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雄+刘维理
【摘要】随着电大转型升级改革的不断推进,重建基层电大精神文化势在必行,刻不容缓。重建基层电大精神文化,应以解决基层电大精神文化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以重建核心价值观、电大精神和电大形象为突破口,以创新精神文化建设策略为有效途径,着力打造适应开放大学建设需要的新型基层电大精神文化。
【关键词】基层电大;精神文化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G7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5)11002103
【收稿日期】20150716
【作者简介】张亚雄(1974—),男,甘肃会宁人,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刘维理(1965—),男,甘肃会宁人,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一、电大转型升级呼唤重建基层电大精神文化学校精神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为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广泛认同的,以价值观念、办学理念、学校精神以及学校形象为核心要素的群体性意识形态。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诸层面中最深层最本质最复杂的内核,是整个学校文化“一以贯之”的精髓和灵魂。为此,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中最重要、最复杂和最艰巨的一项“铸魂”工程。电大创建30多年来,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淀了深厚的电大精神文化底蕴,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电大精神文化资源。2009年,中央电大在全面系统总结电大办学30年来文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出台的《关于推进广播电视大学文化建设的意见》(电校办〔2009〕5号,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电大教育的价值取向和电大精神是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核。电大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平民进步的阶梯,教育公平的砝码,充实自我和增进动力的补给站。勇于开拓、善于学习,艰苦奋斗、勤奋进取,锲而不舍、百折不挠是电大的精神。自强、求知、有为是电大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同时,《意见》还强调指出:“电大教育共有的核心价值和办学理念,所遵循的共同的行为准则、管理模式和工作规范,是全国电大一盘棋的基础。”[1]由此可见,电大创建30多年来,在电大精神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领域取得了值得我们珍视的重要成果。但从总体上来看,全国电大办学系统的精神文化建设,尤其是基层电大的精神文化建设严重滞后,在精神文化建设领域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其中特别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形式主义倾向严重。许多基层电大由于对精神文化深邃内涵的理解肤浅化,导致精神文化建设变成了精神文化产品的堆砌;二是趋同流俗现象突出。造成千校一面、千人一腔,缺乏个性,导致学校精神文化难以起到导向、感染和激励师生的作用;三是盲目跟风行为屡见不鲜。还有不少基层电大在精神文化建设实践中脱离学校实际,更违背精神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一味追求精神文化建设的先进性和超前性,根本难以分辨出到底什么才是学校真正追求的精神文化。诸如此类的问题表明,目前基层电大的精神文化建设现状远远不能适应电大转型升级的现实要求,甚至可以说成为制约基层电大转型升级的最大“瓶颈”因素。因此,重建基层电大精神文化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当前,电大系统正在集全国之力,全面推进开放大学建设。从电大向国家开放大学转型升级,对于电大文化建设来说,又提出了新的更大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众所周知,从传统电大向新型开放大学转型升级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到办学技术手段、办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服务模式等方方面面的改革创新和转型升级,而转型升级成功与否,最核心最关键的要素首先在于办学思想观念的转变。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国家开放大学校长杨志坚认为:在特定的历史与现实背景中建设这样一所似乎全新的国家开放大学,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解放思想。没有思想的解放,就不可能超越过去的认识、经验和模式,就不可能直面历史、现实、未来的问题与挑战,就不可能放眼世界,借鉴吸收其他国家开放大学的经验和做法,把国家开放大学建设好。[2]杨校长的这一观点,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电大系统的转型升级,说到底,最根本、最核心、最首先迫切需要转型升级的是电大精神文化层面的转型升级。没有精神文化的创新和重建,整个电大系统的转型升级将会陷入“穿新鞋,走老路”的误区。
二、电大转型升级需要构建新型基层电大精神文化1重建基层电大核心价值观
研究表明,成熟的学校文化,总是有一个明确清晰的核心价值理念统摄着学校生活的一切领域。这个“一以贯之”的核心价值理念是指导学校一切活动的灵魂。没有这个统一的学校文化之魂,无论多丰富多彩的学校文化生活,都不过是一种华丽而又零乱的文化碎片。因此,确立明确清晰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任何学校精神文化的第一核心要务。随着电大转型升级改革的不断推进,适应开放大学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和新观念扑面而来,对于基层电大业已形成的价值理念体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重建基层电大核心价值理念势在必行。为此,基层电大要在传承和光大电大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秉承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的使命,肩负起“服务于地方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投身于地方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致力于人人享有优质教育”的新的伟大使命,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国家开放大学提出的“开放、责任、质量、多样化、国际化”的新的办学理念,并在基层电大转型升级的实践进程中,不断丰富和深化其内涵,逐步形成明确清晰的独具地方特色的核心价值理念。
2重建基层电大精神
大学精神是构成大学精神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培育、传承和弘扬大学精神,是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电大自创建以来,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孕育出了“艰苦创业、敢为人先、务实创新、开放合作、规范办学”的电大精神,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开放大学建设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精神动力。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电大转型升级改革实践的不断推进,传统电大的办学使命、办学理念及办学愿景等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必将为电大精神注入新的活力,迫切要求我们在传承和弘扬传统电大精神的基础上,重建电大精神,自觉主动地培育和提炼适应开放大学建设需要的新型开放大学精神,以期为基层电大转型升级注入新的精神动力。
3重建基层电大形象
学校形象是学校精神文化最直观的体现。主要包括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也包括校训、校歌和校徽;还包括学校的仪式、节日的庆典等多种元素。良好的学校形象是学校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社会考察评价学校品牌最重要的窗口之一。因此,精心打造学校形象成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基层电大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在电大形象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一些经验,但是从总体上来说,还存在诸如趋同流俗现象等一系列问题,远远不能适应电大转型升级的现实要求。为此,基层电大要紧紧抓住开放大学建设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在认真梳理传统电大形象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潜心学习领会开放大学新的办学使命、办学理念和办学愿景,精心设计打造能够体现开放大学共同价值追求、彰显开放大学鲜明办学特色、反映开放大学深厚文化底蕴的新型基层电大形象。
三、电大转型升级亟待创新基层电大精神文化建设策略解决基层电大“精神文化落地”的问题,不能生搬硬套其它高校或者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的路径,而应当在全面把握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基本规律、共同要素和主要内涵的基础上,立足自己的实际,依靠自己的力量,突出自己的特色,走自己的“精神文化落地”之路。
1做好精神文化建设战略规划,明确精神文化重建方向
重建基层电大精神文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铸魂”工程。做好这项工程,首先要求基层电大的学校领导充分认识精神文化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重要性,把精神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环节和关键领域,摆在学校文化建设的突出位置,集中学校骨干力量,聘请相关专家,切实做好精神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工作。为此,基层电大的学校领导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精神文化建设思路,从当前电大转型升级的现实要求出发,在认真审视传统电大精神文化的历史底蕴和现实形态的基础上,对新型基层电大精神文化建设的愿景,从核心价值观重建、电大精神重建和电大形象重建等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做出全面系统规划,并以校内“立法”形式加以固化,为基层电大精神文化建设树立标杆,指明方向,从而确保基层电大精神文化重建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持续性,彻底克服基层电大精神文化建设实践中的主观性、随意性和盲目性。
2坚持用制度塑造精神文化,为精神文化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实践证明,任何先进的精神文化都不会自然而然生成。在精神文化建设中,核心价值理念的深入人心、办学使命的主动担当和办学愿景的普遍认同,仅仅依靠组织动员、说教灌输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精神文化建设的愿景转化为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且坚持落实到位,才能确保我们所倡导的精神文化理念真正深入人心,转化为广大师生员工的行为方式或行为习惯,进而形成先进的精神文化。很显然,我们提倡什么样的核心价值理念,塑造什么样的精神文化,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制度保证。为此,在基层电大精神文化重建实践中,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把我们所期望的精神文化建设愿景转化为靠得住、行得通和做得到的制度安排,逐步建立和完善精神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机制。同时,在具体的制度运作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建立“底线+榜样”的制度运作机制,大幅提升用制度塑造文化的实效性。所谓“底线”,就是制度规定的基本要求;而所谓“榜样”,就是在践行制度规定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考虑到精神文化建设的抽象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如果没有底线,就没有精神文化生成的环境与氛围,也就无法产生真正的榜样。同样,如果没有榜样,只抓底线,就会导致精神文化建设失去方向,难以持久,甚至陷入形式主义的误区。[3]
3创新精神文化落实载体,确保精神文化建设落地生根
实践证明,任何文化的形成,都需要有相应传递传播其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缺少落实载体,再先进的文化也只能飘在空中,无法落地生根。为此,在重建基层精神文化实践中,还需要我们重建精神文化落实载体,以确保我们所期望的精神文化真正落地生根。一是重建基层电大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学校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集中体现着学校文化的理想追求和精神境界,它是学校经过长期追寻、潜心提炼,经由充分的酝酿讨论程序,然后用文本形式固定下来的最重要的精神文化载体。为此,重建基层电大精神文化,首先要紧紧围绕电大转型升级的新要求和新任务,重建这一载体,并通过这一载体的重建,为基层电大师生营造安身立命的新型精神家园;二是重塑基层电大的校风、校训、校歌和校徽。学校的校风、校训、校歌和校徽,是最直观的学校精神文化载体。因此,重建基层电大精神文化,需要我们秉承学校新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重塑基层电大的校风、校训、校歌和校徽,并由此树立基层电大的新形象,展现基层电大的新面貌;三是重构基层电大的仪式、节日、庆典活动。学校的仪式、节日和庆典活动是践行学校精神文化最有效的行动载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庆活动以及学校自己特定的各种节日,是学校最重要的日子。为此,重建基层电大精神文化,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这些节庆活动,精心设计和重构这些节庆活动的主题思想,创新节庆活动的形式,使基层电大师生通过年复一年、一代又一代地重复这些仪式、节日和庆典活动,把我们所期望的文化价值观念深深扎根在每个人心里,溶化在每个人的血液里面,最终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文化行为。
【参考文献】
[1]中央电大.关于推进广播电视大学文化建设的意见(电校办〔2009〕5号)[DB/OL].http://ou.china.com.cn.2009224.
[2]杨志坚.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改革与创新[J].中国远程教育,2013,(4).
[3]朱永新.用文化为学校立魂[N].中国教育报,20111205.
The Construction of Open University Needs Newtype Spiritual Culture
ZHANG Yaxiong, LIU Weili
(Huining Teacher Training College, Huining 730799, 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eform and transformation of TV University, reconstructing spiritual culture of grassroots TV University is imperative and pressing. To achieve it, tackling practical problem of TV University spiritual culture should be taken as the entry point, reconstructing key value, TV University spirit, and TV University image as the sally point, and the innovative spiritual culture construction tactics as the effective way, so that we could build the newtype spiritual culture that could adapt to the newtype spiritual culture needed by the open university.
【Key words】grassroots TV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ulture; reflection
(编辑/乔瑞雪)2015第11期(总第346期)成人教育ADULT EDUCATIONNo.11 2015Total No.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