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场须四下亚段沉积相精细描述

2015-11-24 00:45:14李佳阳黎华继李建良周维娜李忠平
大众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砂组新场亚段

李佳阳黎华继李建良周维娜李忠平

(1.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开发处,四川 成都 610016;2.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四川 成都 610016;3.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16)

新场须四下亚段沉积相精细描述

李佳阳1黎华继2李建良3周维娜2李忠平1

(1.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开发处,四川 成都 610016;2.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四川 成都 610016;3.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16)

根据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特征,新场须四下亚段可划分为TX48、TX49、TX410三套砂组。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相的粗碎屑沉积,其中砾岩、砂砾岩属超致密储层,砂岩主要为致密储层,天然气产出须裂缝沟通,砂岩为储集空间的主要提供者但不发育裂缝,而砾岩发育。因此,用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微相难以描述有利储集体,需细化微相。根据沉积构造、岩性组合、电性等识别标志,将其分为砾质、砂砾质以及砂质(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河口坝、远砂坝沉积微相。通过地球物理技术的精细刻画,揭示研究区北部、中部储层沉积微相以三角洲平原砾质、砂砾质以及砂质分流河道为主,而往南以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河口坝、远砂坝沉积微相为主,细化了储层的空间展布规律,可为后续的储层储集性能的研究及储层评价提供有力支撑。

新场;须家河组;沉积相;致密储层;裂缝

1 砂组体的划分

2011年吕正祥、叶泰然等考虑到新场须四段的储层发育状况与沉积环境关系密切,特别是下亚段河道迁移明显,应精细划分,故砂组划分时采用地质-地球物理相结合,同时利用砂岩岩石学特征资料采用连续划分的方法进行。在此基础上充分应用钻井岩心、测井资料,同时兼顾砂组的划分利于开发层系的划分和重组,即厚度不宜过大或过小,以保证具有一定储量且储层岩性、物性基本相近,更利于井下工艺措施的顺利进行,由此综合确定了须四段的砂组及小层砂体划分方案。新场须四段共分为10套砂组,纵向上从上到下,须四上亚段由四套砂组组成;中亚段由三套砂组组成;下亚段亚段由、、三套砂组组成,下亚段、砂组砂砾岩互层沉积、岩性变化快、砂体厚度大,又可分别细划为、、、、小层砂体。这种划分法很好的反映了地层的旋回性、优势沉积微相以及同一砂组的等时相似性等特征,同时也兼顾了气藏的开发层系的划分。

图1 新场气田须四段气藏分层方案

2 砂组展布特征

2.1 纵向展布特征

2.2 平面展布特征

图2砾岩厚度分布等值线图

图3砾岩厚度分布等值线图

图4砂体砂岩厚度等值线图

图5砂体砾岩厚度等值线图

3 储层沉积微相特征

3.1 物源方向的确定

前人在基于露头、岩心、岩性、地震解释成果以及测井等综合的多轮探索研究证实,须四下亚段沉积物源主要来自研究区以北,本文据成像测井分析地层倾角与层理识别古水流方向,其分析根据消除构造倾角后的砂岩层理来判别,判定须四段下亚段的物源主要来自北东、北西两个方向。

图6砂体砂岩厚度等值线图

图7砂体砾岩厚度等值线图

3.2 沉积微相识别

3.2.1 沉积构造特征

沉积构造是沉积岩的重要特征之一,可据此分析沉积岩的形成环境,是古水流方向判定的重要标志之一。须四段下亚段辫状河三角洲主河道和分流河道微相底部的砂砾岩底冲刷面非常发育,三角洲前缘河口坝—远砂坝粉—细砂岩快速堆积而形成具很好的沉积环境标志特征的同生形变构造主要包卷构造和滑塌构造发育,同时还发育具很好相标志的交错层、沙纹层理等。

3.2.2 岩石组合标志

新场须四下亚段最具独特性的岩石组合类型为砾岩和砂砾岩组合,主要由砾石组成,含少量砂、泥质沉积物,是强水动力条件下沉积的产物,砾石常见碳酸盐岩及石英砾石,可见泥砾,粒径最大可达20cm左右,分选较差,但磨圆度较好,反映了较强水动力条件下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及前缘辫状主河道沉积的特点。

3.2.3 地球物理测井标志

在钻井取心的精细描述和沉积相划分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内20口取芯井的岩性及测井曲线特征进行分类统计,按照砂体对应的自然伽玛曲线形态特征以及砂泥岩界面处自然伽玛曲线的变化特征,划分出了须四下亚段主要沉积微相测井相类型,并建立起新场须四下亚段岩电转换模型。利用岩电模型结合岩屑资料分析无取芯段的沉积微相,由此实现对每口井须四段单井沉积微相分析。

3.3 沉积微相特征

新场须四下亚段位于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前缘亚相带,由于距物源近,以发育滞留沉积的砾质河道为特色,研究区北部、中部储层沉积微相以三角洲平原砾质、砂砾质以及砂质分流河道为主,而往南以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河口坝、远砂坝沉积微相为主(见图8)。其中河道据其岩性可细分为砾质河道、砂砾质河道和砂质河道。纵向上,下亚段底部主要沉积微相为砾质河道和砂质河道,部分井区沉积水下河口砂坝微相;中部沉积微相以砾质河道和砂砾质河道为主;上部沉积微相以砾质河道为主(见图9)。

图8 新场须四气藏下亚段平面沉积微相展布图

图9 新场须四气藏下亚段连井沉积微相展布图

3.4 沉积微相综合评价

在对须四套下亚段砂层组或单砂体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各井测试结果,对各井获工业气流的井段(以单层测试为主)的沉积微相类别进行统计,须四下亚段有利的微相为砂砾质河道沉积微相。

4 结论

须四下亚段砂砾岩互层沉积、岩性变化快、砂体厚度大,可划分为三套砂组、6套小层砂体。

须四下亚段位于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前缘亚相带,以发育滞留沉积的砾质河道为特色。含气性与储层储集性与沉积微相类型相关,下亚段则以砾质河道向砂质河道过渡微相最优。

[1]张有江,叶泰然.新场须二构造演化、裂缝表征及展布规律研究[R].中石化股份公司西南分公司研究院,2009.

[2]杨克明.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模式探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6):786-793.

[3]吕正祥,朱宏权.川西须家河组成藏主控因素与分布预测[R].中石化股份公司西南分公司研究院,2010.

[4]唐立章,张贵生,张晓鹏,等.川西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成藏主控因素[J].天然气工业,2004,23(9):5-7.

[5]王金琪.川西致密须家河组气藏再认识[J].天然气工业2002,22(2):1-6.

[6]常景慧,冉琦,黄天俊,等.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四段地震相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天然气工业,2012,32(3): 38-41.

[7]徐国盛,刘树根.四川盆地天然气成藏动力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

[8]刘四兵,沈忠民,吕正祥,等.四川新场地区须四段相对优质储层特征及孔隙演化[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1(4):428-436.

[9]肖开华,冯动军,李秀鹏.川西新场须四段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喉与可动流体变化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2014,1.

[10]林煜,吴胜和,徐樟有,等.川西丰谷构造须家河组四段钙屑砂岩优质储层控制因素[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3,23(4): 691-699.

[11]杨映涛,张世华,林小兵,等.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四段储层特征及评价[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26(3):11-14

[12]邓鸿斌,文龙,张向阳,等.川西地区GJC构造须四下亚段的储集特征[J].天然气工业,2005,25(增刊A):54-56.

[13]赖锦,王贵文,郑懿琼,等.金秋区块须四段储层成岩相及测井识别[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13,35(5):41-49.

[14]王明飞,屈大鹏,肖伟,等.四川盆地元坝中部断褶带须四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J].岩性油气藏,2014.26(4):97-102.

[15]赖锦,王贵文,王书男,等.川中蓬莱地区须二段和须四段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J].中国地质,2013, 40(3):927-938.

Description of the new field should be looked fine submember sedimentary facies

According to hig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sedimentary features, the new field should be looked subsegment can be divided into TX48, TX49, TX410 three sand group. Mainly coarse clastic braided river delta deposit, which the conglomerate, conglomerate belongs to super tight reservoir sandstone reservoirs mainly dense, crack gas production shall communicate the main provider of sandstone reservoir space but not fracture development, and development conglomerate. Therefore,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 and distributary channel microfacies indescribable favorable reservoir, to be refined micro phase. According sedimentary structures, lithologic, electricity and other identification, will be divided into gravelly, sandy and gravelly and sandy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 microfacies, mouth bar, distal bar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Fine characterization by geophysical techniques, revealed the study area in northern and central reservoir sedimentary facies delta plain gravelly, sandy and gravelly and sandy main distributary channel, mouth bar and south to delta front, much sand dam sedimentary micro facies, refin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law of reservoir, can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follow-up studies and reservoir evaluation of reservoir properties of reservoir.

The new field; Xujiahe; sedimentary facies; tight reservoir; fracture

TE1

A

1008-1151(2015)05-0035-04

2015-04-10

李佳阳,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开发处工程师。

猜你喜欢
砂组新场亚段
美丽的新场古镇
爱情永恒(组诗)
KL油田沙三下亚段混合沉积特征及演化
赵凹油田安棚区沉积微相研究
大战将军山
断砂耦合对阿尔伯特凹陷北部转换带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
只说困难和问题的座谈会
中国扶贫(2015年8期)2015-05-18 18:36:00
歧口凹陷西南缘沙一下亚段碳酸盐岩沉积模式
锦州20-2N构造东营组二下亚段浊积体系特征研究
潜江凹陷潜四下亚段油气运聚特征
断块油气田(2012年5期)2012-03-25 09:5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