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5-11-30 14:02郭成书邹穆英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郭成书 邹穆英

摘 要: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在新课改的指导下,老师在教学中应从多途径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以下途径: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大胆猜想探索新知、培养创新能力;教学中利用迁移法去培养学生创新;加强学生的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创新的基础是教育,教育要创新,就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其着力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教学中老师应多途径的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之想创造。而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用“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诱因,使他们产生探索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和愿望。例如:我在教学应用题“要加工150个零件,甲单独15天完成,乙单独10天完成,两队合做几天可以完成?”时,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设置了这样的问题:①如果没有“150个”这个条件,你能不能解答?②你有很好的解答方法吗?③通过解答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由于设置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好奇,激发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大胆猜想探索新知、培养创新能力

猜想是人们在揭示问题实质、探索客观规律、寻找命题结论时,凭借自己的想象,进行估计、推测的一种思维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利用猜想让学生进行学习、探索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出示几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图形,先让学生猜一猜,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再让学生测量并计算每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度数,最后让学生操作验证,看结论是否正确。这样引导学生猜想,并验证结果,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向题的意识以及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中利用迁移法去培养学生创新

迁移,是指人在一种情境下所学到的某些原理、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或解决新问题等活动中去。许多数学知识之间具有共同因素,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和关联性。教学时,教师可结合相关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回忆、类比、联想、迁移,以促进理解,激活思维。例如,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法”后,引导他们运用己掌握的个级数的读写方法,自己去学习亿以内数的读写法;学生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的推导方法后,通过拼合图形,引导他们自行迁移到梯形面积的推导中来。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技能,从一个情境迁移到另一个情境中去,学会举一反三,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加强学生的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才能使学生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操作不要仅仅只是为了把某些抽象的,学生难于理解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使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而且还要注意把操作同培养学生的能力结合起来。如教学“圆的面积”时,除了像课本上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用这些近似的等腰三角形拼成近似的长方形,从而得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S=πR2外,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把圆分成若干等份后还可以拼成哪些已学过的图形,这些图形的面积与圆面积有什么关系?利用这些图形能否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呢?通过操作,观察讨论,学生统一了认识: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后,還可以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根据这些图形与圆的关系,也可以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使学生不拘泥于书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通过实践去感知知识,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而且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概括归纳能力都得到相应提高。这样的操作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会了自主探索,自己去发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只有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才会热情高涨,对课堂教育参与积极性也会高。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放胆交流,敢于创新。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勇于大胆创新;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2.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如教学2.1÷3.1(保留两位小数)时,教师不做任何暗示,先让学生尝试着做,一般学生按照常规的计算方法思考,要保留两位小数,必须除到小数点后第三位小数;部分思维活跃的学生却打破“保二除三”的思维定势,除到小数点后第二位后,通过比较余数是否达到除数的一半来判断是“四舍”还是“五入”,而直接确定商约是1.76。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受教师“先入为主”的观念制约,占有足够的思考时间,享有广阔的思维空间,能不时迸发创新的火花。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灵活合理地选择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