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柴芍六君颗粒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80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5-11-24 00:45黄剑声赵晓芳王
大众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柴芍培菲康中医药大学

黄剑声赵晓芳王 伟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11;3.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3)

加味柴芍六君颗粒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80例临床疗效观察

黄剑声1赵晓芳2王 伟3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11;3.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3)

目的:临床观察中药加味柴芍六君颗粒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arrhea predomina nt,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加味柴芍六君颗粒中药组和培菲康西药组,分别给予加味柴芍六君颗粒及口服培菲康治疗。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1)治疗2、4周后、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及第3个月随访时,结果两组的证候总积分改善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4周后,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1.1%,西药组为70.4%,2组总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4);在单项症状方面排便次数和大便性状等改善情况中药组要优于西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第1、第3个月随访中药组证候积分改善优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加味柴芍六君颗粒治疗IBS-D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加味柴芍六君颗粒;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指一组包括持续或间歇发作的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形状异常而又缺乏生化学和形态学可以解释的症候群[1]。临床上主要分为腹泻型、便秘型以及腹泻便秘交替型。我国以(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arrhea predominant,IBS-D)最为常见,约占已确诊IBS病例的74.1%[2]。肝郁脾虚证是D-IBS最常见的中医证型,可占到50%以上[3]。迄今为止,IBS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因而尚缺乏有效针对性的治疗手段,由此每年因此而耗费数百亿元[4]。IBS虽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但其病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占用有限的医疗资源。笔者课题组已经对目前文献报道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辨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加味柴芍六君颗粒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并整理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80例IBS-D患者,根据随机数据表将所有入组的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加味柴芍六君颗粒组)和西药对照组(培菲康组):每组均为40例。加味柴芍六君颗粒组中男 24例,其中女 16例;平均年龄(39.98±12.24)岁;平均病程(5.84±5.32)年。培菲康组中男 21例,其中女 19例;平均年龄(37.67±10.96)岁;平均病程(5.44±4.79)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比较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纳入病例均与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药监局 2002年公布实施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公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临床证候标准制定:中医病证诊断标准:腹痛与泄泻相关,症状间断持续12周以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2006年发布的罗马Ⅲ标准及腹泻型的诊断标准[5]。腹泻型IBS:排不成行(糊状便)或水样便的比例≥1/4及硬或块状便的比例≤1/4。排除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肠道肿瘤、吸收不良综合征、乳糖酶缺乏、甲亢、假性肠梗阻。先天性巨结肠、缺血性肠病等。

1.3 纳入标准

(1)年龄在18~65岁之间,符合中医学中“腹痛”、“泄泻”病证诊断标准,符合西医IBS-D诊断标准。

(2)排除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腹泻;全身性疾病、中毒、恶性肿瘤引起的腹泻及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2 治疗方法

加味柴芍六君颗粒中药组:给予加味柴芍六君颗粒(柴胡10g,白芍15g,陈皮6g,半夏10g,党参15g,茯苓15g,炒白术15g,甘草6g)。随证加减:腹痛明显者,加延胡索10g。湿热加黄芩 10g、黄连 3g;湿盛者,见大便不成形或水样,身重困倦,舌苔腻,寒湿加苍术10g、吴茱萸10g;肝郁甚者,见情绪抑郁、烦躁、善叹息者,加合欢花10g、郁金12g;兼食积者,见粪便臭秽,腹胀,加神曲10g、炒麦芽10g;兼有瘀者,见舌苔紫黯,或有瘀斑,女性见月经挟有血块,加丹参10g、三七粉10g;兼肾虚者,见五更泄泻,腰膝酸软,加补骨脂10g、狗脊10g;每日1剂,每剂2煎,混匀后分早、晚餐后 1小时温服。(中药选用江苏省江阴市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免煎中药,由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制剂室提供)。

培菲康西药组: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商品名培菲康,由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0950032),每日2次,每次420mg,随餐服用。两组疗程均为 4周,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一切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

3 疗效标准

(1)临床中医证候积分参照《实用中医消化病学》、《中医消化病学诊疗指南》等,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综合症特征,使用症状积分表(表1),症状的方法可分为1、2、3分,轻度,中度,严重的三级,无症状计为 0分。通过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的变化,客观地评估临床疗效[6]。

(2)疗效判定标准[7]。

疗效指数(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3)统计方法。采用 SPSS1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t检验,以x±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标准。

4 结果

4.1 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2次随访证候积分的变化

2组病例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和随访时的证候积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在治疗4周后加味柴芍六君颗粒组证候积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培菲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第3个月随访,加味柴芍六君颗粒组证候积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培菲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2组病例治疗前后及随访证候积分比较(±s)

表1 2组病例治疗前后及随访证候积分比较(±s)

注:与培菲康组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第1个月随访第3个月随访加味柴芍六君颗粒组40 15.72±4.67 10.19±3.36 7.72±3.53★7.77±3.64★ 7.77±3.27★培菲康组40 15.61±4.49 10.02±4.38 9.26±3.63 10.49±3.98 10.56±3.57

4.2 治疗4周后疗效评价

治疗4周后,2组病例临床痊愈者均为0,其中加味柴芍六君颗粒组显效占4例,有效占39例,无效占10例;培菲康组中有效是38例,无效是16例。对2组有效率进行卡方检验,p=0.194>0.05,无统计学差异,(表2)。

表2 2组病例临床疗效评价(例)

4.3 各组主要单项症状积分比较

各组病例证候问卷的积分显示:治疗 2周后,加味柴芍六君颗粒组(中药组)在腹胀、腹痛、排便次数、大便性状的积分均与培菲康组(西药组)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3)。治疗4周后,加味柴芍六君颗粒组在排便次数和大便性状的积分改善上,均优于培菲康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2组在腹胀腹痛的积分改善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3)。

表3 各组治疗前后SF-36得分比较 (分,±s)

表3 各组治疗前后SF-36得分比较 (分,±s)

注:观察组治疗前后的比较,*P<0.05,**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比较,△P<0.05,△△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的比较,#P<0.05,##P<0.01。

观察组(44例) 对照组(33例)维度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生理功能PF 95.95±4.69 98.76±3.43*△ 93.87±11.04 95.35±11.37#生理职能RP 23.87±20.64 56.21±32.51**△△ 24.76±19.71 25.97±24.83躯体疼痛BP 68.05±15.31 85.25±10.33**△ 66.94±12.63 76.51±11.47##总体健康GH 14.38±13.82 48.91±18.24**△△ 13.47±11.93 34.25±15.81##生命活力VT 68.92±11.76 81.38±10.21**△ 67.84±10.58 74.66±11.18#社会功能SF 66.83±14.61 85.43±12.68**△ 65.93±13.12 77.14±15.27##情感职能RE 5.18±21.73 33.33±21.73**△△ 4.21±17.25 16.08±10.41##精神健康MH 70.15±13.24 80.46±8.78**△ 69.71±10.62 75.09±11.72#健康变化HT 4.06±0.72 1.96±0.83* 4.66±0.86 2.67±0.92

5 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IBS)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目前最新研究又提出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在其发病机制中的关键因素,而胃肠激素作为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受到了重视。但目前现代医学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法。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当属中医学“泄泻”、“腹痛”等范畴。以腹痛则泻,泻后痛减之 “痛泻”为主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说:“湿盛则濡泻”。《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说:“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素问·举痛论》篇指出:“邪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皆说明本病的病因为湿、热所致。查阅相关文献,张声生[8]等认为本病病因主要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以脾胃虚弱最为重要;吴兵等[9]认为IBS-D的发病与肝、脾两脏关系最为密切,肝脾相关证候约占80%。本病病机关键为肝郁脾虚,疏肝健脾是治疗本病的具体体现[10]。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也显示[11]柴芍六君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疾病效果较好,优于莫沙必利分散片。因此本研究采用的加味柴芍六君颗粒是导师李桂贤教授在《医宗金鉴》柴芍六君汤的基础上加减而制成,书中言“脾虚肝旺痰盛者,……柴芍六君汤主之”。本方其实为四逆散和六君汤合而化裁而成。方中四君子汤组方为健脾益气渗湿,是脾虚治疗的主方;柴胡、白芍二者配伍一散一收,重在疏肝柔肝,敛阴和营;陈皮、半夏二者配伍降逆和胃理气,半夏性辛散温燥,入脾胃经,取其和胃降逆,陈皮性味辛温入脾胃经,善于理气。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理气健脾、清热利湿止泻、活血祛淤之功。

西医方面认为,IBS的病因机制较为复杂,胃肠动力障碍,分泌异常,脑一肠失调,内脏高敏,遗传,感染,社会心理因素等均参与其中[11]。它在中医学中可隶属于“腹痛”、“泄泻”的范畴。主要病因有饮食、外感、内伤、情志、素体诸因作用下导致脏腑气机失调,脾虚运化失常,肝郁气机阻滞,而致湿热、食滞、寒凝等内生。本病病位主要在肝、脾胃及大肠,与心、肾等脏均有关。腹痛、腹胀和大便性状的改变多因运化失常,气机不畅,大肠传导失司。与IBS-D的发病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肝脾两脏,据文献报道[12-13]涉及肝郁、脾虚两相关证候的病例数约占94.2%,其病机关键在于肝郁、脾虚、血淤,强调疏肝解郁、理气健脾、清热利湿止泻、活血祛淤法在IBS-D整个治疗过程中的运用,是治病求本的核心体现。

结果显示:治疗4周后,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1.1%,而培菲康组为71.4%,中药组总有效率高于培菲康组,但总体疗效上分析无统计学差异;从证候积分变化来看,中药组的积分呈持续一个明显下降的趋势,可见患者在经过一个月的清热利湿止泻、疏肝解郁、理气健脾、活血祛淤的治疗,可以提高从根本上改变疾病的状态更好,和培菲康的治疗后 4周开始反弹,随访中积分改善显然不如加味柴芍六君颗粒组。因此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中医治疗IBS-D工作较慢,但其效果更持久,在治疗后的 3个月仍显示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以上的分析研究结果均提示了清热利湿止泻、疏肝解郁、理气健脾、活血祛淤法治疗IBS-D的优势,但是对于其某一个作用靶点和机制仍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1]李延青,杨云生,陈建.肠易激综合征[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27.

[2]Longstreth G F,Thompson W G,Chey W D,et a1.Functi onal bowel disorders[J].Gastroenterology,2006,(130):1480 -1491.

[3]熊理守,陈吴湖,陈惠新,等.广东省社区人群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78-281.

[4]潘国宗,鲁素彩,柯美云,等.北京地区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一个整群、分层、随机的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26-28.

[5]区计明.抑肝扶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初步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0,2(15):280.

[6]张声生,王垂杰,沈洪.消化病特色专科使用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60.

[7]吴兵,张声生.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证候学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2007,(26):312-314.

[8]邹永东,吴喆,罗顿,等.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3):1720-1721.

[9]胡旭光,唐春萍,相湘,等.痛泻要方及有效成分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 (16):4429-4430.

[10]张声生,汪红兵,陶琳,等.健脾化湿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及其对胃肠激素影响的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2004, 19(8):479-481.

[11]吴兵,张声生.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证候学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2007,(26):312-314.

[12]张声生,许文君,陈贞,等.基于随证加减的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近期和中期疗效评价[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9,30(4):436-440.

[13]陈国忠,黄贵华,李桂贤,等.柴芍六君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疾病[J].陕西中医,2010,31(1):30-32.

Flavored chai Que six jun particles and subtract treatment of diarrhea typ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80 cases of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objectiv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CM flavored chai Que six jun granule treatment of diarrhea typ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 diarrhea predominant, IBS - D)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IBS - 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lavored chai Que six jun particl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 western medicine group, respectively give flavored chai Que six jun particles and bake Mr Kang oral treatment.A course of 4 weeks, followed up for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 observation curative effect.Results: (1) 2, 4 weeks after treatment, treatment after the first month and 3 months follow-up, the results of two groups of syndromes total sco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before th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2) 4 weeks after treatment, Chinese medicine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1.1%, the western medicine group was 70.4%, the total curative effects in the 2 groups were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194);Stool frequency and character of stool in terms of individual symptoms improvement such a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roup is superior to western medicin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3) at 1, 3 months follow-up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syndrome integral improvement is better than western medicine group,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Conclusio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flavored chai Que six jun granule in the treatment of IBS - D has good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Flavored chai Que six gentleman particles;Diarrhea typ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R249

A

1008-1151(2015)05-0093-03

2015-04-13

广西中医药大学院级课题(P2012046);广西卫生厅自筹课题(Z2013217)。

黄剑声(1984-),广西南宁人,供职于广西中医药大学,从事高校教学、临床科研工作。

王伟(1983-),山西人,供职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硕士研究生,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柴芍培菲康中医药大学
柴芍六君子汤联合针刺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柴芍六君汤加味结合自血疗法对脾虚肝郁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观察
柴芍六君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代谢物表达的影响
《江中中医药大学学报》简介
思密达联合培菲康治疗新生儿腹泻60例临床观察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湖北中医药大学
消旋卡多曲联合培菲康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观察
培菲康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