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汉华(上海政法学院 上海 201701)
构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风险防控制度①
赵汉华
(上海政法学院上海201701)
摘 要:随着我国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如何克服日益突出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越发显得重要,该文通过从法律责任的角度,分别从学校责任事故和学校无责任事故来分析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根据其发生伤害的特点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学校、教师、学生和购买体育保险四个方面进行风险预防,努力构建一个全方面的学校体育安全防范保障体系,来降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概率和风险,保障学校开展学校体育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校伤害事故 责任 风险 防控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指学校组织在校学生参与的校内、外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体育竞赛中,以及在校学生在学校负有管理、教育、保护职责范围内体育教育教学活动设施、场馆及其他可开展体育活动的场所自行参与的各项体育活动,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是影响我国推进学生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一个关键因素。
1.1体育伤害事故不可避免性及其责任分类
尽管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给学校、教师、学生及其家庭带来很大危害,但是学校体育的特殊性质决定了体育伤害事故的不可避免性,即学校体育的身体性和竞技性;学校体育的群体性;学生的不成熟性(即学生天性好动,但身体结构和生理机能尚未成熟完善,基本运动能力和运动水平较低,缺乏自我保护及安全防范意识)[1]。根据学校体育的实际,将学校体育伤害分为学校有责任的体育伤害和学校无责任的体育伤害两大类。学校有责任的体育伤害,是指学校及体育教师由于过错,违反教育法律法规及其有关规定,未尽教育,管理和保护职责,造成学生的体育伤害,学校应当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此类体育伤害又可以根据校方的过错情况将其分为校方过失的伤害和校方故意的体育伤害。学校无责任的体育伤害,是指虽然学校体育伤害是在学校期间或者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关的活动中发生,但不是因为学校的过错造成的,包括不可抗力、均无过错、受害人及其监护人责任的伤害、第三人责任的伤害、受害人和第三人共同责任的伤害等。
1.2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产生原因
造成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尽管有很多原因,但具体起来可分为四大类:由学校方面引起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由教师方面引起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由学生方面引起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其他意外事故引起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
1.2.1由学校方面引起的体育伤害事故
这类事故主要是学校在履行管理、教育、保护职责过程中的过失行为,导致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发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1)学校体育设施(场地和器材)存在隐患。
体育场地设施是学生体育活动的载体,场地设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们很多学校的体育设施从最初设计上就存在隐患,由于场地比较小,很多器械和场地安排比较密集,比如:跑道缓冲区安排乒乓球台,或者围墙距跑道太近等造成很多运动隐患;另外,很多学校的体育器材年久失修,没有定期对体育设施进行维护、检修,或者场地设施维护不当为体育运动安全埋下隐患。
(2)学校对体育安全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很多事故的发生和学校管理制度的缺失和责任不明有很大关系,有些学校没有相当完善的事故应急处理制度,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会出现不知向哪个部门反映和求助,往往会耽误最佳救援时机;在教师的定期培训中,尤其是体育教师的培训中,安全教育和现场急救培训要不没有,要不走走形式,没有纳入常规的培训和考核制度;体育场地进出和运动器材的领取归还没有落实相应管理制度和责任到人制度,校园安全保卫制度也不是很健全,学生定期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制度也没用得到很好执行等等,这些安全制度上的缺失都为体育安全埋下隐患。
1.2.2由体育教师引起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堂的组织者和教学内容的实施者,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安全负有直接责任,绝大多数的体育伤害事故都直接或间接与体育教师有关,由体育教师造成的体育伤害事故的形式主要由以下几种:(1)教学内容超过学生正常承受能力。指因为体育课的教学内容、难度、强度等明显超过了学生的正常身体承受能力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2)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存在过失。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存在某种过失,如未及时要求和提醒学生体育课的注意事项,未充分进行运动前的热身,未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竞赛选手搭配不当等;(3)未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指学生参加有风险的活动或集体活动,未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或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因而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4)未对特殊体质学生区别对待和医疗救助和通知不及时[1]。
1.2.3因学生原因造成的伤害
首先,组织纪律性差。有些学生体育课不遵守课堂纪律,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经老师告诫,仍不改正,故意实施可能危害自己或者危害他人的行为;其次,明知自己属于特异体质或患有特殊疾病且未告知学校,故意隐瞒自身身体状况,从事体育活动造成损害后果的;再次,可能是由于学生自身生理、心理和运动技术差而造成的;最后,学生缺乏体育运动的基本常识和自救措施。
1.2.4其他意外事故引起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
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中,由主观上无法预见、客观上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的事故。比如:由于天气原因引起的事故,此外,由于体育运动本身所具有的竞技性、激烈性的特点,其危险性不可避免,尤其是篮球、足球这种对抗性极强,学生参加频率较高的运动项目,风险更是无处不在[2]。
有研究表明,80%的运动伤害是可以避免的,因此,提前识别风险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及场所,并根据风险特点制定风险防范计划或程序,对风险防范措施进行预实施,定期检查实施效果并进行评估和改进,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定与程序来降低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
2.1体育场地和设施的风险预防
2.1.1重视学校体育场地的设计和体育器材的检修、维护
体育场地和设施在设计之初,就要将安全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器材的选择和摆放、场地的设计、场馆的照明等都要通盘考虑,体育场地维护人员和体育教师要加强对场地和器材的安全管理,定期检修体育器材,对有质量问题的器材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派专人定期对体育设施进行维护、检修、更换,学校也要加强体育器材设施的投入,购买的体育器材要符合国家标准,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场所,减少体育运动安全事故。
2.1.2建立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制度
对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和设施要派人专门负责,建立定期对学校器械和场地检查和维护制度,比如:每学期开始和结束对学校所有体育设施和器材进行一次摸底检查,做好体育器材和设施的购买、入库、报废制度,并落实到人,制定体育场地进出和运动器材的领取归制度。
2.2体育教师预防体育风险的措施
2.2.1体育教师要有风险防范意识和高度责任感
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首先自身要对风险认知要有深入的了解,对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客观风险要有清醒的认识,对正在展开的教学和训练可能遇见的运动风险要提前预知并采取防护措施,时刻关注学生的安全,牢记“健康第一”防患于未然。
2.2.2建立严格的课堂纪律和课堂常规
课堂常规和纪律是为了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而对学生提出的一系列要求,良好的课堂纪律和课堂常规既能降低体育伤害事故,又能提高教学效率,好的课堂常规要让学生知道在合适的时间做正确的运动。因此,教师要严肃课堂纪律,严格要求学生,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制定合理的课堂纪律规则和课堂常规。
2.2.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
教师在安排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实际,科学地选择。在上课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不可以随意加大运动难度和强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方法,在学生的正常承受能力范围内控制好运动的负荷、强度和密度,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努力做到既安全有高效。由于现在学校学生多,场地小,很多时候一节课同一块场地上有2~3个学生同时上课,教师们在上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和运动项目特点、体育场地,运动风险,合理安排,相互配合,每周的教研活动中,提前制定下一周的教学场地安排,每个教师做到心中有数。
2.2.4注意对特殊体质学生的合理安排和照顾
特殊体质学生指那些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参加体育活动,或者需要在教师监护下从事一些低强度运动的学生。开学第一节课时体育教师要及时了解班级特殊体质学生的情况,仔细询问其病史和原因,在严格把关后,结合医生建议,安排好其休息地方或选择适合他们的运动,指导这些学生自我检测,自我安排,自我评估运动强度,同时体育教师自身也要了解和自我一些相应的急救方法和医疗知识,以防可能的突发事件。
2.2.5教会学生常见的风险识别和自我保护方法
降低风险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前识别风险,具有风险意识,很多学校伤害事故的发生就是学生对可能造成的风险没有识别能力和风险意识。相对于学生来说,体育教师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对风险的认识要远远高于学生,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不同运动项目特点、运动风险特征,有意识教会学生对常见体育风险的识别能力。自我保护方法指当遇到体育风险时能够化解或降低风险产生后果的方法。识别风险固然很重要,但是体育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风险的不可避免,所以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学会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比如:倒地时的滚翻,能力差时可以尝试降低动作难度和高度等。
2.2.6教师要掌握简单的现场急救处理方法
所谓现场急救,是指现场工作人员因意外事故或急症,在未获得医疗救助之前,为防止病情恶化而对患者采取的一系列急救措施。现场急救能够延缓病情发展,改善病情,减轻病员痛苦,争取宝贵的救援时间,维持、抢救伤病员的生命,防止并发症和后遗症。由于体育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避免性,体育教师一定要掌握一些简单的和体育密切相关的现场急救方法,比如:外伤的止血、包扎、心肺复苏方法等,以便在危机来临时及时化解、或者争取最佳救援时间和机会。
2.2.7加强对学生体质的检查和心理的预防
对体育伤害事故的预防单依靠体育教师是不现实的,教师要同校医务部门相结合,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检,创造安全的教学环境。大多数体育安全事故是由体育运动时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造成的,因此,加强心理预防进而减少伤害事故就显得尤为重要。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和性格等各种不同情况,开展伤害事故防范心理教育。体育教师要对班级里胆子小,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在平时的教学安排上,对这些学生多关注和鼓励,或者适当降低运动难度,以帮助其建立起信心。
2.3学生在防范体育风险中的措施
2.3.1了解自己健康状况和运动技术水平
想要安全参加体育锻炼,学生必须清楚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尤其是那些不适合运动的特异体质,这些学生应该及早告知学校和相应教师,以便及早采取措施预防风险;另外学生要对自己的运动水平有一个清醒认识,在训练中,要选择适合自己运动技术水平的强度和密度的项目,在参加一些分组对抗性运动时,尽量选择水平相对的对手。
2.3.2重视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
准备活动是指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为克服内脏器官生理惰性,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程和预防运动创伤而有目的进行的身体练习。在体育课堂和体育训练之前进行适当的准备活动,可以使人体由安静状态逐步过渡到兴奋状态,减少肌肉韧带的粘滞性,增强肌肉的弹性,增加关节的活动幅度,这些充分的准备活动能有效地减少扭伤、挫伤和肌肉拉伤等伤害,有些特殊的运动项目,还要进行专门性的准备活动。放松运动指在体育锻炼后,所采用的一系列放松练习和运动后按摩等恢复手段,目的是减轻肌肉酸痛和僵硬程度,消除疲劳,恢复体能,提高锻炼效果,为下一次的体育锻炼打下基础。每次运动完后,要主动积极进行放松,拉伸自己韧带,对感觉酸痛的肌肉或刚才锻炼的肌肉进行适当的按摩,或者在家进行温水浴以缓解疲劳,加速体能的恢复。
2.3.3掌握一些必备的体育运动知识
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的体育运动知识,比如训练的循序渐进和运动强度不要超过最大心率等。有些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容易挑战一些超过自己水平和能力的高难度动作,如小学生尝试去跨成人栏,投成人铅球等,这些都往往容易造成伤害事故;有些比赛规则也要及时了解,如在接力赛交完棒后要站在自己的跑道上,等其他道次的学生跑完后才能离开,很多学生交完棒后无意中进入其他跑道,与跑步中的学生相撞而发生意外,还有学生不了解学校体育场地,如乱穿跑道和投掷区,这些都非常危险,所以,学生要系统了解一些体育运动知识,包括训练方法、场地知识、简单的项目比赛规则,降低体育风险。
2.3.4掌握自我医务监督的方法。
自我医务监督是指参加运动时依据简易的医学检验方法和运动后自己的主观感觉,对自身的生理机能和健康状况进行观察和评定的一种方法。在平时的运动中,为了避免运动伤害,学生要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全面的了解,在运动前、中、后自测脉搏是自我加强医务监督且简单易行的检测手段,了解自己的最大心率和安全心率,能够通过脉搏、呼吸频率和主观感觉的自测了解自己的运动强度,通过第二天的肌肉酸痛程度和基础心率来了解前一天运动强度是否在合理范围之内,结合自己的恢复情况合理安排下一次的运动内容和强度,降低运动风险。
2.4学校在体育风险上的预防策略
2.4.1制定详尽的安全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学校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和工作制定好安全规章制度,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并完善学校的卫生保健制度,建立体育安全责任制度,设立专门的校园安全管理机构,制定体育场馆及设施的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指将各种安全工作依据其性质分解组合成各种岗位,将工作落实到各岗位,制定岗位工作细则和岗位流程,分派具体人负责具体岗位工作,做到责任到人,避免推拖。
2.4.2实施健康检查与相关生理状况的评估
(1)重视体检和健康诊断。
学校在实施体育活动前,应事先彻底实施学生的健康诊断、健康咨询和健康观察。学校应根据条件,定期最好是每学期开学前,对学生进行提高检测,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卡片,纳入学生档案,对体检中发现学生有先天性疾病的,应及时通知家长和相应教师,做好预防工作。学校管理部门应仔细审核体检机构的资质并强化规范体检运作程序,切实防止漏检、体检走过场的情况发生。
(2)建立健康档案,加强医务监督。
学校要在新生入学时对学生进行体检或要求学生进行详细填写健康筛选表并建档,对学生健康情况作全面的分析,教师要及时认真了解学生的身体发育程度,健康状况和功能水平,建立学生健康检查指导和学生健康档案,为进行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提供依据,在正常健全学生健康档案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特异体质学生的详细档案给以跟踪关注,教师要保持和特异体质学生家长的沟通方式,对有特殊疾病的学生参加体育活动需取得家长同意书,有助于避免事故的发生和发生后的法律责任
(3)指导学生加强自我监督。
指导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前后的生理状况评估,包括安静心率、运动心率等。定期举办体育伤害防护讲座,并指导学生紧急救护及预防体育伤害。
2.4.3建立适合学校的体育伤害事故危机处理程序,经常演练并改进
随着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频发,针对学校体育安全事故可能会出现的重大紧急情况或特殊危险情况,结合本学校实际情况和条件,构建体育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应对安全事故的综合能力,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立中小学体育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对妥善处理校园体育安全事故,降低事故损失具有重要意义[3]。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危机处理程序一般是:当发生伤害事故后,及时上报学校有关部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及时通知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相关责任人、安全管理人员和学校医务工作人员应迅速达到现场,根据学生受伤情况决定是否现场急救或送医院救护,如果送医院救治,最好责任教师和班主任跟随,事后教师应该书面记录事件发生过程,及时探视和关怀受伤学生的康复情况。学校应结合每年的“安全教育日”进行应急程序的演练,找出不足,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和方法,力求做到安全、迅速、高效。
2.4.4定期对体育教师及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应对师生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自我救助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不断加强学校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能力。学校应对教师进行严格的岗位培训,完善其岗位职责,教师要自觉应用法律条例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加强教学组织管理工作,严格教学过程中的组织纪律,学校应定期举行安全急救及运动安全讲座,邀请一些优秀教师或专业人员来校现场进行讲解与指导,加强教师对紧急事故及对伤者急救的处理能力,体育教师须熟悉各种意外急救技能,如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术等,争取能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急救,学校可利用教学研究活动举办安全急救和安全讲座,进行定期在职进修,并对进修情况制定考核和奖惩制度。
2.4.5建立运动项目和运动会评估制度
随着课程资源的三级管理,现在很多学校体育课程内容都已经实现多样化,教学内容从以前比较单调的三大球、田径、体操到现在的橄榄球、游泳、攀岩、滑冰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只要社会上流行,学生喜欢,学校有条件的都可以开展,但是每个项目都有其风险性,很多还是高风险的项目,因此,学校在开展各种运动项目前,应该要对其进行充分的安全评估,对高风险的体育项目进行重点风险控制,学校在高风险项目的安排上要谨慎,同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4]。每年学校都会举行运动会,或者体育周等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通常这些活动时间长,规模大,参加人数多,涉及面广,稍微不注意,很容易出现意外事故,因此,学校要提前做好这些大型体育活动的安全评估,做好严密的组织活动,维护好竞赛过程秩序,安排落实好保卫人员,并明确各自的职责和责任范围,提高裁判员的水平,赛前和活动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出具体要求和指导,确保能遵守赛场秩序。每次运动会和体育活动结束,学校要对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总结和排除,为下一次活动积累经验。
2.5通过购买保险来降低和化解不可抗拒的体育伤害事故
保险是一种经济制度,同时也是一种法律关系,它是对学生意外伤害可能产生的经济损失所作的一种预防性投入,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转移和降低风险。由于体育运动的风险不确定性,尽管学校和教师在各方面都努力去克服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总有些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为降低不可预测的体育运动风险,学校应该提高学生及家长的保险意识,讲解投保的好处,提供投保的渠道,鼓励学生积极为自身积极投保,学校根据自己条件也应该积极购买保险,防范可能存在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韩勇.学校体育伤害的法律责任与风险预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6.
[2]谭静.试析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防范与处理[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8):90-94.
[3]谢翔,莫伟彬,邓启烈.中小学体育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山东体育科技,2013,35(1):76-80.
[4]王翾,吴润平.学生体育伤害事故风险规避研究[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1):49-51,54.
作者简介:赵汉华(1976,12—),男,汉,湖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基金项目:①本项目受上海政法学院2014年度校级科研项目经费支持,项目编号:2014XJ50。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6.242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9(b)-02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