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凹油田安棚区沉积微相研究

2017-04-17 02:17:08*黄
当代化工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砂组伽马泥质

*黄 皖

(长江大学 湖北 430100)

1.前言

赵凹油田为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前姚庄鼻状构造。安棚主体区位于其东南部。该区主要储层为扇三角洲砂体,安棚东南区储层明显受盆缘断裂控制,构成了多源汇聚、短距离搬运和快速沉积等特征,垂向上多套储层叠置的特点。

2.区域背景

泌阳凹陷的形成主要受北西向的栗园—唐河断裂和北东向的栗园—泌阳断裂的控制,深凹陷位于东南部边界断裂交汇处的内侧,基底最大埋深达8000m以上,地层向凹陷北部逐渐抬高,形成南深北浅的箕状凹陷。本次研究区位于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中央前姚庄鼻状构造,西邻双河鼻状构造,东部与中部深凹带相邻,南部为盆地边界大断裂,赵凹油田安棚东南区位于泌阳凹陷前姚庄鼻状构造的西南翼。

3.沉积相的展布

(1)单井分析

基于各种相标志研究为重点解剖和布控研究区沉积相纵向演化和平面上的分布规律,依据在沉积体系中离于源远近,选择了1口代表井进行了单井的测井沉积相的分析。

安2023井单井相分析

安2023井亲近物源,该区沉积相总的特点是:水下分流河道发育,水下分流河道与河道间泥岩间互,远砂坝及席状砂不发育。沉积相的纵向展布如下所示:

H3I1砂组:自然伽马和泥质含量曲线均是漏斗形-箱形组合特征,顶部突变,中上部是分流河道沉积,下部是前缘泥-席状砂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厚度占地层厚度的70%。H3I2砂组:自然伽马和泥质含量曲线均为箱形组合特征,顶底部突变,中上部是分流河道沉积,下部是分流河道间泥-与溢岸砂等厚互层沉积,水下分流河道的沉积厚度占地层厚度的80%。H3I3砂组:上部自然伽马和泥质含量曲线都是箱形组合特征,为分流河道沉积。中下部是中薄层前缘泥夹席状砂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厚度占地层的厚度25%。H3I4砂组:自然伽马和泥质含量曲线都是漏斗形-箱形组合特征,顶部突变,中上部是分流河道沉积,下部是分流河道间-河口砂坝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厚度占地层的厚度75%。H3I5砂组:自然伽马与泥质含量曲线都是漏斗形-箱形组合特征,顶部突变,中上部为远端砂坝-席状砂沉积,下部是席状砂沉积。H3I6砂组:自然伽马和泥质含量曲线都是箱形组合特征,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占地层的厚度的90%。H3Ⅱ1砂组:自然伽马与泥质含量曲线都是强齿化漏斗形-箱形组合特征。上部是分流河道沉积,下部是河口砂坝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占地层厚度的50%。H3Ⅱ2砂组:自然伽马和泥质含量曲线都是强齿化箱形组合特征,是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占地层是厚度90%。H3Ⅱ3砂组:自然伽马和泥质含量曲线都是强齿化漏斗形-箱形组合特征。上部为分流河道沉积,下部是前缘泥与席状砂互层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占地层的厚度的70%。H3Ⅱ4砂组:自然电位平缓,自然伽马和泥质含量曲线都是强齿化漏斗形组合曲线特征,顶部突变,下部渐进。上部为远端砂坝沉积,下部是前缘泥与席状砂互层沉积。H3Ⅱ5砂组:自然电位平缓,自然伽马和泥质含量曲线都是强齿化漏斗形组合曲线特征的,顶部突变,下部渐变,是远端砂坝沉积。H3Ⅱ6砂组:由两个旋回组成,上部旋回自然伽马与泥质含量曲线都是强齿化漏斗形组合特征,为河口砂坝沉积;下部旋回自然伽马与泥质含量曲线都是弱齿化箱形组合特征,为分流河道沉积;底部是分流河道泥岩夹溢岸砂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占地层的厚度的40%。H3Ⅱ7砂组:自然伽马与泥质含量曲线都是强齿化漏斗形-箱形组合特征,顶部突变,下部渐进。上部是分流河道沉积,下部是河口砂坝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占地层的厚度的70%。H3Ⅱ8砂组:由两个旋回组成,上部旋回自然伽马与泥质含量曲线都是强齿化漏斗形组合特征,是远端砂坝-前缘席状砂沉积;下部旋回自然伽马与泥质含量曲线都是强齿化漏斗形组合特征,是河口砂坝沉积。H3Ⅱ9砂组:自然伽马与泥质含量曲线都是强齿化箱形组合特征。是分流河道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占地层的厚度的95%。H3Ⅲ1砂组:自然伽马与泥质含量曲线都是强齿化曲线特征,是浅湖泥-浅湖砂沉积。H3Ⅲ2砂组:是由4个逆旋回组成,每个旋回自然伽马与泥质含量曲线都是齿化漏斗形组合特征,是远端砂坝-前缘席状砂沉积。H3Ⅳ1砂组:自然伽马与泥质含量曲线都是强齿化箱形组合特征,顶底部突变,是分流河道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占地层的厚度的95%。H3Ⅳ2砂组:自然伽马与泥质含量曲线都是强齿化箱形组合特征,顶底部突变,是分流河道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占地层的厚度的90%。H3Ⅳ3砂组:上部,自然伽马与泥质含量曲线都是强齿化高伽马与高泥质含量组合特征,是前扇三角洲泥、前缘泥夹薄层席状砂沉积;下部,自然伽马与泥质含量曲线均为齿化漏斗形组合特征,是远端砂坝-前缘席状砂沉积。H3Ⅳ4砂组:自然电位平直,自然伽马与泥质含量曲线都是强齿化高伽马与高泥质含量组合特征。是浅湖泥夹浅湖砂或者前缘泥夹前缘砂沉积。H3Ⅳ5砂组:自然电位平直,自然伽马与泥质含量曲线都是强齿化高伽马与高泥质含量组合特征。是浅湖泥夹浅湖砂或者前缘泥夹前缘砂沉积。

图1 安2023单井相分析综合图

(2)剖面相分析

因为要查明研究区沉积相的纵向展布,所以完成了7条剖面的沉积相分析,下面主要是描述H8与Z5剖面。

①H8剖面(横8剖面)

此剖面分流河道发育,分流河道相占据剖面相的60%;其次的是分流河道间和前缘泥岩相;席状砂和浅湖砂不发育。在纵向上,沉积微相发育拥有良好的旋回性。

H3Ⅳ8-4砂组以分流河道与分流河道间沉积为主,从南东泌73井向北西安2023井,其分流河道沉积逐步减少,浅湖与分流河道间泥岩逐步增多,席状砂岩与浅湖砂岩不发育。

H3Ⅳ4-1砂组总体上表现出逆旋回特征,中上部主要为分流河道与分流河道间沉积,从下部H3Ⅳ4砂组上部到H3Ⅳ3砂组下部,发育浅湖泥与浅湖砂沉积。H3Ⅳ2-1砂组从南东泌73井向北西安2023井分布,分流河道沉积厚度显著增大,席状砂岩与浅湖砂岩不发育。H3Ⅳ3砂组从南东泌73井向北西安2023井分布,表现为分流河道相向浅湖相渐进。

H3Ⅲ油组大体上表现为正旋回特征,H3Ⅲ2砂组主要为分流河道沉积,上部渐进为前缘泥至席状砂沉积;H3Ⅲ1砂组主要为浅湖相沉积,发育浅湖泥与浅湖砂沉积。

H3Ⅱ油组大体上表现为H3Ⅱ9-4砂组和H3Ⅱ4-1砂组两个逆旋回。

H3Ⅱ9-4砂组主要为分流河道沉积。表现为来自沉积物源方向不同的三个朵状体沉积。H3Ⅱ9-8砂组自下向上表现为进积特征,从北西安2023井向南东泌73井进积,砂岩厚度减小,分流河道向浅湖泥渐进。H3Ⅱ7砂组自下向上表现为进积特征,从北西安2023井向南东泌73井进积,砂岩厚度减小,同分流河道向浅湖泥渐进。H3Ⅱ6-5砂组自下向上表现为进积到退积特征,从南东泌73井向北西安2023井,分流河道砂岩厚度减小,到H3Ⅱ5砂组变成为席状砂沉积。

H3Ⅱ4-1砂组总体上表现出进积特征。H3Ⅱ4砂组为浅湖沉积,发育浅湖砂与浅湖泥岩微相,H3Ⅱ3-1砂组总体上为分流河道沉积,自下下向上,砂岩厚度减小。

H3Ⅰ油组总体上表现出进积特征。但由于其沉积物源方向的变化,不同层位朵状体表在剖面上出现了不同的变化特征。

对比横4剖面、横1剖面,沉积旋回的总的变化特征基本相似,但从横8剖面到横1剖面,沉积相的变化依次是:河道砂厚度变小、占地层厚度百分比降小,席状砂和浅湖砂含量增大。

②Z5剖面(纵5剖面)

此剖面从南西向北东展布,南西段分流河道发育,北东段浅湖相与前缘席状砂发育。纵向上,沉积微相的发育具有很好的旋回性。

H3Ⅳ油组表现出两旋回特征。H3Ⅳ8-6砂组表现出逆旋回的特征,主要以分流河道和分流河道间沉积。H3Ⅳ5-1砂组总体上表现为逆旋回的特征,H3Ⅳ6-3砂组发育有浅湖泥夹浅湖砂的沉积。H3Ⅳ2-1砂组表现为正旋回特征,主要以分流河道和分流河道间沉积为主,自南西泌116井至北东安25井,分流河道沉积厚度明显减薄,向席状砂和浅湖相渐进。

Z2剖面和Z5剖面的对比表明,沉积旋回特征相似,沉积相展布也是从南西向北东,沉积微相是由分流河道微相向浅湖相渐渐过渡。

4.结论

(1)H3Ⅰ-Ⅳ油组总体上发生了四次中短期的旋回变化。每个旋回的下降半旋回都表现为逆旋回,以前积(进积)为主要特征。上升半旋回都表现为正旋回,以退积为特征。

(2)在板状地层体中,储层的建筑结构是被反S形前积体叠置而成。解剖H3Ⅱ65-7小层和H3Ⅱ7砂组后,得出板状地层是由前积体构成,每个前积体呈反S形,由物源方向至盆地方向的沉积相展布是: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席状砂-浅湖砂。

•【参考文献】

[1]樊中海,杨振峰等.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在扇三角洲体系储层精细对比中的应用——以泌阳凹陷赵凹油田为例.地质科技情报,2005,24(2):33-38.

猜你喜欢
砂组伽马泥质
“拉索”精确测量最亮伽马暴
军事文摘(2024年4期)2024-03-19 09:40:02
宇宙中最剧烈的爆发:伽马暴
军事文摘(2023年18期)2023-10-31 08:11:44
濮城油田S3S5-10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石油研究(2019年14期)2019-12-28 06:58:33
Understanding Gamma 充分理解伽马
断砂耦合对阿尔伯特凹陷北部转换带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
某泵站厂房泥质粉砂岩地基固结沉降有限元分析
不同泥质配比条件下剩余污泥的深度减容研究
环境科技(2015年5期)2015-11-08 12:08:58
高升油田泥质细粉砂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随钻伽马能谱仪在录井中的应用研究
河南科技(2014年10期)2014-02-27 14:09:08
泥质粉砂岩路基填料改良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