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胧文
电影艺术在相关电影制作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画面和音响艺术的结合,是一门综合性的视觉艺术形式,契合了人类视听感官体验相互配合的生理性特点。世界上第一部电影出现时,是没有声音的,在经历了乐队现场伴奏之后,1927年《爵士歌王》的出现才终结了无声电影时代,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电影艺术视听的合二为一。
音响、音乐和语言,是电影声音的组成要素,并且其中的音乐在视听合一的艺术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成为了电影艺术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细致地讲,我们还可以将电影音乐分为两部分:器乐和声乐,它们在电影叙事的过程中与电影的其他元素相结合,起到了一种潜移默化式的影响作用,对于影片中人物情感的抒发、氛围的渲染、情节的推进和电影节奏的把握都有很大影响。[1]电影音乐作为音乐艺术的一种特殊体裁,与其他独立的音乐形式有着较大的不同,在其创作和演奏中不仅要考虑到自身乐律的特性是否具有美感,还要考虑到与画面的融入是否和谐,这就对其艺术性和配合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竟,作为电影的有机组成部分,电影音乐要实现与电影画面播放的同步、和谐,才能做到电影艺术上的完美。
电影是由影像和声音构成的综合性艺术形式,这是从电影存在方式和感受方式的角度来说的,这种综合性的艺术特征决定了电影在空间与时间相结合方面的与生俱来。时空的结合在无声电影时期主要通过在镜头组接的时间过程中实现不同构图空间的转换,而在进入有声电影时期之后,听觉感官体验在电影创作和欣赏中的加入更加丰富了电影对时空的表现手段,在光波和声波共同作用于观众的基础上,这种音画统一的结合实现了电影审美趣味的展现。[2]随着有声电影统治地位的确立,声音与画面的融入彻底颠覆了无声电影的美学观念,电影艺术也顺理成章被认为是视听艺术的综合。上个世纪70年代时起,画面和声音作为电影艺术中基本的构成元素已经实现了关系的新发展,成为了一个统一体,在电影荧幕上共同推动着时空关系和故事情节的构建和发展。声音和画面的关系也被重新定义,从原来“画主音辅”的观念变为“画音统一”的综合体。但是,直到今天依然存在着较多宣扬“视觉为主”论的电影工作者,并使他们对电影音乐的认识仍停留在服务和辅助地位的阶段,使电影音乐的地位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仆从艺术”论的影响仍然可以看到,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影的创作。
电影作为视听艺术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其中的视觉和听觉元素在统一中实现了相互补充和渗透,在统和中产生了新的意义。这种联系的紧密就是音乐的独立性降低,使其必须在和电影画面结合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身意义的升华,共同完成电影情节的叙述。电影的画面视觉性信息和特点已经融入到了电影音乐中的听觉性系统中,因此也就使电影音乐获得除了时间性之外的空间感受,这也是其与纯音乐形式只有时间性的根本性区别。
时空结合、音画统一是电影存在的本体特征,在结合和统一的过程中塑造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故事的发展,表达了思想理念。电影的这种本体性特征在迎合人类生理特性的同时,反过来又欣赏着的审美方式,这种视听媒介的结合,使观众必须动用听觉和视觉感官的功能才能使得声光波同时被接受,而完成对电影艺术的欣赏。[3]电影中时空结合的艺术形式融合了音乐与画面的冲突,是电影的本体特征,决定了电影音乐的欣赏的视听统一和音画统一。在这种音画、视听的结合中,电影音乐也被认为是与画面并重的存在要素,只有在两者的相互融合中才能在传统音乐欣赏模式之外发现不一样的体验和审美趣味。
在电影音乐的欣赏中,视听的统一是其最主要的一个特点,观众是在镜头的呈现中实现的,在音乐欣赏的同时,电影画面也共存于同一时空,在视听合一的过程中彼此强化着感官体验和影片效果。单单就此而论,电影音乐已经脱离了音乐欣赏的一般审美方式,视觉和听觉感官对于外界信息的共时接受使欣赏着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感受和理解,大脑最终获得的就是在同时对视觉和听觉进行处理后的一个混合体,并将画面结构和音乐韵律所传递的意义进行结合而形成了一个综合了视听体验的意义综合体。在这种审美方式的影响下,电影音乐的欣赏实际上时对电影时空、音画和视听统一的整体理解和感受。改变了单纯音乐欣赏在空间上的局限性,将视觉的信息融入到听觉的感受中,最终在观众的脑中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视听艺术形象。
电影是一种综合性的视听艺术,在电影中可以发现其对文学、建筑、戏剧、音乐等各种传统艺术形式的吸收和借鉴,并在这种借鉴过程中使人们开始思考电影艺术的本质的内涵和外延。如早期电影的创作是和戏剧的艺术形式紧密相连的,吸收和借鉴了大量的舞台戏剧经验,并被认为是舞台戏剧的衍生物。电影音乐在早期的发展过程中也经历过类似的过程,早期电影音乐多未进行独立的创作,很多配乐就是对现有音乐作品的挪用和改编,有很多配乐还直接引用歌剧中的作品。所以这就导致在电影音乐发展的起始阶段其被认为是歌剧、舞台剧、话剧等戏剧音乐的一种延伸。以电影《不能说的秘密》为例,主角最后为了找寻失踪的恋人,来到古老的钢琴房中,在即将倒塌的房间中弹奏周杰伦同名创作的曲子《不能说的秘密》,钢琴房的塌陷和曲子形成了内在和外在的统一,在这个时候也极大的体现了电影视觉艺术和音乐艺术的结合。
当电影音乐随着电影的发展而成为电影综合性艺术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时,其表现形式形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视听合一、音画统一就是其中最显著的一点,但是电影音乐在这个过程中保仍然持着自身原本的音乐特性和基本规律,而对于电影音乐性质的理解和改变的讨论,则需要对电影音乐的电影化问题做一番讨论。
和其他传统艺术相比,电影是一门新兴的艺术形式,但在其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吸收和借鉴着其他艺术形式的优点,并将它们融入到自己的艺术创造中,为自己生命力的繁盛不断注入新的能量。在考虑电影的本质时首先应该从其时空结合的特点入手,它在吸收其他艺术特质的基础上,实现了转化,并将其作为这一视听媒介的重要组成元素,而不是简单的进行堆砌。在电影艺术所包含的众多元素中,单个的元素是不具有结构意义的,也就是说只有在整体优化组合的互动过程中它才能实现自己最大的意义,并且这个意义要优于其单独存在的意义。[4]当各种艺术元素被吸收至电影中起,它自身所具有的美学意义和审美机构就遭到了冲击甚至解体,但是在各元素互动的过程中,冲击和碰撞并没有完全消解掉各个传统艺术形式自身特有的艺术规律性,反而在此之外获得了新的艺术形式,又在电影艺术综合体中重构了新的美学意义,并获得和发展了更加旺盛的生命力,而且这个结构解体和重组的过程是和电影美学原则的建构融为一体的。以《菊次郎的夏天》为例,久石让为这部片子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为主的背景音乐,那首《菊次郎的夏天》或舒缓或急促,极大的提升了影片的艺术享受。影片是一个发生在夏天的阳光的故事,作为一部轻公路片,钢琴音乐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影片的艺术质量,让故事变得生动有趣。这个时候的钢琴音乐成为专门服务于电影的角色,音乐的几次变调和故事相得益彰,每一个音符都好像敲击着观众的心灵,这种耐人寻味的艺术感觉也让故事内涵获得了升华,极大地提高了片子的艺术品位。各种艺术元素在碰撞中实现了新的融合发展,并且使电影的艺术变现形式得以完善,否定了电影“杂种”论的荒谬观点。
所以在电影发展的过程中,其将那些传统的艺术要素吸收入自身的同时,也将这些非电影的事物变成了电影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个融入的过程中,无论原本的传统艺术形式在电影中起到何种作用,它都要落入电影时空结合的架构中,并在这个塑造成形的融合过程中实现各元素的“电影化”。
在这个“电影化”的融合过程中,一切因素的进入都避免不了该命运的影响。所以当音乐进入电影中时,在这个规律的影响下,其自身原有的规律性和美学意义也发生了变化,在融入电影艺术的过程中产生了电影音乐的形式。就电影音乐而言它是音乐“电影化”的产物,并且保留了作为音乐艺术时特有的规律形式和艺术特性,但是当其被引入到电影艺术中后,它就在构造电影艺术的同时汲取了电影艺术的特性而产生了新的审美意义。这时,音乐的变化已经非常明显,它被电影艺术本身和其他艺术元素的共同冲击下,消解为零散的各种材料,同时在电影艺术原则的指导下,开始使各种不等同的艺术元素进入音乐当中对音乐的审美形式进行重构,最终就形成了电影音乐的形式。这种音乐形式是传统音乐与电影艺术整体的结合,在融合中发展了自己的审美内涵和外延。电影《无极》主题是爱而生的渴望,煽情、婉约是爱情音乐的主旋律。从《无极》的主题音乐,可以感受到最纯净的爱。柔弱的月光之下,平静的湖水,艳丽的海棠花,当笛声响起,向观众表明这是段纯净的爱情。这段音乐中融合了民族音乐的蒙古乐,蒙古乐的特点是高亢悠扬,电影的主题音乐初听纯净唯美,但是仔细欣赏却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些许哀伤。通过电影主题音乐似乎已经看到了主角波折的命运。主题音乐高低起伏,悠远幽深。音乐响起,心灵清净,人生选择似乎已经明了,电影的主题音乐完美的表达了电影名字“无极”。 在昆仑奴选择跳崖的音乐伴奏《巨瀑》中,昆仑对倾城的爱,是最原始的,纯净的。为了保护倾城,他不惜一死,古筝的声音表现出了昆仑奴内心一种平静,为了心爱的人死又何妨。音乐具有描绘性,音乐的描绘往往与角色的心情相配,在电影场景“雪国”的音乐中,忧伤、凄凉是音乐的主要特点,这与当时昆仑奴的心情密切相关,家族被灭,国破家亡,看到雪国壮丽的景色,自己茕茕孑立,这真是人生最大悲哀。
由上可知,电影音乐的艺术特性是由传统音乐形式和其他艺术元素的共同影响下产生的,并和诸多的艺术元素统一于电影艺术中,这就为讨论电影音乐的性质提供了方向。电影音乐与电影艺术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不能脱离电影艺术而独立存在,因为在这个脱离的过程中其就不再被称为是电影音乐,而只能被当做纯音乐的形式。电影音乐在拥有纯音乐艺术规律的基础上,综合了电影艺术本身的审美方式,在视听结合中实现了对作品的整体感受和理解,这也是观众在电影欣赏过程中往往会忽视电影音乐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在这个过程中电影音乐实现了和电影艺术的融合,人们是在视听统一于音画合一的基础上来理解电影艺术的整体的,因为在动态电影欣赏的过程,人们并未将电影音乐独立出来,所以才在很多情况下未能感觉到电影音乐的存在。
电影音乐艺术的出现和发展是在音乐“电影化”的基础上实现的,并在这个过程中吸收了电影艺术的本体特性,实现了其自身审美方式的视听合一和音画统一。它不仅在内涵上具备了传统音乐形式不具备的空间特性,而且在审美方式上也结合了视听感官的共时进行,这是音乐艺术上的一个新发展,并且造就了电影音乐在电影艺术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可以看出,电影音乐的特性就是在审美方式上的视听合一与音画统一,并且在这种特拓展了自身的审美意义。
[1]侯燕.音画统一与视听合一——电影音乐特性研究[J].中國音樂學,2007(1):105-111.
[2]侯燕.音画统一与视听合一[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
[3]彭芳.浅议音乐在王家卫电影中的运用[J].电影评介,2009(19):18-19.
[4]张红霞.浅谈电影音乐的艺术审美与处理手法[J].电影评介,2007(15):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