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开华
摘 要:因为遗传因素、家庭背景、生活经验、接受能力、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差异教学又名分化性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就得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分层次有计划地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愉快地学习。
关键词:差异性教学;小学数学;个体差异
差异教学策略是立足于学生的差异,为满足学生的个别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策略。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學中实施有效的差异教学,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分发展,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根据个体差异建立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是本研究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差异教学。
一、了解学生的差异,制定分层学习目标
1.学生的差异性。家庭背景的差异,不同的学生,由于他们的成长背景、父母受教育程度以及职业不相同,给他们造成的行为习惯也不同。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可以和孩子进行深入沟通,引导孩子积极向上。反之,受教育程度低的父母和孩子沟通远远不够,甚至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家庭因素引起孩子的差异。智力方面的差异,在我国,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智力是以思维力为核心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注意力五个基本因素的有机结合。由于学生在记忆力、理解问题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空间想象力、专注程度、观察能力等上有区别。因此,学生在接受外界知识的时候,也导致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会有所不同。认知能力的差异,美国心理学家加涅(R.M.Gagne)提出 3 种认知能力:言语信息(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的能力);智慧技能(回答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的能力);认知策略(有意识地调节与监控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能力)。因此,学生由于智力和非智力的差异,在理解问题和加工信息的时候,也会表现出很大差异,这也是造成学生个体差异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2.分层制定目标。教师如果忽视学生学习能力差异的客观存在,必然会导致部分学生因”吃不了”而丧失学习信心,部分学生因”吃不饱”而失去学习兴趣。制定分层学习目标,就是在承认学生学习能力差异的基础上,依据具体差异程度,制定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目标要求,即在制定学生学习总体目标的基础上,设置学习的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一般把学生按优秀(A 层)、良好(B 层)和困难(C 层)进行适当分层,然后根据教学内容的逻辑起点和学生的实际起点确立差异化的教学目标。差异化目标应体现层次性,既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目标(基础目标),又要有面向少数学生(A 层)的个性化目标(提高性目标),做到统一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如,《面积单位的认识》一课,基础目标定为:结合实例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建立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的表象。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初步掌握估测图形或物体表面面积的方法。3.经历观察、比较、估测等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培养估测能力及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能力。以上三个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要求 C 层的学生都要达到,但是对于 B 层的学生,还需要增加以下的目标:能较准确地估测出单位面积数在 10 以内的基本图形或物体表面的面积(估测的图形以长正方形为主)。而对于 A 层的优秀学生,他们的空间想象力比较强,方法更灵活,则可以要求估测的单位面积数更大一些,估测的图形可以是不规则的图形。
二、分层次展开教学活动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采取弹性和多样性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培优导差,适应各层次的学生的要求。在分层次优化课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实施差异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当隐蔽性地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具体的操作方法包括:设计差异性作业练习(作业的选择、习题的分类操作等)、让不同的学生选学不同的课程、用不同的教学组织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等。教师还可以采取让学生之间互动,让学习成绩好些的学生和差一点的学生分到一组,把一个班级分成几租进行回答问题的比赛,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更能让学困生感觉到老师是对他们一视同仁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只要适合,就让学生选择学习方式以及展示自己学识的方式,来促进课堂学习不同个体的共同发展。
三、分层次利用教学资料
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实现最优发展?怎样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益?这就必须要根据学生知识背景存在的客观差异,探寻适合不同学生学习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合理地组织材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学习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顺利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的迁移。
四、分层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采用分层评价来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本层任务的同时,完成高一层次的发展性任务、创造性任务。比如,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试卷、回答问题,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
五、结语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只有在抓住共性的基础上关注差异,我们的教学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才能真正生动、活泼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英花.浅议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5):90-91.
[2]刘淑侠.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0).
[3]钱琳琳.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