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双喜 蔡金惠
【摘 要】当今社会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新媒体随之产生发展,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会对高校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新媒体的发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应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正确对待新媒体,充分挖掘高校的隐性思政教育,并将其与新媒体结合,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 新媒体 隐性思政教育
一、隐性思政教育
随着当代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广大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现代数字化新媒体的使用在青年学生中极为普遍。新媒体的普及运用使高校学生的生活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传统的显性思政教育已不能完全适应如今新媒体广泛应用的时代,隐性的思政教育逐渐崭露头角并在高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隐性的思政教育是利用环境情景,通过无意识的、间接的、内隐的教育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观念,从而达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目的。由于它具有内隐性、渗透性、多样性、平等性、普遍性等特点,所以高校在思政教育中才会利用新媒体的优势,结合教学实际,将思政教育融入生活。
隐性思政教育在高校教育中主要发挥着以下积极作用:第一,利于弥补传统显性教育的不足,更新高校思政教育的方式,形成完备的思政教育体系,从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第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充分调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育效果;第三,利于推動高校适应当今信息化时代,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高校的升级转型;第四,适应了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学生的特点,极大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提升了教育工作的效果;第五,营造了良好的校园环境,构建了个性化的校园文化,推动了思政教育的开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新媒体与隐性思政教育
(一)现状
由于信息的即时性、多元化、互动性、大众性、快捷性特点,虽然新媒体的使用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为高校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极大便利,但也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机遇
首先,新媒体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具有良好的政策、社会环境。国务院发出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就强调了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其次,新媒体的发展为隐性思政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创新了教育模式,促进新的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推动思政教育工作的进步发展。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普及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模式,它创造了一种平等互动的新教育方式。此外,新媒体还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学习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填鸭式”的教育模式。
最后, 有利于推动思政教育工作适应当代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提高教育队伍的素质,从而促进我国整体思政教育的进步。
2.挑战
第一,不良信息的传播。高校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观念趋于成型,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缺乏鉴别能力。而新媒体的发展普及,使信息的传播广泛化、海量化、复杂化,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导致不良信息的传播,因此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也不利于思政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二,冲击传统的教育模式。新媒体所代表的新的教育方式的出现和发展,冲击着传统的显性思政教育。如何在信息化时代占有一席之位是当今传统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这就对各高校及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三,学生对新媒体过度依赖。新媒体为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弊端,高校学生大部分都过度依赖手机,“古有鸦片,今有手机”,手机的存在就好比精神鸦片,长时间使用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甚至会引发多种疾病。
第四,多元化思想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信息广泛传播,但学生缺乏鉴别能力,容易导致个人思想观念的偏差,脱离正确的思想并对其提出异议,对抗正常思政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大思政教育工作的难度。
(二)解决措施
特针对隐性思政教育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几项解决措施:
1.充分利用新媒体,发展隐性思政教育工作,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宣传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为思政教育提供新平台,让思政教育贯穿于校园日常生活中。
2.加强网络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筛选海量信息,净化网络环境,提高网络安全,宣扬正能量。
3.加强高校网络队伍的人才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成立专业的思政教育队伍,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促进思政教育的发展。
4.推动隐性的思政教育与显性的思政教育相互融合,组织思政教育者相互交流学习,将两者完美结合落实于实践之中并完善开展。
5.学习新媒体技术下的新型思政教育模式,取长补短,更新传统思政教育模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进步。
6.组织思政教育工作者参加新媒体技术培训,提升个人的理论研究水平,掌握新媒体技术并落实于工作实践之中。
7.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提高个人的素质和辨别能力,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抵制能力。
8.整合校园各种可利用资源,各部门共同合作并积极引导高校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导作用并发挥高校在其中起到的辅助作用。
9.用新媒体与同学进行实时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针对实际,制定思政教育工作计划,提高教学质量。
10.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构建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为思政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推动思政教育的进行,实现教学目标 。
【参考文献】
[1]中共重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14]16号.
[2]窦立波,毕佳荣.浅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5(9):49-50.
[3]马志伟.大学生思政教育隐形资源的功能与开发——基于自媒体时代的研究视角[J].教育观察,2015(30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