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瑜(吉林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吉林长春 130033)
浅谈饮食和运动干预相结合预防和治疗肥胖症
张嘉瑜
(吉林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吉林长春130033)
国内外有关肥胖症的相关研究大多都停留在对肥胖症产生机制以及治疗肥胖相关疾病的研究上。该文综述了超重及肥胖症患者在饮食干预或运动干预下的减肥效果进展,旨在为大众提供一个科学、合理、可行的综合手段以预防和治疗肥胖症。
饮食干预 运动干预 肥胖症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多元的国际化使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更趋向西方化。在外就餐时,人们多以高脂肪、高胆固醇、低碳水化合物和低膳食纤维等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为主,从而增加了肥胖症发病的风险。若不积极采取合理科学的防治措施,到2030年全球肥胖患者将达到11.2亿人次。适当的减重可以减少患慢性代谢性疾病的风险[1]。大量的实验表明,运动对肥胖人群的减肥效果最佳,但对于特殊的肥胖群体使用何种运动强度,已有研究的结论尚未统一,从而增加了运动风险,致使运动减肥大打折扣。国外营养学教授通过系统分析肥胖的成因,试图从饮食干预上减轻体重。该文对国内外饮食和运动相关研究进行论述,并提出预防和治疗肥胖症的有效策略,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方向。
伦敦奥运期间BBC播放的《进食、断食和长寿》的纪录片在全球掀起了轻断食的热潮。追溯到食物匮乏的进化时代,断食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人体为应付断食而设计。在每日人体所需的总热量基础上减少20%~50%的能量摄入以达到减重目的的限制热量摄取法(calorie restriction,CR)仍然是大众最普遍的节食手段。虽然这种方法具有减肥效益,但每天摄取食物处处受限且对热量摄入充满警觉,多数人表示困难重重和沮丧失落。鉴于CR的弊端,一种叫间歇性断食(intermittent fasting,IF)的方法经证实也可以达到减肥的目的[2]。不同于限制热量摄取法(CR)的是,间歇性断食法(IF)只需受试者1~3 d/周限制饮食热量,在非限食日可自由摄食。隔日断食法(alternate day fasting,ADF)是间歇性断食法(IF)的亚类,它是“断食日”(限制75%的能量摄取)和“自由摄食日”(随意进食)交替进行所组成的。最近的研究表明,IF和ADF与CR都有减肥功效,但哪种方法减重效果更佳还不得而知。在此将要探讨这两种饮食干预对减肥的功效哪个更胜一筹。
1.1间歇性断食法的减肥效果研究
通过在MEDLINE Pub Med上使用关键词对文献进行搜寻并筛选后发现,在两篇间歇性断食和7篇隔日断食的研究中揭示受试者体重均有变化。总体而言,发现受试者的体重在3~24周的饮食干预下下降了3%~8%。在断食日为受试者提供食物似乎成为体重大幅下跌的关键因素。例如,在Johnson等人的研究中,每个断食日都为ADF的受试者提供320~380大卡的食物,受试者体重经8周的实验干预下降了8%。类似的,其他下降6%~7%的ADF的8周实验也同样在断食日为受试者提供了食物。Bhutani等学者的ADF的实验却是个例外。在长达12周的试验下,受试者的体重经确认只下降了4%。体重下降受限的事实是在整个实验中,只在前4周为受试者提供了食物,后8周由受试者自行解决断食期的食物。另一个影响体重下降幅度的因素似乎是每周断食的次数。不足为奇的是,与受试者只需轻断1~2次/周的IF相比,ADF高达3~4次/周的减重速率更高。一般而言,ADF体重下降约0.75 kg/周,IF下降0.25 kg/周。临床医生便针对想要快速减肥的患者推荐ADF策略,想要以较慢的步调减肥的患者提供IF的处方。
1.2限制热量摄取法的减肥效果研究
在10篇CR的实验中显示受试者的体重都有所变化。来自这些研究的结果表明,受试者在6~24周的CR干预后体重下降幅度为4%~14%。受试者参与CR的周期越长,体重下降幅度越大。在Larsen-Meyer等学者的研究中,超重的受试者被随机分为以下3组:(1)每天限制摄入50%的热量;(2)每天限制摄入25%的热量;(3)每天自由摄食的控制组。经过24周的干预,结果显示,与每日25%的热量限制组体重下降(10%)情况相较,每日50%的热量限制组的受试者体重下降(14%)幅度更大。在其他研究者的试验中得出的结果也是如此。在进行CR实验时,食物中的大量营养素成分配给比例似乎对减重效率未产生影响。Melanson等学者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他们采用每日30%的热量限制的低能饮食与每日30%的热量限制的低糖指数饮食进行比较,12周后,尽管两组受试者食用不同配比的营养元素,但其体重下降百分比却极为接近(4%~5%)。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超重和肥胖个体、男性和女性在通过CR实验后,结果显示体重下降百分比趋于一致。年老者与年幼者通过类似实验证明体重下降程度没有差异。例如,在Deluis等人的研究中就发现老年男性与女性在为期12周每日限制25%的能量摄取与类似实验干预下的中年人在实验结束后减重程度相当。因此,不同性别、年龄以及BMI等级的受试者在进行类似CR的试验时其体重下降程度趋于一致。
1.3小结
最近的研究表明,在相同或相近的实验周期,与IF/ADF相比,CR法的减重效果更佳。限制摄入热量程度越大、干预周期越长减重效果越佳。IF,ADF和CR似乎对男性和女性、老年人和儿童以及糖尿病前期人群都有减重的效果。
身体活动是改善慢性疾病的决定因素。我国在贯彻执行全民健身121工程时倡导“每人每天参加一次以上体育健身活动;学校应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锻炼等等”的政策,但是,这些建议能否对过重及肥胖群体的体重有所改善还不得而知。除此之外,由于大多数人很少有运动空闲时间,哪种运动模式对健康更有效就显得尤为重要。经归纳总结,该文主要探讨以下两种运动减肥方法。
2.1中低强度长时间有氧运动减肥效果研究
有氧运动主要以完全燃烧体内多余脂肪促使其转化为热量和水,
少应对困难,迎接挑战的能力。从宏观方面上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而自主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打破这种落后的观念,立足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适应了当前社会对于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思想的要求;另一方面,自主教学模式有效地开拓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式,推动了科学技术、社会活动等教学形式进入到体育教学中,有效地保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顺利性和有效性。
3.3促进教师改革意识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队伍发挥着引导学生学习、组织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关键性作用。教师的思想意识是决定新型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开展的重要环节。自主教学模式促进教师形成改革意识,在适应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探究创新新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实现高效课堂的开展,同时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高职院校中体育教学的目的,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4]。
3.4提高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习效率
传统教学模式中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忽视了中国优秀教学理念“因材施教”的积极作用。导致学校教育的效果不明显,学生素质良莠不齐。而自主教学模式发挥了学生和的主体性,有效地实现了学生和教师两者的主体地位的互换性,有效地进行了教学,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理论和技能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和教学成为相对平等的主体,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互相学习的关系。自主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地位,缓和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的紧张压抑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提高接受能力,并能在课后进行有效的锻炼巩固。达到高职院校教学体育改革目标,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培养了高素质的人才。同时自主教学模式中的“以人为本”的理念,适应了国家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战略,是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在未来的发展中,只有时刻把握“以人为本”思想,才能促进学生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5]。
[1]吴庆军.自主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与途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8中旬):132-133.
[2]姜芳,肖奇.试论参与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武魂,2013(5):106-107.
[3]丁光龙.无锡市高职院校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和发展对策[D].苏州:苏州大学,2010.
[4]郭峥春.试论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15-16.
[5]廖继红.试论研究式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以高职Flash课程教学为例[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65-67.
综上所述,自主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高职院校从思想理论宣传到教师、学生三方面入手实现体育教学中自主教学模式的开展,最终
G812
A
2095-2813(2015)12(b)-001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5.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