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炜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异地毕业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地方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视角
朱 炜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十堰 442002)
地方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受地方文化与经济、学习环境及氛围、教育资源等因素影响而表现出一种拟态的地域化特征。针对地方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基于“3+1”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分析一体化教学模式与三螺旋理论契合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三螺旋理论分析框架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三螺旋理论;地方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教学
艺术设计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创新性、应用性极强的综合性学科,地方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受地方经济、文化、教育、政治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一种拟态的地域化特征,即地方教育资源的有限导致的地方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地域差异化。一方面扩招带来的学生人数剧增与地方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资源有限存在矛盾;另一方面,地方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同样存在部分相关企业或者公司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学生在进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还需找工作就业,毕业设计脱离实际且与就业环节脱节等系列问题,这些都更加加剧了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地域差异化的膨胀与扩大,造成了地方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整体下滑,从而影响了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质量。针对上述问题与现象,提出“3+1”学年制下的异地分散式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想,并进一步运用三螺旋理论框架对“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
(一)地方资源与艺术设计专业发展之间的矛盾
艺术设计学科作为一种综合性学科,涉及内容广泛,学生基本能力与素质的获得除了取决于开设院校的师资、教学资源、软硬件实验条件等因素外,更依赖于开设院校所在地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程度、城市的环境与政策、艺术设计的市场需求、艺术设计交流活动与会展环境、实践教学资源、艺术设计教育与学习的氛围、艺术设计人才与专家的数量等社会外部资源。外部知识体系的辐射与扩充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经历与阅历的积累、眼界和视野的开拓等基本素养的培养起着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相对其他专业而言对校外教学实践资源的要求更高,地方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受地域影响而呈现出上述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成为制约地方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瓶颈。
(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的“割裂”
在现阶段的本科培养计划中,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初,为期6-8周,毕业设计10-12周,期间除安排的部分专业课程外还包括学生找工作的时间,其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由教学单位负责,就业工作由学生工作部门负责,地方本科院校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受地域因素的影响脱节与割裂现象主要表现如下。
1.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的割裂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选题一般由老师和学生协商确定,而选题大部分属于虚拟题目,学生选定题目后,毕业实习老师根据教学要求以学校实习资源为基础统筹安排毕业实习,此过程中存在着众多问题,致使相当一部分毕业实习有名无实而流于形式,毕业实习的质量和时间难于保证,从而影响了整个毕业设计的质量,主要表现在:第一,由于地方资源有限,与艺术设计专业真正对口的实习单位和企业并不多;第二,学校集中统一的毕业实习安排忽略了学生对岗位的兴趣,也没有结合学生毕业后所从事工作的性质,学生对毕业实习深入的兴趣与动力不足;第三,毕业实习过程中不乏有部分学生因就业单位要求到外地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但学校与企业缺少与之对应的管理体系和机制;第四,现在许多企业实行封闭性管理或者害怕学生实习影响公司生产或泄露公司秘密乃至损害公司利益,对学生实习并不欢迎,即使接受,让学生深入实习程度不高;第五,高校与企业之间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中缺少沟通,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指导力度不够。
2.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的割裂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是在学生完成所有理论与实践课程后进行的,是高校实践教学环节中时间和精力最为集中的环节,在地方院校艺术设计实践资源本身匮乏的情况下,理应为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发挥作用,而其6~8周的毕业实习和10~12周的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显然不够。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至少6~12个月的实践训练,才能胜任毕业就业后的设计工作。与此同时,学生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过程中,仍需兼顾毕业找工作的问题,使得学生精力过于分散而不能集中于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就业实习,应该根据学生毕业就业工作展开,使得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一)异地分散式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为了解决地方本科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毕业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育质量与教学工程”的文件精神[1],提出以“3+1”学年制为基础的异地分散式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教学模式。
“3+1”教学模式是将地方院校艺术专业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大一到大三阶段,主要以学校理论与实践教学为主,第二阶段是从大三暑假到大四毕业,主要是以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为主[2],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地方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要突破地方资源限制,鼓励学生根据就业需求到资源相对丰富的外地去寻找就业和实习机会,从而培养学生就业驱动下的寻找毕业实习资源的自主性。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在“3+1”教学模式的第二阶段根据毕业就业去向,以学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实习协议为准,科学合理地安排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将三者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统筹安排和管理,实现目标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指导一体化和时间一体化。
(二)异地分散式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教学模式设计
1.“3+1”模式与一体化模式相结合,强化就业观念
通过专业教师和学校就业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强化就业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紧密联系的新就业观念[3],即找到就业单位或实习单位并签订相应协议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先决条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将毕业找工作的时间节点提前至第七学期甚至更前,要求学生在第七学期开学前或签订就业协议或找到实习接受单位,将签订就业或实习单位放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过程时间序列的前端。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从第七学期开始,将“3+1”教学模式的中大四的整个“1”学年用于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实践环节中,从而保证学生在企业具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2.毕业设计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强化工程实践观念
学生在异地分散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过程中实行双导师制,一是企业指导教师,二是学校指导教师,毕业设计的选题在第七学期3周内由学生、企业导师、学校导师三方共同协商决定,其依据是企业的实际需求或项目,以此保证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任务的集中性和目标的统一性,有利于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深入开展,更有利于提高了学生毕业设计的成果专业能力,激发学生对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兴趣以及时间和精力投入程度。
3.学校教学管理与企业绩效考核相结合,建立毕业设计考核体系
异地分散式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涉及到学校实践教学管理与学生工作管理、学校与实习企业、校内外导师与学生、实习企业与学生等多方面的复杂关系[4-5],对学生毕业设计质量和进度的管理与控制就显得更为困难,因此,必须建立以学校教学管理和企业绩效相结合的毕业设计考核体系,并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质量以及学生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过程的综合表现作为企业考虑在学生毕业后是否继续聘用的参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教学模式如图1。
图1 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与三螺旋理论的契合
异地分散式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能偶有效解决地方本科院校艺术专业地域差异化问题,与此同样关键的问题还在于“一体化”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保障是什么?如何促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展开?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促进主体有哪些?学校和企业无疑是“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两大主体,但事实上,无论是高校还是企业都无法解决在“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各自无法或者不愿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第三方政府在“一体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政府—学校—产业三方在一体化教学中的地位与相互关系恰恰符合三螺旋理论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三螺旋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所在[6]。三螺旋理论强调每一个螺旋线上的机构都是独立的,产业-政府-学校都可以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组织者与参与者,同时强调在其螺旋上升的纵向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横向张力,三者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形成三种力量交叉影响的三螺旋关系,以实现三方共同受益、共同发展[7]。
(二)三螺旋理论分析框架下“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三螺旋理论为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分析和研究的基本框架,在审视政府、高校、企业三者的合作关系以及地方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其异地分散特征,构建了三螺旋理论框架下的异地分散式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毕业就业一体化教学模式,如图2。图2中为更清楚表述三者之间的关系,对其交叉互动关系(图中红、绿、蓝三个虚线大圆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弱化,在此特作说明。
在三螺旋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是政府、高校、企业合作关系的核心纽带,政府通过检查与评价来监督和考核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成果,学校通过教学管理体系来评价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质量,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的目的解决企业的实际生产问题,企业则通过相应的绩效考核体系来考核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效果,作为考核学生在就业实习过程中的表现的重要指标。
从政府、企业、高校在三螺旋一体化教学模式中交互关系和功能来看,三者在整个螺旋结构中各自具备两种功能,一是在螺旋结构中保持各自独立的身份地位和功能,如政府的行政执行功能,学校的提供知识人才功能,企业提供生产效益的功能;二是三方相互作用而形成新的外部功能,例如政府为学校提供办学条件、提供政策引导而鼓励学校参与一体化教学模式,学校为政府提供学生毕业信息反馈等,政府为企业提供政策引导和完善的保障体系,企业协助政府完成一体化教学模式,学校为企业输送毕业生,提供毕业生信息,企业为学校提供岗位需求,提供实践技术指导等。政府、高校、企业完成各自本职职能过程中形成的内在驱动力以及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是三螺旋模式螺旋上升和发展的关键所在,三者的交叉合作关系能有有效补长取短,从而发挥三螺旋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巨大的推动效应。
1.政府:三螺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主导者
三螺旋“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由三个不同系统合作的教学模式,它们各自的目标、价值、运行机制不尽相同,为有效协调和控制三方的交叉互动关系,政府必须发挥“三螺旋”中的主导作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推动的过程中产生的众多问题归根结底都与政府息息相关,因此,政府必须明确其角色定位,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1)强化政策引导
发挥政府政策的引导作用主要包括:一是政府从政策和制度层面制定一定的激励性法律、法规和政策,以此引导和促进政府、企业与高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推进,提高企业和学校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成立专门的政府职能部门定期对本区范围内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跟踪调研,准确把握分析其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逐步提升毕业实习、毕业就设计的质量以及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2)发挥政府平台作用,深化管理体制
发挥政府的平台作用主要是指政府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主体,应该根据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具体情况行驶宏观管理功能。具体体现在:第一,政府应该成立专门的小组来管理一体化教学模式,并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就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地位、职能、作用、义务等进行明确的规定,并指导各自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第二,建立一套由企业、高校与政府三方共同参与一体化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第三,政府利用自身视野面宽、信息渠道多而广等资源优势,建立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管理的政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9],包括毕业就业信息、企业职业需求信息、职业介绍等信息平台,承担学校与企业的中间枢纽,在三螺旋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做好指导与协调工作。
(3)完善保障体系
政府的主要职能还在于统筹资源并进行合理有效配置,并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从而保证学校与企业长期合作机制的有效运行。首先,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地方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异地分散式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经费支持,增加高校实习经费支出;其次,给予参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企业适当的优惠政策,减少在一体化教学模式因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带来的经济效益损失;再者,按照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学生数目为参与企业提供实习津贴或补助,一是用于企业指导教师,二是用于学生的津贴发放,为学生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过程中提供基本的生活与学习保障。
2.企业与高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双主体”模式
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要求企业或学校单方一味地付出或奉献是不现实的,双方共同目标利益的驱动下应紧密联系、相互配合实现互惠互利是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在此基础上企业与高校双方应该寻求建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双主体”模式,搭建起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一体化平台,促进人才的培养机制和质量的提升。
三螺旋理论下的“双主体”模式强调在政府主导下,高校与企业是一体化教学模式参与的重要主体,对学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管理与控制高校和企业共同完成,高校要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企业则要积极调动其主动参与作用。首先,通过政府政策与制度吸引和促进高校与企业参与 “双主体”模式的积极性和主动意识;其次,企业和学校应该成立各自的专门机构具体负责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方案制定、质量评价体系、分工合作、关系协调、项目合作、相关问题解决等相关工作;再者,着重建立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的双导师机制,包括学校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的选择、指导教师的分工、“双师型”指导教师的交叉与融合培养等;最后,加强一体化教学模式过程中的成果的实际应用能力,依托一体化教学模式深化成果转化管理与机制。
综上所述,三螺旋理论框架下异地分散式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解决地方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地域差异化的发展瓶颈重要理论方法与工具。三螺旋理论指导下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系统研究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将三者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进行研究,高校与企业的“双主体”模式以及政府在政策引导与平台服务、管理体制深化、保障体系建构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有利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深入展开,有效促进政府、高校与企业三方的密切合作与互动,实现三方共赢的螺旋式发展。三螺旋理论分析框架下的异地分散式一体教学模式在政府大力推动与引导、高校与企业积极参与下一定能够顺利推进,高度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实际、专业学习与能力提升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产学研”融合下地方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 http://www.moe.edu.cn. 2007-02.
[2]高雪铁,杨志奇.结合CDIO理念与“3+1”教学模式的高校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改革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11,(Z1):72-76.
[3]周庆元,包文姝.应用型本科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一体化模式的构建[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29-230.
[4]刘春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指导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2010,(4):91-92
[5]周华丽,肖章珂,罗尧.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J].北京教育,2010,(10):69-70.
[6]孟卫东,佟林杰.我国三螺旋创新理论研究综述[J].燕山大学学报,2013,(4):127-128.
[7]亨瑞×埃茨科威兹.国家创新模式: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创新战略[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1,3,12.
[8]汪敏.基于三螺旋理论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及绩效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10-25.
[9]陈红喜.基于三螺旋理论的政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机制研究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2): 6-8.
2014-11-23
[专项课题]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项目编号:14G262;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高教研究所教改项目:地方性院校艺术类专业异地分散式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管理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207y;产业升级背景下当代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教育模式改革与研究-以湖北省高校为例.项目编号:201322y
朱 炜(1982-),男,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设计产业理论、品牌传播理论、设计教育等究.
G642.0
A
1672-4658(2015)01-015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