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平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内科,吉林 吉林 132012)
温阳利水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张建平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内科,吉林 吉林 132012)
目的 观察自拟温阳利水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加用温阳利水中药汤剂150 mL,2次/d,口服15天。观察心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明显,总有效率达100%。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疗效明显,安全无副作用。
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温阳利水
心力衰竭是指心血管疾病发展至一定的严重程度,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引发肺循环、体循环淤血,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是各种心脏病发展的终末阶段[1]。早期表现为乏力、心悸、气短、喘促、水肿,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甚至猝死。随着人口老龄化、心肌梗死患者生存率增加和心衰患者寿命的延长,心力衰竭的患者逐渐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寿命和生活质量,其发病率、病死率明显升高[2]。近年来我们在西药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心力衰竭,心功能的临床症状改善,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心力衰竭心功能Ⅱ~Ⅲ级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冠心病心衰51例,风心病2例,心肌病10例,肺心病7例。将其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患者分布情况表
1.2 诊断标准
我科收治的符合WHO心衰诊断标准及心功能分级标准的住院患者[3]。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诊断学第五版。心肾阳虚证。证候所见:心悸气短,精神不振,畏寒肢冷,尿少浮肿,面色晦暗,舌淡暗,脉沉细或结代。中医诊断:心衰,心肾阳虚证。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应用硝酸酯类,洋地黄类,利尿剂,ACEI,β-受体阻滞剂。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阳利水中药汤剂150 mL,方药组成:制附子(先煎)10 g,干姜10 g,丹参25 g,茯苓20 g,泽泻15 g,益母草15 g,车前子15 g,黄芪25 g,桂枝10 g,肉桂5 g,2次/d。服用15天。
1.4 观察项目
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心功能改善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肺部啰音、心率变化情况。
心功能不全的程度判断(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
Ⅰ级:既往患有心脏病,日常活动无心衰症状。
Ⅱ级:日常活动出现心衰症状(疲乏,心悸,呼吸困难)
Ⅲ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日常一般活动出现心衰症状。
Ⅳ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出现心衰症状。
1.5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症状缓解,心功能Ⅰ级,能耐受一般体力活动。肺部啰音减少>75%,EF>55%。
有效:症状减轻未缓解,心功能较前进Ⅰ级,肺部啰音减少50%~75%,45%<EF<55%。
无效:症状无改善,心功能改善不足Ⅰ级,肺部啰音减少<50%,45%<EF。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35例,显效16例(45.71%),有效19例(54.28%),无效0例,总有效率达100%:对照组35例,显效9例(25.71%),有效16例(45.71%),无效10例(28.57),总有效率为71.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心功能改变的比较
两组心功能改变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
表2显示应用中药治疗组心功能达到Ⅰ级,由Ⅲ级改善到Ⅱ级、Ⅰ级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2.3 两组治疗前后心率、肺部啰音、LVEF值比较
结治疗组心率及肺部啰音下降,LVEF值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心率、肺部啰音下降及LVEF值增加情况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心率、肺部啰音下降及LVEF值增加情况比较(±s)
组别 心率下降(次/min)肺部啰音减少(%) EF值增加(%)治疗组 25.1±2.1 50±13 7.0±1.2对照组 17.2±2.3 30±10 4.0±1.0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未发生与中药有关的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干咳1例,胃肠道反应2例及心电图P-R延长1例。
中医学认为心衰病名出自《圣济总录》,是为古之名,今名之曰:心力衰竭。归属于“心悸”、“水肿”、“痰饮”、等范畴,中医病机特点为心之阳气衰微,心脉气力衰竭,心体受损,心动无力,血流不畅,逐渐引起诸脏腑功能失调,病位在心,但与肺、脾、肝、肾四脏均有密切关系[4]。中医辨证认为病性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初期Ⅰ度心衰以气虚阳虚为主,逐渐发展为血瘀、水结病情加重为Ⅱ度心衰,后期Ⅲ度心衰以心肾阳虚为主,肺肝脾血瘀为病机关键。临床症见心悸气短,精神不振,畏寒肢冷,尿少浮肿,面色晦暗,舌淡暗,脉沉细或结代。中医诊断:心衰,心肾阳虚证。治疗以温阳强心、活血利水为主,方中制附子、干姜共为君要,附子上通心阳以强心,中暖脾胃以生气,下状肾命以补火。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附子含去甲乌头碱,其煎剂有明显强心作用,久煎可降低乌头碱的毒性。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性守而不走,与附子相伍共奏回阳救逆之功。丹参活血化瘀,现代药理研究,使心功能不良的心脏功能得到改善,增强心肌收缩力,而不增加心肌耗氧量,改善微循,使微循环血流增速,毛细血管网开放增加。黄芪补气升阳、利水消肿。桂枝通心脾之阳,茯苓、泽泻、车前子健脾渗湿利水,益母草活血祛瘀,利水消肿,肉桂补火助阳,温通经脉。诸药共奏益气温阳复脉,强心利尿,活血通络之功。我们通过本文观察表明。经过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发挥中药治疗心衰作用,心衰症状明显改善,客观指标改善,生活质量提高[5]。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临床应用。
[1] 葛俊波,徐永健.内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03)1.
[2] 汪道文.心血管内科疾病诊疗指南.科学出版社,2013,(11)1.
[3] 刘静秋,刘爱东.黄永生临床经验辑要.吉林出版社,2011,05.
[4] 沈映君.中药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02.
[5] 李志伟.温阳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中医临床研究,2014,(02).
R259
A
ISSN.2095-6681.2015.07.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