务就越困难,一般没有现成可供遵循的技术和程序,只能多依赖经验、直觉和判断,并且一般需要多种技术、经验和判断的同时组合。

2.业务可重复性

业务可重复性程度是指企业从事某类业务的频繁程度。一般而言,业务可重复性越高,企业从事该类业务频度越高,就能更好地获取经验曲线效应,同类业务由企业内某一特定资源集合固定承担的程度就越高,业务分配的固化程度也就越高,相应的,完成业务所需分工也就越明确。

二、流程型组织架构基本单元分类

以业务规范化作为横向维度,可把流程型组织架构的基本单元划分为流程专员机制和流程团队机制。以业务可重复性作为纵向维度,可以把流程型组织架构的基本单元划分为长期基本架构单元和短期基本架构单元。横向维度和纵向维度相结合,可以划分出流程型组织的四类基本架构单元。如图1:

图1 流程型组织架构基本单元分类

1.流程专员

以规范化程度较高的业务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因其所从事业务具有高规范性,完成业务所需要的主体知识基本上都体现在各种说明书或操作规程、业务规范中。只要按已有程序和标准操作,就能够实现各工序间的协调配合。所以这类企业仍然适用以职能为导向的岗位职责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享受到专业化分工的好处。但为强化各职能岗位相互间的横向协调配合,避免职能分割下各自为政的弊端,企业须将关键流程置于专人控制之下,以有效提高流程整体绩效。由此来看,流程专员即是在业务规范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中,在不打破原有部门边界条件下,通过将某一流程置于专人的控制之下以强化该流程所涉及各职能岗位间的横向协调机制,从而提高流程绩效的一种组织形式。

根据业务可重复性,可以把流程专员机制继续分为长期流程专员和短期流程专员。其中,长期流程专员因其所负责协调的流程业务是组织的主要业务,业务重复程度较高,流程专员存在周期相对较长。而短期流程专员所负责协调的流程业务往往是临时性的,是以某些常规产品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在接到个性化产品订单时所采用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流程专员存在周期相对较短。

在企业产品种类相对较少情况下,采用长期流程专员机制的企业可以矩阵制为其基本组织结构。随着产品种类或业务类别的增加,企业内横向协调工作量增大,矩阵制基本架构的横向协调效率下降,为此需要对产品或业务划分大类,并根据产品或业务大类对组织架构进行分部调整,此时企业即转变为以事业部制作为其基本组织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长期流程专员细分

尽管流程专员机制仍以矩阵制或事业部制等职能导向型组织为其基础架构,但严格来说,其所具有的权力相对于矩阵制和事业部制中的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进一步增大(如对流程中成员的绩效测评权、资源调配权等),从而能通过设立奖罚机制和优化资源配置机制,有效防止纯粹职能导向型组织中的次优行为,有效保障整个流程的一贯性和高绩效,因此流程专员机制的流程导向程度更高。

2.流程团队

流程团队是业务规范化程度较低的企业中,打破原有部门边界,绕开中间管理层,将人力等各种资源组合起来直接面对顾客,并对企业目标直接负责的一种组织形式。相对流程专员机制,采用流程团队机制的企业,所从事的业务难以程序化和标准化,完成难度较大,需把从事该业务的员工都集中到一个小组里,通过多种技术、经验和判断的同时组合来有效完成业务。因此,企业基本组织架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由职能型结构向流程型结构的转变。

根据同类业务可重复性程度,可将流程团队进一步划分为短期流程团队和长期流程团队。其中,短期流程团队是为了完成一些非程序化且不为组织所经常从事的临时性业务而临时组建的团队,业务完成后团队即告解散。在该种类型的组织中,原有的组织架构 (既可以是职能导向型,也可以是流程导向型)可维持原状。当一项临时性的业务到来时,可以从现有的组织架构中抽调相关员工,组建一个临时性的团队,如战略制定流程团队等。与短期流程团队相比,长期流程团队所从事的业务可重复性相对较高,属于企业的主营业务,所以流程团队的存续时间也就更长。

长期流程团队可进一步细分,以其所承接业务的规范化程度高低作为横向维度,以受业务规范化程度影响的资源动态组合程度高低作为纵向维度,长期流程团队就可以细分为长期动态流程团队和长期静态流程团队两种类型。

长期静态流程团队所从事业务的规范化程度较高,业务可分为若干阶段,分别由若干流程团队协作完成。由于业务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为获得学习曲线效应,该种团队中资源动态组合的程度相对较低,业务分配的固化程度相对较高。而长期动态流程团队所从事业务的规范化程度较低,完成业务的各工作环节紧密融合、难以拆分,宜由一个团队独立完成,同时业务较低的可重复性决定团队资源动态组合程度相对较高。

以长期流程团队为基本架构单元的流程型组织选择何种长期流程团队作为其基本单元,不但受业务规范化程度、团队资源动态组合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与其所从事业务的完成方式有关。当业务主要以项目的形式来完成时,企业更倾向于采用长期动态流程团队作为基本单元。

三、结论

综上,对规范化程度较低的业务,宜于采用流程团队(流程导向程度相对较高)作为企业基本架构单元;对规范化程度较高的业务,宜于采用流程专员(职能导向程度相对较高)作为基本架构单元。因此,若某一企业同时从事多种业务,且各类业务的规范化程度存在较大差别,那么该企业在组织架构上就会同时呈现出流程导向与职能导向的双重特点。也就是说,由于企业从事业务的规范化程度及可重复性程度存在多种组合,企业中可能会同时具有流程导向-职能导向程度不同、存续时间长短不同的各种基本架构单元。而且由于不同性质业务在企业中的主次地位不同,相对应的各类基本架构单元在组织架构中主次性也就不同。因此,使得企业可能同时表现出流程导向与职能导向的混合特征。从这一意义上来看,组织由职能导向转变为流程导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连续性的非离散过程。

[1]王利平,葛建华.组织理论的整合框架研究—从多视角到一体化[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5).

[2]邢以群,郑心仪.流程导向型企业组织模式初探[J].科学管理研究,2003(6).

[3]程德俊,陶向南.知识的分布与组织结构的变革[J].南开管理评论,2001(3).

[4]吴培良,郑明身,王凤彬编著.组织理论与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专员规范化架构
基于FPGA的RNN硬件加速架构
功能架构在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中的应用和实践
汽车工程(2021年12期)2021-03-08 02:34:30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商周刊(2017年23期)2017-11-24 03:24:09
LSN DCI EVPN VxLAN组网架构研究及实现
电信科学(2017年6期)2017-07-01 15:45:17
专员
领导文萃(2016年19期)2016-10-26 10:22:23
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领导名单
一种基于FPGA+ARM架构的μPMU实现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中国卫生(2014年3期)2014-11-12 13: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