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能力倾向发展的差异与核心竞争力培养

2015-12-02 04:20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理科生文科生竞争力

董 振 周 月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近几年,我国大学生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不强,与发达国家培养的大学生相距甚远的现象引起国内研究者的极大关注,“核心竞争力”这一大学生特殊的“能力倾向”成为国内研究的焦点,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等问题一时备受热议。人的主体活动都是在一定意识支配下产生的,大学生对自身核心竞争力的认知将极大影响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大学生在核心竞争力发展中存在怎样的选择倾向,何种因素影响着大学生能力发展的选择,怎样引导大学生“能力倾向”的科学发展,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将就此问题逐一论述。

1 “能力倾向”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界定

1.1 能力倾向

“能力”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目前学界比较认同的观点是“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关于“能力倾向”的概念,研究者虽表述不一,但还是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首先,“能力倾向”是一种潜能。如柯友凤认为能力倾向是个体潜在的能力,它是能预测个体在将来的活动中成功可能性大小的一种心理结构[1]。其次,“能力倾向”是对个体能否成功完成某一事务的可能性反映。如钟启泉认为“能力倾向”是一种能力和特性,它是个体适合从事某种职务的潜在能力[2]。最后,“能力倾向”可以通过习得而改变。如孟万金将“能力倾向”定义为:“一般指个人对某种特殊活动(如音乐、绘画、科研等),经专门训练和学习可能达到的从事该活动所必需的心理智能或潜力”[3]。个体因对有效履行某种职务或成功从事某一特殊活动所需要的能力的不同,因而在“能力倾向”的发展中表现出不同的倾向或者偏好,这就是本文所说的“能力倾向”发展的差异化。

1.2 大学生核心竞争力

1990年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的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英国学者哈默尔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某一组织对内部知识和技能的整合,运用到企业,就是其在经营过程中积淀成的能为其带来超额利润的独具特性的能力,并且这种能力是很难为对手效仿的。随着高等教育竞争的加剧,大学生竞争力的提升受到极大关注,“核心竞争力”这一经济学概念也被广泛应用于教育研究之中。

国内学者对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刘华利认为,大学生各种能力素质以核心竞争力为最具特色,这种能力以个人专长为核心,是知识、能力、人格等各种素质的综合体,主要包括思维能力、意志力、凝聚力、竞争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其中创新力是灵魂”[4];王玉敏认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还应包括“适应力”;俞锋认为创新人格对大学生今后的竞争优势和持续的竞争能力有直接影响,培养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点在于使创新意识和精神被学生个体内化,所以增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应当首先健全大学生的创新人格;李国等认为国际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是当代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曹玉华认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应当是科学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的统一,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德为才之帅,德才兼备是精品”[5],大学生核心竞争力还应包括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另外,有学者关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李佳认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以学生个人拥有的专业知识为基础,专业性和实践性是其前提,综合性和全面性则是其保障,而创新性则是灵魂[6]。刘军教授认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专业知识应达到一定水平;其二,专业能力较强,并且具备了可挖掘、可开发的潜能;其三,具备开放性的开拓性思维。他指出了这三个方面的相互关系,知识是平台和基础,能力是先导,思维是关键。只有当这三者达到了一定高度,大学生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综合国内学者的观点,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就业能力(国内相关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表明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大学生就业的最重要因素)、道德能力。

2 大学生“能力倾向”发展选择的差异

为了解大学生的“能力倾向”发展的选择意向,笔者以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为参照编制了“大学生能力倾向发展选择意向调查”问卷,并于2014年5月5日~6月底陆续在C大学本科生公寓发放问卷2 000份,对C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教育学院、行政管理学院、化工学院、体育学院、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美术学院等20多个院系的大学生能力倾向发展选择与愿景状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发放的问卷为2 000份,回收了问卷1 713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 63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1.95%,调查有效。填写有效问卷的大学生中有男生723人,女生916人;理科学生658人,文科学生981人;大一年级学生649人,大二年级的学生468人,大三年级学生351人,大四年级的学生171人。对有效问卷的数据统计结果的分析显示,大学生的性别、专业、年级对大学生能力倾向发展选择与愿景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

2.1 大学生“能力倾向”发展选择意向的性别差异

据调查数据的分析,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专业能力发展意向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总的说来,男生课余阅读专业书籍的频次多为5~6天看一次(专业知识学习动机较差)和7天及以上看一次(专业知识学习动机差),女生相对集中于1~2天看一次(专业知识学习动机强)和3~4天看一次(专业知识学习动机较强)的频次(见图1)。调查结果表明女生比较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

图1 男女大学生课余阅读专业书籍频次对比图

其次,男女大学生在创新能力发展方面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男生对同一问题有107人经常寻求不同答案,占被调查男生的14.66%;很少会的有398人,占了55.04%;不会的有218人,占30.15%。女生对同一问题经常寻求不同答案的人数占被调查女生的12.77%(117人),很少会的占了46.4%(425人),不会寻求多种答案的人占到了40.83%(374人)。这两组数据对照说明男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意识强于女生。

此外,男女生的就业能力(语言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发展动机也存在差异,对这一现象,在专业差异对大学生“能力倾向”选择的分析中将进一步讨论,此处不再赘述。

2.2 大学生“能力倾向”发展选择意向的专业差异

调查表明,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就业能力发展倾向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文科生有207人会经常把握课外或假期锻炼自己专业实践能力的机会,占本专业被调查人数的21.10%,23.85%的文科生(234人)会较经常地把握课外或假期锻炼自己专业实践能力的机会,极少和没有把握机会锻炼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的文科生只有191人,占被调查文科生的19.47%;而经常把握机会锻炼自己专业实践能力的理科生有113人,占被调查理科生的17.17%,极少把握机会锻炼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的理科生达到了147人,达22.34%,还有15人没有把握课外或假期锻炼自己专业实践能力机会的理科生,占了2.28%。理科生较文科生把握课外或假期机会锻炼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的意识相对较弱。

另一方面,调查结果显示,理科生较文科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比例较大,文科生认为自己语言表达能力为优秀和良好的学生分别占12.84%和35.07%;相对应的,理科生则分别为10.22%和25.53%。但出人意料的是,文科生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程度却强于理科生。文科生经常参加提高语言技能活动的学生为184人,占文科生总人数的21.71%,较经常的为226人,占了23.04%,极少和没有参加语言技能发展活动的只有184人,仅占文科生人数的18.76%;而理科生经常参加活动以提高语言技能的只有102人,只占被调查理科生总数的15.50%,较经常参加的人数也只有125人,占理科生人数的19.00%,而很少和没有参加相关活动的人数达到了205人,占到30%以上。

2.3 大学生“能力倾向”发展选择意向的年级差异

据此次调查显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交流能力提升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大一学生经常与他人交流学习方法的比重最大,大二其次,到大三、大四逐渐减少;很少与他人交流学习方法的大学生从大一到大三所占比重变化比较小,到大四有所下降;不会与他人交流学习方法的大学生的比重从大一到大四一直呈下降趋势(见图2)。

图2 不同年级大学生学习方法交流频率人数变化图

此外,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其它核心竞争力发展意向中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开放试题作答结果显示,在调查的649名大一新生中有421名认为组织能力非常重要,占64.8%;321名认为学习能力比较重要,占49.46%;468名大二学生中有276名认为组织能力非常重要,占58.97%,179名认为意志力比较重要和165名认为交际能力也比较重要,分别占38.24%和35.25%;专业实践能力和意志力在大三学生所认为的能力重要指数中分别位居一、二名。大四学生认为专业实践能力是最重要能力,其次是交际能力和意志力。

3 大学生“能力倾向”发展差异的成因及启示

调查分析结果说明,性别、专业和年级对大学生的“能力倾向”发展选择产生影响,培养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应挖掘产生差异的成因,并根据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能力倾向”发展偏好和意向因材施教,如此才能实现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协调和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社会和国家发展需要的极具竞争力的顶尖人才。

3.1 “能力倾向”发展的性别差异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

性别是影响大学生能力发展倾向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认为女生课余时间阅读专业书籍的频次高于男生,一是因为男生就读理科专业的比较多,女生就读文科专业的比较多,学科特点决定了女生总体上比较重视理论知识学习。另一方面,女生比较内敛、喜静,更能沉下心来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男生在学习和探索新知识中表现出更强烈的创新精神这也吻合理科重推理、实验和探索与男生思维活跃的特点,因此这两个结论是相互印证的。

大学生“能力倾向”发展的性别差异为我们指导大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一个思路。大学生的学习小组的成员必须是男女生相互搭配的,在跨院系和专业的小组学习中,文、理科学生、男女学生比例应协调,以弥补思维、知识结构和“能力倾向”缺陷,达到小组结构的最优化和学习成效的最大化。

3.2 “能力倾向”发展的专业差异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

文科生和理科生在就业能力发展中表现出明显差异。一般而言,理科类专业的操作性较文科强,理科生思维更活跃,性格更外向、开朗,理科生参加课外活动的积极性相对更高;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理科生参加普通话培训等提高语言技能活动的频次应该更多些。然而,在C大学的调查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C大学理科生参加课外专业实践能力锻炼比较少,普通话过级总体水平高于理科生的文科生反而参加语言技能锻炼的频次反而更高。笔者认为,对第一种情况的解释是,理科生课堂实验操作活动较频繁致使理科生忽视了课外锻炼专业实践能力的机会。而关于第二种现象,笔者认为存在两种可能,一是因为文科生重视语言技能提升,所以语言表达能力发展较好,二是高校对文科生和理科生普通话的专业要求不同,学生对语言表达能力在其将来所从事行业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同。这些因素导致了文理科大学生“能力倾向”发展的专业差异。

大学生的专业实践应该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要强化理科生创造力和把握课外机会锻炼自身专业实践能力的意识。另一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文、理科学生的就业同等重要,培养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应帮助大学生走出对语言表达能力认识的误区。

3.3 “能力倾向”发展的年级差异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

大学生因心理特征和对大学生活、社会认识的差异,对能力发展的认识和倾向也处于变化之中。大一学生入学之初,学习热情较高或者由于适应大学学习的需要与他人交流频繁,也渴望体验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因此参加社团的积极性较高,组织能力发展备受青睐。步入大二,大一所获得的成就和成绩考核指标等使得大学生对不同能力重要性的认识有所改变,学习交流和课外活动的选择也随之产生变化。经过两年的大学生活,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认识逐步成熟,实践能力的发展受到重视。到了大四,大学生参加社会实习和就业对实践动手能力和交际能力有了深刻的认识,因此对“能力倾向”发展的重视也偏向于这两个方面。

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集合体。各方面能力能否协调发展关系到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各种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因此大学生核心能力培养首先要树立大学生能力发展的“全面观”和“重点观”;同时,要做好大学生核心能力发展的长期规划,以实现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全面和协调发展。

“如果你想要知道你要去哪儿,它(历史)帮助你了解你曾去过哪儿”[7],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应建立在了解大学生“能力倾向”发展选择现状及分析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有目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

[1]柯友凤.大学科系专业能力倾向问卷的编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3):56-61.

[2]钟启泉.关于能力倾向与择业教育的思考[J].教育研究,1994(7):54-58.

[3]孟万金.研究生入学能力倾向测试刍议[J].江苏高教,1999(2):98-99.

[4]刘华利.核心竞争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培养体系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4):91-93.

[5]曹玉华.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提升[J].教育与职业,2012(12):172-173.

[6]李佳.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自我培养路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2(6):60-62.

[7]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49.

猜你喜欢
理科生文科生竞争力
服了
理科生的避暑方式
一句话证明你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文科生的科学传播之旅
日本竞争力
文理科男生是这样看对方的
为啥理科生和艺术生无法在一起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理科生的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