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山 陈思羽 焦仁宝 杨海 朱向东
摘 要:文章分析了当前工科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和毕业生就业现状,分别从毕业设计题目选择要紧密结合工程实际、毕业设计时间与形式、毕业设计指导形式、毕业设计思路和方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基于就业的项目化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形式。从就业出发,了解实际就业情况,采用项目化方式将毕业设计和就业联系起来,更好地推进大专院校应用型人才教育教学的改革动力。
关键词:毕业设计 项目化 就业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240;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8-173-02
前言
毕业设计环节是工科专业本科毕业前的最后一个重要培养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逐步向大众化和市场化模式的转变,同时,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上升,大学生对名利看得很重,加之学校教学管理和资源相对滞后,制度改革跟不上,给大部分高校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教学机构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因此,如何改革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教学管理模式,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成为各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毕业设计和就业对面临毕业的大学生是两件非常重要事情,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本文提出以就业为导向指导毕业设计,制定出毕业设计形式的新模式、新方法,才能使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有所提高,达到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共赢的效果①。
目前,工科专业都存在“招聘难”和“找工作难”的社会矛盾,以就業为导向,改变以往毕业设计教师出题,学生选题,侧重理论,缺少实践支撑的模式,从企业实际需要出发,提出项目化毕业设计教学方案,合理选题,设计形式多元化,校企联合指导,调整毕业设计时间,优化毕业设计内容和评分标准,使毕业设计更具操作性和实践性,大力提升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增加就业的砝码,接轨市场,缩短就业从业的适应期,实现高校企业衔接的“零距离”模式。
一、工科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毕业设计形式单一化,侧重学科理论知识,忽视实践论的现象比较普遍,完全不适应当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在国内本科院校中,毕业设计具有固定的学分的必修课,没有统一形式的授课环节,一般工科学生遵循完成项目设计、撰写学术论文的模式,而没有其他形式的课程选择;毕业设计实际项目来源不足,选题过于陈旧,理论性题目偏多,与培养目标相差较远,没有体现出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及前沿知识。综合性训练课题偏少,单一性课题偏多,工作量偏少,训练不全面、不彻底,学生的综合性训练水平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毕业设计时间与学生就业相互冲突,本科生毕业设计大多安排在第8学期,与学生就业是同步进行的,学生为找到更好的工作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学资源短缺,毕业设计经费投入不足是高校面临的普遍问题,尤其是在材料、机械等工程技术专业,要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需要更多的投入;教师精力相对有限,大部分指导教师又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而毕业设计时间又过于集中,使有些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上投入时间不足。还有些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中责任心不强,存在放任自流的现象②。学生自身方面的问题,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投入的精力与时间严重不足,由于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第8学期,在这期间很多学生将找工作或是考研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将全部的精力都忙于找单位或参加招聘会及面试;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没有明文规定指导教师的责任和任务,缺乏对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优先监控,缺乏对指导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导致各教师指导水平有所差别,部分教师不能准确把握毕业设计的广度和深度③。
二、工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阶段过渡,高校毕业生增值迅速,给就业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十二五”期间的就业形势就比较严峻,一方面,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其现实表现是部分企业“招工难”与部分劳动者“就业难”问题并存,且有常态化趋势,而随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推进,就业结构性矛盾将会更加复杂。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式,主要是直接就业、推迟就业、自主创业、服务西部和继续深造五种形式。其中,直接就业是大多数毕业生的选择,所占比例较大。为此,毕业设计改革过程要主要考虑直接就业的这部分毕业生,要以他们的就业为导向,合理设计毕业设计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型科技的不断进步,“高、精、尖”科技的不断涌现,高级工具不断地应用于各项生产,各行各业生产率均有了大幅提高,工业、农业、科研、政府机构也顺应时代的发展纷纷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一系列行为带来的结果就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竞争更加激烈④。
三、基于就业的项目化毕业设计改革措施
通过调查分析往届毕业生和正在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情况,分析行业状况及影响就业因素,制定一套可操作的基于就业的项目化毕业设计改革方案,如图1所示。由校企联合培养指导,考虑到教师和企业研究方向和学生的特长爱好,把学生分成小组,由小组完成真实项目的毕业设计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基于就业的项目化毕业设计改革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1.毕业设计题目选择要紧密结合工程实际,毕业设计的题目要具有工程实际意思。指导教师与企业及科研院所的高级工程师要经常交流,指导教师要对相关单位进行调查,了解当前机械工程设计和机械加工的主要工程类型、主要的加工方法,设计与加工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和分析软件,掌握最新信息,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时要结合工程实际,把最新的知识和最先进技术方法传授给学生。
2.毕业设计时间与形式。毕业设计时间应于毕业实习和找工作时间错开,保证毕业设计的时间充足。项目化毕业设计要在符合教学环节的前提下,量身定制实际相关性大的研究课题和任务,监督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地方交叉进行毕业设计,合理处理企业实习和学校毕业设计的关系。根据工科专业学科的自身特点,应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职业岗位技术能力人才,毕业设计应该在形式上多样化,学生根据自身特长选择与实际相关的课题,进行实际产品结构的创新设计、制造工艺新方法的研究、产品模拟分析或生产管理的革新等,不但体现学生自身价值,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兴趣,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3.毕业设计指导方式的改革。以往的毕业设计都是由学校老师自行指导,实施项目化毕业设计后,要改变以往专职教师单一指导的模式,在保证学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技能同步进行前提下,实行聘任企业高级工程师和校方专职教师联合指导模式。毕业设计答辩要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学生讲述自己的设计过程及成果,之后答辩委员与学生相互讨论,答辩委员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是提问问题还是相互探讨问题。同时,采取企业技术改革提案、研讨会等答辩形式。毕业设计最终成绩评定方式实行全面的评价,重点体现出学生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所展现综合能力的评定,给学生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机会。
4.毕业设计思路、方案的改革。毕业设计改革的思路创新主要在基于就业为导向,注重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最佳地实现校企之间的零对接,以项目为载体,将工科专业的毕业设计联系到整个学生培养的全程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增加就业砝码。根据市场的需求,以理论为基础,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方式为导向,改变走过场、论文内容脱离实际应用的毕业设计方案,重视操作性、针对就业性强的项目化毕业设计方案。这也是应用型本科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结束语
在工科专业毕业设计中,实施基于就业的项目化毕业设计教学,利用实际项目,能使毕业设计内容和形式等得到有效的拓展,增加教学环节的诸多内容,有利于应用型本科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要从就业出发,了解人力市场的实际就业形势,采用项目化方式将毕业设计和就业紧密地联系起来,更好地推进本科应用型人才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基金项目:佳木斯大学教学研究项目,课题编号:JYLA2012—007,JYLB2013—001;佳木斯大学教学科研项目,课题编号:JKB2012—008;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课题编号:14G135]
注释:
①郑丽.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项目化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2015,44(2):77-79
②董金波等.以就业为导向的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经济师,2012(10):95-96
③商茹.以就業为导向的毕业设计教学研究实践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13):116-117
④唐茜等.工科院(系)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建设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1(5)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第一作者简介:刘春山(1977—),男,黑龙江佳木斯人,副教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一体化研究;通讯作者简介:陈思羽(1980—),黑龙江佳木斯人,讲师,工学硕士。]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