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剑
对印度电影始终停留在童年的记忆中,停留在那充满异域风情的歌舞中,除了那热辣的歌舞始终没留下什么。但这一切在看了这一部电影以后,让我知道了原来除了歌舞,还有这样一些感人的、值得深思的东西,这就是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
看《地球上的星星》源于师范老师的推荐,说实话除了童年时看过的印度电影,成年后就没再看过一部印度电影,老觉得都差不多,每次都是大段的歌舞表演。印象中好像觉得除了《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也没听说过什么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印度电影,而且《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也是英国导演拍摄的讲述印度故事的电影。而《地球上的星星》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印度导演执导、印度演员主演、讲述印度孩子故事的电影,他能突破印度电影的传统套路,获得新生吗?
关于孩子,关于教育的电影,中国电影也不少。我们通常的模式都是平凡而普通的乡村教师,不怕苦不怕累,安于贫穷,为了孩子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通常影片中会有一些调皮孩子的反面典型。这样的电影开始看很感人,但看多了觉得很假,都是在讲大道理让人腻烦。
《地球上的星星》突破了传统印度电影歌舞的传统,不再靠华丽的歌舞来吸引人。虽然在尼克老师出场时也有一段歌舞表演,但这只是为了突出尼克老师的与众不同,去掉了大段的歌舞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讲故事上,用娓娓动人的故事来打动人。
故事的前半部分以孩子的视角来讲述,重点描绘了伊翔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展示了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而后半部分以老师尼克为主线,重点描绘了他所看到的伊翔,他对伊翔的教育和帮助。前后两部分用两种不同的视角来讲述伊翔的故事,从而获得了独特的审美感受。
伊翔的故事实际上就是一个对问题孩子教育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不光中国有,印度也有。同样是孩子,哥哥学习好受到了老师和父母的喜爱,一切优先:而伊翔因为成绩差、调皮捣蛋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父亲不再爱他,被无奈地送进了寄宿学校。大家都喜欢好孩子,都会为问题孩子而烦恼,但却忽视了是什么原因才产生了问题孩子,往往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在孩子自身身上,没有思考我们的家长、老师在这其中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伊翔的故事告诉我们,其实问题孩子的产生更多的责任在于我们家长、老师的教育,而不是孩子,所以更应该受到批评的是我们的家长、老师。
为什么伊翔在以前的学校是个问题孩子,而到了寄宿学校以后成了一个好孩子,关键在于他遇到了尼克这样一个好老师,而尼克老师对伊翔的教育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因材施教。尽管我们的教育一再提倡要因材施教,但是在现行教育体制下,特别是现行的评价制度体系下,又怎能真正做到呢。就如同影片中的伊翔一样,为什么以前学校的老师没有发现他的美术特长?因为他数学一团糟,尽管他有美术的特长,老师也发现不了,或者即使看到了也会被忽视,因为我们现在的升学考试都是唯分数论,一切都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这分数只有语数外,只有数理化,所以伊翔只好被动成为了问题学生。所以对于问题学生的教育不光是因材施教,更重要的是改革我们的评价制度体系,否则像伊翔类的学生永远都只能是老师家长眼中的坏学生。所以韩寒考不上大学,所以有了破格录取一说,所以韩寒破格录取也不去,尽管韩寒写作很棒,但谁让他数学不及格呢。
我们的家长、老师都应该看一看这部电影,来反思一下对孩子的教育,不要再让我们的教育把孩子变成问题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