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雷雨》中的“雷雨”意象及其原型分析

2015-11-28 17:05周航
雪莲 2015年2期
关键词:雷雨意象

周航

【摘要】“雷雨”这个意象在《雷雨》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一个古老的原型,具有非常复杂的象征意蕴。《雷雨》通过对这个原型意蕴的深入挖掘,表现出了作者对于人类整体生存境遇的关注,从而使作品具有了不朽的艺术魅力。【关键词】《雷雨》;意象;原型分析中图分类号:I23

一、《雷雨》中的“雷雨”意象

曹禺非常钟爱“雷雨”这个意象,在他所创作的很多作品中诸如《雷雨》、《王昭君》、《明朗的天》、《胆剑篇》等中都出现了“雷雨”的意象。对于《雷雨》中这个“雷雨”意象,曹禺表示:这部作品中原本是有第九个角色的,这也是作品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角色,不过自己并没有将它写进作品中,这个角色是一个叫做“雷雨”的好汉……

整体而言,《雷雨》中所描绘的“雷雨”意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作品从多个方面展现出了雷雨到来前的环境氛围。有时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与动作这些来侧面展现的,有时是直接对天气进行描绘。在剧本第一幕里,尽管并没有出现雷雨的意象,但是作者所营造出的环境却是那种雷雨来临前的真切气息

闷热、无风、潮湿。在如此的自然环境中,人们都普遍感到一种烦躁和焦灼,周萍由于蘩漪的纠缠不休而感到心绪不宁,鲁贵为了还上欠的赌债正唠叨着向四凤要钱,四凤由于母亲的到来感到焦虑不安。在第二幕的尾声,雷雨来临了,但是这是和第一幕相比更让人感到压抑的一幅景象:“午饭后,天气很阴沉,更郁热,湿潮的空气,低压着在屋内的人,使人成为烦躁的了。”四凤边扇着扇子边叹气,鲁贵身上穿的汗衫已被汗水浸湿了,多日不曾下楼的蘩漪也走到了楼下,并打开了窗户透气,还一语双关地告诉周萍,暴风雨马上就要来了,甚至连喜怒不形于色的周朴园也从这种郁热的环境中嗅到了“雷雨”到来的气息。到了第三幕的开始,气氛和环境则更加地郁热,至此,尽管“雷雨”意象并不曾切实地出现,人们却已经是“未见其人,已闻其声”了。

第二,作者对雷雨夺人声势的刻画是通过光与声两个角度来进行的。在第二幕的尾声,一场雷雨才真正地来临,作者运用传神的技巧刻画出了雷雨的声势。起初,雷雨出现在远距离之外,周冲边哭边向屋外跑去,外边响起了风声与雷声,甚至是连周朴园都被这些声音所惊动了,他让周萍去找仆人来把窗户关上,他站在窗边看着外边的雷电。在第三部开始时,雷声逐渐地以近距离的方式来临了:黑暗的天空忽而打着没有雷的闪电……闪光过去,还是黑黝黝的一片。而后,作者又描绘出了几幅相似的画面:“雷声轰轰滚过去。”“雷声大作,一声霹雳。”“窗外蓝森森的闪电”。直至第三幕的尾声部分,一切东西都完全被暴风雨的声音压倒了。到第四幕开始,还是风雨大作的情形,“外面还隐隐滚着雷,雨声淅沥可闻”,之后蘩漪、侍萍、四凤、仆人都接连着由雨地中走来,他们浑身都是水,表明外面是一幅大雨滂沱的画面。第三,随着剧情的不断展开,作者描绘出了雷雨从远到近,从弱到强的来临过程。第一幕中,作品只是对雷雨来临之前郁热天气的描绘,雷雨在这个时候还在酝酿之中。在第二幕中,伴随着风声的响起,天气的闷热在加剧,而后闪电出现了,该幕结尾部分出现了一场雷雨。在第三幕中,空气仍然似乎无比地潮湿闷热,似乎在酝酿着一场更大的风雨,伴随着青蛙的咕叫和野狗的吠声,闪电划破天际,雷声大作,风雨和雷电铺天盖地到来。第四幕中,雷声闪电不断加剧,大雨倾盆而下,整个河沟都被雨水淹没了,而在这一过程中,剧情也出现了三死两疯的高潮。 二、雷崇拜与“雷雨”意象原型分析 《雷雨》中的雷雨意象其实是人类的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反映,也就是雷崇拜。

上古时期的人们对于太阳、月亮、星辰以及风雨等都有一种崇拜的心理,其中对于雷的崇拜就是人们的一种自然崇拜意识的反映。这种雷崇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把雷看做是与人类始祖具有密切关联的一个神灵。比如在《竹书纪年》中,人们就认为皇帝就是雷的儿子,还有在《河图帝纪通》中,人们认为尧也是雷的儿子,在《尚书·禹书·舜典》中也提到,舜在雷雨中不迷路,是由于受到了雷的保护。

第二,人们努力探寻雷的源起。虽然现代科学已经证明,雷的产生是由于带电的云在空中所发生的放电现象,然而先民们却认为雷的产生是由于它和天地阴阳互相作用的一种结果。比如,在《易·解》中就有,“天地解而雷雨作。”《淮南子·天文训》中说到,“阴阳相薄,感而为雷,激而为霆。”

第三,对雷的强大声势进行赞颂。自《诗经》始,先民们就开始赞扬雷的声势。《诗经·邶风·终风》中就有,。噎噎其阴,虺虺其雷。”《诗经·召南·殷其雷》中说到,“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之后对雷进行赞美的作品数不胜数。《庄子·天运》中描述道,“吾惊以雷霆。”李白在《古风》中赞美道,“精光射天地,雷腾不可衙。”贾山在《至言》中说道,“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这些都表现出了人们对于雷的声势所进行的诸多赞誉之词。

第四,把雷想象成为一个具有神奇能力的神灵。在上古时代的很多典籍中,人们称之为雷神。《山海经-海内东经》中说到,“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人们还对其还有另外的称呼,比如雷公。

在先民们的思想观念中,人们对于雷的认知包含了对雷的敬畏与敬仰以及担忧等多种复杂情感。他们认为,雷神是和他们共存一个世界中,时常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但雷神有时常超越他们,是一个可以掌控他们命运的神灵。对于先民们而言,每一代都曾出现过雷劈死人的事情,经过世代相传,人们产生了一种认知,那就是打雷就代表着上天在发怒,倘若有人行不义之事,上天就会用雷来惩罚他,进而伸张正义。震耳欲聋的响声和划破天际的闪电都代表了雷的威势。汉王充在《雷虚篇》中说到,“盛夏之时,雷电迅疾,击折树木,坏败室屋.时犯杀人,世俗以为击折树木坏败室屋者,天取龙,其犯杀人也,谓之阴过。饮食人以为不洁净,天怒击而杀之。隆隆之声,天怒之音,若人之啕吁矣。”因此,人们都要在打雷的时候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全面审视,避免自己遭到雷击。中国的很多典籍中都有这方面内容的大量记载。

三、结语

古代先民们对雷的这种崇拜带有一种人类的普遍性和共同性。费尔巴哈曾说到,即使是在开化的民族中,人们也有对自然的崇拜,这种崇拜的最高人格化形象就是迅雷疾电这个神灵,有的民族除“雷”这个字外,根本没有任何表示神灵的字眼,甚至连极富智慧的希腊人也把他们的最高神灵称为雷神。其他的很多民族,比如日耳曼人、色曼人等也都把雷神看成是万物之王,认为雷神是无所不能的,如果人们做错了事情,它就会惩罚人们。

作为一个原型,古代有关雷神的一切想象都在先民们的内心中得到了沉淀和固化,历代相传,就成为了人们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因为雷声就意味着雨的到来,雷声之后通常都是雨,所以人们往往把二者结合在一块,“雷雨”也就变为一种意象。人们只要是一说到“雷雨”这个意象,内心中便会涌起很多关于先民们的集体无意识,也会很自然地将雷雨和正义以及威严联系在一起,就好像雷雨就是上天的执法官在审视人间,这种审视会让人们产生一种对自我灵魂的反思和拷问。

经典的艺术作品往往都是能够挖掘出人类的普遍共性,而在原型中则无疑体现的最为明显。荣格曾说到,原型可以让人感受到整个人类的声音一同回响在内心中。

参考文献:

[1]托卡列夫.世界各民族历史上的宗教[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2]弗雷泽.金枝[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3]容格,冯川,苏克译心理学与文学[M].北京:三联书店,1987.

猜你喜欢
雷雨意象
雷雨天使用手机会引雷上身吗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一场细雨,携着意象而来
雷雨天
《雷雨》中的“雨声”
雷雨
意象、形神
雷雨
雷雨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