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巷和会馆:甑子场的文化符号

2015-11-25 09:23成都凸凹
环球人文地理 2015年8期
关键词:会馆老街

成都凸凹

甑子场最庞大的建筑群是会馆,最恢宏的单体建筑是其南侧那幢直径52米、高4层的围龙屋。最能代表客家文化符号的圆形围龙屋和四合而围的矩形会馆,不就是一只只硕大无朋的甑子吗?

甑子场系“东山五场”的核心场镇,成都城与沱江流域(五凤码头)相连的东大路北支路重要交通枢纽。从成都出盆地、下中原,走水路有两条,除了沱江,还有岷江;走旱路车马官道,也是两条,一是剑阁道,二是东大路。被水路、陆路如此厚爱的甑子场,不繁华、不富庶都不行。

多贴切的街场名——还有比甑子里的东西更诱人、更香甜、更温饱的吗?还有比赶甑子场更舒服的所在吗?赶甑子场,是洛带及其周遭乡民最幸福的日子。

在这个客家聚落和社区中,有很多建筑、场所、空间不属于姓氏、门族和个人,而属于同乡、客家或世人,它是客家王国的公共部分、共产部分。譬如甑子场,它的街场、会馆、寺庙、公园、广场……你走近,它们会笑迎、打开,对人一视同仁。

甑子场,我去过无数次,熟悉它,就像熟悉自己的掌纹,可是谁又敢说真正熟悉自己的掌纹——纤径、延续、顿裂、走向、命运?场子的格局可用“一街七巷,三寺四会馆,客家公园博物馆”来概括。

“一街”由上街、下街组成,宽约8米,长约1.2公里,微斜,弯曲,石板镶嵌,东西走向。石板路的味道是悠长而惑人的。民国三十四年末,周作人因汉奸案被捕入狱前,写过一篇叫《石板路》的随笔。在那样的心境下,他想起的怎么偏偏是故乡绍兴的石板路?眼前的街铺古气十足,视角所及多为六合门、木花窗格和青瓦青砖。铺子里有着长衫的小生和着蓝布碎花衫的女子在经营古玩、书籍等生意。曾几何时,甑子场又自衍一街,曰“八角井街”,与老街平行,居北面。

秋天,一个赶场日,作为熙攘的游客中的一员,我走在甑子场的老街上。老街是甑子场的血管、根蔓和主心骨。远远望去,肖似一条缓缓向东的游龙。身处秋天,想象起来却像春天的花骨朵,挡不住地第次盛开。

街衢两边纵横交错的“七巷”,指的是北巷子、凤梧巷、槐树巷、江西会馆巷、柴市巷、马槽堰巷和糠市巷。这既是古镇的交通架构,又是一个无懈可击、让人叹为观止的军事防御体系。上下街端口各立有一道栅子,每条小巷与上下老街的衔接处筑有一栅门,各栅一关,即形成一座封闭城堡,可将来敌拒于城外。解放初期,解放军平叛部队就凭借江西会馆后墙处的栅子,击退了东山地区叛匪一次次潮水般的反扑。

“三寺”指的是燃灯寺和街场外的桃花寺和金龙寺。燃灯寺现有川主殿、大雄宝殿、药王殿等四重大殿。隋文帝开皇年间兴建,北宋真宗皇帝钦赐庙名“瑞应禅院”,清嘉庆改为今名。桃花寺在宝胜村境内,始建时间及寺名由来不详,重建于明崇祯八年。现存大殿占地4000余平方米,坐东望西,寺庙山门、前殿、后殿、厢房在解放后被改为村小和操场。始建于隋朝末年的金龙寺,坐落在占地两千余亩的金龙湖景区最高处——龙泉山脊,一登到底,就到了。漫步上场口,时有钟声响起,那是山脚下一处乡村基督教堂传来的。

“四会馆”为位于上街恢宏的广东会馆、下街精巧的江西会馆和神秘的湖广会馆,以及从成都卧龙桥街原貌迁至镇东头山脚下的川北会馆。一个小镇上出现4座保护完好的清代大会馆,不可不谓奇迹。本土原址上的3座会馆,无论身处街南街北,一律坐北朝南,望着故乡的方向。“云水苍茫,异地久栖巴子国;乡关迢递,归舟欲上粤王台。”会馆文化中的种种纠合,可以从这幅刻于广东会馆前殿明柱上的对联遐想开去。而湖广会馆现址,同时也是龙泉驿区博物馆所在地、四川客家博物馆暂居地,其中陈列有文物一万余件、碑碣二十多通。

出自民国时期的客家公园,镶嵌于老街与八角井街之间的场镇中央地带,环境较好,女子茶社、六月茶社、娥亭、先师楼、烈士陵等星罗其间,谁都可以免费进出,像一座平易近人的绿岛。同时,它也是连接燃灯寺与老街的一艘不动的渡船——香火升落间,人被摇橹摆渡于此岸彼岸间。洛带成为旅游热镇后,这里几成当地居民的休闲、交流的集散地。

甑子场套脚拴眼的东西很多!康熙移民诏、八角井、石牛观、醒酒桩、金龙樱花,以及遍布家家户户的水井,上街的新民饭店,下街的供销社食堂,沿街的烟熏鸭、油烫鹅摊点,乌鱼片、鸡枞菌、九斗碗、天鹅蛋、艾蒿馍馍和伤心凉粉,热闹的集市,不绝于耳的客家俚语,沸腾的火龙节和水龙节,会馆里的说书人,公园里的算命先生和掏耳匠,还有偶尔在街巷一晃而逝的妩媚女子,平添了古镇的性情、生气和动感,把场镇变得魅力十足,意味深长。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场子上家家都有的井,那汲水人弯弯的身形,映在井水中的面相,残缺而黄亮的木瓢……

简州俗谣云:“武出三岔,文出洛带。” 字库塔像老街心尖上的历史标杆,立在上街中段的公园路口。写有文字的纸物被认为是神圣、高贵之物,不能乱扔,必须送至“字库”内焚烧“升天”。甑子场人崇尚文化、惜墨如金、尊重知识的谦谦君子古风,在清咸丰六年五月二十五日立的《修建字库碑》和清光绪六年立的《惜字会碑》中,可窥一斑。复活圮逝的字库塔,让人众从此有了温习古镇崇文敬文历史的文化记忆。除了巍然不可撼动的字库塔,洛带活的文眼是凤梧书院和文昌会。有关文昌会的信息,江西会馆《重建东文昌碑》有记。洛带的商人也有独特的性情,他们不会一味钻在钱眼里,每年总要关铺歇业一段时日,三五相邀,或九寨或海南或欧美,游哉乐哉一番而归。

甑子场的“博客小镇”,其实是一座建筑博物馆,它让闽、徽、晋、川、海派等建筑集于一“镇”,让它们在数百亩大的“镇”里静卧、散步、打拳、吸气、伸懒腰……

气势不凡的五凤楼立于江西会馆东侧。全木结构,3层,楼高23.8米,五顶错落,72根立柱支撑,整座楼宇雕凤1500余只。甑子场龙影幢幢,凤之所以在这里集中出现,我想是一种平衡,一种呈祥。眼睛掠过五凤楼向东望去,可望见逶迤绵亘的龙泉山。向南,红豆林在风中飒飒有声。

高高的四方塔置身于上场口的龙文化广场上。塔5层,塔身雕刻有蛟龙千余条。塔前石梯上有“九龙吐水”迎宾。欢迎乡人从四方来赶甑子场——四方塔可有此寓意?

叮咚有声的流水沿老街流淌,一会儿左岸,一会儿右畔。水对水说:当年的洛溪在这儿呢。而在燃灯寺的钟声里,傍晚的街灯仿若从历史的木梳中透出来,令古镇的光阴晦明而柔软。

整个甑子场,其实就是一只甑子。甑子场的门一开,洛带就通顺了。

猜你喜欢
会馆老街
太平老街
老街味道
会馆:历史回音与时代召唤
老街
东门老街
“乡土之链”话会馆
老街的味道
美法院判决“中华总会馆”撤旗案
人在他乡为异客北京会馆游
遍布全国的山西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