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与“鬼”字有关的几个字形

2015-11-30 07:45:46刘欣然
邢台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异体字卜辞引申为

刘欣然



浅谈与“鬼”字有关的几个字形

刘欣然

(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 215123)

《甲骨文字诂林》中的“鬼”字头下,有几种与“鬼”字相近的字形。关于这些字形,有的学者认为是“鬼”字的异体,有的认为不是,一直颇有争议。从文字学的角度,通过字形分析和辞例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这些字与“鬼”字的关系,并指出其中几种字形不能简单地看作是“鬼”字的异体。

鬼;甲骨卜辞;古文字;异体字

一、异体字概念的界定

要考察字的异体,首先应当明确异体字的概念。关于异体字的定义,学界尚未有统一的说法,存在一定的分歧。裘锡圭先生对异体字的解释如下:

异体字就是彼此意义相同而外形不同的字。严格地说,只有用法完全相同的字,也就是一字的异体,才能称为异体字。但是一般所说的异体字往往包括只有部分用法相同的字。严格意义的异体字可以称为狭义异体字,部分用法相同的字可以称为部分异体字,二者合在一起就是广义的异体字[4]。

从中可以看出,对异体字的定义大概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异体字可以是一个字的不同写法,包括古今字和通用字等;狭义的异体字要求音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可以相互替换。

甲骨文由于书写工具的限制,在刻画汉字时不可能做到一笔一画完全相同,相同的字也往往存在细微的差异。因此我们在研究甲骨文中的异体字时,不能过于在意笔画的细微差别,而应当从文字的构件上入手,分析其中的异同。又由于文字的历时演变,有些字在卜辞中记录的是同一个词,随着时代的变化渐渐产生了分化,不再表示相同的意义,就不能再说是一字之异体了。本文只研究甲骨卜辞中的异体字,暂且对这一时期的异体字做出如下界定:在卜辞中记录同一个词,在字形与构件上有明显差异,且这种差异表现为意符或音符的更换的一组字。

二、“鬼”字的构形与本义

卜辞中,“鬼”字主要有如下辞例:

一种认为“鬼”字从人从甶,这种看法以《说文》为代表[6]。对于上部的“甶”形又有不同的解释:有学者认为甶代表鬼头,象征着头部特大而怪异,下部为人形。如《甲骨文字典》:“象人身而巨首之异物,以表示与生人有异之鬼。”这种看法与许慎的解释一致,曾是关于鬼字构形最主流的解释。也有学者认为“甶”形应当是古时主持祭祀活动的巫师所戴的面具,如国光红先生认为:“鬼,归也,神魂之所归也。从人,象戴四目鬼脸儿之巫鬼形。甶,古巫所戴之鬼脸儿也,象面具而有四目之形。”[7]这种看法主张“鬼”字实际是取象于人,把招祭驱鬼仪式中的巫师看作鬼魂附体,亦可看作死者的灵魂。

以上两种解说虽对构形的分析不同,但均赞同“鬼”字的本义是死人灵魂,其他意义当为引申。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鬼”字本义并非死人灵魂,而是类人异兽之称,并由类人动物名引申为异族人种之名。这种观点以沈兼士、章炳麟为代表。依沈说:鬼与禺同为类人异兽之称;鬼由类人异兽之称引申为异族人种之名;由具体的鬼引申为抽象之畏及其他奇伟谲怪诸形容词;由实物之名借以形容人死后所想象之灵魂。章炳麟先生则认为,“鬼”字即“夔”字,亦是怪兽,引申为死人灵魂之义,“”则是兽头的通称[10]。这种观点虽然有一定的理据,但是从异兽之义引申为鬼魂之义较为牵强,尚不能很好地解释“鬼”字所包含的鬼神、灵魂等义。

三、对几种不同字形的考察

此字形在许多书中均被释为“鬼方”之“鬼”。在卜辞中的辞例有:

这几个字形一般释为“畏”字[16],有敬服、害怕之义。《说文》:“畏,恶也。从甶虎省,鬼头而虎爪,可畏也。”[17]甲骨文“畏”字为,从鬼持杖,用来表达畏恶之义。小篆中的字形已经讹变,原本并无虎爪之形,故许说有误。

关于“畏”字,学界有看法认为“鬼、畏”同字,如沈兼士认为“鬼、畏、禺”为同一字。观卜辞中的“贞多鬼梦”,可以释作“畏梦”,可见“鬼、畏”确有通用。但卜辞“鬼、畏”的用法仍有别:“鬼”字有表示鬼神、人名等义,“畏”字皆无。我们认为“鬼”、“畏”音近可通,字义上确实有同源关系,可以看作是同源字。两字在表达敬畏之义上时有通用,但不可谓为同字。

此字在卜辞中出现频率不高,在《合集》3210片中有记载:“未卜,ㄓ母……叀王萑…………。”《说文》:“鬼,古文从示。” 多位学者认为这是古文“鬼”字。如叶玉森先生认为:“卜辞之,正同罗氏《考释》,商氏《类编》,王氏《类纂》,并录入鬼字固宜。惟曰‘叀王鬼’似不辞,而其文例则与‘叀王祝’同。”[18]

那么这个字到底是不是古文“鬼”字呢?我们依然先从辞例着手。卜辞中多有“叀”或者“叀王”,李孝定先生在《甲骨文字集释》中谈到:“作者与许书古文合,而辞言‘叀王’与‘叀叀王祝’辞例同,叶说似亦可通,未敢臆定。”[19]卜辞中有“叀鬼”的辞例(见上文),与“”字用法一致。“叀鬼”与“叀吉”对文,可见“鬼(或)”字本也有不吉之义。

古文字的解读是一项艰难的工作,只有以辞例为依据,联系字形和本义,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来进行谨慎的考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没有实际辞例证明的解读,只能说是猜测,不可尽信。在古文字的浩瀚海洋之中,尚有许多未能佐证的文字等着我们去探查、求解。我们应当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发展和联系的眼光来研究好古文字,领会文字的真意。

[1]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M].北京:中华书局,1996.353-362.

[2]胡厚宣.甲骨文合集释文[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16,465,1086.

[3]曹锦炎,沈建华.甲骨文校释总集[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33,1047,2410.

[4]裘锡圭.文字学概要(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198.

[5]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188.

[6]徐中舒.甲骨文字典(第3版)[M].四川:四川辞书出版社,2013.1021.

[7]国光红.鬼和鬼脸儿——释鬼、甶、巫、亚[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1).

[8]陈邦怀.一得集[M].山东:齐鲁书社,1989.6.

[9]童硕.鬼字本义考辨[J].汉语学习,1984,(2).

[10]沈兼士.鬼字原始意义之试探[A].沈兼士学术论文集[C].北京:中华书局,1986.199.

[11]徐中舒.甲骨文字典(第3版)[M].四川:四川辞书出版社,2013.1022.

[12]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M].北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9.2904.

[13]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M].北京:中华书局,1996.870.

[14]姚孝遂.殷墟甲骨刻辞类纂[M].北京:中华书局,2011.126.

[15]张亚初.殷墟都城与山西方国考略[A].古文字研究(第十辑) [C].北京:中华书局,1983.

[16]王国维.鬼方昆夷猃狁考[A].王国维.观堂集林(附别集) [C].北京:中华书局,1956.583.

[17]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M].北京:中华书局,1996.361.

[18]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189.

[19]叶玉森.殷墟书契前编集释[A].甲骨文研究资料汇编(第十七册) [C].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582.

[20]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M].北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9.904.

[21]容庚.金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96.653.

[22]叶玉森.说契[A甲骨文研究资料汇编(第十六册)[C].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617.

[23]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M].北京:中华书局,1996.2788-2796.

2014-12-22

刘欣然(1990-),女,江苏苏州人,2012级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文字学.

H121

A

1672-4658(2015)01-0116-03

猜你喜欢
异体字卜辞引申为
异体字字形类似偏旁的互用类型综合字图构建
兔死狗烹
殷墟卜辞所见宗法释例
东方考古(2020年0期)2020-11-06 05:34:20
殷墟非王卜辞的再整理与研究
三峡论坛(2020年2期)2020-10-20 05:04:56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再谈卜辞中的“/又史”及相关问题
殷都学刊(2019年2期)2019-09-19 00:48:06
常用隶书异体字表(二)
丹青少年(2017年1期)2018-01-31 02:28:30
神奇汉字
《音同》中的异体字与讹体字
西夏研究(2016年1期)2016-07-19 1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