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艳茹 林翠平 黄希葵 唐 涌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3)
相对于传统高等教育而言,开放教育更多强调多样化的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尽量少开展集体学习;强调学生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自主学习。围绕着这些核心特质,开放教育的导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即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面授教师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引导和答疑上。本文主要采取文献综述的方法,对1993—2013年在国内期刊上发表的有关开放教育导学的论文进行了梳理分析,并尝试做出总结,探讨我国开放教育导学的研究热点、趋势与不足。
本研究以“开放教育”“网络教育”“导学”为关键词,对1993—2013年发表在国内期刊上的文献进行检索,总共检索到的文献有381篇,然后通过筛选,得出与本文研究相关的文献147篇,以此作为本文研究的样本。
图1 开放教育导学研究的年份分布
由图1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后,关于导学的研究才逐渐有所增加,2005年达到顶峰,几乎占据总研究篇数的1/4,之后有关导学的研究有所减少,但研究量还是较多。
由图2可以看出,有关导学方式的研究最多,几乎占据整个导学领域的一半;导学资源与导学角色研究次之,分别占17.7%与10.9%;导学需求与导学效果的研究相比较少。
图2 开放教育导学研究主题分布
目前国内对于开放教育导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可分为6类。除此之外,学者们也就导学原则、导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学生的困难等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
通过梳理文献,关于导学的内涵,比较典型的有三种。第一种是将“导”与“学”分开解释,认为“导”是教师通过多种媒体手段,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给予指导、帮助和评价等方面的行为。“学”即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1]。第二种是从学生的分散化学习角度,提出远程开放教育要求传统的“教师”转变为“导师”,传统的“教学”转变为“导学”,主要是指下面讲的狭义的导学。谷战涛将导学分为广义与狭义两个层面[2]。广义的导学,是包括从导学媒体的编制开始,到学生考试结束为止的全过程。狭义的导学,主要是指导师具体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包括远程指导和当面指导)的过程。导学,从内容上包括专业导学、课程导学、实践导学;从形式上包括入门引导、集体辅导、个别指导;在过程上包括教师对学生学习全过程中全方位的指导、辅导、引导、训导和督导。第三种观点主要是将导学从过程上进行解释,将导学的“导”解释为教导、指导、引导、辅导、督导、开导、传导等[3-4]。
2.2.1 从多学科与单学科角度研究
第一,从多学科角度进行研究。首先,很多学者认为在导学前,教师应将学生的需求作为其课堂设计的依据,保证教学做到“量体裁衣”;在导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入生动有效的教学元素。如模拟教育、小组讨论、大会演讲、情景教学、室内外娱乐式教学等,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这样才能取得预期效果[5],也就是诸多老师都提倡的导学过程中师生要进行更多的互动[6]。其次,有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导学方式。如从学生在校学习的不同阶段,提出“三导一查”[7]“点拨导学”[8];从参与导学的角色扮演,提出“三环一场”[9]“导学群”[10]等;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角度,提出“掌握学习导学与建构学习导学”[11]。从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角度,提出了通过元认知知识、体验和调节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2]。这些学者深入研究了导学方式,为教师导学实践提供了依据。
第二,从单学科角度进行研究,使得研究更有针对性。为了使研究更加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一些学者从具体课程的角度,详细研究了该课程的导学方式。据笔者汇总统计,该项研究已达21篇。对于一些文科类课程,大多数笔者认为应该采取教材导学,通过一些教学活动,如讲演、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与学习[13]。对于一些理科类和实践性课程,学者们采用案例导学的居多[14],原因是这些学科的实际操作性比较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采用工作中可能发生的案例来讲解,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更能达到教学目的。也有学者将这二者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导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2.2.2 从导学组织方式角度研究
由于开放教育对象是在职工作人员,于是就存在一个工学矛盾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借助网络这个有利的工具已是一种趋势。那是不是网络教学会完全取代面授呢?我们没办法得到一个完全肯定的答案。因为面授也有它不可替代的优势,如在面授课上,学生们可以就自己的疑问进行提问,并得到教师及时的回答,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上课的反应来判断学生的接受程度,并及时修正教学方案,这些都是网络教学不能达到的。因此,目前有关导学的组织方式总共有三种:纯面授导学、纯网络导学、面授与网络相结合的导学方式。
第一,纯面授导学。面授导学课是开放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与重要载体,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一些学者发现纯面授导学还存在一些问题[15],并根据这些问题,积极寻求切实可行的方案,精心做好面授导学课的设计与实施工作[16]。第二,纯网络导学。目前,我国的网络导学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各开放教育办学点积极依托网络学习平台,通过选择网上导学材料、建设网络资源与学生积极沟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个别化学习[17]。但是,网络导学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学者积极探索,与进行开放教育较早的英国相比较,为我国的网络导学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18]。我们应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吸取英国优秀的导学经验,建立有效的导学平台,共享高质量的导学资源,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提高导学质量。第三,面授与网络导学相结合。由于面授与网络各有其优势,互相不能完全替代,因此,大部分教师会选择面授与网络相结合的导学方式,将学生们易于理解的部分通过网络进行导学,对于一些较难理解或者需要学生实际操作的部分采用面授的方式进行导学[19]。
总之,导学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每门课程的性质,学生的基础及理解能力,选择最适合的导学方式。
导学资源包括多媒体、网络平台、课程的设计等。目前学者关于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的研究比较多,导学资源研究较少,我们可以借鉴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的设计以及管理方法,来设计管理导学资源,指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学习知识,使得学习内容更加系统化。开放教育面对的学生群体是一批文化基础不同、学习能力相异的学习者,而开放教育中的课程已经通过网络向学生展示了学习资源,学生也通过网络下载学习资料。因此,导学资源的建设及质量显得至关重要。从开放教育导学资源内容本身来说,是否通过层层筛选,是否达到及时更新,资源是否正确、选取来源以及可信度如何,这些都需要我们精心设计导学资源内容,强化导学资源薄弱环节。不同种类的资源因其独有的特点能够较好地满足不同类型学习者的需求。学者们应该深入研究各种媒体资源的优势,充分了解各种类型学习者的需求,为他们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多元资源组合,以期达到“适用、实用、够用”的效果[20]。近些年,不少学者已经就资源建设的理论、设计、开发、整合进行了研究,甚至有学者构建模型,研究了资源的管理方式[21]。近几年,随着微博、微信、微电影的兴起,微课、微课程等新兴资源越来越被大家关注。但是由于发展时间比较短,关于这些新兴资源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成熟。由于微课程和碎片化学习顺应了时代的需求,它的发展极可能会给电大开放教育带来深远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教师不能在学生进行微课程学习的过程进行一个良好的导学,极有可能会出现学生的知识过于零碎,不能串联等现象。因此,有关微课程的导学资源建设将会是值得学者们探讨的一个话题。总之,资源建设者应该结合导学对象的实际需求情况,如导学对象使用网络的能力以及接受知识的能力等来建设优质的导学资源。因此,我们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应该首先分析导学对象的需求,然后根据需求建设有效的导学资源。
关于导学需求的研究,大部分学者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从学生参加开放教育的动机、学习方式、对所学专业课程设置、学习内容的满意度以及多媒体的使用程度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从而得出学生的导学需求[22-23];也有学者通过揭示成人学习的优缺点,吸取优点,克服缺点,从而总结出成人的导学需求[24]。总之,学者们的实地调研为导学的进步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然而从现有的文献,我们可以看出,学者们仅仅对一个学科进行了调研,或者对多个学科的学生进行调研,然后汇总得出一个最终的结论,然而他们忽略了学科本身的特殊性,如护理、建筑类学科工学矛盾就非常严重,而另外一些学科,诸如会计学科的工学矛盾就没有那么严重。因此,我们可以尝试着从分学科的角度,分别进行汇总,调查不同学科的学生需求有何不同并对症下药,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
目前,学者有关导学效果的研究比较少。大部分学者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研究指标有所不同,一种指标是导学组与对照组的期末成绩;另一种指标是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参与导学的学生在导学前与导学后的学习能力、资源使用能力等进行比较研究。也有学者利用多项指标评价的方式测试学生的导学效果[25]。笔者认为,采用评价的方式或者是成绩对照一种指标来得到导学的效果,指标太单一,结果可行度不是很高。因此,笔者比较赞成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从多个角度设置多元化的问题,将导学前与导学后的结果进行对照研究导学效果。
教师、导学员、学生是导学中三个最重要的角色。有关教师和导学员在导学中的角色研究已经比较多。学者通过分析导学教师现状,提出了导学教师应该具备的技能、教师在导学中应扮演的角色、教师的职能等,对开放教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学员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桥梁[26],因此,导学员应该做好导学服务,及时了解学生的状况,与教师多沟通,协助教师完成导学工作。学者们通过调查研究学员学习的心理因素、外部客观因素等,强调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辅导。教师、导学员、学生之间应该积极沟通,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切实做到相互理解、相互督促,共同提高。
纵观二十多年来我国开放教育导学研究,笔者认为,开放教育未来还可从以下方面继续探讨。
第一,导学方式。学者们已就导学设计、面授与网络导学方式的优缺点等作了相关研究,宏观上的应用指导较多,而具体的案例较少,大多都仅仅是案例的设计,应注重具体案例的实际应用与反思。要注重从具体学科的角度,设计具体合理的导学方式。
第二,导学需求。学者们已对学生的导学需求进行了研究,但是他们忽略了学科本身的特殊性,对于一些学科之间存在的共性与异性问题没有进行深刻剖析,因此应该从分学科的角度,进行汇总,对症下药,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导学资源。学者们已就导学资源内容、导学资源管理进行了研究。但是,这些研究仅仅是站在供给的角度,而没有考虑学习者的需求,而学习者学习才是建立导学资源的根源,因此应该先分析导学对象的需求,然后根据需求建设有效的导学资源。
研究方法直接影响研究成果的价值。应努力改善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我们发现,目前关于开放教育导学研究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类别呈现出不正常现象,单纯采用定性方法类别进行研究的文章占据了绝大比重,只有很少比例文章采用定量与实证的研究方法类别。这种现象,反映出我国开放教育导学领域研究仍然以定性研究为主,缺少定量与实证方面的研究成果,这容易导致读者对研究成果科学性的质疑。同时,这种现象也是我国开放教学导学研究水平没有呈现高层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开放教育的研究方法要敢于突破传统教育学科的研究范式,积极借鉴和吸纳其他学科的研究范式,充分挖掘数据,从实际问题出发,研究相关对策。
[1]李俊.成人教育中开放教育导学环节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0(17):141-142.
[2]谷战涛.开放教育导学的思考与实践[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17-20.
[3]顾侠强.课程导修教师“导”学的理论与实践初探[J].中国远程教育,2005(5):35-36.
[4]彭幼航.远程教育导学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30-32.
[5]金谷.电大远程开放教育面授辅导教学方式的探析[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8(1):55-59.
[6]宋宝坤.导学课必须进行教学互动[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4):5-7.
[7]赵力军.开放教育导学工作探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4):22-23,46.
[8]庄捷.“点拨导学”教学法的实践及其应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2):79-80.
[9]单丛凯.总结电大历史经验 看省电大发展走向[J].中国远程教育,2008(7):15-20.
[10]杨怀恩.“导学群”教学服务体系的构建与运行[J].中国远程教育,2005(6):48-50.
[11]胡志金.论两种不同倾向的导学设计[J].开放学习,2007(10):34-39.
[12]陈江鸿,陈娟.远程开放教育“导学”探讨——提升学习者元认知能力[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5):62-66.
[13]吕志江.浅谈远程开放教育文科类课程的导学策略[J].远程教育杂志,2007(2):57-59.
[14]陈宏,马蓉.《会计制度设计》案例导学教学模式初探[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50-54,72.
[15]张振华.开放教育面授辅导教学工作研究[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29-33.
[16]黄湖滨.如何提高开放教育面授导学课质量[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1-6,10.
[17]刘新萍,赵铁成.网络环境下的导学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07(1):41-44.
[18]黄荣怀.网上学习:学习真的发生了吗?[J].开放教育研究,2007(6):12-24.
[19]胡飞腾.电大课程一体化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78-79.
[20]周素萍.远程教育多维资源组合模式:基于远程学习者的动机和能力[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2):50-54,81.
[21]要海斌,杨威.基于网格的远程教育资源管理[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3-26.
[22]蓝师俊.开放教育学生学习需求调查与分析[J].华章,2012(19):121.
[23]赵奎玉.电大开放教育学习者特征及学习需求的调查分析[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4):36-38.
[24]徐家兴.浅议成人学习特点及教学原则[J].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学报,2002(1):17-19.
[25]陶丽.开放教育财会课程导学效果的探索[J].教师,2012(8):94.
[26]阎伟林,孙王保.导学员在导学群中的枢纽作用[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报,2005(3):3-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