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等院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究

2015-11-29 15:42杨林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7期
关键词:教学探究

杨林(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 湖北恩施 445000)

对高等院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究

杨林
(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摘 要: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是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载体,因学生身体素质差,体育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枯燥等原因,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我院通过多年来的实践,坚持体育课程注重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需求的理念,开展了结合专业的时代要求选择教学模块,重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切实解决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遇到的实际问题,实施体育选项课课内外一体化教学,逐步形成了较完整的独具高校特色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从而提高了体育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 素质开拓 教学探究

高校体育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教学方针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同时又是国民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固有属性决定了高等学校体育的目标必须与学校教育和国民体育的目标相一致。高校体育课教学内容是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载体,教育目标决定教育内容的选择。21世纪的大学体育除了实施包括生理卫生、心理健康、身体练习、生存自救等教育内容以外,还必须建立和完善健康教育的综合性机构,利用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资源与设备先进等方面的优势,分工协作、资源共享,营造一个全面育人、全面发展文化的健康教育氛围。现行高等院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体操、健美操、篮球、足球、排球、武术、羽毛球、乒乓球、田径等项目,体育教学内容较单一、枯燥,技术性较强,趣味性不足。严重压抑了学生体育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调动不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们学院对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进行了探究,通过多年的探索、改进和实践,逐步形成了较完整的独具高校特色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

1 体育课程要注重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劳动者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增高,高等院校的体育课的目的必须是对要求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大学生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多参加社会实践,多动手去做,要做到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要有创新意识,要能够吃苦耐劳,要有团队合作意识,要有强健的体魄,能够适应社会。体现“强健体魄、满足兴趣、提升素养、服务专业”的宗旨。

我们将相同的专业分成“职业群”,根据他们在工作中所能用到的基本运动素质,有针对性地安排练习的内容,因为高等院校学生今后的职业方向基本固定,将来的工作和劳动的特点与其体质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怎样很好地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把握它们之间的规律,怎样很好地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需要我们体育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为了发展、提高学生的健康状况和工作能力,所以我们开设了实用性体育课程。

在学习中要注重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传统的体育课程对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竞技体育观念深厚,过于强调运动技能和知识的系统化,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规定的过细、过死;体育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等,严重影响课程的发展与教学效果。在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时,既要考虑如何使学生有效地获取运动知识和技能,又要考虑如何运用运动技能的教学使学生实现其他学习领域的目标。为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身体素质条件,为能胜任职业岗位提供基本保证。

2 实行体育选项课课内外一体化模式教学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构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培养大学生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有效途径,也是未来高校体育改革的方向。“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主要优势在于:将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锻炼、运动与竞赛纳入到学校教育的大系统中,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健康教育体系。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就会大为高,教学效果就会很好,教学目标也能达到。但也同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要从思想上转变和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使课程教学成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兴趣,学习终身体育方法的过程。突出体现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有机衔接。课程设置、教学实施及评价体系上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体现;注重学生弹性学习方法的培养,打破课堂空间条件的约束和限制,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教师首先要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从思想上转变学生对体育(身体锻炼)的各种不正确的态度,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体育不仅对身体有帮助,对学习也是有帮助的,体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养生,还在于卫国,体育的效用在于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壮意志;体育还可以锻炼一个人的能力,如: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想象力等;而在集体项目中还可以培养合作与竞争的意识,同时又在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运动过程中,既可以体现个人的技术水平、组织能力,同时,为了取得好成绩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又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

2.2要按照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由于环境的不同及身体素质的差异性,学生的生长发育、兴趣爱好、接受能力、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等各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学生的个体不同,各个方面的条件也不同,因而所表现出的各方面的能力也不同。“世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也就是说的这个道理。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专业特点和时代要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在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大纲指导下改革教学办法,科学地、合理地安排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训练密度和强度。

2.3要结合各专业特点和时代要求,重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当前,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大学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大学体育课程所有专业使用统一教材,对不同专业缺乏一定的针对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同专业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在必要的情况下应有创造性地增加一些实用性强的内容,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例如: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在选择教学内容首先应考虑到她们多是女生,其次是其发展方向是旅游和酒店服务行业。首先应选择适合女生特点、女生喜欢的练习项目,如:跳绳、音乐伴奏下的韵律操、健美操、街舞等,其次针对其未来职业的特点,增加课外登山活动,体育教学实习等内容,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求索精神,让学生主动学会学习,

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3 建立高校运动队,提升院校形象

为了加强我国体育运动的开展,国家教育部在1986年提出了在我国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倡议,20多年来在这个精神的指引下,我国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学生运动员,为提高我国高校运动技术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高校运动队是高等学校体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院校对外交流,提升院校形象,扩大影响的一种途径,可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对就业有很大的帮助。如何保持和发展高校运动队的竞争力,是许多体育工作者在积极探索的问题。我院常年有运动队坚持训练,多次参加省内外大学生运动比赛,取得较好的成绩。具体做法是在学生课外活动时集中指导,让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目前学院已经分类成立了体操队各类球队。院内每学期都要举行运动会,让学生有体验与学习的机会。以这种形式开展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培养一批体育骨干。同时选派专项老师指导各运动队开展活动,再在各运动队挑选优秀队员集中训练,代表学院参加各种比赛。

4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

国家教委早在1992年就制订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全国各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大纲要根据《纲要》精神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通过对体育课程教学大纲的研究和实践,结合体育专业的特点,对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选取,教学内容的选择等都需要深入探究。

(1)教学大纲的制定,指导思想是强健体魄、满足兴趣、提升素养、服务专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勇于拼博的精神,为胜任职业岗位提供保证。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从而提高高等院校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教材的选取,在“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思想指导下,结合本地特点选择教材,编写教材。

(3)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和师资情况,学生的兴趣,就业的方向,选择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5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要开展学生素质拓展训练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人际互动的社会,是一个讲求团队精神的时代。如何实现团队的整体优势和优势互补,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分工越来越细,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人与人的情感交流越来越困难”,企业、组织和个人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更需要团队精神与合作精神。因此,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开展拓展训练。

(1)体验与参与。包括团队热身和项目体验,让参训学生亲身体验精心设计的各类项目,使学生在体验项目过程中直接感悟项目的精髓和训练目的。

(2)分享和回顾。在项目体验后,培训教师和学生构建一个充分沟通和交流的分享平台,就培训中取得的成就和产生的问题进行探讨,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3)整合和提升。在培训教师的指引下,通过总结和深度沟通,促使培训交流综合化,系统化,以期对工作实践起到指导作用。

(4)迁移和作用。通过训后分享,引导学生把培训中学到的技能、理念和价值迁移到学习、生活和服务中,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将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到体育课程教学之中。

6 要建立科学的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确定优化选择与阶段目标相匹配的教学方法的同时,对传统的“成绩评价体系”也进行了系统的改良,实施了“测评结合、优势互补”的成绩评价方式,即测试与平时相结合,根据学生的成绩适当有所侧重,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定等方式起先评价,其目的是对学生各阶段的学习情况加以动态监控,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建立信息反馈,通过学生、辅导员、同行、督导员收集信息,采用电话、QQ、网络等形式进行沟通,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使我们的体育课程教学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7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遇到的问题

(1)场地、器材不足。体育场地器材是学校体育教学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场地器材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高校体育场地和器械的配置方式也不尽合理,已经不能够满足高校体育教学。

(2)教学偏形式,缺少实用性。在实际体育教学中,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却过于注重课程的形式,忽略了体育教学的实用性,忽视了课程的难度,学生难以掌握,导致教学改革流于形式,不能真正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3)师资力量不足。体育教师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主体,发挥着独特的教育作用。但高校普遍存在体育教师师资力量薄弱,专业素质、教学水平、业务培训等方面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使用现代教学资源、掌握前沿信息方面的意识不强。

(4)学生对身体锻炼的缺乏科学的态度。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着身体与心理素质不良的问题,对身体锻炼的缺乏科学的态度,锻炼无规律、无计划,甚至有的极端到无节制,这样不科学的锻炼方式对于身体是非常不利的。

8 对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设想

(1)对于场地、器材问题,一方面维修现有的运动场地,分阶段逐个解决器材问题;另一方面是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增加体育经费,第三是与企业联营,由企业出资修建运动场地,我们负责管理,实行共创。

(2)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教育要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增加课程的信息量和趣味性,努力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

(3)对于不适合课程要求教学的老师,要安排时间进行培训,在专业素质、教学水平、业务培训等方面要尽量达到符合高校体育课程老师的要求。

(4)根据学生体育运动不同,将他们分为不同层次的教学班进行教学。

9 针对学生今后将面临的职业岗位要求改革体育课程教学

优化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课程内容,力求课程内容贴近未来的职业生活,改革高等院校体育课程设置模式,吸收各种课程理论的优点,逐步形成体育学科的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要根据体育的本质属性而确定体育基本养成目标。通过体育课程,使学生自觉参与锻炼的行为习惯,掌握科学地体育锻炼的方式方法,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表现出良好的人格特征,积极的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态度。在保持体育学科的科学性、系统性的基础上,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职业实用性身体技能和身体素养的发展,达到发展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目的,对他们就业、创业提供帮助。

总之,高等院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要以《体育指导纲要》为基

础,课程体系职业化,课程内容项目化。加强体育课程体系改期的综合性,注重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实用性,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体现创新性、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色。

参考文献

[1]沈艳.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路径探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4(4):92-95.

[2]杨九平.对成都部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研究[J].体育世界(下旬刊),2014(1):129-130.

[3]杨立春.网络时代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路[J].体育世界,2013(8):37-38.

[4]杨靖.高校体育教学学生多元适应性思考[J].运动,2013(16):79-80.

[5]王林,潘绍伟,金玉,等.高校体育新课程教学模式初探[J].体育学刊,2004,11(6):78-79.

[6]陈天霞,等.高校体育教学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的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3):98.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3(a)-0160-03

猜你喜欢
教学探究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究
小学生快乐作文教学探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功能派翻译理论视角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新课标下激活化学课堂教学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