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古开今的清初四僧

2015-11-28 04:20朱浩云
检察风云 2015年22期
关键词:石涛黄山书法

朱浩云

明末清初,中国画坛流派纷呈,高手林立,名家辈出。其中,有四位和尚画家异军突起,他們虽源于传统,又不受囿于古人,提出了“借古开今”和“陶咏乎我”的创新思想,自辟蹊径,争奇斗艳,并对后代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们是弘仁、髡残、朱耷、石涛。

明末秀才弘仁

弘仁(1610-1664)俗姓江,名韬,又名舫,字鸥盟、六奇(一作亦奇、大奇),出家后号渐江、渐江学人,又号无智、梅花古衲。安徽歙县人。

弘仁少年孤贫性癖,事母以孝闻。自小就喜欢文学,绘画一生从不间断。他是明末秀才。明亡后,有志抗清,离歙赴闽,47岁入武夷山为僧,师从古航禅师。云游各地后回歙县,住西郊太平兴国寺和五明寺,经常往来于黄山、雁荡山之间,画了许多黄山山水画。

弘仁一生未娶,事母孝,终身从事绘画创作。他擅长山水,从宋元名家入手,初学萧云从,继而又师法“元四家”,特别崇拜倪瓒。他的画从倪的高秀简逸化出,别具瘦劲冷峭风格,达到空灵蕴藉的诗的意境。弘仁、梅清、石涛皆画黄山,人们评说:石涛得黄山之气、梅清得黄山之韵、弘仁得黄山之神。其代表作品为《黄山天都峰图》《陶庵图》《晓江风便图》等,著有《画偈》。

弘仁早年从学孙无修,中年师从萧云从,从宋元各家入手,后来师法“元代四家”,尤崇倪瓒画法。弘仁的山水画创作不是对某峰某景的摹写,全靠骨线作为支撑画的基线,墨线空勾,所绘奇松挺硬如铁,极具个性。他的画在当时就有很高声誉。当时的江南收藏家都以缺渐江画为“恨事”,如果能“获其一缣一箑”,便“重于球璧”了(许楚《画偈序》)。由此可以看出,弘仁的作品流入民间不多。现存最早的作品是己卯年30岁时和新安画家李永昌等人合作的《山水卷》;最晚的作品止于癸卯年(54岁),次年弘仁便去世了。

诗文兼备髡残

髡残(1612-1692)是明末清初的书画家,俗姓刘,字介邱,号溪,又号白秃,自称残道人、电住道人,晚署石道人。湖南武陵(今常德)人。与石涛并称“二石”,与程正揆并称“二溪”。

他自幼爱好绘画,30余岁时明朝灭亡,他参加了南明何腾蛟的反清队伍,抗清失败后愤而削发为僧,曾避难在常德桃花源。战争的烽火迫使他避兵深山,关于他这段在古刹丛林的经历,程正揆在《石溪小传》中有记载:“甲申间避兵桃源深处,历数山川奇辟,树木古怪与夫异禽珍兽,魈声鬼影,不可名状;寝处流离,或在溪涧枕石漱水,或在峦猿卧蛇委,或以血代饮,或以溺暖足,或藉草豕栏,或避雨虎穴,受诸苦恼凡三月。”之后云游各地潜心绘画,43岁时定居南京。他自谓平生有“三惭愧”“脚下曾阅历天下多山”“两眼钝置不能读万卷书”“两耳未尝记受智者教诲”。他好游名山大川,后寓南京牛首山幽栖寺,与程正揆交往密切。髡残是一位能诗书、善绘画的多面手,绘画擅山水、人物、花卉。

他的山水画上溯北宋的巨然,下宗元代四大家和明代谢时臣,作品笔法浑厚、凝重、苍劲,善用雄健的秃笔和渴笔,专长层层皴擦勾染,笔墨交融,厚重而不板滞,秃笔而不干枯,构图繁复严密,境界奇辟,自成风格。善书法,能诗。传世作品有《苍翠凌天图》《雨洗山根图》《层峦叠壑图》《苍山结茅图》等。

皇室后裔八大

八大山人(1624或1626-1705)是明末清初杰出的书画家、诗人,与原济(石涛)、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高僧”,为四僧之冠。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

八大山人作为明皇室后裔,悲伤之情自然溢于言表。同时,造就了他沉郁、孤独、怪癫的个性,加上当时政治上高压,八大只能潜心于艺事,并在艺事上尽情发泄对清统治者的不满。

他一生主要从事书画创作,绘画精于花鸟、山水,尤以花鸟著称于世。他的花鸟继承了明代陈淳、徐渭写意的技法,但画风比陈淳更冷峻清逸;比起徐渭更狂放怪诞,并达到了“笔简形具”“形神兼备”的境界。他的山水取法黄公望,但受董其昌的影响更大,山水多取材荒山剩水,渺无人烟;树木歪斜,枯枝败叶,意境荒寂。

八大的书法也是独树一帜,成就极高,只不过画名掩盖了书名,黄宾虹曾认为八大“书法第一,画第二”。他的书法晚年善用秃笔,线条粗细均匀,布置大小参差,流畅圆润,刚劲内涵,处处表现出桀骜不驯的笔致情态。

从八大的艺术特色看,总体可以概括为简、奇、意三个字。简即绘画以简取胜;奇即构图奇特;意即寓意深刻。同时,八大作品达到了“静”和“净”的境界。

从美术史上看,八大的艺术格调是前无古人的,如果我们将绘画分为三个层次,即第一层次,崇“形”;第二层次求“神”;第三层次追“意”。与八大同时代的石涛曾给予八大“眼高百代古无比,书法画法前人前”的赞誉,评价之高,由此可见。

苦瓜和尚石涛

石涛(1630-1724)是明末清初最富创造性的杰出画家。摹古派的领袖人物王原祁评曰:“海内丹青家不以尽识,而大江以南,当推石涛为第一。”石涛自称苦瓜和尚,原名朱若极,晚号瞎尊者,别号还有很多。

石涛是明代皇族,刚满10岁时即遭国破家亡之痛,削发为僧,改名石涛。康熙年间,他不甘寂寞,从远离尘嚣的安徽敬亭山来到繁华大都市南京,他结交了梅清、龚贤、程邃、髡残等,之后到北京又与王石谷、王原祁等十分投契,常在一起切磋画艺,从而使他在当时和回扬州后创作了不少气势恢弘、深厚严谨的精心之作。康熙南巡时,他曾两次到扬州接驾,并奉献《海晏河清图》。晚年定居扬州。

石涛早年受梅清影响最深,后脱出传统樊篱,师法自然,曾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脱胎于山川”“法自我立”“我自用我法”等一系列主张。名言有“一画论”“搜尽奇峰打草稿”“笔墨当随时代”等,这些主张和名言对后世影响巨大。

在创作中,石涛善意于用墨法,枯湿浓淡兼施并用,尤喜欢用湿笔,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合来表现名川大山。晚年用笔纵肆,墨法淋漓,格法多变,尤精册页小品;花卉潇洒隽朗,天真烂漫,清气袭人;人物生拙古朴,别具一格。工书法,能诗文。

郑板桥说:“石涛画法,千变万化,离奇苍古而又能细秀妥帖,之八大殆有过之无不及。”也有评论家认为,石涛是一个僧人,他从禅门转入画道,因而他的画风似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代表作《淮扬洁秋图》《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清湘书画稿卷》。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此画语录被后人奉为经典。后人学石涛者众多,且多有建树,最有名的当推张大千、傅抱石。

由于清初“四僧”的艺术代表着中国明清绘画的最高水平,近现代大家大都受其影响,如张大千、齐白石、傅抱石、李可染、潘天寿、李苦禅等都从中受益,特别是张大千,他仿、拟石涛作品以假乱真。目前,市场上常有这类作品,价格高的近千万元,低的一二百万元,这也是艺术市场的一大景象。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

猜你喜欢
石涛黄山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黄山日落
《登江阴黄山要塞》
黄山冬之恋
论石涛之画法与禅法
书法欣赏
《苍松秋色》
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