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雪辉
摘要: 改革创新是推动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不断深入的有效动力,教师应当深入研究教学环节与流程,积极突破教学中存在的弊端,特别是局限课堂、口头讲解、单向灌输和缺乏活动支撑等方面的问题,鼓励和指导学生提前开展预习活动搜集信息、了解内容,将先进的教学手段运用到历史教学之中,师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拓展活动,对历史教学进行有效的推动。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弊端;分析研究
当前,各地各学科教学改革工作都在深入进行,历史学科也应当成为教学改革的排头兵、领路者。广大历史教师要认真分析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历史教学理念方式等方面的弊端,通过扎实有效的教学改革体现素质教育的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重点强化四个方面的改革,破除以往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破除“课堂包揽一切”的弊端,让历史学习环节有效前延
走进许多初中历史教师的课堂,可以发现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学生在课前没有进行精心的准备。课前准备不充分直接影响课堂互动的效果,简而言之,学生缺乏对历史教材的深入钻研,没有搜集相关的信息,就无法在课堂上运用自如,与教师的互动也会非常机械,无法达到畅所欲言的效果。笔者在教学工作中鼓励学生课前开展充分预习,对历史教学环节进行拓展延伸,不再简单地局限于课堂45分钟,而是通过有效的课前预习增强教学有效性。例如在《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教学中,笔者指导学生翻阅课外书、上网搜集资料,制作整理出有关红军长征过程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等方面的素材信息。这样的要求让学生在课前进行了充分准备,他们搜集到许多过草地、翻雪山缺衣少食、饱受饥寒这样的生动案例,有数据资料,有图片资料,也有一些老红军战士的口述内容。课堂上,笔者让学生相互交流,一起回顾红军长征过程中的艰难险阻,课堂内的氛围非常融洽。因为有了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堂信息容量极大地提升,整个教学工作达到了灵活自如的效果。
二、破除“口干舌燥讲解”的弊端,让现代教学手段走进课堂
有些历史教师习惯于通过自己的口头讲解来完成教学目标任务,无论教师设计得多么周密,也无论教师讲得多么精彩,有些内容因为学生缺乏直观感知,脑海中还是一片空白。借助于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师可以让学生脑海中形成直观的感知印象,也可以营造浓厚的氛围配合教师的启发引导,整个课堂显得更加活跃。例如,在《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教学中,众所周知,港澳回归是中华民族的一件大事,1997年的香港回归和1999年的澳门回归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脑海中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但对于当今的初中生而言,他们在那个时代还没有出生或者尚处年幼,没有直观的印象。对此,笔者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了港澳回归时的震撼场景,让他们重温这一珍贵的历史瞬间。当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正式接管香港防务,紫金花旗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响彻天空的时候,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内心都是无比激动、无比振奋的,对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更是如此。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的心理受到了强大的震撼,配合教师的启发引导,可以让他们明白综合国力的增强、经济与军事国防的同步发展,是港澳能够顺利回归的根本原因,在浓厚的氛围中使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再比如《钢铁长城》一课教学中,笔者向学生出示了一组对比图片,从建国初期的落后军事装备,到国庆阅兵式上展示的各种新型武器,再到当前国人备受关注的辽宁号航母、激光制导武器、各种新型战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支高度现代化、以高科技领先于世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受到了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破除“教师自说自话”的弊端,让师生互动探究成为主流
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要成为主体,教师要重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让“要他们学”变成“他们要学”,借助于这一契机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自主地学习,更加有效地互动,这也是全面完成历史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有力抓手。笔者在这一环节进行了教学改革,将教师自说自话式的灌输教学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的互动模式,更好地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例如在《戊戌变法》教学中,笔者事先要求学生进行充分预习,在课堂上针对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戊戌变法本质上是一场什么样的改革,为什么一开始就注定了戊戌变法将以失败而告终,但是这场变法中仍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从戊戌变法这一事件的基本要素到揭示其内部规律、深刻道理,笔者引导学生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进行分析研究,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深刻性和有效性,大家对戊戌变法的要素、本质、揭示的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效率比起教师直接灌输、学生机械记忆答案的模式明显有效得多。再比如《科学技术的成就》教学中,笔者将教学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走上讲台自己讲述所搜集到的有关科学技术成就方面的资料。这样的教学方式非常新颖,学生成为了课堂的组织者,大家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交流搜集的材料。在此基础上,笔者进行点拨引导,通过角色的转变和与之相配套的师生互动,历史教学课堂显得非常活跃,学生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而且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四、破除“缺乏活动支撑”的弊端,让专题拓展发挥更大作用
历史学科与社会发展、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是对过去发展情况的书面记载和文字再现,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历史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影子。部分教师在历史教学中缺乏空间拓展理念,未能着眼于丰富的社会生活资源,寻找教学与生活的契合点,导致学生历史学习缺乏深度,没有拓展性,影响了理解与把握的效果。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一定要注重突破教学空间的制约,更好地发挥专题拓展活动的作用。例如《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学之后,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从自己的家庭生活、周边熟悉人群生活方式变化入手,了解不同时间节点人们生活方式有了哪些变化,具体表现在什么方面,从中又揭示了什么道理。这样的拓展延伸可以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例如,从家庭生活中出行方式、通信方式的变化,可以折射出社会的进步、群众生活条件的提高,这些表象的背后可以揭示出更深的内涵、更丰富的内容。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拓展活动的运用,拓展活动运用首先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使其发挥出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拓展延伸作用。教师要重视与学生生活感知的联系,尽可能选取与他们生活结合更紧密的内容,从生活感知入手提高学习理解效果。同时也要借助于拓展活动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分析理解的能力,兼顾到思想与情感教育。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广大教师一定要重视教学理念的拓展,以新课程改革的成果丰富自我、提高自我,将其有效贯彻落实到教学活动之中。
参考文献:
[1]杜霞霞.创新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01) .
[2]王昌伦.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J].中国教师,2010(S1).
编辑/岳 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