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重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由此看来,小学语文教师责任重大,已经不是古人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那么简单了。那么,作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知识,还应该做些什么呢?
一、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经常能见到这样的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问一答,师生对答如流,看起来教学效果很不错。但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这种课中的一个大问题:教师导得太多,学生成了被教师牵着走的小羊羔,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完全被教师的引导所代替。我认为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教育观念没有及时更新,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因为教师的害怕心理。怕什么?怕学生自己学不深,学不透,完不成教学目标。“课堂上,教师要封住自己的嘴,让自己少说一点,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叶澜教授的这句话给了我们深深的启迪与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信任自己的学生,给学生探索的权利和机会,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合作、探究。放手并不是撒手不管,教师还要做适当的引导。比如: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教师给出一定的自学要求,放手让学生围绕要求自学。学生充分合作、探究之后,采取汇报的方式谈自己的所获和所疑。教师对学生的汇报作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学生谈得不到位的问题抓住契机主动出击,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探讨,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二、用课文来教语文,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语文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引导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古人也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两句话告诉我们,教师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比传授知识本身更重要。那么,语文课到底该怎么上呢?现在很多教育专家都认为:应该用课文来教语文。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在《期待“教课文”朝向“教语文”的美丽转身》一文中说:教课文,就是把课文内容当作教学的主要目标;而教语文,是指以课文为“例子”,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在十五年的职业生涯中,我听过很多教师上《九色鹿》这篇课文,他们多数人把教学重点确定为: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故事中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人物语言,明白真正的美在于拥有一颗善良、诚信、弃恶从善的心,懂得做人要学会恪守信用的道理。我曾也有幸听过著名特级教师周益民老师上这篇课文,周老师的教学重点却是通过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告诉学生神话故事的特点,并鼓励学生创编新的神话故事。记得当时听了他的课后,我很不解:是不是跑题了?课文怎么不教?直到现在我才明白,我们都是在教课文,而周老师在教语文。当下有很多教师把语文教材内容当成了语文课程内容,所以语文课上完,学生学到的多是教材内容中的知识,而不是语文课程内容的知识。我们都应该像周老师一样,用课文来教语文,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语文方法。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让学生终生受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因此,除了课内阅读的指导与训练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我县为了推进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于2013年9月启动了《涟水县小学生阅读行动计划》,为全县小学生列出了课外阅读书单,并开展多种方式,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和保障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例如:在学习了杨红樱的《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这篇课文后,我和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一起阅读了课文中推荐的暨《涟水县小学生阅读计划》中列出的六年级上学期的必读书目——《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并和学生一起做了读书笔记。读完后,我组织了读书交流会,与学生一起交流书中的精彩片段和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交流,学生了解了作者的写作特色,对主人公的聪明机智和大无畏的冒险进取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受,懂得了学会生存的重要意义,收获特别多。由于我的共同参与,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交流积极性明显比以前提高了很多,这样学生感兴趣的师生共读活动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阅读兴趣会得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提高,阅读就会慢慢成为一种习惯。学生会在阅读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启迪智慧,健康成长,终身受益。
四、积极开展丰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语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研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积极提倡。我们正在使用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总共安排了4个语文综合性学习,分别是《说名道姓》《节约用水》《读报和剪报》《我的成长册》,都集中在高年级段。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年段特点,多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综合性学习,来丰富语文学习,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例如:在低中年级的第二学期,结合《春笋》《第一朵杏花》等课文,开展有关春天的综合性学习。先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春天来临过程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并利用文字、画画、照片等多种方式做好记录,让他们养成观察和记录的习惯。然后,组织“春天来了”的交流会,让他们利用自己记录的资料,给大家介绍春天来临自然界中各种微妙的变化,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春天的特点,学会交流和资源共享。还可以让他们收集有关春天的古诗、儿歌、美文,让他们吟诵,进一步丰富对春天的认知,初步学会根据需要收集整理资料。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把握语文课程的特点,用长远的眼光进行语文教学,做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
参考文献:
吴忠豪.期待“教课文”朝向“教语文”的美丽转身[J].语文教学通讯,2011(02).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