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 刘筱茹
泰来县四里五中心学校 闫雪娇
同江市第二中学 张浩仁
泰来县四里五中心学校 刘 宁
富裕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管 静
泰来县四里五中心学校 徐永晨
让班级文化在教室的“空白处”流动
◎策划 刘筱茹
班级文化包括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显性文化是指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我们通常称之为班级布置。那么,在布置班级时,我们应该怎样充分有效地发挥“空白处”的育人功能呢?让我们一起寻找班级显性文化的“密码”。
先来听听学生怎么说:
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幸福学校学生张佳睿:我学书法和画画很多年了,很少有展示的机会,现在都没多少劲头了。我多想在班级的一角办个展览,展出我的优秀作品啊。这样我就可以听听老师和同学的评价,让自己更进步,也可以带动一些爱好者啊!
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幸福学校学生高小婉:我希望布置班级的时候能全员参与,每个人都为班级出出力,都动起手来,哪怕是剪个花边、贴个图案……
泰来县四里五中心学校学生刘洋洋:老师常常说:“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我想,班级布置只是个形式,而真正的“内容”是师生的精气神儿。我希望班级布置不但要满足我们的精神需求,还要占领我们思想的高地!
对于班级文化建设,有的教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或成熟的做法,希望下面的具体事例能为广大教师读者带来灵感和启发。
泰来县四里五中心学校 闫雪娇
我班的班训是:谦谦君子、雅雅淑女。我们的班级布置是紧紧围绕班训展开的,努力营造人人争做儒生、雅生和儒雅生的文化氛围,让学生置于文化之中,从而得到潜移默化的熏染。
创意一:创编“三字歌”,易于入心入脑
我和学生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守则》,编写了“小绅士、小淑女三字歌”,并将其张贴在教室墙上。每节课前,师生都充满激情地朗诵三字歌:见师客,问声好,见同学,点头笑……由于朗朗上口,又是自己创编的,因而学生都非常喜欢,这无疑会对他们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创意二:制订“标准”,成为行动指南
我们共同研制儒生和雅生标准各八条,在全班学生举手表决通过后,组织实施。为了起到强化学生行为的作用,我把它打印到KT板上,悬挂在班级醒目地方,从而促进学生好习惯的养成,学生养成了每日一问的好习惯:今天,我养成儒、雅习惯了吗?
创意三:星级评比,引领学生精神成长
班级成立儒雅生考评委员会,每个月的月末进行儒星、雅星和儒雅星称号的评比。为了强化学生校外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的评比,家长占有重要的比重。在教室后墙上,把这些“星”贴出来,给家长发“喜报”,都成了引领学生精神成长的重要手段,成了学生精神引力的“磁场”。
创意四:自己支配,我的地盘我做主
这块区域可以让学生随意张贴自己的作品。前段时间我们把孩子们自己制作的风筝挂在这块区域,这段时间学生又把在校园里捡到的树叶做成粘贴画挂在了这块区域,这些作品虽然很稚嫩,却是学生原汁原味的创作。当挂上这些作品时,学生是自豪的。设立这一板块的目的是让学生随着班级活动的进展,随时调整这块区域。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效果较好。
创意五:征集名言,形成“名人”气场
征集学生原创的关于儒雅的好句子,并装裱起来挂在班级,以此来提醒、激励学生。小张同学自己撰写的标语:“读书是给自己充电,书读多了就相当于给自己建了个发电站。”被悬挂在教室墙壁上之后,其他同学也跃跃欲试。于是,每月竞选两个条幅上墙的办法便新鲜出炉了。
创意六:午间读书,营造书香氛围
教室内增设图书角区域。图书角书架上除了摆放学生自带的图书外,还开辟出一块专门区域,专门摆放学生的读书笔记。这学期我们班增设了“午间读书”活动。每天中午上课前30分钟,我都会准时来到教室,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为时20分钟的“午间读书”活动。边读边在读书笔记上记下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每到“午读”时间,教室里静静的,我们的心情也如这静静的教室一般。书读多了,读出趣味了,孩子们的心也就静了下来。每每读到精彩处,他们还会邀请我一起分享呢!
雷夫的《56号教室的奇迹》中的这段文字深深地吸引了我:“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因此,我笃信并践行班级文化建设,让“空白处”流淌着儒雅文化,生成个性的良好班集体,形成影响孩子一生的气场。
同江市第二中学 张浩仁
真正发挥班级文化的效能,就要充分信任学生、依靠学生、发动学生,把班级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班级文化的受益者。
让学生当设计师。积极动员学生参与,既可以是个人设计,也可以由小组合作形成方案。其显性文化主要包括:班训、班名、班规、班歌、班级目标、班徽、班旗,教室内外墙标语等,鼓励他们既要注重班情的适用性,还要大胆创新、别具一格。班级文化建设可以是从理念到模块进行整体设计,也可以就某一个细节、某一个模块进行针对性设计,不限形式。
让学生“竞标”。例如,教室墙壁上应该张贴什么内容的班规?同学们意见有分歧。于是,我让同学们自由组合,制订方案,公开“竞标”。班会上,由科任教师、学校领导、家长代表组成评委会,听取各小组的竞标演说。最后,由班长领导的小组的“活页班规”(每月1页,每月最多3条)实施方案,脱颖而出,完胜其他两个小组的“40条班规”和“生硬”班规。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今后的执行。
让学生动手布置班级。让学生像布置自己房间那样,动手布置教室。班主任要放手让学生做,即使不尽“我”意,也不可急于求成、越俎代庖,而是要耐心等待!
学校每学期都要举行班级布置大赛,我班原来是倒数第一名,通过3个学期的比拼,在这学期获得冠军。而我在班级布置过程中,只当学生的参谋,让学生在“错误”中成长起来。在其他班主任还在为班级布置“殚精竭虑”之时,我“放手不管”,却成效显著。
让学生逐步完善班级布置。为了完善班级文化建设,同学们自发地建立了QQ群,每个月都要至少进行两次研讨,研讨内容从墙壁怎样说话到说什么话最好;从本班布置到外班做法;从本班文化拓展到校园文化。
班里成立了“金点子”智囊团。人多出韩信,智多出孔明。班级布置的智囊团每个月都在策划班级布置内容,凡是被采用者,除口头表扬外,还要记录在“班级功劳簿”上。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说话。”如何说话?说什么话?我想,学生最有发言权、参与权和决定权。班主任把班级布置的权利让位给学生,会使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创作的快乐,并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能将自己成就为“懒+智慧”型班主任。何乐而不为呢?
泰来县四里五中心学校 刘 宁
在农村,学生初中毕业生上职业学校的问题,经常成为学校工作的难心事、学生的闹心事、家长的烦心事、社会的焦点事。主要原因之一是,学校按分数分流、突击分流等做法,让学生很难一下子接受。巧用班级布置,实施自然分流,就可以把这件惠民利生的好事变成简单事、顺心事、高兴事。
初一:职业梦想在发芽。
中国职业规划专家徐小平说:“如果不做职业生涯规划,你离挨饿只有三天。”可见,职业生涯教育是初一学生的必修课,初一也是为学生种植职业梦想的最佳时机,为初中毕业后的分流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
我在班级墙壁上开辟了一块名为“梦想照进现实”的小栏目,其内容包括:我的优点、我的职业梦想、我的职业规划。就是让学生都有自己的职业梦想,并为梦想而付诸行动,既为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也为让学生能有职业的奋斗目标和方向感。
初二:绝知此事要躬行。
初二这一年,我重新布置了那块小栏目,我和学生将其命名为“我调查我展示”。主要由三个小版块组成:查——悟——展。
查,即动员学生通过报刊、杂志、互联网等,查找与职业教育有关的信息,利用晨会进行讲读,重点搜集一些就业形势方面的信息,如职业教育的政策、发展趋势以及现在“用工荒”的情况等;悟,即在活动中,通过班会、晨会、读报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悟到无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现在必须学好本领;展,即展示学生思想
成果。在专栏内展出学生搜集了的最有价值的职业教育信息、展示学生感悟。
初三:自然分流有实效。
如果说初一是渗透分流,初二是意向分流,那么初三则是自然分流。这一年我继续利用班级墙上的“小栏目”,借助国家的职业教育政策,使分流进入实质阶段。
我利用班会等时间,以学生自愿为原则,把学生分成技术型和学术型两组,把同一组内的领跑者和跟跑者安排成一桌或邻桌,开展同类目标大比拼活动,以便相互之间比着学习;另外,我倡导并践行“和自己比着学”的评价机制。
按照教育部实施技术型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招生政策,我的墙壁文化既让学生有“仰望星空”的方向感,还能有“脚踏实地”的行动。以学术型人才比拼为例:
技术型人才比拼表
1.同类目标的学生往往成绩差距不大,将他们分在一组,容易让学生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有利于树立自信心。采用进步名次加分的办法,更容易刺激学生努力学习。
2.我一直倡导“迈出一小步,靓在新高度”的教育理念,“我和自己比进步”就是自己和自己比,按照细则自己给自己打“进步分”。
也正因为这种从初一到初三“行云流水”的分流教育,2014年的中考,我有了满满的收获:上普通高中走学术型人才道路的学生,无论人数还是分数都超出了预设标准;职教分流工作(技术型人才),学生和家长都非常满意,超额完成指标,还得到了校长的表扬。这都归功于这个“小栏目”。
班级墙壁上的一个小栏目,每年都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而适当更新,书写出了大文章,成为了学生自主、主动发展的电磁场。
富裕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管 静
说起我的班级布置经历,可以说像武侠小说那样“跌宕起伏”,历经糊弄、放手、提级三大过程,我带的班级走上了文化育人的“快车道”。
复制、粘贴
领一间教室,带一群学生进驻,这个地方就叫班级。学校要求布置班级。于是,我便从网上下载了一些班级布置的内容,心想,学生学习忙,就不劳他们“大驾”了。班级需要领头羊,班委会名单醒目在黑板的右侧;学生的行为需要约束,《中学生守则》《学校一日常规》把守在黑板的左侧;为鼓励先进,带动后进,在后墙再加开个光荣榜,让各方面表现好的学生的名字上墙,这就算齐了。
咦,别的班有条幅,有名人画像,这个咱也可以有。去书店逛逛,华罗庚、贝多芬、林巧稚的画像买来贴上;励志条幅“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也贴上。哈哈,有点文化气息了吧,可以混过学校的检查了。
搭台、唱戏
可惜这些布置没新鲜几天,就长久地寂寞在那里。问其故,班长小雨说:“同学们说了,都是您自己布置的,时间长了,也就没啥意思了!”哦,原来我做了件费力不讨好的事儿。班级是学生的家,学生是主人,班级布置应交给学生。我就应该为学生的成长“搭台子”,让他们去“唱戏”。我开始向学生征集设计方案,几经磋商,定下基调:简约、温馨;撤下名人画像,挂上学生的色彩画与布艺画;班级后墙放一块黑板,出班报,学生自主成立编辑部,栏目、成员都由学生定,每周一期。我记得其中有一期大致有这些内容:趣味数学、英语口语交际每周一句、歌词采撷、漫画、佳作看台(学生周记中的精彩语句)。教室北墙也镶上放大的班级全家福,同学们亲昵的模样,煞是可爱。
立梯子、攀爬
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有效地调动起来了,可是,怎样打造“升级版”的班级文化呢?于是,我给学生立起了供他们攀爬的“梯子”,从三个方面开始了班级文化“提级”活动:
1.结合职高学生特点和发展方向,我们确立班级文化主题:练巧手、勤动脑。班级布置围绕主题进行。
2.学生还自制简易书柜,每名学生从家里带来几本书,我也捐了一部分。学生自愿做图书管理员,登记造册,填写借还读书卡片,有板有眼。后来也吸引外班同学加入,偶尔也在本校读书漂流一次。再后来,黑板的右侧出现了每日一语,由专人负责书写,当然大家特别喜欢的也可以多停留一段时间。
3.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自然少不了,比如擂台式的复习课、圣诞节送礼物、光棍节情歌大派送、才艺比拼、对突发事件说三道四、为贫苦学生募捐等等,张扬着学生的个性,激发了他们参与合作的热情。
回望自己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角色转变,我感觉自己真正当了一回“文化人”,用文化管班,用文化育人,用文化提升班级品位,感觉挺好的!
泰来县四里五中心学校 徐永晨
随着校园文化建设热潮的持续发酵,班级文化建设方兴未艾。然而投入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班级布置(显性文化),往往被拿来主义和形式主义弄得劳民伤财,效果却大打折扣。
从这一藩篱中走出来,需要学校顶层设计校园文化,需要个性化班训,需要把班级还给学生,从而找到班级布置的文化密码。
“密码”1:顶层设计——先有校训,然后才有班训
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既然是“三风”的集中体现,那么我们可以认为校训统领“三风”。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绝大多数学校的校训都是“四词八字”式的口号,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勤奋”“团结”“创新”“文明”这四个词,可谓“千篇一律”,缺少个性。
搞好班级文化建设的首要前提应该是个性化的校训。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青岛市黄岛区实验三小的校训是“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等等,这都是很有个性的校训。
班训是校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全班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与道德规范。我们可以理解为:校训是班级文化的领跑者;班训是校训的衍生物;校训是树干,班级文化是花果。
“密码”2:理念先导——班级布置紧紧围绕班训进行
既然校训统领班训,那么作为第三级“指标”的班级布置,就要紧紧围绕班训进行。从这个角度说,班主任在实施班级布置前要认真考虑两个问题:
一是确定的班训,它应是校训的子集。比如上文中,闫雪娇老师所在学校的校训是“艺体教育成就美好人生”,可以解读为艺体教育是学校的特色、教育的生长点,而师生的美好人生则是以此为“点”带动其他方面,最后终极目标是“美好人生”。而闫老师班级的班训是“谦谦君子雅雅淑女”,很好地诠释了校训中的“美”。
二是班级布置中的班徽、班旗、班级公约、条幅和各种评比等显性文化,都不能离开校训的释义。也就是说,哪怕墙上贴上一个纸片,都要尽可能地考虑是否是班训的内涵。否则,班级布置就会陷入杂乱无章的境地,不能突显班级的个性。当然,如果想展现学生的创造力,搭建展示的平台,在教室所对着的走廊外,设置“涂鸦栏”或“展示栏”也未尝不可。
“密码”3:自主践行——学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人
在班级布置之前,我们要理清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室的主人是谁?教室真正的主人是学生,我们应像雷夫的《56号教室的奇迹》一样:把教室还给学生。
将权利还给学生。班主任要蹲下身来,倾听学生心底的呼唤,这是班级布置的行动指南。班主任要还权利于学生,实施角色转变:由“演员”变为“导演”;由“主教练”变为“技术顾问”。
等待奇迹发生。我们总是习惯于搞“突击”战术:突击检查;突击搞活动;突击进行班级布置。这很容易造成形式主义的“泛滥成灾”。张浩仁老师面对这种情况,不急于“抢功”,而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追求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和水到渠成的管理效果,能够不断地、持久地给学生的身心注入活力,耐心地等待学生的文化成长和精神发育,最终不但自己当了“甩手掌柜”,班级还获得了评比冠军。
做学生的精神导师。很多班主任整日忙于纪律、卫生,疲于简单教育。如果将这些内容融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之中,再赋予精神诱导,必将事半功倍。刘宁老师的自然分流工作,表面看来是班级布置带来的丰硕成果,实则是精神导师在起作用。
俗话说: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我把校训比作母亲,“九子”喻班训,就像母亲所生的个性迥异的孩子一样。个性的校训将有可能带来学校的个性发展;个性的班训有利于打造个性的班集体,进而形成个性带班的班主任;整个学校则会形成从校训到班级布置“金字塔”式的文化结构,利于打造学校和班级的精神图腾。
畅想未来,校训从共性走到个性,再形成个性班级文化,如果中国千千万万所学校都如此,学生就会受班级文化的精神滋养,最终惠及的是学生和整个社会。
编者的话:互动栏目开办两年多以来,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支持,非常感谢!设置这个栏目的初衷是为了倾听教师的心声,通过讨论的方式,分析教师遇到的或尴尬、或棘手、或困惑、或矛盾的问题。或许最终您遇到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但您一定会从中有所收获、有所启发、有所借鉴。从2015年开始,我们的栏目要尝试关注细节,使之更加贴近教师的工作、生活,更“接地气儿”。您来提供话题,我来组织讨论,就让我们一起聊聊吧!
E-mail:51213148@qq.com
❖编辑/王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