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新模式

2015-11-27 21:37:45宋谷萍
经济师 2015年8期
关键词:品质意志模式

摘 要: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素质。大学生在意志品质方面呈现出个体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因此,探索一条培养大学生意志品质的新模式势在必行。

关键词:意志 品质 大学生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5;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8-177-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当代大学生由于普遍缺乏生活的磨练,导致意志品质发展的不成熟,不完善,形成不良的意志品质。同时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导致他们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这都是意志力薄弱的表现。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伟大人物最显著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有任何的改变,而终于克服障碍,以达到期望的目的。”可见,培养大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不仅促进其人格完善,而且利于其全面发展。因此,探索适合大学生优良意志品质培养的新模式,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意志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素质

意志是什么?这是心理学上的概念。意志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意志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意志特点,是人的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的认知活动,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都表现出个人不同的相对稳定的特点,这些从过程的角度(不是从内容的角度)归纳出的特点,可称之为人的智慧品质、情绪品质和意志品质。在这三类品质中,意志品质的研究和揭示最为重要。(1)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突出表现。(2)意志是通过一定的行动表现出来,由意志支配与制约的行动就是意志行动。意志行动乃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恩格斯指出:“一切动物的一切有计划的行动,都不能在自然界打上他们的印记。这一点只有人才能做到。”(3)意志行动的完成首先需要选择和确定行动目标,这是意志行动的前提和出发点。其次具备一定的自信心,这是保证意志行动顺利完成的关键。因为意志行动本身是以克服困难为目标,一个人有自信心,遇到困难,才不会被困难击倒。在人的一生中可能要经历无数次挫折与困境,必要的恒心也是不可缺的。它可以让我们在困难面前,充满希望,看到光明,坚持不懈地追求下去。(4)通过对人的意志行为的分析,可以归纳出不同性质的意志品质。积极的意志品质包括目的性、独立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果敢性等;消极的意志品质包括盲目性、依赖性、动摇性、冲动性、怯懦等。

二、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与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对人的意志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很难在如此激烈的社会中立足,更难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如今的大学生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在父母和家人的呵护下长大,生活阅历比较简单和肤浅,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练。有些学生很少经历困难,习惯于被宠爱、受表扬,经不起挫折与失败。我国的教育体制一直以来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素质教育的缺位,使得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比较薄弱,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地成长成才。

大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其生理和心理正在逐步成熟,同时具有一定知识素养。而大学生的意志品质也呈现出独特的表现,优良的意志品质在多数大学生身上已基本形成,并趋于成熟,但其整体的发展水平呈现出个体差异性和不平衡性。

(一)目的性与盲目性并存。

一般来说,大学生对自己行动的目的有着较为明确的认知,能自觉地确立人生目标,并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努力朝着目标行动。在完成意志行动的过程中,能够从长远目的出发,全面考虑问题,并且使个别行为目的服从并服务于长远目的。同时对于影响长远目的的动机和行为能够有所取舍,做到有效地督促和调整自己的行动,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坚持不懈地努力完成,即使遇到了困难也能及时克服。

同时,盲目性也在相当一部分同学身上存在,不知道自己的行动是为了什么,做事缺乏计划性。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新环境的适应需要一个过程,缺乏监督的大学生活,有的同学认为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对自己学习、生活上的要求放松,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人云亦云,做事无头绪,没有计划性。

(二)果断性与优柔寡断并存。

果断性主要表现在一些复杂的情境中,及时坚定地采取有效措施,并善于审时度势,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作出正确的人生抉择。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使得他们要面对各种心理状况,尤其在是非面前,需要抉择的时候,多数大学生能从实际出发作出自己正确的判断,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同时优柔寡断也在一部分大学生中存在。有些大学生由于难以预料后果而害怕承担责任,心情往往比较紧张,行为比较犹豫;还有学生由于以前多次失败而丧失了信心,在采取和执行决定时,总是犹豫不定,踌躇不前,具体表现为心情焦躁不安,坐立不安,丢三拉四,甚至发无名火。也有些大学生未经深思熟虑,冷静分析就轻举妄动,而这种“果断”过于轻率,这同样属于果断性薄弱的表现,同样会造成严重后果。

(三)自制性与冲动性并存

大学生随着其知识和能力的增长,已能控制自己的言行及不良的心理状态。并善于抑制有害的行动,在困难的情况下,能保持冷静的心态,较理智地思考和行动。必要时,可以忍耐各种艰难困苦。因为他们对自己行为的意义,认识得比较充分、深刻,对自己所要采取的行动进行了全面分析,不受环境所左右,作出较为合理的决策,制定出行动计划。同时,在执行阶段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把决定贯彻执行到底,自制力有了较大发展。另外,对于自己不良情绪状态的调节也表现出较好的自制力。

同时,冲动性也在部分大学生中存在。有的学生会感到自己容易受到内在情绪和外界环境的干扰,自己想做的事做不到,订下的计划往往不能如期实施;有的学生遇到挫折就败下阵来,垂头丧气;有的学生在条件稍有变化的情况下,就见异思迁,无法专心致志,同样无法实现目标;有的学生做事缺乏恒心,鲁莽从事。在矛盾情境下往往缺乏思考,盲目武断,仅凭一时冲动而作出重要的决定,冷静下来又后悔不已。这些冲动性的决断从心理防御机制上看,是一种对焦虑不安的防卫反应。冲动地采取行为,容易与外界和社会发生冲突,既伤害自己又危害他人和社会。一旦出现问题,他们常常埋怨他人,把责任归咎于他人,从不承认自己有错。

(四)坚韧性与动摇性并存

坚韧性是指不断地克服在达到目的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品质,它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具有坚韧性品质的大学生,往往在失败时并不气馁,退缩,而是坚定地、果断地实施计划,朝既定目标努力拼搏,并且不断调整思路和方法。

同时,大学生中也不乏坚韧性缺失的现象。动摇性就是坚韧性脆弱的品质。有的学生一旦受到微不足道的挫折,就动摇妥协,不断改变或轻易放弃自己的决定,进而逃避困难;有的大学生对坚韧性缺乏正确的理解,把执拗当作坚定性、坚韧性的表现。固执己见,一意孤行,执拗性属于意志薄弱的一种表现。有的学生由于家庭娇宠形成的任性,有的是受到社会不公正的待遇,虽然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欠缺考虑,并且这样的做法是不合理的,但还是坚持错误的观点和行动,那后果自然是有害的。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诸种意志品质中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就某一种品质而言,多数大学生既不是绝对的好,也不是绝对的坏,而且常常会处在意志的矛盾选择中,冲突的结果是哪种品质特征占优势,意志就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因此,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与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三、培养大学生优良意志品质的新思路、新方法势在必行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意志的培养问题,是有着头等重要的意义。意志品质不是先天形成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个体的生活阅历、思想境界、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学校的教育培养,决定一个人的意志品质的养成和发展。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生力军,胜任这个角色,担当这份责任,需要经历各种艰难困苦。因此,笔者认为培养大学生优良意志品质的新思路、新方法势在必行。

(一)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

意志行動是以明确的行动目的为基础,坚定的意志来源于崇高的目标。目标远大才能使个人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因此,在学校教育中,通过课堂向学生灌输科学的世界观与人生价值观理论,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行动,不偏离正确的方向。如今的大学生面临社会转型与新的历史环境变革,尤其面对就业压力,各种问题接踵而来,大学生会感到应接不暇,无从下手,手忙脚乱。如果有明确的目标,正确的方向,他们会感到非常自信。可见,远大志向的确立是培养大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导向。

(二)加强个体思想修养,提升道德境界。

意志品质的培养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此过程是以克服惰性为目标,培养和增强责任心,强化坚韧性和自制性为根本目的。大学生中缺乏自觉性、自制力,惰性十足的人普遍存在的,这既是一种意志缺陷,也是责任心缺失的重要表现。前苏联心理学家柯尔尼洛夫说:在意志力的各种表现中,应特别指出坚韧和自制,也就是说,在必要的时候,要善于抑制自己的感情,不发生轻率行动,掌握住自己以及自己的行为等等。一个具有强烈责任心的人,会克服这种懒惰,增强克服各种障碍的力量,从而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意志品质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学会了解自我,战胜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从而达到对责任的认识,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培养责任感,树立责任心。以此来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劳动意识、自立意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水平。

(三)加强挫折教育,培养意志品质。

在大学生的成长经历中,基本上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大多从学校到学校,缺少了风雨和磨难的历程,更多的是来自家人的呵护,甚至是过分的溺爱。这种教育的后果是让他们逐渐变得软弱、任性、娇气、畏缩,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进行适度的挫折教育,可以提升他们的耐挫力,更好地应对学业上和事业中的困难,适应社会的能力才能提高。首先要认识面临的挫折,意识到它的存在对大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使自己更快地成熟起来。在充满竞争的这个时代,挫折的经历,可以丰富人生经验,长知识,提能力。其次,面对挫折时,要学会冷静,相互之间给予必要的帮助,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最后,创设逆境,锤炼意志。意志品质的培养与生活磨练不可分。通过人为设定特殊氛围,有意识地训练人们的耐挫力,从中可以坚定学生的意志力。大学生应该敢于面对挫折,主动向困难挑战,体验一点一滴的成功,从而树立战胜挫折的勇气。

(四)加强实践活动,平凡中磨练意志。

意志品质的培养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也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来检验。实践性是意志品质培养的有效保证。意志品质不是人生来就有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坚强的意志品质来自于平时的锻炼。通过学校的教学活动,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在知识的讲授和运用方面,适当增加一定难度,可以锻炼学生的坚持性。通过道德教育讲座,灌输道德原理,让学生的行为表现符合道德要求,尤其在发生道德两难的选择中,始终一贯地保持坚强的意志。通过参加社会性实践活动,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如青年志愿者服务、暑期三下乡活动、爱心大使等等,可以通过亲身经历,明确实践的目的和意义,针对性地进行意志锻炼。

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因此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效。一个人的成功,并不只取决于智力水平,更重要的还是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取决于良好的意志品质。大学生是新世纪的建设者,只有那些意志坚强、事业心强、能应对各种社会压力的人,才能担当这份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 王希永,瑞博主编.心理教育概论[M].开明出版社,2000:59

[2] 尹国恩,李红玉,李幼穗主编.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197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517

[4] 卢家楣等主编.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347

(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政法学院 山西太原 030024)

[作者简介:宋谷萍(1968—),女,山西太谷人,硕士,太原理工大学政法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品质意志模式
动物的“自由意志”
大自然探索(2023年7期)2023-11-14 13:07:52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
珠三角西岸精密制造产业新城规划及公共服务平台构建
永续债券探析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05:21
氯化钙处理对鲜切萝卜生理与品质的影响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6:39:29
“鄞红”、“巨峰”、“红富士”葡萄及其杂交后代品质分析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6:31:18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48:38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7:37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7:17
工商联副主席潘刚:让中国企业成为“品质”代名词
投资者报(2016年33期)2016-09-30 18: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