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慧 操梦琪 (西安理工大学 710054)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构建模式的分析研究
王 慧 操梦琪 (西安理工大学 710054)
针对我国现有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大都以原有建筑改建而来,中小城市更为明显的现状,以妥善考虑老年人生理及心理的特点,通过对国内外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设计进行分析,在环境心理学的基础上归纳出其场地及空间布局模式的特点,寻找适宜我国日间照料中心的构建模式。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空间布局;环境心理学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是指为社区内60周岁以上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日常生活需要一定照料的半失能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多项日间托养服务的设施。服务对象的重点是高龄、空巢、独居且生活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是一种适合半失能老年人的白天于中心接受照顾料理,晚上由家人子女接回家享受天伦之乐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依托家庭对老年人进行照料陪护的家庭养老依然是我国养老模式的最主要方式。构建日间照料中心对缓解家庭及机构对老年人照料的压力是非常有益的。日间照料中心的构建不仅可以让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及生理素质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更好的照料,老年人可以在自己熟悉的家庭及社区和环境中继续生活,这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是老年人自身、机构和家人都喜闻乐见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再充分利用已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资源上,加之有效的结合政府及社区的资源,可以更好的推动养老事业的发展。
《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GB50867-2013)》中规定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人均使用面积不低于16 m2;《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GB143-2010)》认为每个社区配建一所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并根据所服务的社区人口数量将单位建筑规模分为3类(表1)。人口老龄化水平较高的社区,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建筑面积,一、二、三类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房屋建筑面积可分别按老年人人均房屋建筑面积 0.26㎡、0.32㎡、0.39㎡核定。
表1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房屋建筑面积指标表
(一)来源及国外现状
英国早在1960年的时候就出现了日间照料中心的雏形,是由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日间医院转变为提供多元化服务弱化医疗功能的日托中心,并逐渐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地区兴起及发展。
英国的日间照料养老设施主要有四种类型:a.老年人日间社交中心(主要为老年人提供日常交往娱乐的服务)b.养老机构的日间照料部(依托于养老院、老年护理院等机构)c.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本文所研究的类型,服务项目丰富多元化)d.老年日间医院包括为老年人服务的康复中心(主要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方面的服务)。不同的养老设施对应不同的服务人群,但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帮助老年人颐养天年。由于英国在日间照料的养老设施方面已构建多年,不管是在选址的多元化还是模式的丰富性、服务项目的专业化做的都是非常好的。
美国的日间照料中心有三种模式:a.教堂地下室模式(平面开敞但缺乏隐私空间)b.诊所模式(由小空间相连并用不同的颜色不同装饰等划分不同的功能空间但模式固定比较封闭)c.乡村旅馆模式(突出“家”的感受,空间类型丰富,是新建的日间照料中心多采用的模式)。三类模式各有其利弊,美国的日间照料中心比较重视使用者也就是老年人在空间上的具体体验,在保证老年人物质要求实现的同时更注重其精神上的满足。美国的日间照料中心的设计极为重视使用者的感受,皆以“通用设计”为其原则,以参与者的感受为出发点,尽可能做到“以人为本”,将人、项目和空间环境设计三者结合,值得我国借鉴和参考。
日本在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模式上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将养老设施复合化,即与社区内其它公共设施合建,这是日本养老设施的一个探索和创新。以日本末广保育园与日间服务中心为例,为了增加老年人与孩子的交流,一是打造公用的阳台,二是在建筑设计中围合出庭院作为老人与孩子们的”共有空间”,既可以作为老年人散步休闲的产所也作为孩子们的游戏场所。
(二)国内现状
国内养老设施发展比较好的地区主要是香港和台湾地区。香港在充分发挥已有的养老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倡导“持续照顾”的理念,建立起包括长者日间护理中心、长者活动中心、长者邻舍中心等多种社区服务体系,借以满足老人的多元化的需求。
而在中国内地,人们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认知度较低,对如何设计也没有具体的观念。说起养老机构,多半人对于养老机构的认识除了一些公立的养老院,更多的是私立的位于远郊远离人烟的“孤岛”。与英国相比,北京、上海等地区从2008年起已经率先建立起社区养老设施,并为老年人提供了多元化的服务项目,同时也注重在空间环境的设计。但大部分社区日间照料的服务项目都比较单一,数量少且规模比较小,在整体上无法满足老年人生理及心理上的多样化需求。
我国现在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构建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a.数量较少,规模较小。老年人的活动需要受制于空间不足,这无法满足社区众多老年人进行日间活动的需求。b.硬件设施缺乏,建筑内外空间对安全及无障碍设计不完善。硬件设施的缺乏会导致服务质量的低下,而安全及无障碍则无法为老年人的日渐生活提供一个安全无虞的生活环境,直接影响日从常起居。c.专业人员的缺乏及资金匮乏。这需要福利机构应加强对日间照料中心的扶持力度,鼓励和培训专业人员积极参与到日间照料老人的工作中来。
(三)中小城市日间照料中心现状(以安徽省宣城市为例)
与社会的转型有关的老龄化、社会福利等问题的出现,进而引起一些与社区建设相关的问题亟待解决,而中小城市在社区配套服务设施在建设中并没有大城市完善和健全,主要存在以下一些情况:a.国家规范在一些中小城市难以得到较好落实和执行;b.开发单位“重环境、轻配套”现象严重;c.现阶段地块开发规模的大小不一导致公共设施配套的缺失。
虽然在一些大城市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已经初具成效,但在一些中小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才刚刚开始,对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的重要性也缺乏充分的认识。中小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大都以原有建筑改建而来(图1、2)(图3)且在建设之初大都没有进行适老化设计,内部缺乏供残障老人使用的坡道、扶手、助浴室等设施,空间尺寸也往往无法满足需要他人协助的老人及需要借助轮椅的老人使用,且缺少必要的外部景观环境,已有的外部环境没有必要的安全措施(图4、5、6),外部环境中有利用到的扶手、门口不应设置台阶、休息时遮阳棚等,不利于老年人日常的锻炼及精神上的放松。
图1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锦城社区
图2 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军民共建单位)
图3 安徽省宁国市南山街道南河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由中铁四局大修厂原职工宿舍改建)
图4 、5、6 南河街道日间照料中心外部空间
由于我国现有的日间照料养老设施主要由社区进行管理,功能设施也不够健全,服务范围及内容也有限,所以选址大多依附于或位于社区活动中心内或设置在住宅底层(图7 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在澄江街道思佳社区中心内部)。我国中小城市在筹建日间照料中心时可以借鉴日本经验,社区内的文娱设施、商业设施等于日间照料中心合建,达到资源的最大利用,其中与幼儿园结合设置是非常好的一种构想,目前国内已有学者再进行此类设计合建的理论研究。就目前国内的日间照料中
图7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思佳社区
心而言,很少有如美国日间照料中心的模式将使用者(老年人、服务人员等)、服务项目和空间环境这三方面联系起来,而如何将这三者联系起来构建符合中国社区需要的日间照料中心是非常值得探索和研究的,这对创造对老年人有积极意义 的空间及场所是非常必要的。
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的构建是要将日间照料中心的使用者(包括老人与服务人员)与空间环境联系起来,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规划空间环境,最大意义上的以人的心理及行为作为出发点。
环境心理学是我们研究老年人心理和空间环境之间关系的基础,这里主要是促使日间照料中心的设计者们要积极运用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充分了解和掌握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选择并创造一种能引起老年人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愉快舒适心理感受和激发文明行为的环境,将研究资料转化成设计理念运用到实际中来,以人的感受为出发点,为设计提供更多的人性化大的成分,也就是满足使用者尤其是老年人对生态环境和心理环境的要求。人性的设计,是可以让老年人拥有可以预约的晚年。设计师沈利江认为不让老年人去挑战一些挑战对老年人来说反而是一种障碍,可能会使得老年人的部分生理功能退化的更严重。所以人性化的设计不是简单的迎合老年人的需要,在满足其心理需求的同时又要为他们的身体状况进行长远的考虑。
我国目前的养老机构的设计大都以常规的设计方法来设计,设计中并没有完全考虑到老年人的生理以及心理的特点,这样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不顾完全及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退化,对老年人的关爱的不够,甚至无障碍设计也做得不够完善,长此以往就使老年人产生厌倦心理,这并不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我们对其安享晚年的幸福愿景的实现。环境心理学能够在多方面考虑到老年人的生理以及心理的变化,从而可以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在设计过程之中设计出适合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因此,研究基于环境心理学对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设计方法显得十分重要。环境心理学是指导设计的重要学科,研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在环境心理学指导下的设计方法不仅对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结合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在学术上也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我国提倡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这一目标在国外发达国家已基本实现,相关的基础设施、空间环境的规划、多元化的服务项目等也较为成熟。目前国内也逐渐重视社区照顾,初步建成了一些社区日间服务中心或日间照料中心,尚处于起步阶段,所能服务的老年人占总数的比例很低,并不能承载我国日益严峻的老年化趋势。在城市社区中用较小的规模和用地在社区中设立日间照料中心,将机构养老的职能分散到各个社区,在城市中形成网络状的服务体系,可以满足不同社区的实际需求,亦可让老年人在自己熟悉的社区环境中得到疗养照顾,这将是未来居家养老的必然发展趋势。
[1]卫大可,康健.英国日间照料养老设施的建设模式及启示[J].建筑学报,2014.
[2]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标准设计样图:14J819[S].中国计划出版社,2015.
[3]向琪.深圳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规划与建筑设计研究 [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4]王薇.中小城市社区配套服务设施配置与规划对策研究——以安徽省宣城市为例[D].安徽建筑大学,2013.
[5]张明伟,邹晓英.从环境心理学角度探索老年人休闲环境设计[J].黑龙江信息科技,2013.
[6]沈利江,管秩群,蒋亚利.中外景观——养老地产设计[J].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