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仪当从真心出

2015-11-22 03:14汪孝杰
中国青年 2015年4期
关键词:威仪文子臣子

文/汪孝杰

威仪当从真心出

文/汪孝杰

真正能够使人敬畏的,不是外在的威猛,而是内在的正义凛然;真正能够让人心仪的,不是表面的亲热,而是内心的仁爱慈悲……

无论古今中外,尊卑男女,都会注意自身形象。为官之人,更重威仪。

那么什么是威仪,什么是执政者应该具备的威仪呢?时时处处都正襟危坐、不苟言笑就是威仪?见人就行礼、遇事就端身就是威仪?是不是只在台面上才讲威仪、生活中就不讲威仪?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群书治要》卷五《春秋左氏传》(中)里关于威仪的一段记载和议论吧。

这段记载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卫襄公在楚国时,北宫文子见到楚令尹围的言谈举止,对卫襄公说:“令尹很像国君了,但他另有野心。虽然野心能成,但不能善终。”卫襄公说:“你怎么知道?”北宫文子说:“《诗》说:‘言谈举止恭敬谨慎,是百姓的准则。’令尹并无这样的威仪,百姓就没有准则。不能作为百姓准则的人居于百姓之上,就不能善终。”

卫襄公问:“那什么叫威仪?”

北宫文子回答说:“有威严而使人敬畏叫做威,有仪表能让人仿效叫做仪。国君有国君的威仪,他的臣子敬畏而爱戴他,把他作为准则而仿效他,所以能保有他的国家,让他的好名声长传于世。臣子有臣子的威仪,他的下属敬畏而爱护他,所以能保住他的官职,保护他的家族,使家庭和顺。以此类推,都是这样,就能上下团结。

有威仪者,大国害怕他的力量,小国怀念他的恩德。

《周书》列举文王的德行,说“君子在位可畏,施舍可爱,进退可度,周旋可则,容止可观,作事可法,德行可像,声气可乐,动作有文,言语有章,以临其下,谓之有威仪也。”大意是说,君子在位时让人敬畏,施惠于人让人爱戴,进退可以作为法度,与人交往自然得体,仪容举止足以观赏,待人处事值得仿效,道德品行堪称榜样,声音气度让人高兴,动作斯文典雅,说话条理分明,用这些来对待下属,这就叫做有威仪。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威仪,尤其是作为领导者的威仪并非小事,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到家族乃至国家的前途命运。而执政者的威仪,既与他所处的地位有关,又与他的整体修养有关,尤其是德行修养,外化为言谈举止的风度,待人接物的态度。

心地灵明的人,甚至可以通过对其外在威仪的观察,预测他的前途命运。如果只从外在事相上去故作威仪,或许能够蒙蔽一些人,终究瞒不过那些心明眼亮的人。

是君子,重慎独。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个人可能在言辞中处处粉饰自我,但其品行终究会在行动中暴露出来。”

真正能够使人敬畏的,不是外在的威猛,而是内在的正义凛然;真正能够让人心仪的,不是表面的亲热,而是内心的仁爱慈悲;真正可以感动人心的,不是言语的动听,而是行为的真诚无私。为官威仪事非小,威仪当从真心出。

责任编辑:陈敏

猜你喜欢
威仪文子臣子
由“上”至“下”:两周“威仪”嬗变
浅谈中唐诗歌中屈原的“臣子”形象
文子
两周社会崇尚威仪之风的兴衰及其观念之演进
品貌与人格:《诗经》“威仪”政治话语研究
《诗经》威仪观探究
简本《文子》与黄老道家思想体系的构建
臣子与飞蛾
臣子与飞蛾
十五年来《文子》思想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