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音乐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2015-11-24 06:38刘璇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体味兴趣情感

刘璇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融入音乐既能激发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能使语文中的语言文字生动起来。音乐与语文交相辉映,相辅相成,音乐可以写成文字,文字可融入音乐来体悟。

关键词:兴趣 感性思维 体味 情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1B-0085-0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年轻时,若培养出读书的兴趣,就能一生与书结缘,只有对读书产生兴趣甚至爱好才能持之以恒地读书。凭兴之所至,一卷在手,悠游其间,读书虽快,乐趣不多。

读书是这样,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老舍先生笔下的猫能栩栩如生;周敦颐笔下的莲能亭亭玉立;冰心先生笔下的文章能贴近儿童的心,是因为他们喜爱笔下的猫、莲和孩子,写这些文章表达他们的情感是他们的兴趣所至。

现在的小学生为什么一谈学习就头“痛”,一动笔就手“痛”,一看书就眼“痛”呢?为什么读书五六载写出的作文仍词语贫乏,逻辑混乱,只是背诵能力尚可呢?是因为他们不爱学习,没有把学习当兴趣,只是当作沉甸甸的包袱背在了肩上。回头看看我们的教学方式,难怪学生们没有兴趣,枯燥的讲解,格式化的分析,千篇一律的作文内容,如何改变呢?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呢?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不仅是学生们应有的意识,也是教师应具备的意识。于是我大胆地把音乐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为语文教学这道正餐加入一些调料,激活呆板的教学过程,从而激发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我的这一想法源于对唐诗、唐乐的理解。中国的唐代是世界公认的人类诗歌艺术光辉灿烂的年代,素有“大唐诗国”之誉,同时以兼容并蓄思想指导产生的“十部乐”为代表的宫廷音乐,也达到了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高峰,唐代的诗和乐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如白居易《琵琶行》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就是对琵琶表演技巧的描述;又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句诗蕴含的美使后人发展成了一首乐曲《春江花月夜》,还有许许多多乐与文美妙结合的佳作。唐诗和唐乐相辅相成,从这埋在黄土里的宝贵矿藏中开掘出了我现在的想法。

古时乐能入文助文熠熠生辉,素质教育的今天是否也可以大胆地用音乐这种美妙的东西培养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音乐表达、体味内心的思想感情,反映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同样可以通过音乐来激活学生们对事物的感性思维。

一篇优秀的文章若能配上恰当的音乐就是一幅美不胜收的图景。学生通过学习“乐”领略“文”的精彩,通过“文”来感受“乐”的美妙,对小学生来说,学习语文不再是枯燥的死读硬记,而是一种美妙的欣赏,这种美我相信会留在每个学生的记忆中。

那么在小学阶段如何实施乐与文融在一起的语文教学呢?根据学生生长发育和心理发展特点采用渐进方式。

首先,我从古诗文教学中对诗句赏析的角度诠释音乐、理解音乐,因为中国古代诗歌文章以意蕴深厚、语言精炼、词藻华美著称,由于年代久远,历史变迁,文化转型,语言隔阂,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于是品鉴诗句可以成为音乐与语文互融的引路者。如白居易的《琵琶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还有“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通过描写琵琶女弹奏的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一句写校弦试音,接着就赞叹“未成曲调先有情”,突出一个“情”字。“弦弦掩抑声声思”以下六句,总写“初为《霓裳》后《六幺》”的弹奏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撚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更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抒发的思想感情。此后十四句诗,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形象性。“大弦嘈嘈如急雨”,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小弦切切如私语”亦然。又用“嘈嘈切切错杂弹”再现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当学生听到此处意犹未尽时,抛出下面的诗句让学生由“视觉的诗句”进入“听觉的诗句”,放手让学生自己感悟。学生感悟到旋律继续变化,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还有的学生感悟到:谁知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力量终于“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推向乐曲的高潮。如此绘声绘色地再现千变万化的音乐形象不正是语言文字描写的吗?而且作者不仅仅再现音乐形象,还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琵琶女的心境,为下面的诗句诉说琵琶女的身世作了音乐性的渲染。这正是我们要教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真谛,从文字中来融入情感再到文字中去。

其次,不仅要从文字中欣赏音乐,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还要激发学生爱音乐的情感,让学生们把在音乐中的感悟写成文字,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魔力。每天课前让学生欣赏一段美妙的乐曲,可以是西洋的乐曲,也可以是传统的音乐。

在学生具有一定的感知音乐能力的前提下,接着启发他们表述对音乐的感受,让学生大胆发表对乐曲的感悟、理解,可深可浅,老师加以适时引导,充分肯定学生对音乐的领悟。

学生能充分发表对音乐的独特理解,试着让学生把这种对美的感悟写成习作。这时挑选一些典型的乐曲让学生欣赏,如欣赏古筝曲《高山流水》,让学生根据乐曲写一篇写景的习作,如欣赏钢琴曲《命运》,让学生根据乐曲写一篇听后感,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充分展现自我,教师加以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

学生能把“乐”译成“文”,能让乐文相融,就说明他们能理解文,也能感悟乐。这时在班里举行几次配乐朗诵的语文欣赏活动,让学生自己选文,自己选乐,自己朗诵。

学生把枯燥的文章变成了灵动的音乐,把变化的音乐看成了流动的文字,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喜欢上了语文。

兴趣激活了他们,兴趣也调动了我们,也许音乐只是一种小小的调味品,但它却使语文教学这道正餐的滋味丰富了许多,食者食欲增强了许多。

这是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浅显的见解,让我们的学生能爱语文,让我们学生的习作能具有天籁之音、大自然造化之乐的美吧!

参考文献:

马茂元,吴小如. 名家品诗坊[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体味兴趣情感
你身上的体味怎么来的
情感
聪明的蚊子
台上
怕“体味骚扰”,日男人大买止汗剂
体味预报器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