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禁锢

2015-11-25 08:17陶晓莉
雪莲 2015年11期
关键词:文学思想洛丽塔自由

陶晓莉

【摘  要】《洛丽塔》被称为二十世纪最具争议也是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开创了美国文学主义的先河,具有明显丰富的后现代主义特征。《洛丽塔》中所蕴含的文学思想来自于作者纳博科夫本身的思想意识,蝴蝶情结和流亡情结是纳博科夫文学思想的主要部分,这代表着自由与禁锢、时间与欲望,而这些独特的思想情结皆来源于他一生的漂泊经历,这些生活经历和写作经历为他提供了文学艺术的独创性,再通过他极高的艺术造诣和创作天赋,成就了《洛丽塔》这一经典之作。

【关键词】《洛丽塔》;文学思想;自由

《洛丽塔》是纳博科夫最具争议、最有影响力、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被改编为电影上映后更是得到了全世界读者和批评家的关注。《洛丽塔》于1955年在曲折中第一次出版,在之后的十年里,它称为了当时文坛中的经典之作,并且被称为二十世纪最具争议也是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开创了美国文学主义的先河,具有明显丰富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在《洛丽塔》中,作者精湛的文学艺术技巧和具有特色的文学思想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是作者文学艺术成就的经典体现,这种神秘精彩的文字游戏和巧妙的情节结构已成为文学史上宝贵的财富。《洛丽塔》中所蕴含的文学思想来自于作者纳博科夫本身的思想意识,蝴蝶情结和流亡情结是纳博科夫文学思想的主要部分,这代表着自由与禁锢、时间与欲望,而这些独特的思想情结皆来源于他一生的漂泊经历,这些生活经历和写作经历为他提供了文学艺术的独创性,再通过他极高的艺术造诣和创作天赋,成就了《洛丽塔》这一经典之作,也使读者摆脱传统小说的影响走进他所创造的独特的文学艺术世界。

一、《洛丽塔》简介

《洛丽塔》小说写作完成于1954年春季,在完成后一直难以通过出版商的审查,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这部有着乱伦、恋童等道德败坏标签的小说,有人曾经建议作者用匿名来出版,但是匿名又违背了作者本人的意愿。最后纳博科夫不得已在1955年将书稿交给专门出版色情书籍的奥林比亚出版社来出版,此书出版之后所引起的巨大轰动和商机,使得众多英国和美国出版商相继以高价得以出版。之后《洛丽塔》在全球畅销,“洛丽塔”这个名字也更有知名度,然而在现实中再也没有一个家庭愿意给自己的女儿起名“洛丽塔”。小说故事本身所带有的情色场面描写,出版商利用禁忌之恋来做噱头牟取暴利,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当时保守社会的偏见解读,这些都构造出了“洛丽塔现象”。作者纳博科夫也很无奈自己的精心作品仅仅被称为“情色文学”,代表的只是情色的商业化和庸俗化,感叹并没有多少人真正读懂理解小说的意图。那么,《洛丽塔》真正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究竟体现在何处,还需要从更深层次来解读。

二、《洛丽塔》中的文学思想

(一)蝴蝶情结

1.纳博科夫的蝴蝶情结

纳博科夫自幼喜爱蝴蝶,一生都与蝴蝶结下不解之缘。他曾经担任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鳞翅目的分馆长,在全美范围内搜集昆虫。写作和研究蝴蝶共同组成了纳博科夫生活中的主要内容。

蝴蝶是一种美丽的昆虫,纤弱的细小身躯和轻盈飞舞的翅膀总能带给诗人和作家太多的触动。蝴蝶也代表一种超越自我的力量,从丑陋的毛毛虫破茧而出变成飞舞的生灵,带有如死地重生般的再生经历,在纤弱的身体中蕴含着毁灭又重生的力量。蝴蝶轻盈的飞舞经常会联系到死亡,在花间的翩然起舞就是这只昆虫生命中最后的一段历程。蝴蝶的美丽翅膀色彩多变斑纹精妙,美丽的同时又带有一种神秘的气息,纳博科夫对于蝴蝶的痴迷代表着对神秘思维的向往和大自然魔力的洞察。蝴蝶更有着与生俱来的流浪情结,也正与纳博科夫的流浪气质相合。自蝴蝶破茧的那一刻起,它就一直飞舞无家可归,翩然飞舞中并没有坚实的依靠,同时也没有任何羁绊和负累,追求无限自由的天空。

2.《洛丽塔》中的蝴蝶情结

在《洛丽塔》中,纳博科夫把对蝴蝶的观察和感触赋予了少女洛丽塔的身上,他以文学家和昆虫学家的敏锐塑造了一只绚丽魅惑的蝴蝶。蝴蝶的美丽在于形体的柔嫩、斑斓的色彩和轻巧灵动的身姿。在文中,纳博科夫描写的洛丽塔有着很多蝴蝶的特点。她每次出现时,纳博科夫总会用各种色彩来详细的描绘,并且每次都会出现褐色。

洛丽塔第一次出现时,“突然眼前出现了一片苍翠,接着,事先一点没有预兆,我心底便涌起了一片蓝色的海浪。在布满阳光的一个草垫上,半光着身子,跪着转过身来的,正是从黑眼镜上面瞅着我的我那里维埃拉的情人。……同样的娇弱的、蜜黄色的肩膀,同样柔软光滑、袒露着的脊背,同样的一头栗色头发。她的胸口扎着一条圆点花纹的黑色围巾。……我一下子认出了她肋上的那个深褐色的小痣”。

在这里纳博科夫先是用苍翠、蓝色海浪、金色阳光为背景铺垫出一个美丽的自然环境,接着用蜜黄色、栗色、深褐色等多种色彩来描绘鲜艳明丽的“蝴蝶”洛丽塔,又用“娇弱、柔软”描绘出了像蝴蝶一样的柔嫩身形,这是主人公亨伯特对洛丽塔第一次见面的观察。而在后文中的多次描写,洛丽塔胳膊和双腿出现很深的金褐色,必不可少的斑点和斑纹,脸上和眼镜下边的雀斑,这些都暗合了蝴蝶的外形特征。可以说,纳博科夫不仅是用多种色彩来表现,更是运用光影的烘托,来描绘出一只迷幻的性感蝴蝶。

除了外形的描写,洛丽塔的成长也与蝴蝶

(二)流亡情结

1.纳博科夫的流亡经历

流浪是纳博科夫文学思想的主题之一,这主要来源于他本人的自身经历。纳博科夫1899年出生于俄国圣彼得堡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法学家也是政治家,文学方面也造诣颇深。纳博科夫自幼便在父亲的培养下学习西欧和俄国文化,培养对自然的兴趣,母亲也特别关爱并鼓励他在艺术方面的学习。纳博科夫的童年可以说是非常幸福,他热爱读书、写诗、抓蝴蝶,聪明才智也得到了发挥,在15岁的时候已经出版了诗集,被称为“神童”。然而到了1919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纳博科夫的家族不得不开始搬迁,从此,他开始了漫长的流亡生涯。

纳博科夫在剑桥读完大学后,来到德国,为了谋生教过书和网球,还跑过龙套,这段经历成为他痛苦的回忆。1937年,纳博科夫一家又移居到巴黎,生活再次陷入困境。在德国纳粹占领法国前期,纳博科夫又来到纽约,于1945年加入美国国籍。在这个国家里,纳博科夫不仅生活的相对稳定,还可以继续从事两个喜爱的工作:写作和抓蝴蝶。在忙碌和充实的生活中,《洛丽塔》的创作和出版给纳博科夫带来了巨大的声誉。

很多研究者把纳博科夫的流浪情结归结于俄国十月革命,正是这场革命终结了他闲适优越的贵族生活,称为了四处流浪的流亡青年。对于纳博科夫本人来说,他并不是在被迫流亡之后才体会到无家可归的心酸,在革命和战乱未来之前,他就经常做关于流浪和逃跑的噩梦,可见童年的幸福安定并不能带给他真正的安全感,流浪应是他与生俱来的一种气质。有流浪的情结便会有乡愁的情怀。

2.《洛丽塔》中的流亡情结

纳博科夫创作的所有小说中或多或少的都涉及了流亡这一主题,其主人公不是在流亡,就是不正常的艺术家或天才。《洛丽塔》的主人公亨伯特就是代表人物,他是一个完全的精神流亡者。小说以亨伯特·亨伯特的口吻以回忆展开,根据这个一时清醒一时模糊的主人公叙述,我们也随着他走进了他的精神流亡之旅。《洛丽塔》的整个故事充满离去与寻找的交替展开。亨伯特的初恋情人过早离他而去,在他的心中存在着一个小仙女,像一只美丽的蝴蝶一样不停诱惑着他,使他用毕生精力来追寻。这个小仙女没有具体的形象,只是个模糊的影子。亨伯特的追寻就像一场永远不会有结果的游戏,其中只有找寻的过程最令人难忘。流亡者亨伯特便在这永远没有终点的路上一直走,直到死去。

流亡是为了寻找一个能让身心安全的地方,在找寻的过程中,不断的回忆过去是流亡者支撑自己继续前行的动力,也是孤独旅程中的精神伴侣。在小说中看,亨伯特的叙述中充满了回忆的片段,温馨的回忆在重现过去时光的同时,也暗示了对现实生存的生活体验。在小说的开篇,主人公亨伯特便开始了精神的流亡之旅。“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望之火,同时也是我的罪恶,我的灵魂。”“实际上,要是有年夏天我没有爱上某个小女孩儿的话,可能根本就没有洛丽塔。那是在海滨的一个小王国里。”亨伯特的初恋虽然夭折了,但她娇小的身影却给亨伯特留下深刻永恒的回忆,称为他毕生寻找的小侠女的缩影,使得他在不断追寻的同时又在不停的回忆。一直到小说的结尾,亨伯特也依然走在精神流亡的路上。

三、结束语

纳博科夫离世已有三十多年,国内外对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他的名字永远的留在文学史上,《洛丽塔》也超越了时间的禁锢,吸引着一代代的读者膜拜。

参考文献:

[1]李橡楠.透过纳博科夫的蝴蝶情节解读洛丽塔[J].学理论,2010,(30):182-183.

[2]谭少茹.纳博科夫文学思想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2(1):33-38.

[3]特索娅.自由与禁锢—《洛丽塔》文学思想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

猜你喜欢
文学思想洛丽塔自由
《东汉文学思想史》《谶纬思潮与汉代文学思想》
洛丽塔裙
《红楼梦文学思想的现代阐释》
《洛丽塔》与纳博科夫的“文学性”
论元代散曲的文学思想和现实特征
迷失的美国丽人
——《洛丽塔》的成长小说解读
浙东“大文学”思想的综合探究
———评郭庆财博士《南宋浙东学派文学思想研究》一书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