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校为本的课堂教学改进”中实施自修—反思式校本研修

2015-12-02 02:29冯平
成才 2015年7期
关键词:研磨研修校本

■冯平

我们学校从2004年起,在潘海燕教授的“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引领下,成功构建了“自修—反思式校本研修模式”,探索和丰富了10多种校本研修的具体形式,取得了一些成果,多次受到上级的认可,曾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总课题组、教育部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学习型团队”称号。

近年来,学校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感到课堂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到底存在着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如何避免存在的问题,都是我们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我们在校本研修模式构建、研修形式等方面已经探讨出了一些有效可行的新路子,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学这一中心工作,实现校本研修新转向,我们将校本研修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教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有效课堂教学上来,将前一阶段构建的“研修模式”和“研修形式”很好地服务到“以校为本的课堂教学改进”上来,从研修的形式走向实质。

第一步:诊断——再进课堂自我把脉

既然把校本研修的重心转移到“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上来了,我们认为明晰并解决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成了研究的前提和关键,那么“课堂诊断”就是帮助教师明晰课堂教学问题有效形式。于是我们启动了《津洋口小学课堂教学诊断式调研实施方案》,学校组织骨干力量集中利用两周时间,通过听推门课、随机课等方式深入课堂进行实地再调研,对课改以来的教学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地毯式的自我诊断和分析,通过真实的课堂,我们发现课改以来,课堂主体(学生)、课堂主导(教师)都有很明显的可喜的变化,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我们初步归纳了一下,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

1.设问时,无效提问仍然充斥课堂。

2.评价中,滥用、泛用鼓励与夸奖语。

3.提倡自主,但把自主变成了自流。

4.有多彩的活动但缺发充分的体验和思维。

5.合作学习中,有形无实的现象严重。

6.探究式学习泛化严重。

7.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8.课堂教学艺术缺失。

通过再进课堂,进行调研,自我把脉,明晰了课堂教学中影响有效教学的症结后,我们进入了第二步:处方——寻求良方,对症下药。

第二步:处方——寻求良方对症下药

一是组织骨干研讨,寻求解决途径。

当我们再次将目光聚焦到课堂时,我们感受到了教师期盼解决这些问题的焦虑之心,也感受到了通过校本研修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

于是我们根据《调研方案》,迅速组织各研修组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进行研讨,共同寻求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即首先把通过调研发现的问题和教师自身发现和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然后针对梳理归类的问题,以团队合作的形式从“学习—反思—感悟—践行”和“实践—反思—感悟—践行”两个途径,着力解决系列问题。

二是通过两个研修途径,在反思中扬帆,在感悟中航行。

途径一——打造学习团队

我们在前几年探索“关于如何引导教师自主‘学习—反思—感悟—践行’,构建‘学习型团队’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老师们改变学习方式,以保证学习的有效性,如继续激励教师,引导教师变“他主学习”为“自主学习”;变“结论学习”为“过程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变“静止学习”为“操作学习”;变“课堂学习”为“开放学习”;变“归一学习”为“个性学习”;变“浏览式学习”为“积累式学习”;变“单向学习”为“多向学习”,变“阶段学习”为“终身学习”。

在推进学习策略上,我们采用校内外结合,以校为主的学习形式,规定每年每人参加校级培训学习的学时数不少于100小时,县级以上外出培训学习,每人每年不少于1次机会。我们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任务交给各研修组自己去思考,结果语文研修组提出了“读文本研教材”的方案,数学组提出了“分四个学习领域专题研读教材”的方案,老师们将自主研读、同伴共读、专家引领等相结合,形成多角度、多渠道研读教材的格局。与此同时,学校将“研读教材”活动向其他研修组推广,并以此为切入点,形成了人人研读教材的研修氛围,且成为了校本研修的又一特色。通过校本研修,我们还组织教师学习新的教学策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使用新的教学手段,并在不断的学习中“反思、感悟并指导践行,为营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和谐课堂不断夯实了基础。

途径二——聚焦课堂教学

一是制定方案,有章可循。我们在按期完成学校教学调研之后,紧紧

围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先后启动了三个方案,即《有效性课堂教学研究方案》,《创优质课堂,塑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方案》和《“分层”教学比赛实施方案》。每种方案的出台和启动不仅为聚焦课堂,进行“实践—反思—感悟—践行”提供了制度保证,更是为打造有效课堂教学的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交流、互动、共进的平台。

二是聚焦课堂,有效研磨。

1.研磨对象:

(1)“研磨”潜力教师——让一批教坛新秀脱颖而出;

(2)“研磨”转岗教师——让一批转岗教师迅速适应新的教学环境;

(3)“研磨”弱势教师——让少数教师赢得学生、家长的认同,找回自信;

(4)“研磨”薄弱学科——让校本、地方、综合等学科得到了充分关注和落实。

2.研磨分层:

(1)按教学水平分:骨干教师、潜能教师、弱势教师;

(2)按学科分:优势学科、弱势学科;

(3)按教师岗位分:原岗教师、转岗教师;

(4)按年龄分:青年教师、中年教师、老年教师;

3.研磨分类:

(1)常规课,走向真实。

(2)诊断课,明晰问题。

(3)研讨课,探索实践。

(4)示范课,典型引路。

(5)汇报课,重在交流。

(6)观摩课、研究展示。

(7)竞赛课,体现成长。

3.研磨形式。

几年来,我们在研修展示组织形式上力求扎实,力求创新。针对学校师资素质不均衡的现实,我们先后尝试组织了以下几种形式的“一课多研”式的研磨活动,用以指导老师课堂教学,帮助教师成长。

(1)对比课——多人上一课。

(2)改进课——一人上同课。

(3)合作课——多人做一课。

(4)闯关课——同课同人闯关。

(5)开放课——教师主动欢迎同伴来听常规课。

(6)送教课——到联谊和帮扶学校送教

4.研磨重点: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以下五个方面是研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1)学科教材——研磨的关键。通过研磨,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的准确度和深度的水平。我们充分利用团队合作的形式,通过同组教师对同教材的不同理解,可以使执教者取长补短,寻求统一,然后达成对课程的深刻理解,从而提高教师解读教材、驾驭教材的水平,经验告诉我们,整个研磨过程就是促使教师深刻理解教材的过程。

(2)教学目标——研磨的重点。即研磨这节课“究竟要干什么?”,“通过教学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最终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是我们在进行研磨课过程中的重点研磨内容?。通过集体研讨准确对目标进行定位,使目标更加准确。

(3)教学环节——研磨的核心。即研磨哪些是课堂必备的环节?哪些是臃肿冗长的花架子必须舍去,通过研磨使环节、教学版块,使梯度更加鲜明。

(4)学生需求——研磨的实质。即研磨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哪些问题?在研磨教学设计时,我们注重研磨学生在某个知识点出现时,他们会有怎样的求知需求,怎样去帮他们满足这些需求?然后围绕学生需求再去设计教学预案。

(5)教学细节——研磨的必须。即研磨教学过程中如何生成问题,该提什么样的问题,学习交流的过程中产生的一切信息如何反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使包括教师丰富语言的修炼、语言的表述方式、指导性激励评价方式、仪表仪态、精神面貌、教学激情等都是研磨中必须思考的问题,通过研磨,让执教老师的课课堂教学更加丰满而精彩。

5.研磨途径

(1)团队合作捆绑式。(2)解剖麻雀微格式。(3)主题引领研讨式。

6.研磨效果

(1)“研磨”出教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实践告诉我们,“研磨课”的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管理过程,从目标的制定到具体实施,再到最后的总结评价,正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流程。“研磨课”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团队参与讨论、策划、修订和完善得到的,它反映了个人和团队意志和智慧融合,充满了民主和谐的氛围,自动构成了一个能动的“磁场”,带动每一个成员自主地参与并自如地运行,利于将教学研究推向深入。

(2)研磨出教师自主合作交流的默契。在研磨过程中的同伴互助和专家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一个集团队教学智慧、共同进步的良好平台。一节课通过团队智慧中的反复观摩和反复修改,找出优点和不足,不仅促进了执教者进行反思,也让其他合作者从中获益,通过这样的研磨过程,教师间的合作更加走向默契。

(3)研磨出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研磨出来的教学设计都会有所创新。通过反复的研讨,在一些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融入了大家新的想法,使教学设计更新颖。

(4)研磨出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团队合作研磨,全新课堂教学效果让全体教师对“有效教学”“创新课堂”“优质课”又了更明晰的认识。这些年来,我们研磨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杨大会老师代表宜昌市参加湖北省数学课堂教学竞赛以最高分的成绩获一等奖,参加《中国教师报》“中国好课堂”高效课堂比赛获湖北湖南赛区一等奖;有30人次在市县参加各类教学比赛均获一等奖;有80%的老师为全县研修活动提供展示课和参与送课下乡活动,全校有效课堂教学水平整体提高,有力的保证了学生在低负下的高效率学习质量,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升。这都是“主题研修、一课多研,分层研磨”带来的效益。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实现优化、高效的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是我们长期的追求。我们深知,在尝试“专题研修·一课多研·分层研磨”活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困惑和值得反思、总结的地方,但我们仍将继续立足于学校实际,把握课改的脉搏,不断探讨校本研修新途径、充实研修新内容、提升研修水平,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而继续把好舵。

猜你喜欢
研磨研修校本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煤泥研磨脱泥浮选试验研究
石材板材研磨与抛光的准备与实操
研磨式谷物加工农具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切石研磨系统的创新设计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