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观察

2015-11-29 00:49王惠敏汪芗钟亚彬李永红王丹
颈腰痛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肩痛腧穴压痛

王惠敏,汪芗,钟亚彬,李永红,王丹

(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炙科,北京 101100)

肩关节周围炎即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广泛性炎症,简称肩周炎,是一种没有明确器质性病变,其病隐匿,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为特征的常见病。又称肩凝症,冻结肩,漏肩风,五十肩[1]。我们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并与对照组30例进行对照,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60例均为2011-10-2013-10本院门诊患者,按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1~72岁,病程7个月到16年;对照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5~71岁,病程半年到18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通过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两组肩关节周围炎一般情况比较

1.1.1 诊断标准 根据《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症诊疗常规》制定肩关节周围炎的诊断标准[2]。(1)病史外伤史,受寒史。或肩关节经过长期的固定或活动量减少,不受任何的伤害也可以激发本病;(2)症状 主要为肩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影响穿衣,梳头等日常生活。疼痛为最明显的症状,为饨痛,或刀割样,夜间加重,影响睡眠;(3)体征 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少,上举,外展和外旋受限病程长者可出现轻度肌肉萎缩;(4)X线检查可排除其他骨与关节病。

1.1.2 纳入标准(1)符合肩关节周围炎诊断标准;(2)年龄在25~72岁。

1.1.3 排除标准 (1)由颈椎病引起的上肢放射性疼痛者;(2)局部软组织存在炎症破损者;(3)有出血倾向者;(4)有严重心脑疾患或脏器衰竭者;(5)精神病患者。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常规针灸配合平衡针灸“肩痛穴”①常规针灸取穴 患侧肩髎、臂臑、肩井、天宗、外关、合谷、阿是穴。选用直径0.30 mm,长40 mm毫针,肩髎、臂臑、肩井、天宗、外关、合谷以局部酸麻胀感觉为准。针刺阿是穴,平刺或45度角进针,以刺到筋膜压痛点为准。行针30 min,10次为一疗程,每日一次,共治疗2个疗程;②平衡针取穴:对侧肩痛穴。选用直径0.35 mm,长75 mm毫针,行上下提插针刺手法,以针刺腓浅神经或腓深神经出现的触电似针感向足背、足趾和踝关节传导出现的麻胀感为宜。隔日针1次。

1.2.2 对照组 采取常规针灸治疗,方法同治疗组①。

1.3 疗效评定

1.3.1 疼痛及肩关节活动范围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肩功能Constant-Murley评定法测定关节活动度(ROM),疗效评分为治疗前后得分差值。

1.3.2 临床疗效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评定标准[3]:痊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活动自如,无压痛,随访3个月无复发;显效:局部症状基本消失,无明显压痛,四肢活动大致正常,观察3个月病情无加重;有效:临床症状减轻,轻度压痛,活动有改善,观察3个月病情无加重;无效:与治疗前相比,各方面均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SP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或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VAS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ROM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两组痊愈率及愈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总有效率(93.3%)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

表2两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疼痛VAS积分比较(±s)

表2两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疼痛VAS积分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

表3两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ROM评分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P*fflt;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fflt;0.05。

?

表4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 论

肩关节周围炎多与老年性肩部组织的退变与活动太少,肩部软组织劳损与慢性炎症,导致软组织发生充血,渗出,水肿,粘连等无菌性炎症反应[4]。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年老体衰,气血虚损,风,寒,湿邪乘机侵入关节,导致局部经脉闭塞,气滞血瘀,即“不通则通”传统针灸治病是通过刺灸腧穴,以疏通经气、恢复调节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传统针灸选穴是在明确辩证的基础上,选用局部腧穴外,通常以循经取穴为主,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5]。

腧穴分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十四经穴、即分布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上的腧穴,现有361个经穴。奇穴既有一定的穴名,又有明确的位置,尚未列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又称“经外奇穴”,对某些病征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阿是穴又称压痛点,这一类腧穴无具体名称,又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它反应点作为针灸部位。

平衡针以神经为体系,引发出38个平衡穴位,其理论的核心是以心理平衡为核心,健康是心理平衡的标志,疾病是心理失衡的表现,运用平衡针灸调节大脑中枢系统达到心理平衡的目的。西医学认为神经具有接受刺激,传导并反馈信息的作用。它调节机体适应内外环境,保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肩痛穴位于腓骨长肌与趾纵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短肌,布有胫前动静脉肌支、腓浅神经、腓深神经。针刺肩痛穴以刺激腓浅神经或腓深神经出现触电似针感向足背、足趾和踝关节传导为宜。其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针刺神经干或神经支,给予患者适当的良性刺激信号,迅速传递于大脑中枢调控系统,调动体内贮存的中枢递质,释放大量的能量物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镇痛效应,增强机体消炎和代谢作用。该法具有取穴少,病人痛苦小,见效快,无副作用的特点。

中医认为:“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灵枢.海论》)。阴阳相贯,如环无端”[6]。人体是通过经络把各脏腑,组织,器官相互连接构成一个活动的有机整体。“肩痛穴”的位置在足三里下1.5寸,外1寸,处在足少阳胆经的循行线上,足少阳胆经“至肩上”,手足少阳经脉之相接,手少阳经循行“上肩”。“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这就是“肩痛穴“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机理。

平衡针灸取穴单一。针对肩背筋膜炎、局部软组织张力高,“卡压综合症”的治疗,以传统针灸阿是穴为原理,刺到筋膜压痛点,以减经局部软组织的张力缓解疼痛。传统针灸与平衡针灸的配合大大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病程,一般治疗3~5次后症状就已明显改善,以上单纯的某一个治疗方法都有他的局限性,一般传统针灸治疗肩周炎都需要1~2个疗程明显改善症状,病程长。

传统针灸与平衡针灸配合,减少了传统针灸的用穴,避免了取穴多,对急性期局部软组织炎症水肿的刺激,提供炎症吸收的过程,而平衡针灸单独使用的疗效,还有待于临床进一步观察疗效、验证。

[1]周力.推拿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54.

[2]谢阳谷.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症诊疗常规[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7444.

[3]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1997.141-142.

[4]张宏喜.针刺加刺络拔罐治疗肩关节周围炎[J].中国针灸,2011,3(31):208-209.

[5]邱茂良.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9.

[6]王文远.平衡针法临床精要[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23.

猜你喜欢
肩痛腧穴压痛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针刀松解颈周腧穴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压痛点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压痛点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疗效观察
《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月经病的“同功穴”分析
中医针灸腧穴与泰医按摩穴的比较初探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