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智斌(广州体育学院 广东广州 510630)
关于拓展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内容的探析①
葛智斌
(广州体育学院广东广州510630)
摘 要:通过对传统健美操课程特色的解析,笔者根据新时代健美操课程的目标以及需求,对教学内容实施了合理的明确以及调整,意在健全健美操课程,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拓宽教学范畴,迎合学生生理以及心理上的需求。
关键词:高校健美操教学拓展
健美操课程在我国教学领域的开设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大部分普高不管从教学模式、授课形式、自身内容上看都没有获得太大的进步,学生对健美操的学习也只是走过场,而并未用心体会健美操的独特吸引力,在课程教学中感受不到快乐;也并未凸显出健美操的训练价值。这类情况的出现归根结底是由于十多年枯燥乏味的健美操教学目标以及滞后的教学理念造成的。所以,普高健美操课程教学怎样顺应时代潮流,怎么样迎合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需要、如何让健美操凸显其多功能化并让学生感到学有所得,是老师和教育专家面临的一大课题。
传统的健美操教学模式倡导:以技术锻炼为核心、模仿并完成既定动作、以课堂为核心的三类准则,尽管这类模式有利于提升身体的协调能力,强化心肺机能,然而这类健美操教学的传统模式的构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因为教学内容较为单调(必须两年学会2~3套健美操动作),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很难形成;在这种模式的引导下,健美操的基础动作、基础步伐以及专业理论的教学只有搁浅。所以,学生在以往的知识获取的前提下,却没有办法对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完善。从本质上来讲,其并未领悟健美操的真谛、训练主旨,更看不到健美操的发展前景。
(2)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还是沿用老师教、学生学的老旧的教学模式,学生成为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人翁,亦是教育任务复合主体,学生的被动学习让教学的开展受到了阻碍,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以及综合能力来说是极为不利的,而且无法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
(3)传统的考核是让学生做出一套规定的动作,其仅重视学生的跳的技能,如此考核有着局限性。因此,老师应因材施教,让学生跳出思维的藩篱,让学生在思维模式转变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传统的考核扼杀了学生健美操学习的创造性、体育审美能力、应变之才以及学习的热情。
目前健美操课程教学模式的第一要务就是强健学生的体魄,塑造健美的体态,全方位素质提升,让学生树立终身锻炼的理念。所以,健美操教学版块的挑选应关注下面的内容。
(1)凸显健美操的特征,在简易的学习模式中找到快乐。
(2)调整运动负荷,由弱变强,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程度以及有氧代谢功能。
(3)拓宽健美操课程的范畴,对已有课程要注意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开拓健美操教学课。
健美操课程的内容应依照上述教学目标以及需求来明确,实践课的教学内容要深入拓展,应包括基础步伐、有氧健身操,和相异特色的流行操,例如搏击操、街舞、哑铃操、塑身瑜伽等。理论方面的教学内容应以健美操的训练模式以及健美操的创编知识为核心。
3.1入门教学内容编排和教学模式
基础阶段的教学版块:基础动作、基础步伐和健身健美操动作组合、整套健美操等。
应在最早的两堂课的热身运动中实施头部、颈部、腹部、髋部、手脚的简易操练;通过热身,学生能够基本上认可健美操教学,并对健美操的美感有了第一印象。此外,还应参考西方国家在健美操教学中使用的连接法以及小组合递加法对健美操实施整合——递加法也被叫作记忆法组成套路法。一个回合仅能增加一个动作,例如:甲、甲+乙、甲+乙+丙+丁;连接法还被叫作“部分到整体法”,以上述例子来说,将甲与乙的动作教授完成后相连,丙与丁动作统一,最终把甲+乙与丙+丁的动作相连,这一组健美操动作就达到了4种。
以此类推,将创编出一套极长的组合健美操,持续创新组合,并对以往所学的内容温故知新,运动强度由弱到强,在潜移默化中就能大幅度提升协调能力,并锻炼心肺。
而在动作的创编以及设计的时候,老师要创编一部分新潮、有特色的小组合,例如:搏击操组合,抑或使用专业的器材(哑铃,踏板)并播放乐曲操练,或协助学生对动作实施归纳、整存以及整理,为动作的创编技能的获得提供契机。
3.2考核内容的拓展
(1)考核4种组合动作,这部分组合动作的考核应在第一学期的下半学期每节课的预备阶段完成,给学生10 min熟悉舞蹈要点并且热身。
(2)考核整套健美操。
3.3提升时段(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的拓展
(1)持续加强健美操组合舞蹈的教学力度。(2)成套健美操(武术操以及田径操等等)。
(3)实施健美操训练模式以及创编知识的学习。
在具体的健美操课教学中,应以基础动作为前提,以创编理论为引导,先让学生创编健美操的单一动作,抑或老师创设一个动作和一套组合,而后启迪学生按照老师的思路创设丰富多彩的动作以及动作组合;抑或以某一创编元素为核心分小组探讨和创编,在潜移默化中相互启迪,形成头脑风暴。这样的拓展既以教材为中心,又是对教材内容的拓展,能够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此外,在沟通的前提下客观解析,通过反复的锻炼,学生的学习水准将会持续提升,由浅入深,达到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的学习模式的过渡。如此,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创造能力能够被有效激发。
3.4考核内容
(1)考核创编健美操。
(2)考核成套健美操。
(3)专项素质的测验:连续四次高踢腿,连续4个俯卧撑以及连续4个仰卧起坐和交换腿弹踢。
(4)理论的考核:用抓阄等方式考察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一人对三题实施答辩,其中包含健美操训练办法、创编动作的准则以及乐曲的挑选;此外,应让学生依照自身的具体状况订立一套训练计划,或者以作业的形式布置下去。
对常规课程教学内容的拓展,包括深入健全以往创建的课程以及新课程。其目标是为杂糅舞蹈以及健美操的特色。
由于传统健美操课程的拓展上文已经做了叙述,下面笔者将阐述怎样拓展以舞蹈为核心的新课程。
为了让健美操课程丰满,在设立健美操选项课的前提下,创办以舞蹈为辅助的舞蹈健身操选项课,给学生提供了舞蹈、健美操的创编材料,增加开设了舞蹈、民间舞、现代舞等课程,迎合学生对健美操运用的需求。
健美操选项课在从常规课程向非常规课程过渡的阶段,其内容已经与舞蹈、艺术有了较为理想的结合。在组织模式上,正逐渐向学校舞蹈社团以及体育俱乐部的模式靠拢。通过活动内容的组织模式的拓展以及进步,让学生在体育竞赛、舞台表演、团体操演练等层面一展所长。
5.1调节课程领域以及组织模式,让学习内容更为丰满
除了健美操选项课以外,老师应透过学校学生会,创办健美操社团,并委派老师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对学生的指导,让有一技之长或者爱好的学生在课后也能够接触到健美操。
在学校社团中学生要多参加演练健美操和表现舞蹈小品,对校内校外的娱乐活动也要积极参与。将非常规课程从俱乐部过渡到舞台,寓教于乐,把常规课程中学到的舞蹈动作在实际表演中发挥出来。
5.2透过竞赛表演,夯实学习基本功
高等院校还应组织一部分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形成运动代表队参与全省、全市的专业以及业余的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竞赛,以补充常规课程教学对学生特征概括性不全的缺陷,让拥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在锻炼以及竞赛中拓宽眼界,凸显自身的健美操学习能力以及潜能。
学校还应组织专选学生演练几十人以及几百人的小规模团体操,在学校举办的竞赛中以及它类的大规模校庆活动中,让学生淋漓尽致地展现健美操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幅度提升。
在健美操的教学中,理论、技巧隶属于显性课程的学习,但是感情、意志、性格等的需求则是一类内化的隐性需求。显性课程向隐性课程的拓展,就是说:不管是常规课程抑或非常规课程,既要注重讲授技巧、理论等;还需要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元素;此外,学生品德的培育以及性格的养成都需要持续关注,推动精神“家园”的构建。
6.1培育完美人格,让校园文化异彩纷呈
在乐曲的优美演奏中开展的健美操课程,老师要注意敲打学生:学生学习的不单单是一类运动科目,健美操与美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不单体现在形态、姿态等外表美,还需要学生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形成内在美;让学生成为美的化身,让学校变得更为美丽,并感动同学,为构建校园文化、树立正确的三观奠定基础。
6.2积极参加人际交流,塑造学生的性格
学生通过参加学校的健美操社团,创编健美操动作,参与竞赛和表演,大幅度提升了自身创新能力,为有同样爱好的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而且,它强化了学生间的、学校间的互动,培养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提升了自信。
健美操课程的拓展,除了上述内容以外,还必须重视与它类学科的交叉渗透,比如与语文科目的渗透等。拓展普高健美操课程教学的内容,实际上是对学生负责。学习了拓展内容的学生,会显得自信、阳光,为未来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薛桂月,于力,颜丽君,等“.三疑三探一拓展”教材模式在健美操普修课中的运用研究[J].体育科技,2013,34(4):134-136.
[2]黄莹.拓展训练在体育表演专业健美操专修课中开展的可行性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11):219.
[3]曾全红,高嵩,晁岳春等.地方师范学院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体系探究——以健美操选项课教学为例[J].教学研究,2012,35(5): 101-104.
[4]张玉香.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选修课“合作学习”模式——以“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搏击(体育论坛),2014,6(10): 4 7 -4 8.
[5]李峥.正确的教育方法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健美操课堂教学有感[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3(6):116.
[6]黄迎春.基于网络平台与影像效应的大学健美操专项课教学模式构建[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23-126.
作者简介:①葛智斌(1977—),男,汉,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学。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6.085
中图分类号:G8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9(b)-00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