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1-2010年十大高被引论文分析

2015-12-02 04:33:48张俊敏王晓民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教授

张俊敏 王晓民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北京100069)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以下简称《学报》)是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首都医科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创刊于1980年,曾用名为《北京第二医学院学报》、《首都医学院学报》,1996年改为现名,2005年之后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学报》是国内有影响的医学期刊,目前被国内重要的数据库收录,并被国外的一些专业数据库收录。《学报》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2],也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图书馆)核心期刊[3-4]。

1 资料来源及高被引论文选取

利用中国知网的“中国引文数据库”(HTTP://vref.cnki.net/knseref/index.aspx)的高级检索功能,输入刊名《首都医科大学学报》,发布时间选择2001-2010,被引时间选择2001-2011,检索了该刊于2001-2010期间刊发的前10篇高被引论文,对每一篇论文进行详细的分析。

2 高被引论文分析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1-2010年10大高被引论文见表1。从表1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到以下几方面的情况:1)依出版内容看,2001-2010年,《学报》前10名被引论文的内容有4篇是关于心血管、高血压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2篇是关于医学科学研究方法、其余4篇分别是有关中药对肺病的影响、脑病的基础研究、大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及急性传染病防治的内容;2)依年份分布情况看,10大高被引论文发表年份为2001年4篇,2005年为3篇,2002年、2007年和2009年各有1篇;3)从第一作者的职称或学历来看,教授4人,讲师1人,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2人;4)从第一作者单位来看,10大高被引论文有7篇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2篇来自首医的研究生在读期间,有1篇来自首都医科大学以外的医疗机构;5)从文章类型来看,10大高被引论文中综述占5篇、研究性论著有4篇、研究方法学论著1篇。从内容上看,10大高被引论文集中在心脑血管流行病调查研究、中药对疾病的作用、循证医学方法与中医疗效评价以及新发传染病的防治等热点领域方面。

表1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1-2010年10大高被引论文Tab.1 The top ten cited papers published in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2001 to 2010

3 讨论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1-2010年10大高被引论文的产出有以下一些特点:

3.1 热点问题与名人效应的交会

《学报》2001-2010年10大高被引论文中有7篇来自国内外较有影响的知名教授,如当时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的胡大一教授,其贡献了2篇高被引论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的赵冬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的吴中学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询证中医药临床评价中心的刘建平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黄建始教授;以及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教研室的孙颂三教授等等,这些知名教授所在的单位又大多从事一些国内外非常关注的研究内容;如胡大一教授与赵冬教授带领的团队一直活跃在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大规模流行病调查与研究领域;吴中学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致力于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的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刘建平教授在询证医学在中医药临床及其评价中的应用领域颇有建树,其研究工作受到广泛关注;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黄建始教授是2003年SARS期间受科技部、卫生部邀请回国参加指导制定防治SARS蔓延的重要科学家之一,其在美国期间及归国之后一直耕耘在流行病学的防治领域;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教研室的孙颂三教授长期从事中药的基础研究,在中药药理研究方面有深入与系统的研究工作,其工作颇受关注,由于以上均为知名教授,加之他们做的研究正是国家医药卫生事业所极其重视的关乎老百姓生命健康大事的常见病、多发病,所以反映这些工作的论文广泛受到关注并被引用。

3.2 传统中医药对常见病多发病的作用依然是医学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

《学报》2001-2011年10大被引论文中的N3、N8,文题分别是“莪术、三棱对人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黄芩甙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这两篇论文的研究内容均是有关传统中药对现代疾病治疗的机制研究,说明中药仍是广大医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

3.3 科学的研究方法备受重视

随着医学研究工作的广泛开展,愈来愈多的科研工作者感到医学科研方法使用的重要性,无论是课题的申请,科研路径的设计,直到科研结果数据的统计与处理,怎么才能科学地使用统计方法检测与分析研究结果是每一位科研工作者不可回避、必须认真对待的事情,所以“关于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的研究论文被引频次位居第二。

同样近20多年来,随着循证医学的概念与理论已经被医学界普遍认可与应用,广大临床医学工作者愈来愈感到它的重要性,此理念也同样被中医药医务工作者所重视,并开始应用于中医中药的研究,“循证医学方法与中医疗效评价”一文被广泛引用,正说明了这一点。

3.4 新发传染病与感染性疾病依然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特别关注的研究焦点

根据2009年国内4月份之后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情况,《学报》编辑部在第一时间内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李刚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专家黄建始教授撰写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及其防治的综述文章,发表在当年第3、4期杂志上,此2篇综述均受到广泛关注,黄建始教授牵头撰写的“我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成为2001-2010年被引频次前十的论文,而且是离统计时间最近的一篇论文;李刚教授的论文“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成为近十年下载量最高的论文之一,排名第二(见我们的网站下载历史排名),以此见证了流行病新发传染病与感染性疾病依然是广大读者特别关注的焦点。

4 小结

通过分析《学报》2001-2010年10大高被引论文的作者背景、研究领域、文献体裁等因素,为《学报》今后栏目设置、选题策划,努力争取优质稿源,提高本刊的学术影响力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学报》应该多在常见病、多发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新发传染病的防治、中医药对疾病的救治,新的医药学研究方法的应用等方面加强约稿组稿,同时重视综述和原创研究论文的策划,强化编辑对学术前沿和学术热点动态的了解与敏感度,及时捕获研究趋势,主动斩获最新科研成果发表权,争取让中国的科研硕果及时刊登在中国的科技期刊上。

[1]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4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112.

[2]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4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173-174.

[3] 朱强,戴龙基,蔡荣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 朱强,戴龙基,蔡荣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5年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5] 王薇,赵冬.我国心血管病及其主要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5,26(2):143-146.

[6] 刘学宗,张建,于书彦.关于量表的信度和效度[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1,22(6):314-317.

[7] 王喆,张瑾峰,付桂芳.莪术、三棱对人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1,22(6):304-305.

[8] 张帆,胡大一,杨进刚,等.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5,26(2):140-142.

[9] 孙树清,吴中学,张友平,等.脑损伤后脑组织自由基变化的实验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2,23(4):236-239.

[10] 刘建平.循证医学方法与中医疗效评价[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7,28(2):212-215

[11] 周玉兰,刘永利,杨华,等.聚酰胺-胺型树状大分子化合物的合成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1,22(6):321-326.

[12] 李晓蓉,黑爱莲,鲍立嵘,等.黄芩甙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1,22(2):107-109.

[13] 张立晶,胡大一,杨进刚,等.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人群中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5,26(2):124-127.

[14] 李星明,黄建始.我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9,30(4):409-412.

猜你喜欢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0-14 08:20:30
刘排教授简介
致敬学报40年
首都医科大学麻醉学系
首都医科大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系
预防医学专业近五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特点研究——以首都医科大学为例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
《深空探测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