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育注生机老校焕发新活力———武汉市小班化教育分享会在硚口区义烈巷小学举行
本刊讯(记者向保秀)2015年5月8日上午,由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教研室组织策划的全市小班化教育经验分享会在义烈巷小学召开。来自该市各区的小学教研室负责人和参与小班化研究的全市各实验学校校长以及硚口区各小学的校长参加了会议。武汉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周元、硚口区教育局党委书记靳远涛、硚口区汉中街办事处副主任袁宏玲、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教研室李光杰主任和朱腊梅老师、武汉市硚口区教育局副局长华锦山、硚口区教育局小教科科长刘翠华、硚口区小学教研室主任黄利刚等出席了分享会。
首先,靳远涛书记代表东道主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来自全市参加经验分享会的专家和同仁表示热烈欢迎。接着,义烈巷小学校长曾贵利登台作了《聚焦小班课堂与课程发展每一个》的主题发言,介绍了该校在市蹲点干部周元副秘书长的亲切关怀下,在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关心支持下自主开展小班化教育研究的情况。
本次分享会的重头戏是义烈巷小学英语教师高隽和她所带的三年级孩子所展示的一节英语课“My Classroo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所编小学英语教材《Join In》入门阶段Unit 6)。这节课的任务不是简单的学习几个英语单词,而是通过全英语教学先让孩子们动手制作纸飞机,然后用英语说出制作步骤和动作,通过“talk and show”这个环节来mime the action story(模拟表现在教室里发生的故事)。高隽老师在充分把握学情的基础上把A、B、C三个不同层次的孩子(A类:基础掌握较好,思维活跃,大胆积极表现的孩子;B类:有基础但不太积极表现的孩子;C类:基础薄弱,对开口说英语有畏难情绪的孩子)编在一个学习小组(group work),孩子们分组制作,组内相互协作,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忙得不亦乐乎。从表面上看,孩子们动手制作纸飞机似乎占用了正规的学习时间,但老师通过把孩子们分成若干个group work,调动了每个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可以看出孩子们不仅学习情绪高涨,而且通过“talk and show”这个集中展示环节可以看出孩子们学习成效斐然。每个孩子都有上台展示的机会,每个孩子都能连比带划地用英文介绍自己制作的纸飞机。最后,高隽老师通过教育云平台出示了三架不同的纸飞机,并通过播放图片和视频,师生一起把看到的说出来。这个环节是拓展环节,老师和学生不仅说得很投入,而且说得像模像样!
义烈巷小学是一所因纪念辛亥革命首义烈士而得名的百年老校,它有着辉煌的办学历史。但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学校周边的原住民陆续搬走,学校办学陷入低谷,学生家庭来源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就读其中的学生中近八成为农民工子弟。了解到这个不同寻常的背景,记者不禁感叹到:英语课能上到这个水平堪称奇迹!该校曾贵利校长自豪地告诉记者,早在2013年12月武汉市小学英语综合展示活动现场会就在义烈巷小学举行,当时全校学生100%参与,师生的精彩表现赢得了全场英语教师的阵阵掌声和笑声,在座的市教研员朱腊梅老师连用“震撼”这个词来表达她心中的感受。朱腊梅老师说:“之所以用‘震撼’这个词来表示,是因为没想到学习条件相对较差的小巷的孩子也能学好英语,而且还能学得这么快乐。”坐在一旁的刘翠华科长的解释解除了记者心中的疑惑。她认为;义烈巷小学在英语教学方面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一是得益于全区对英语教师的均衡化配备,现在全区各小学引进的英语教师一般都具有本科学历,有不少还具有研究生学历,科班出身的老师能保证孩子们能说出一口纯正的英语;二是得益于义烈巷小学自身的改革探索。
据曾贵利校长介绍,义烈巷小学的大多数学生由于家庭原因,回家完全不能完成英语学习任务,更别说进行课外的拓展学习,英语学科一度是该校学生学习的短板。为了让小巷的孩子也能学好英语,学校立足课堂,在课堂上创设宽松愉悦的氛围,让每位学生至少有一次发言的机会;营造师生互动的空间,最大限度地设计学生参与的内容和形式,让每一个学生始终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依据教材拓展了英语绘本表演和课本剧表演,给每一个孩子以展示的平台;学校还与“三声满校园”“阳光体育半小时”和“国旗下演讲”相联动,开展英语歌曲大家唱、快乐口语活动,并率先在武汉市尝试让学生进行国旗下双语演讲。多样化的英语作业不仅延伸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还让学校每位教师都分担了指导学生英语课后学习的任务。正是有了这样的改革,学生们曾经的短板成为他们综合发展的增长点,学校的两位英语教师也在这样的教学实践中分别成长为市、区骨干教师。学校拥有这么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这么好的师资,这么好的改革举措,这就不难理解这所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为主体的学校的孩子,经过短短两三年的教育就能跟土生土长的城里孩子一样表现出大方、自信、开朗、彬彬有礼,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英语教育的成果只是义烈巷小学开展小班化教育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的“冰山一角”,该校通过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深化小班化教育研究,还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比如,2014年六年级学生许静怡正是在学校多元化的课程开发与实施中提升了整体素质,在长江日报《超级课堂》举办的叶脉画制作中获得全体评委的全票通过,一举夺得大奖,获得美国常青藤名校免费两周游的机会。
最后,李光杰主任对此次活动作了总结。他说:“此次在义烈巷小学召开的分享会犹如给大家提供了一道精神大餐,其精神实质是因材施教。义烈巷小学在小班化背景下通过课程开发和整合,让孩子们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发展了他们的天赋与潜能,优质的教育就应该像这样走进每个孩子心灵,培植孩子的天赋与兴趣点,顺应孩子的天赋因材施教。”周元副秘书长表示,小班化教育因材施教需要开发多元的课程,需要专业的教师和专业的配备以及专门的经费,他将推动有关方面提供相应的支持。他期望义烈巷小学小班化教育研究的星星之火能够在武汉市形成燎原之势,进而迎来武汉小班化教育研究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