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剖析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2015-11-25 09:37闫俊玲
电影评介 2015年15期
关键词:中西文化价值观儿子

闫俊玲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海报

世界各民族、各国度都有其特有的文化模式,由于人类行为的差异性,决定着人类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演变。文化、政治与经济共同组成一种社会系统,在沟通与交流过程中,人类多少会有遵循社会规律的意识,同时礼仪与风俗形成的本质因素是事物形成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在此过程中,各地区或者民族文化模式逐渐定型。[1]作为西方文化中一个重要分支,美国文化逐渐成为典型的西方文化标志,而美国文化模式的中心始终是个人主义,作为一种文化信仰,美国基督文化在群众中广泛深入,而体现美国政治的则是共和主义。从根本上说,美国文化模式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其是由于美国价值取向与历史背景的独特性,并在不断发展与进步的道路中汲取与淬炼。曾获得奥斯卡奖与金杯奖提名的《当幸福来敲门》,其成功之处一方面取决于其巧妙的电影情节和无处不体现着主人公奋斗的精神,另一方面它也是美国文化模式的真实体现,将美国文化价值观完美地嵌入在电影情节发展中,充分体现着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性。

一、《当幸福来敲门》梗概

美国著名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由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一位名为克里斯·加纳成为成功者前的奋斗经历。加纳先前是一名从事医学器材推销的销售人员,同时也是一位为了家庭不停地努力与奋斗的上层人士,然而,辛勤的工作并没有给儿子与妻子带来幸福生活,加纳花光了所有积蓄购置了医学器材,却几乎没人买,最终妻子离开了他,加纳只好带着儿子四处奔波,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加纳成为一名证券企业实习生,证券投资一直是加纳的梦想,但是,实习6个月,加纳没有得到一分工资,此时的他已身无分文,无力交付房租,加纳只得带着儿子去住收留所与地铁站的厕所。然而,在奔波中,加纳始终没有忘记学习,他靠自身在销售中积累的经验与数字天赋,最终在实习生中脱颖而出,晋升为一名投资专家,可以说,在追寻幸福的路途中,加纳不仅是坚持者,同时也是一名成功者。[2]

二、美国基督教文化的折射

由意大利著名导演穆契诺对《当幸福来敲门》进行执导,穆契诺通过精辟的电影语言将电影中纵横交错故事脉络表现出来,由于此为慕斯诺首次执导英语电影,因此,他并未将美国主流文化刻意表现出来,而是以客观视角在观众面前展现了主人公奋斗的经历,而作为体现美国核心价值的重要价值,基督教文化也被嵌入《当幸福来敲门》中。

在电影对话中,多次出现上帝和《独立宣言》,穆契诺通过电影对在美国民众中基督教文化的影子进行完美折射,多元文化向来是美国文化的主线,而且对宗教信仰也极为包容,然而,基督教文化却始终是美国文化的主流,同时在美国民众意识中深深扎根。一些美国移民在遭受本国宗教压迫后,试图寻找支撑其活下去的信仰,在这个过程中,基督教文化拯救了这些受苦民众,这与中国文化中的儒家文化极为相似,立足于“中庸之道”,而作为在中国广泛流传的价值观,佛教文化如同美国文化给人以慰藉。

在《当幸福来敲门》中,不管是电影或者是语言,其实都是在将基督教文化的本质传达给观众,此本质就是只有不断努力改变现状,那么上帝才有可能帮你。此文化与中国自强不息的精神文化相类似,运气往往只有很小的概率,所以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才能不断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在奋斗中,幸运终究会降临到我们头上。在《当幸福来敲门》中,真切地体现出这一点,加纳和儿子每天颠沛流离,并在教堂祈祷,在这个过程中,教堂被圣歌环绕:“我们肩负着沉重的担子,挫折与困苦不断袭击我们,但是,我们依旧追逐着梦想与幸福,我们坚信,上帝会赐予我们力量与勇气。”听到圣歌后,加纳和儿子不禁形成一种共鸣,在歌曲中,他们得以慰藉,困难生生不息,生活还要继续,奋斗过程中,上帝会指引他们前进,然而,中国文化比较偏向亲人与朋友所给予的帮助与慰藉,此为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差异,那样可以将更多的力量与寄托赐予给民众,让他们有重新奋斗的信心和勇气,而这也是中西文化的不同之处。

三、彰显个人意识

在美国民众观念中,个人意识极为重要,从人们的行为与言语中,能够分析出个人理念的深入程度,但是中国民众却并非如此,在中国人眼中,集体主义是历经岁月积淀,传承至今的一种文化意识,其文化意识必须有一定的依托方可完整。更多时候,美国人都是以自我依赖的理念取得成功,不管是对朋友或者是亲人都是如此。而在中国,是“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理念,由此可见,中国人所遵循的是社会间互帮互助,尤其是朋友与家庭间更需要共同面对生活与克服困难,此为中西文化价值观的本质不同,然而,有一点却极为相似,即我们都在向一个美满、幸福的方向生生不息的奋斗着。

最能强烈地体现出美国个人意识的是独立精神,独立精神教导美国人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获得幸福。其实,自助精神就是个人意识的一个重要分支。《当幸福来敲门》中,加纳的儿子所讲述的上帝与落水之人的故事是在向世人传授一个道理,即人只有自助,才会有生的希望。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成功需要依靠家族或者团体的力量,而一个人单枪匹马通常很难做好一件神圣的事情,所以,在中华民族中,互帮互助是其美好传统之一。[3]

就某种程度而言,美国个人主义其实是对别人的尊重,对于此点,在《当幸福来敲门》中得到更多体现,加纳不如意的工作导致家庭生活极为拮据,加纳妻子在与其争吵后毅然离开了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而从头到尾,加纳并未阻拦妻子的所有选择,出于对妻子的尊重,加纳同意离婚,加纳也同意由自己全权抚养儿子,在加纳的意识中,让一个妇女支撑一个孩子是极为困难的。同时作为一个男人,加纳需要考虑妻子的难处。加纳在家庭破裂后带着儿子颠沛流离的寻找住所,儿子托弗问爸爸:“为什么妈妈要离开我们?是因为我的原因吗?”加纳对儿子说:“和你没有一点关系,是爸爸不对,妈妈才离开我们的。”加纳的表现其实是出于对儿子与妻子的双重尊重,由于儿子属于个体,所以,不能对他人格的形成造成一种束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孩子母亲的离去通常会给人一种抛弃、狠毒的感觉,不能维持家庭的和谐完整性,就会遭到世人的唾弃。在《当幸福来敲门》中,加纳有一次未找到容身之处,于是就带儿子居住在地铁站的厕所中,为了维护儿子的尊严,加纳告诉儿子这是“山洞”,他们穿越至远古恐龙时期,相信了爸爸的话,托弗很满足的睡去了。[4]此外,在篮球场与托弗对话时,加纳在谈话中打击了托弗喜爱篮球的自尊,然而,加纳立刻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以他意味深长的告诉儿子,“你能不能成才并不是取决于别人的思想或者言语,就算作为你父亲的我也不能,所以你一定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加纳对儿子或者妻子的态度是尊重和爱。在美国人意识中,独立精神是极为重要与不可或缺的。然而,在中国,家长在孩子有困难时会全力给予帮助,在中国人意识中,这是理所当然的。孩子缺乏独立的生长空间,在儒家文化中,一家人相亲相爱就是家庭和谐。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剧照

在美国,个人主义还属于自我奋斗的一个过程。《当幸福来敲门》中,加纳始终坚持、乐观的迎接上帝赐予他的困苦。在电影中,有四个加纳为生活而忙碌、奔波的镜头,其主要目的就是在告诉世人要想获得幸福,就要不停的奔跑,在奔跑和坚持中重获新生。在美国独立之初,这种价值观就已深入人心。在中国,民众始终有勇敢、勤劳的意念,此为美国那种自强不息的价值观极为相似,都必须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换取幸福与美好。

结语

由于世界各国文化导向的差异性,使得其价值观也有所不同。而作为世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分支,西方文化完美体现在众多电影当中。《当幸福来敲门》可以说是体现中西文化价值观差异性的重要介质,同时也是全球观众对西方文化深入了解的一个窗口,受到世界各国人们的欣赏和喜爱。文化背景的差异性使得《当幸福来敲门》极具研究意义,在该电影中,中西文化差异得到完美体现,不管是思维方式、价值观,或者是世界观,《幸福来敲门》都为观众提供了恰如其分的诠释。

总而言之,《当幸福来敲门》向人们讲述了实现美国梦的过程,主人公加纳在此过程中从贫穷潦倒的普通推销员一跃成为成功的金融投资家。《当幸福来敲门》的主线是个人意识与基督教文化,此部电影是对美国文化模式的真实展现,让观众逐渐形成一种美国主流文化价值意识。[5]在电影中,人们能够领略到美国文化中的独立精神与自由,在美国人意识理念中,凡事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同时必须建立在对别人尊重的基础上,而此观念与中国传统价值文化观念中的集体主义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性,在中国,互帮互助就是人们所崇尚的精神和意念。中西文化的差异性导致不同的文化价值观,而这也正是中西文化的璀璨之处。

[1]黄少如.《当幸福来敲门》与《男孩都想有辆车》的中西文化对比[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6):169-170.

[2]周彦军.解析《当幸福来敲门》中的美国文化价值观[J].语文学刊,2011(20).

[3]杨蕴玉,胡荣荣.美国人的行为趋向:《当幸福来敲门》的文化解读[J].电影文学,2008(21):187-188.

[4]周翎,李君君.从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看美国文化价值观[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6):120-121.

[5]罗兰·N·斯特龙伯格.西方现代思想史[M].刘北成,赵国新,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152-153.

猜你喜欢
中西文化价值观儿子
打儿子
书介:《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如何克服语言教学中中西文化差异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从电影《推手》看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中西文化语境下月亮的“意”与“象”
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