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洁
浅析基于知识图谱的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
史 洁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太原 030031)
知识图谱是一种用图表显示知识结构关系的工具,将其应用于专业人才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中,能够直观的对专业人才需具备能力和培养方向进行描述。进而使得大学教育与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得到紧密联系。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针对应用型人才进行剖析,得出当代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应该掌握的知识图谱。
知识图谱 应用型 人才培养
自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最早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以来,20年期间,全国各院校纷纷设立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量的专业化教育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同时,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人力资源管理角色的转变,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极大地变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未来人才能力培养过程中就必须符合社会需求,结合院校特点,推出具有一定特色具备一定能力的人才。将“知识图谱”系统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
知识图谱就是将各类表层与内在知识融合的方式,其本质就是用各类简明的图标与数据将现有的资料进行展示,形成一种容纳知识的有机体系,对研究知识共享、知识再利用和知识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知识谱图的使用,可以基于专业设定的“人才能力培养”进行细分与形象化。同时,知识图谱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条理化与知识的集成化。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在本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结合用人单位的用人实践,各方面的专家均提出了“宽口径、厚基础”[1]的知识结构理念。“宽口径”就是要在人力培养方案设定过程中,加大课程涉及的领域。在原来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思想政治、法律基础的基础上,增设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社会伦理学、社交礼仪、经济应用文写作等课程,丰富该专业学生的实际型能力。让学生不出校园就能掌握未来就业中需要实用的技能以及对未来社会经济环境有所了解。除了宽口径的学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还应当注重“厚基础”。“厚基础”指注重广泛的基础理论学习,以掌握理论的基本假设和基本原理为重点,为后续发展作铺垫。厚实的基础在本科生阶段尤为重要,对于没有社会经验的在校学生来说,学习的理论知识是其迈入社会的通道,要想达到“零适应”的效果,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中各项程序、方法以及能够使用科学的手段分析与研究该项工作。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将宏观与微观课程合理设置(如宏观知识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英语、计算机、中国传统文化等。微观知识包括:管理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才能将该专业人才所需知识有效体现。
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的识别与判定,我们对本专业知识进行梳理。同时,应用知识图谱对专业需求随着外界环境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得到了本专业在未来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可以进行如下分类。
1.专业知识。掌握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经济学知识和基本财务知识;能够了解在企事业单位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管理过程中所需相应知识。
2.理论知识。掌握人力资源规划、职务分析、人才素质测评、招聘、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劳动关系管理、薪酬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本专业学生通过专业学习能够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合理使用相应的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在每项职能操作中能科学设计相应的流程或者对现有程序进行评估与改进。
3.社会人文知识。广泛涉猎晋商文化、商务礼仪、历史、宗教等结合区域现状着重了解重点行业或地区的特点,侧重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如在山西本区域可以结合煤矿、重型机械类知识)。
4.政策、法规和惯例知识。掌握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及时把握新法规的出台,了解各地区人力资源使用惯例及各种条例。
5.数理、计算机和外语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数学统计分析、熟练运用办公软件、达到大学英语、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英语等知识。
6.技术知识。掌握应用文写作相关知识,起草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报告和企事业单位规章制度、各类方式的资料查询及其他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
在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进行分类之后,我们可以结合该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对知识的需求,将培养过程以层次化、模块化、体系化等形式综合为人才培养方案。合理的课程设计也是该专业进行人才能力培养的基础和手段。所以,我们针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应具备的知识,进行了详细的课程设计(见图1),以便于未来更好的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
图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计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的能力是指学生在毕业之后进入用人单位应该掌握的能适应工作的基本能力和不同于其他专业的独特能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人力资源作为技术的掌握者和创新者,必然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和技术。因此,重视人才,加强人才管理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共同理念。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人力资源管理环节必然也要引入相应的管理手段。所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能够应用相应技能进行一般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同时,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中的角色的重新定位,对人力资源管理者在专业技能上的要求就从一般职能逐渐转移到战略管理职能实施的位置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工作者就必须具备以下能力。
1.专业技术能力。掌握人力资源供需预测的方法,能够编制人力资源规划;掌握企业组织结构设置原理和职位分析的方法,能够撰写职位说明书;掌握招聘面试的技巧,能够为企业实施招聘和面试;掌握现代绩效考评技术,能够设计考核方案;掌握薪酬设计的原理,能够设计合理的薪酬体系;熟悉劳动法规,能够运用政策法规分析并处理各种劳动关系。这些技能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胜任此项工作的基本专业技能。同时,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不同于其他管理专业学生所掌握的技能。这便是该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最大特色和基础。
2.其他管理能力。能够将人力资源管理纳入企业整体管理中,使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相一致;能够良好的进行人际沟通,传递组织愿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能够及时了解员工的需求,为员工提供帮助,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3.计算机能力。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日常管理工作;能够应用计算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能够借助计算机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能够采用心理测量工具进行人员素质测量;能够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
4.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不仅体现在理论向实践的迁移,也是将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创新。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增加实践能力。能够参与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发现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能够处理一些组织变革时的人力资源问题。
5.写作能力。在进行工作分析的基础上,能够编写职位说明书;能够编写绩效考核和薪酬发放说明书;能够在明确组织目标的基础上起草一些规章制度;能够撰写相关的文件;能够明确传达意愿、指令等。
6.法律能力。能够掌握人力资源相关的劳动法、社会保障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能够在法律指导下进行员工关系管理,处理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劳动纠纷。
7.终生学习能力。通过大学学习,能够认识到专业知识的更新与不断改进,能够具备自学能力;能够学会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能够以不变的理论知识应对万变的实践。
能力体系的形成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构建与创新中中应用“知识图谱”的主要目的,当然,系统化的专业知识就是需要建立有条理的各项课程知识,并将每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在培养能力的前提下有效标示,以便于教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良好的整合与改进。
首先,要构建一个明晰的知识体系。对各类知识的结构进行必要调整,建立能充分涵盖该专业所需知识的一个体系。
其次,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目的构建该专业的课程相关体系。根据人才能力要求与社会实际工作内容构建本专业的知识图谱,该图谱中必须呈现本专业的基础与专业课程以及每门课程的相关知识点(见图2)。
图2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图谱
[1]董克用.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未来发展的思考[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08).
2014-11-30
2014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优化及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史 洁(1981-),女,山西平遥县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G642.0
A
1672-4658(2015)01-01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