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立军+刘喜梅
摘要:通过构建影响高职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的因素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高职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学生的知识水平、学科背景及个人求知欲这三类因素与高职学生的教学感知显著相关。
关键词:教学满意度;影响因素;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11-0076-04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差异教学成为备受教育界关注的一种教学理念,它是指在班级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自由和独特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差异教学突出强调“发展差异”与“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课堂上鼓励教师根据学生对教学的满意程度及个体差异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措施,让学生自主、充分、个性化地发展。当前,国内对高职差异化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差异化教学理论、教学模式及方法途径三个方面,缺少从学生满意度的视角探究差异化教学的效果,定性研究多而定量研究少。笔者拟从学生作为接受教学服务顾客群体的视角出发,探讨构建高职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的因素模型,并开展样本统计分析,检验研究假设,最终有针对性地提出更为人性化的差异化教学对策。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教学满意度
Danielson和Fitzgera等学者认为,学生满意度是指学生对所在学校怀有的吸引、自豪或积极的情感。杨清明等人认为,学生的满意度是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的一种总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想法和看法,与学生的行为积极性和心理健康具有密切的关系。Bryant和Sehreiner,Juillerat认为,学生满意度是当高校学生的期望得到满足或者超出满足状态时,学生所报告的对自己大学经历的满足感觉。笔者将教学感知定义为学生对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材选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学业评价等方面的满意度。
(二)教学满意度影响因素
Rector认为,学生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可分为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社会经历两个方面。其中,学习经历的影响因素可分为学习环境的变量和师生交流;社会经历影响因素包括校园氛围和同伴关系。Aitken发现,学生的成绩、对课程教学和专业的满意度及孤立感都与学生满意度水平成显著相关。赵伶俐、潘莉和Mavondo等人还分别就学生满意度中的年级、种族因素及文化背景因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笔者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专家访问及多年从事高职教育的经验,选取了社会人口特征、知识水平、学习环境、学科背景、个人求知欲、个性特征等六类影响因素分析高职学生对高校教师的教学满意度。
二、模型构建
为分析不同因素对教学满意度的影响,笔者构建了“影响学生满意度因素模型”,如下页图1所示,并依此设计了调查问卷,试图寻找影响学生教学满意度的显著影响因素,据此提出差异化教学对策。问卷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高职学生对有关课程教学过程及师资队伍满意度的问项,包括教材选用、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7个大项、17个小问题,采用李克特(Likert)五分量表法;第二部分是有关被访者的个人信息,包括社会人口特征水平、学习环境等6个大项、10个小问题,共计27个问项内容。
2013年5月,笔者以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为研究样本,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7份,其中有效问卷268份,通过SPSS11.5统计软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相关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整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被调查者男性多于女性,是由于调查样本选择的是理工学院,超过80%的学生为理工科专业;从生源看,大部分学生来自省内农村,且66.6%来自重点高中,超过半数高考分数在301~400之间;分班形式多以大班为主,超过3/4的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个性以乐群、聪慧、兴奋类型居多。具体如表1所示。
(二)因子分析
为有效找出教学满意度影响因子与教学影响项目的关系,通过因子分析,将17项教学影响项目进行浓缩(KMO值=0.944),表明数据非常适合作因子分析,将原有的17个指标精炼成4个公共因子,如下页表2所示,结果显示,4类公共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1.21%,即4个公共因子共解释了71.21%的差异性;17个指标的信度系数α值=0.8077>0.7,表明量表的信度可靠。
从表2中可以看出,第一个公共因子f1对项目X3~X10的影响最大,可以解释为课堂教学过程;第二个因子f3对项目X15~X17影响最大,可以解释为教师素质;第三个因子f2对项目X11~X14影响最大,可以解释为学业评价方式;第四个因子f4对项目X1~X2影响最大,可以解释为学习工具。可统计出f1~f4四个公共因子的均值依次为3.262 5、3.367 5、3.49、3.045,评分处于较满意状态,评分相对较低的学习工具,认为教材难易度与实用性有所欠缺。
(三)相关分析结果
为了分析不同特征学生对教学感知的差异度,剖析影响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的相关因素,笔者采用简单相关分析、方差分析与双样本t检验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分析,如表3所示。
结果表明,在高职教育中,高职学生教学满意度与态度的六类因素在影响作用上普遍存在负相关关系。
1.课堂教学过程
对于因子1(课堂教学过程)的8个影响项目(X3=X10),入校成绩与专业类型成为最大相关因素。具体而言:学生入校成绩与评分项X3、X4、X6、X7成显著负相关,即入校成绩越高,对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态度、教学条理性与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越低;文科学生较理工科学生对教学水平、讲述条理性、夯实基础、培养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更高些;另外,在备课充分性与讲述条理、表达流畅性方面,女性较男性要求更高些;同时,求知欲较低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要求更高些。
2.教师素质
在因子2(教师素质)各影响项目X15-X17中,值得注意的是:班级人数与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敬业精神呈显著正相关。这表明,班级的人数越多学生对教师素质的满意度越高,这与预想有些出入,可以解释为人数较多时,教室的学习氛围更浓,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效果更好;学生的毕业学校与教师的敬业精神呈显著负相关,意味着来自重点高中的学生对教师的敬业要求更高。
3.学业评价方式
在因子3(学业评价方式)各影响项目X11-X14中,学生的求知欲越强,对考核方式的满意度越高;入校成绩、学生所在年级与部分专业课以证代考方式呈显著负相关,即入校成绩分数越高、年级越高,对学校以证代考方式的满意度越低;党员较非党员对单一试卷考核的反对更强烈;理工科学生较文科学生对学校实行以证代考、在评价学业成绩时增加单位评分部分的满意度更低。
4.学习工具
在因子4(学习工具)各影响项目X1-X2中,学生入学成绩与学习教材呈显著负相关,即入校成绩越高,对学校使用的教材的满意度越低;同时,重点高中毕业的学生较非重点高中毕业的学生对教材的满意度低一些。
较为困惑的是,在表3中,没有体现出学生个性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显著相关性,可能是由于人的个性很难衡量,且学生往往存在多重个性。因此,个性这一因素在笔者研究的问卷设计中存在一定的缺陷,还需要改进,以探寻用更好的方式解释个性与影响项目之间的相关性问题。
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社会人口特征、知识水平、学习环境、学科背景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都会影响他们对学校教学的满意度水平。具体而言:在社会人口特征方面,在备课充分性和讲述条理、表达流畅性方面,女性学生较男性学生要求更高些,党员学生较非党员学生对单一试卷考核的反对更强烈;对于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入校成绩与教学态度、教学条理性及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呈负相关,学生的毕业学校与教师的敬业精神、对教材的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在学习环境方面,班级人数与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敬业精神呈显著正相关;在学科背景方面,文科学生较理工科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讲述条理性、夯实基础、培养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更高些,对学院实行以证代考、在评价学业成绩时增加单位评分部分的满意度也更高;在个人求知欲方面,与考核方式呈正相关,且求知欲较低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要求更高些;在个性特征方面,并没有体现出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显著相关性。
因此,对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及教学一线的教师而言,一方面,应关注差异、重视差异,提前掌握学生个人信息特别是经济困难学生、高分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学生、性格孤僻学生、班(校)干部学生群体的信息,做好实施差异化教学的基础工作;另一方面,应采取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模式。首先,就专业背景而言,文科专业的教师应更加注意教学语言的条理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告知学生所应掌握的能力及已经掌握的能力。其次,针对入校成绩的差异,对于高分学生,在课堂上可提出难度较大、理解性较强的问题。再次,对女生较多的班级,教师备课要做到更加充分,语言更加流畅。最后,对于学习基础较差、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要耐心讲解,并利用课间与其多交流、沟通,增加该类学生群体的学习动力与信心。同时,要构建科学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可以借鉴发达国家高职教育的一些较为成熟的学业评价方法,如美国的多维度多元化的考试评价方法、以课业为主要考核形式的英国BTEC教学模式的评价方法等等。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4.
[2]杨清明,等.重庆高校学生“满意度”的调查[J].探索,2003(1):92-94.
[3]赵伶俐,潘莉.高校学生对教学、任课教师和课程满意度的调查[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119-124.
[4]廖海生.对高职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探讨[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12-13.
(责任编辑:王恒)
Influence Factors of Teaching Satisfaction for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AN Li-jun LIU Xi-mei
( Hunan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Xiangtan Hunan 411104, China)
Abstract: Teaching satisfaction effectiveness factor of model high vocational students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By using questionnaire survey as well as statistical factor analysis,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impact factors of teaching satisfaction for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And combined with expert interviews, the differentiation teaching strategies is proposed.
Key words: teaching satisfaction perception; impact factors; vocation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