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玲 景恒伟
【摘 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是教师专业化和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阶段。本文通过调查问卷、深度访谈、文献分析,对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这一教育活动进行全方位地研究发现,自1987年至今的二十几年里,甘肃省已构筑了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三级体系。第一级:省级,是由甘肃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进行的教育学通识培训,属于“补课”性质;第二級:校级,是由甘肃省各高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以校史校规校情、教育教学专题等为主的校本知识培训,其实质是入职培训;第三级:院(系)级,是由青年教师所在院(系)根据其所任教学科进行的如何教学和科研的培训,其实质是上岗培训。
【关键词】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层级体系 甘肃省
一、引言
我国通过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培养中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但却没有像师范院校这样的专门机构来培养大学教师。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并没有把培养未来大学教师的职能放在一个显著位置,踏上讲台的年轻毕业生离高等学校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要求尚存在一定差距。虽然在当今社会,教学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高校,很多老师没有接受过任何教学方面的培训就走上了教学岗位。由于大部分高校教师不具备师范专业背景,为了补上高校教师所缺的教育学专业课程,从1986年开始,我国以法规的形式规定:被招聘进入高校从事教师职业的新教师必须到各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进行岗前培训,补学以教育教学基本理论为主的课程。
《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规定:“岗前培训是大学毕业后为适应大学教育教学岗位需要而进行的‘在职培训,属于大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范畴。”本研究中,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是指由甘肃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各高校及各院(系)组织的对1994年1月1日以后进入高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已在岗的高校教师和新分配或调入到高校即将上岗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校教师分别进行的以教育学通识、校本知识和学科教学为主的培训。
二、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研究回顾
对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机构,是设在各省师范大学里的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只有少数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有专门探讨高校师资培训相关问题的期刊,如教育部高校师资培养交流武汉中心主办的《中国高校师资研究》,浙江师范大学、全国高校师资培训研究会、浙江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主办的《师资培训研究》,其他有关高校师资培训的文章主要散见于一些大学、学院和学校的期刊上,总体数量很少,目前国内还没有关于高校师资培训的专著。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岗前培训的规范化、制度化、必要性、难点、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等方面,其中以探讨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的为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学时少、内容多,学员难以全面掌握所学内容;对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措施不完善;考核机制不够完善;岗位培训工作没有抓全;岗前培训内容与时间安排的冲突;岗前培训实践环节有待加强;培训内容和形式过于程式化;培训课程内容陈旧、方法单一等。已有研究对岗前培训在培训形式、教学内容、考核机制、思想认识、时间安排、培训途径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如采用多样化的培训形式增加教学内容;完善考核机制;更新观念调整培训时间;创新培训途径等。
总体来看,已有研究的研究者主要是各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和各高校人事部门的工作或管理人员,而从事培训工作的培训教师进行研究的较少;研究方法上多采用文献分析法,而采用定量研究和质的研究方法,通过一定规模的问卷调查、现场观察、跟踪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考察研究对象的非常少;研究内容大多集中在岗前培训的法规、文件精神、存在问题及由此提出的种种建议上,而对岗前培训的层次体系、学员学习过程及结果等研究很少;研究大多围绕组织管理等外部因素进行,而对培训的主体——学员的研究非常少;研究多关注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组织的培训,而对各高校和院(系)组织的岗前培训关注很少,没有在理论上形成一个关于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层次体系,从而导致“岗前培训就是在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参加”的错误认识;研究多集中于对培训过程的研究,而对培训效果缺少跟进研究。
三、甘肃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层级体系研究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2014年甘肃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为研究对象,研究始于青年教师参加甘肃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的岗前培训,历经所在高校的校级岗前培训,结束于所在院系的岗前培训。
根据研究需要设计的访谈提纲有“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领导和管理人员访谈提纲”“高校人事部门和院(系)主管访谈提纲”,即对甘肃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的发展历史、职能、岗前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课程、教材、培训教师、考核等,及对各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组织管理、实施过程、时间长度、培训内容、培训人员、形式、考核、成效、特色、经验、不足等进行访谈。根据研究需要设计的问卷有“甘肃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调查问卷一”“甘肃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调查问卷二”,即对学员的教育专业背景、培训的动机、态度、需求以及对培训的认识和期望、过程体验、感受、培训效果等进行调查。
(二)研究结果及讨论
1.岗前培训制度体系的总体结构
(1)岗前培训制度体系的纵向三层次、横向二方面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制度体系的横向结构包括岗前培训的基本制度和岗前培训的工作规范,纵向结构包括三个层面:国家教育部制定《岗前培训暂行细则》和《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对岗前培训工作实行宏观管理、指导、协调,明确各有关方面的权利、义务、职责;省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条例,从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方法、组织实施、考核和结业等方面确定试行岗前培训制度的实施方案,主要体现在制定政策和统筹安排上;各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和部分作为培训基地的高校,担任具体的组织管理、教学、考核等工作;各院校则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制定本校岗前培训工作的管理办法,以具体管理本校的岗前培训工作。
(2)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网络体系及其层次结构
自1985年开始原国家教委和教育部在全国逐步建立了高师(校)师资培训的三级网络体系,即国家级、大区级、省级。国家级有北京中心和武汉中心两个,大区级有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华中地区、华东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共六个,省级有包括各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中专院校师资培训中心在内的共三十一个。这些国家级、大区级、省级中心都设在每个省、市、区的师范大学或者综合大学里,如北京中心设在北京师范大学,武汉中心设在武汉大学。这个体系形成后,在两个国家级中心的统一领导下,各省(市、自治区)教委统一组织协调和各高等学校的支持下,各省级高师(校)师资培训中心逐步担负起了本省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任务。
2.甘肃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层级体系
(1)甘肃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组织的岗前培训
根据原国家教委文件决定,于1987年10月依托西北师范大学成立了“甘肃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以下简称“省高师中心”)。
从1991年开始,省高师中心连续举办全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班,中心使用的培训教材分别为教育部人事司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教育法规概论》和胡德海教授著的《人生与教师修养》。最初采用集中办班,现在集中办班和送教到校相结合。
通过岗前培训,绝大多数学员认为自己到岗开展教学还需要专业培训和深造机会、教学方法指导、如何管理学生和课堂提高教学效果、经验、教学艺术、多媒体技术、专业知识的指导、教育技能、学科教学的指导、处理学生的突发事件、备课、教师的自我发展、与学生沟通、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等方面的帮助。其中,最需要的是学科教学的指导,其次是教学方法的指导,再次是各个方面都有和如何备课。这说明培训在理论上對学员有所帮助,但在实践上仍然不足。由于缺失了实践课程和教学实践,在培训后即将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学员仍然不会开展教学。
(2)各高校组织的青年教师岗前培训
校级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是由各高校人事处师资科组织,于每年7月上旬在新教师报到后进行的,时间大约为一周以内,内容以校史校规校情、师德、教学、科研为主,形式以开会、讲座为主,自学和讨论为辅,培训者一般是学校有关部门的领导和相关领域的名师。
校级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内容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以了解所在学校为目的的校本知识;另一部分是以了解社会为目的的时事知识和社会实践。
(3)各院(系)组织的青年教师岗前培训
校级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结束后,新教师被分配到各院(系)从事教学和科研岗位的工作,各院(系)还要根据本院(系)的特点和需要对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一般都要组织新教师学习本学科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 、教材,向新教师介绍教研室的设置情况和日常工作安排,参观实验室,学习教学设备的操作等,但重点是帮助新教师学习教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这一级的培训时间较长,集中在一学年之内。根据该岗位人员需求情况分为两种:一种是该岗位人员紧缺的就安排新教师先上岗承担一定量的教学任务,同时参加本院(系)的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另一种是该岗位原有人员能承担全部教学任务的,就安排新教师参加本院(系)的青年教师岗前培训,一学年后经考核具有独立从事本岗位教学工作的能力时则为合格,方可正式上岗。
这一级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内容非常具体,就是让新教师熟悉、掌握本专业的教学并能独立开展教育教学,采取的主要培训方式是老教师的传、帮、带,即新教师在院(系)范围内自选或院(系)为新教师指定指导教师,新教师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逐渐熟悉并掌握本专业的学科教学常规、技能、方法等,最后达到能独立从事本岗位教学工作的能力。这种培训方式简称为青年教师导师制。
四、结语
通过对甘肃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三级体系的全景式描述可知,甘肃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遵;有专门的机构、组织、部门、人员来管理和负责实施;培训内容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实践,逐级落实,最后落实到青年教师能独立从事本岗位教学工作上。在长达一学年之久的岗前培训中,青年教师补上了因非师范专业背景而缺少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经历了以校本知识为主的入职培训、以教育教学见习实习为主的上岗培训等环节,逐渐融入了所在高校的工作和生活,实现了角色的转换和岗位环境的适应。
【参考文献】
[1]孙伟英,陶道远,赵琦.高校青年教师入职培训透析[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4(1).
[2] [美]Frederick J.Stephenson, Ph.D.非常教师——优质教育的精髓[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3]杨忠辉.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4(5).
[4]梁虹,曾宪杰.高校青年教师素质现状分析与对策初探[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6).
[5]林志刚,文慧莉.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的对策[J].成人教育,2005(8).
[6]黎辉文,曾凤玲,陈先哲.革新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提高高校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益[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4(4).
[7]徐金明,张举范.我国高校师资培训网络现状的分析及今后工作思路的探讨[J].高校师资培训,19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