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核协议与美国的战略调整

2015-11-28 16:07田文林
现代国际关系 2015年9期
关键词:中东伊朗战略

田文林

伊朗核问题是冷战后最为复杂、棘手的地区热点之一。美国自该问题2003年曝光以来一直抓住它不放,致使其持续升温。近两年,美国开始热衷核谈判,并同其他5个大国一起于2015年7月14日促成了与伊朗的全面核协议。这意味着持续10多年的伊核危机开始降温缓解,更折射出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大调整。有分析称,伊核协议是21世纪地缘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分水岭,其巨大影响将在未来数年乃至数十年中体现出来。①Eric Draitser,“The Geopolitics and Economics of the Iran Nuclear Deal”,Global Research,July 21,2015.本文拟对伊核协议的战略含义进行剖析。

经过长达20多个月的曲折努力,2015年7月14日,伊朗与美、英、法、俄、中、德六国最终达成全面核协议。该协议共159页,主要内容包括:伊朗在未来10年内将离心机数量削减2/3,从约1.9万台减少到约6104台;伊在未来15年内将大幅减少浓缩铀储量,从目前1万千克降至300千克;伊同意将福尔多核工厂变成研究中心,不再提炼浓缩铀;伊重新设计、建造阿拉克重水反应堆,以阻止伊获得武器级钚的可能性;允许伊继续在纳坦兹核工厂从事浓缩铀活动,但丰度不得超过3.67%;国际社会对伊武器禁运将延续5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可在24天内进入伊境内的可疑地点进行核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实伊履行相关措施基础上,西方将立即解除绝大部分对伊经济制裁。如果伊违反协议,相关制裁将在65天内恢复。②Eyder Peralta,“6 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the Iran Nuclear Deal”,http://www.npr.org/sections/thetwo-way/2015/07/14/422920192/6-things-you-should-know-about-the-iran-nuclear-deal.(上网时间:2015年8月12日)简单地说,核协议的核心内容就是:美国以许诺“解除制裁”为条件,换取伊朗大幅削减核能力。

美国作为伊核问题中的主要矛盾方,过去长期敌视伊朗并借核问题制裁伊朗,现在却主动与伊朗启动核谈判,并最终达成核协议,这个大转变实际上是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的折射和缩影。

其一,伊核问题缓解是美国在中东战略收缩的关键一环,是美国战略重心加紧东移的重要标志。伊核问题是美国中东政策的核心,是美国中东战略的风向标。该问题2003年曝光以后,美国便紧抓不放,借渲染“伊朗核威胁”,联手其他大国共同遏制伊朗。从更大范围看,美国这一对伊政策是“9·11事件”后美国战略重心驻足中东、谋求重塑中东秩序的有机组成部分,与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及“中东民主改造”等霸道做法一脉相承。近些年,美国这种强硬政策日渐走进死胡同。一则“反恐战争”导致“越反越恐”。阿富汗塔利班卷土重来;极端武装“伊斯兰国”在伊拉克日趋肆虐。美国在中东14年反恐战争中至少耗费6万亿美元。但是,美国的中东政策仍以失败告终。①Paul Craig Roberts,“The Real Reasons for the Iran Agreement.Putting More Pressure on Russia”,Global Research,July 21,2015.再则“中东民主改造”彻底破产。2011年“阿拉伯之春”以及随后启动的“民主转型”在中东相关国家引发政权动荡、经济萧条、社会失控,也极大侵蚀了美在中东的权力基础。在伊核问题上,美国同样遭遇不小挫折。小布什时期,美国对伊一味高压强硬,试图“以压促变”,但伊朗不为所动,有条不紊地推进核计划,并最终建立起相对完整的核循环系统,美国实际上陷入“欲打无力,欲罢不能”的尴尬境地。

在此背景下,美国被迫调整中东政策,2009年奥巴马上台后日趋改弦更张,由攻势转向守势,如降低反恐调门、从伊拉克以及将从阿富汗全面撤军等。这次伊核谈判取得突破,无疑是美国中东战略调整的有机组成部分。伊朗作为中东反美国家的“领头羊”,对美战略牵制最大。10多年来,遏制伊朗一直是美国中东政策的核心目标。美要想摆脱中东困境,调整对伊政策(尤其是伊核政策)势在必行。奥巴马2009年一上台,就不断向伊朗示好,显示缓和意愿,2013年鲁哈尼当选伊朗总统后,奥巴马更感“机不可失”,两国当年就启动核谈判。2015年7月14日的全面核协议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对伊核谈判的成果。

美国比伊朗更需要签署最终核协议。②Mahdi Darius Nazemroaya,“Sanctions Were Going to Collapse:The U.S.Was Forced to Negotiate with Iran Because of Changing Global Circumstances”,Global Research,July 20,2015.美国的意图除了暂时遏制伊朗制造核武器的可能性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使美国可以抽身从而更加从容地将战略重心从中东转向亚太。纵向看,这是美国自冷战结束以来开始的战略重心东移之继续。现在,中东反美国家(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已溃不成军,美国也暂时有招应对唯一能“绊住”美国手脚的伊朗,其战略重心东移未受阻挡。横向看,如果说中东是小布什政府时期的关注焦点,亚太就是奥巴马政府的优先考虑。据报道,美国国防部正考虑减少波斯湾地区的航母轮换,以保证在亚太地区的部署。对美国来说,中东收缩与重返亚太实际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伊核协议达成则是这种战略调整的最新体现。

其二,伊核问题缓解表明美国对伊朗等“另类国家”不再斤斤计较,这意味着美国眼中的战略对手悄然生变。伊朗是第三世界中不屈服于美国强权的典型代表。因此,美对伊政策是美国对“另类国家”态度的晴雨表,乃至是观察美国战略对手选择的风向标。

自伊朗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美国便将伊朗打入另册,与伊断绝外交关系,并长期进行制裁。两伊战争期间,美站在伊拉克一边,共同对付伊朗。这一时期美对伊政策总体上节制,打压伊朗并非优先考虑。冷战结束后,特别是“9·11事件”以来,美对伊敌视日趋升级。美对伊朗先后冠以“邪恶轴心”、“暴政前哨”等种种恶名,并借炒作核问题施以外交孤立、经济制裁和军事威慑。美国对伊拉克战争后,时有传闻称“下一个目标是伊朗”。伊核问题则是美打压和遏制伊朗的主要抓手。美过去相当长时期并不急于解决核问题,而是借其削弱、遏制伊朗。2010年5月,在土耳其和巴西斡旋下,伊朗曾同意在境外交换核燃料,伊核问题出现解决契机。但美对这一突破视而不见,其后启动了对伊新制裁,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施压,使伊核危机持续升温甚至一度濒临战争边缘。

从更大背景看,美国对伊朗日趋敌对,折射出冷战结束初期美国一大重要战略动向,即将第三世界中不屈服于其强权的国家作为战略对手。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一度失去了战略对手。2001年“9·11事件”促使美将伊朗、伊拉克、朝鲜、利比亚、古巴、缅甸、白俄罗斯、津巴布韦等第三世界中“另类国家”及非传统安全威胁视为主要威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对伊朗的敌视日趋增加。然而,近些年来,美国开始主动缓和与这些“另类国家”的关系,主动与缅甸、越南改善关系,并与古巴恢复中断了54年的邦交,将古巴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中删除,并将解除对古巴制裁。伊核问题的发展轨迹,类似于此前美国同缅甸、越南、古巴等国改善关系的轨迹。2009年奥巴马上台后,美国对伊政策逐渐软化,在持续制裁的同时,加大了接触和谈判的力度。2013年鲁哈尼当选伊朗总统后,美伊开启核谈判,直至此次达成核协议。

但是,美国与“另类国家”改善关系,并不意味着美将放弃霸权主义政策,而是瞄准了新的战略对手,直白地说就是中国和俄罗斯。针对俄罗斯,围绕反导、车臣、中亚“颜色革命”、叙利亚危机、斯诺登事件等问题,美国与俄罗斯已经持续较量和博弈多年。尤其2013年底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俄矛盾更趋白热化。美国国防部2015年7月1日公布2015年度《美国国家军事战略》,对俄罗斯威胁渲染最多,称俄“好用武力手段实现国家目的”。①“National Militar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http://carnegieendowment.org/files/Tellis_Blackwill.pdf.(上网时间:2015年8月18日)美新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约瑟夫·邓福德在任命听证会上甚至称,俄罗斯是会对美国构成存亡威胁的国家,鉴于其拥有核武器,俄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大于极端组织“伊斯兰国”。针对中国,美国的防范和戒备也在明显上升。2015年2月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虽未将中国列为主要安全威胁,但防范中国口气明显。上述新版《美国国家军事战略》则指责中国在南海岛礁扩建加剧亚太紧张,中国军事力量对美国构成“一定威胁”。②“National Militar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http://carnegieendowment.org/files/Tellis_Blackwill.pdf.(上网时间:2015年8月18日)2014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国内围绕对华政策展开了新一轮的激烈辩论,总体上看对华负面评价日益增多。特别是2015年3月美国外交学会发表的《修改美国对华大战略》,认为中国将是美国最重要的竞争者,因此有必要对中国日益强大的实力作出更加连贯的反应,以平衡中国实力的扩大而不是继续协助它崛起。③Robert D.Blackwill and Ashley J.Tellis,“Revising U.S.Grand Strategy Toward China”,Council Special Report,No.72,March 2015.2015年以来,美国在南海地区的军事挑衅明显增多。这与美国对待古巴、缅甸、伊朗等国的“和颜悦色”形成鲜明对比。

美国对伊政策的调整乃至全球战略的调整有多方面的动因,既是客观形势使然,又是主观上的抉择。

首先,国际权力转移加快,美国战略焦虑感加重。发展不平衡是国际政治的永恒规律。“在发达程度极高的新的文明阶段,处于领先地位的任何国家,当它达到一个临界点或界线时,要超越这一界线向前发展是极其困难的。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人类发展的下一步不得不在世界的其他地方迈出。”④[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著、高祖贵译:《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年》,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55页。尤其在全球化背景下,资本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本性,促使大量西方资本流入发展中国家,由此引发南北国家经济实力此消彼长。对发达国家来说,资本流出导致不同程度出现产业空心化、经济金融化、资产泡沫化趋势。相反,部分发展中国家则利用境外投资及技术扩散,“激活”本国原有的人口、资源等生产要素,使本土就业、制造业比重、技术工艺水平大幅提升,涌现出“金砖五国”、“薄荷四国”、“灵猫六国”、“金钻十一国”等一大批新兴经济体。2012年,新兴经济体GDP总量数百年来首次超过西方。中国更是“弯道超车”,2001~2011年10年间,GDP总量从世界第9位升至第2位,2012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最大贸易国。这种力量对比变化,使美国战略焦虑感日趋加重。然而,美国不甘失去世界霸主地位。2014年奥巴马在西点军校演讲中称,“无论是过去的一个世纪,还是未来的新世纪,美国必须始终在世界舞台上发挥领导作用”。⑤Jack A.Smith,“The Middle East and the Pivot to Asia:Obama’s U.S.Foreign Policy Bait and Switch”,Global Research,June 13,2014.为维护自身霸权地位,美国重点打压对象,日趋从“流氓国家”转向中、俄等新兴大国。这种大国博弈在“核恐怖平衡”背景下不可能演变成全面战争,但在其他领域和方式上会显得日趋激烈。其中,“中间地带”争夺的战略重要性尤为突出。安全上,外围地带越大,威胁源越远,本国就越安全;经济上,市场规模和原料产地越大,经济可持续发展空间就越大。随着与中俄等新兴大国矛盾凸显,美国对“中间地带”战略重要性日趋重视,态度逐渐由“打压”转向“拉拢”。近年来,美国明显加强了非洲、拉美等亚非拉地区的外交力度。其在伊朗、古巴等国内外政策未变情况下,主动与之改善关系,同样是要想“化敌为友”或至少避免受其牵制,以便更好应对来自中俄等新兴大国的挑战。

美国改善与伊朗关系是典型例证。美国签署核协议最重要的目标,就是防止伊朗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与欧亚大陆新兴经济体整合到一起。为此,美国必须设法停止、迟滞甚至反转这种整合步伐。伊朗已经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观察员,但与该集团的关系仍不确定。美国认为,如果解除对伊制裁,并实现伊朗与西方关系正常化,伊将很快退出上合组织。美甚至幻想使伊由反对美国-北约-海合会-以色列霸权的堡垒,变成反对金砖国家-上合组织-EEU-新丝绸之路的武器。①Eric Draitser,“The Geopolitics and Economics of the Iran Nuclear Deal”,Global Research,July 21,2015.有人认为,奥巴马政府将与伊接触视为防止伊与中俄靠近的手段。②Keith Jones,“The Iran Nuclear Pact and U.S.Imperialism's Drive for Global Hegemony”,Global Research,July 21,2015.“美国希望将伊朗由地区乃至全球对手,转变为某种程度上的战略资产。这并不是说美伊会成为盟友,而是只要伊朗保持中立,不对美国构成战略牵制。”③Eric Draitser,“The Geopolitics and Economics of the Iran Nuclear Deal”,Global Research,July 21,2015.从经济角度看,美伊达成核协议后,伊朗石油产能有望强力释放,由此将对俄经济构成直接打击。据估计,伊重返国际能源市场将使2016年国际油价每桶下降5~15美元。④Anthony H.Cordesman,“The Iran Nuclear Agreement and Iranian Energy Exports”,http://csis.org/publication/iran-nuclear-agreement-and-iranian-energy-exports.(上网时间:2015年9月15日)而能源出口占俄对外贸易的68%、财政预算一半,油价长期低位徘徊无疑将极大削弱俄借高油价提升国力的能力。从长远看,伊核协议的达成及伊朗能源市场的开放还可能使伊朗取代俄成为欧洲天然气主要供应国。⑤Margaret Kimberley,“The Iran Deal Reality”,Global Research,July 25,2015;Paul Craig Roberts,“The Real Reasons for the I-ran Agreement:Putting More Pressure on Russia”,Global Research,July 21,2015.这无疑将极大弱化俄能源武器的威力。

其次,美国全球称霸有心无力,只能“两利相权取其重”。美国霸权野心受制于其自身实力的强弱。冷战刚结束时,美国是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因而雄心勃勃地致力于构建“世界新秩序”,对外战略咄咄逼人,战略利益和主要对手遍布全球。不到20年时间,美国便因经济困境和频频对外战争致使实力透支,财政状况从小布什上任时财政盈余占GDP的2%,变为巨额赤字和债务。目前,美国GDP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已经从冷战后30%左右降至20%左右。从结构来看,美国制造业占GDP比重,从20世纪50年代的40%~50%左右,降至目前的12%左右,服务业比重增至70%。⑥世界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编:《世界经济年鉴2010/2011》,世界经济年鉴出版社,2010年,第191页。历史表明,过度金融化往往是大国衰败的前兆。⑦[意]乔万尼·阿瑞吉、贝弗里·J·西尔弗等著,王宇洁译:《现代世界体系的混沌与治理》,三联书店,2003年。在目前世界体系中,美国的资本积累和地缘政治扩张周期,均已到达自偿点,之后就是最大的下滑,整个系统现在进入结构性危机时期。⑧[美]沃勒斯坦著:《资本主义还有未来吗》,社科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20页。美国全球称霸实力明显下降,国际权力格局日趋由冷战结束后的“一超多强”转向多极并存,哈斯甚至称世界已进入“无极时代”。⑨Richard N.Haass,“The Age of Nonpolarity”,Foreign Affairs,May/June 2008.“一个国家必须使它的目标和它的力量保持均衡,……否则就无法谈到外交。[10][美]李普曼著,经纬、彭世桢、陈世泽译:《美国外交政策》,立体出版社,1944年,第13页。如果帝国扩张超过能力范围,将会因霸权统治成本超过收益而导致霸权国的衰落。[11][美]罗伯特·吉尔平著、武军等译:《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68页。当前,美国随着国力衰退,已难以支撑全球霸权,难以同时对付多个敌手。2012年初,美国正式放弃“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战略原则。美国的全球战略正在由“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调整战略重心、精简战略对手已经势在必行。

在美国看来,留驻中东固然重要,但重返亚太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价值更重要。从战乱不断的西亚北非转向亚太地区的“再平衡”,是美国深思熟虑后的战略转型。[12]Hafsa Khalid,“Pivot to Asia:U.S.Strategy to Contain China or to Rebalance Asia?”The Washington Review of Turkish&Eurasian Affairs,February 2015.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占世界总人口40%以上,产值占全球60%,贸易额约占世界50%,这为美国贸易、商业和投资提供了诸多机会。在当前经济萧条背景下,美国经济更加倚重亚太市场。而中国崛起加快及在亚太影响力上升,更让美国如坐针毡。有美国学者列出当前美国外交政策需要聚焦的5个目标,其中4个涉及围堵中国:恢复美国经济元气,使之保持不对称经济优势;创造不包括中国在内的特惠贸易体系;重新创造防止中国获得先进武器和战略能力的高技术控制体系;在中国周边打造美国盟友体系;改进美国向亚太地区进行军事投送能力。①Robert D.Blackwill and Ashley J.Tellis,“A New U.S.Grand Strategy towards China”,http://nationalinterest.org/feature/wake-america-china-must-be-contained-12616.(上网时间:2015年9月10日)相比之下,美国继续驻足中东的必要性相对下降。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来,美国的中东政策基本告败。美国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推动中东发生深刻变化。在伊核问题上,尽管美国鹰派一再声称“所有选项都在桌面上”,但如果对伊朗发动战争则将付出巨大风险和代价,进而会极大恶化中东政治经济和安全环境,还将严重削弱美国实力,使之无力保持世界大国地位。②Mahdi Darius Nazemroaya,“Sanctions Were Going to Collapse:The U.S.Was Forced to Negotiate with Iran Because of Changing Global Circumstances”,Global Research,July 20,2015.实力不济迫使美国只能主动缓和对伊政策。近年美国页岩气开发和能源独立,也使美国对中东石油进口依赖度下降,增加了美国的行动自由度和从中东脱身的可能性。

与伊朗达成核协议对美国可谓“一举两得”。一方面,中东核扩散风险大大降低。根据核协议,伊朗同意大幅减少核能力。一旦伊朗不遵守协议,对伊制裁可以迅速重启。美国仅通过“暂停”制裁,就换取伊朗的巨大让步,实际掌握了伊核问题主动权。③Peter Symonds,“Iran Nuclear Deal:U.S.Prepares for New Wars”,Global Research,April 06,2015.另一方面,美国更加有条件从中东泥潭中解脱出来,放手对付俄、中。④Paul Craig Roberts,“The Real Reasons for the Iran Agreement.Putting More Pressure on Russia”,Global Research,July 21,2015.当美欧与俄罗斯日趋对抗、美中对抗上升时,美欧需要与伊朗缓和关系,哪怕是临时性的关系缓和。⑤Mahdi Darius Nazemroaya,“Sanctions Were Going to Collapse:The U.S.Was Forced to Negotiate with Iran Because of Changing Global Circumstances”,Global Research,July 20,2015.正如美国与古巴关系正常化,同样是为配合“亚太再平衡”、不惜代价稳固拉美“后院”。由此,美对中俄等新兴大国的态度日趋强硬,将在意料之中。

当前美国的战略调整看似顺理成章,但落实到操作层面明显困难重重。

首先,“伊朗因素”使美国不可能完全从中东脱身。这主要有三点理由。一则核协议并未真正解决伊核问题,伊朗不可能从此放弃核活动,反而可能继续提升核能力。伊已经将掌握核能力视为国家崛起的“标配”。伊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认为,伊核计划是伊朗革命的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美国反对伊朗核计划,不是因为核扩散威胁,而是伊朗将获得政治和经济独立的杠杆和筹码。⑥Karim Sadjadpour,“Reading Khamenei:The World View of I-ran’s Most Powerful Leader”,http://carnegieendowment.org/2008/03/10/reading-khamenei-world-view-of-iran-s-most-powerful-leader/3dt.(上网时间:2015年8月25日)伊朗认为放弃核能力只会使国家日趋走向衰败。伊朗2003~2005年曾暂停核研发2年,但未换得西方任何回报,反被美列入“邪恶轴心”;利比亚卡扎菲2003年主动放弃核计划,2011年却被西方摧毁。这两大事件坚定了哈梅内伊坚持强硬核立场的决心。⑦Karim Sadjadpour,“Reading Khamenei:The World View of I-ran’s Most Powerful Leader”,http://carnegieendowment.org/2008/03/10/reading-khamenei-world-view-of-iran-s-most-powerful-leader/3dt.(上网时间:2015年8月25日)有学者指出,在中东地区,连黑夜中的瞎子都看得很清楚:以色列空袭摧毁了伊拉克(包括叙利亚)核反应堆,卡扎菲主动放弃了核野心,但萨达姆与卡扎菲政权最终都垮台了。而拥有核武器的朝鲜却避免了政权更替。因此伊朗不可能完全放弃核计划。⑧Peter Van Buren,“The Balance of Power in the Middle East Just Changed”,http://www.huffingtonpost.com/peter-van-buren/balance-of-power-in-the-middle-east_b_7887624.html.(上网时间:2015年8月20日)当前的伊核协议看似堵住了伊朗发展核武的所有道路,实际上,伊朗可通过“匍匐前进”方式进行核开发。⑨Gary C.Gambill,“Nuclear Creep out:Iran’s Third Path to the Bomb”,http://www.meforum.org/5396/iran-creepout.(上网时间:2015年8月25日)根据核协议,伊朗未来不仅可以继续从事浓缩铀,还可研发先进离心机,这意味着伊将有能力很快重新提炼浓缩铀。另外,伊朗出售浓缩铀后将获得天然铀,这等于解决了伊获取天然铀的难题,因为伊境内铀矿资源正在耗尽,几乎没有天然铀。①Fred Fleitz,“Iran Nuclear Deal Much Worse than Experts Predicted”,http://www.foxnews.com/opinion/2015/07/14/iran-nucleardeal-much-worse-than-experts-predicted.html.(上网时间:2015年8月25日)因此,伊核协议签署,并不意味伊朗核能力解除。朝鲜即为先例。1994年10月,美国曾与朝鲜达成核协议,冻结朝核计划,拆除相关核设施,但朝鲜却在2006年10月9日举行首次核试验。有鉴于此,指望通过伊核协议阻止伊发展核武器,显然不太可能。②Ken Blackwell,“History Shows that Iran Nuclear Deal Is a Bad Deal”,The Christian Post,July 23,2015.

二则伊朗在地区内壮大将使美国在中东推行“离岸平衡”的设想落空。美国在中东拥有多重战略目标,如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防止地区大国崛起、保卫以色列安全、确保中东石油用美元计价等。此次伊核协议的签署使西方对伊制裁暂时解除,将使伊长期受压的潜力得以释放。据报道,制裁解除后,伊朗约有1000亿~1500亿美元海外油款解冻;石油出口增加可使伊GDP增加一个百分点,增强伊实现地区政策的能力。伊朗人也相信,核协议将使伊的地区影响最大化,促使伊朗优先建立地区霸权,而不是获得核武器。届时,美国将更没有意愿或能力反对伊朗发展核能力。③Walter Russell Mead,“Is Obama’s Strategy on Iran Sound?”The American Interest,July 16,2014.伊朗地区影响力的扩大有违美国“防止地区大国崛起”的目标,使美难以在中东顺利推行“离岸平衡”政策。美国企业研究所主任卡根认为,伊朗一再明确声称要将美国从中东彻底赶出去,并由伊朗取而代之。因此,美国的问题是:是否准备让伊朗接管美国在中东的主导权?④Kristina Wong,“GOP Lawmaker:U.S.Strategy on Iran Is‘Totally Incoherent’”,The Hill,June 24,2015.

三则核协议不会促使伊朗根本改变行为方式并追随美国。美与伊朗加强接触,一个不便明说的理由就是希望通过加强接触,促使伊朗软化、钝化其锋芒,“融入”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美国这种接触政策曾经用于中国但已告失灵,现在指望其对伊朗有效更显异想天开。过去几十年来,伊朗一直将自己视为穆斯林世界反西方运动的旗手,“抵抗”是伊削弱美及其盟友、谋求地区领导权的软武器。此外,伊朗安全战略的政策重点,就是通过扶植代理人,发展不对称力量,将以色列、逊尼派阿拉伯国家等潜在对手拒于国门之外。⑤Michael Singh,“Potential Regional Implications of the Iran Deal”,http://www.brookings.edu/blogs/order-from-chaos/posts/2015/06/05-testimony-iran-regional-implications-indyk.(上网时间:2015年9月2日)美智库学者认为,全面核协议最重要的影响,就是验证了“伊朗正在崛起、美国正在衰落”的说法,外部大国屈从于伊朗意志。伊朗将会用核协议去增强其必胜信念,在中东塑造有利于伊朗的心理环境。⑥Michael Eisenstadt,Simon Henderson,etc.,“The Regional Impact of Additional Iranian Money”,http://www.washingtoninstitute.org/policy-analysis/view/the-regional-impact-of-additional-iranianmoney.(上网时间:2015年9月2日)实践表明,伊朗的地区政策不会因签署核协议而轻易改变。2015年7月19日即核协议签署几天后,哈梅内伊公开表示,伊朗将继续支持在巴勒斯坦、也门、叙利亚、伊拉克、巴林等国的地区盟友。⑦Ali Mamouri,“Saudi-Iranian Understanding Key to Nuclear Deal’s Success”,Al-Monitor,July 24,2015.8月17日,哈梅内伊再次表态,伊核协议绝不会为美国影响力向伊朗渗透铺路。有学者预测,美国在2025年可能不得不面对一个更加敌对、更具攻击性并处在获取核武器边缘的伊朗,一个充满教派冲突的中东,以及一个认识到与伊朗达成核协议是历史性错误的国际共识。⑧Ilan Goldenberg,“An American Strategy for Making the Iran Deal Work”,http://nationalinterest.org/feature/american-strategymaking-the-iran-deal-work-13139.(上网时间:2015年9月6日)

可见,全面核协议显露出来的美国对伊政策实际上是一锅“夹生饭”。美国匆忙中进行战略调整,必然是顾此失彼,以致留下一处处烂摊子。2003年美国在阿富汗战争尚未结束之时,匆忙发动伊拉克战争,结果引发塔利班死灰复燃;2011年美国在伊拉克战乱仍未消除之时从该国全面撤军,招致“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异军突起。这一次,美国在伊朗内外政策并未根本改变情况下,将战略重心从中东转向亚太,必然导致伊朗在地区内坐大,使美面临“失去中东”危险。鉴于中东对美国维系霸权至关重要,“伊朗因素”将长期困扰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新图谋。

其次,美国没有能力在亚太遏制中国。在中俄这两个潜在对手中,美国决策者至今仍未想清楚到底该先对付哪个。但这种敌对架势迫使中俄越走越近并结成“全面战略协作伙伴”,美则面临同时与两个核大国为敌的战略窘境。其无论想对付哪个国家,都已经丧失先机。退一步看,即使美国优先遏制中国崛起,其战略企图实现的可能性也不大。一方面,围堵中国超出美国的能力范围。回顾历史,美国即使在权力鼎盛时期,在亚太地区的重大军事行动也均是铩羽而归(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原因就在于,对抗双方,一方是反抗外来压迫的正义斗争,另一方则是越洋图谋的非正义战争,美国在道义上先输了一截。从地缘政治看,美国是东太平洋国家,跑到西太平洋对华发难,面临投送距离远、投送能力弱的难题。中国只需要有起码的应对能力。这种力量的强弱转化,使美国很难在亚太地区占有绝对优势。更何况,现在美国实力相对衰落。从阵营对比看,美国为围堵和制衡中国而放纵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企图借日本制衡中国,求当“离岸平衡手”,但中日综合实力差距在拉大,日本根本不足以牵制中国。纵容日本打破战后国际秩序,反而可能使作为该体系受益者的美国遭遇损失。

另一方面,美国“亚太再平衡”政策的双重性使对华遏制政策难以进行到底。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有两大目标:安全上,将中国的国际崛起限制在东亚范围内;经济上,更深地融合到亚太经济圈,使美国从该地区获得更大经济收益。①Jack A.Smith,“The Middle East and the Pivot to Asia:Obama’s U.S.Foreign Policy Bait and Switch”,Global Research,June 13,2014.在美国对华政策中,资本原则与安全原则存在内在矛盾:最大限度获取利润和市场的资本逻辑决定了美国需要保持和扩大对华接触,反对中美关系敌对升级;遏制中国崛起的安全原则促使美国强化对华防范和围堵,由此刺激中美关系日趋恶化。这些年来,正是这种动力源差异使美国对华政策摇摆不定,不断在围堵与接触之间徘徊。当前,美国的“再平衡”战略看似气势汹汹,实则缺乏一以贯之的持久性,具有很大可变成分。如果中国在美国巨大政治和军事压力下步步退让,使美国决策层看到预期成果,那么将进一步坚定美驻足亚太、对抗中国的决心和信心;如果中国敢于直面矛盾,在一定时期内不屈服于或顶住美国的安全和军事压力,使美难以获得预期成果,资本逻辑可能重新占据上风,反推美国外交战略的重新调整。要想让美国战略东移不至于威胁中国合法权益,中国必须也只能增强实力、战略意志和斗争精神。在这方面,伊朗已经提供了成功案例。

猜你喜欢
中东伊朗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央视与中移动战略合作
过于逼真
投 缘
自产自销——原载“伊朗漫画网” ▲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
掉了一个
叙危机诱发“中东大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