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惠 吴继霞
在中国,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社会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预计到2015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约占总人口的16%;2020年达到2.43亿,约占总人口的18%。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发生急骤变化,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及主观幸福感状况如何?社会养老已经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那么,这个倍受社会共同关注的当事人——老年人自身有什么资源可以挖掘的吗?这就是本文要提到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心理资本。
1、何为心理资本
心理资本一词自出现以来,其概念和内涵在不断的发展、丰富。心理资本最早出现于经济学和组织学的范畴中,由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GoldSmiths(1998)提出。他从传统的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的角度,提出心理资本是指员工的知识技能、自我觉知、自尊、性格等等,以及对工作动机、态度、绩效等产生影响。换言之,心理资本是企业除了财力、人力、社会三大资本以外的第四大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
21世纪初,积极心理学兴起,相关理论被应用到组织行为学领域,心理资本的内容也得到了丰富和整合,这才使其真正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概念。虽然如此,对于心理资本的概念如何界定还是没有统一的定论,但目前对它的认识已经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对心理资本的概念以及内涵主要有三种取向:第一,特质论。认为心理资本是一种内在特质,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甚至有学者认为它的内容就是人格特质(Letcher,2004);第二,状态论。即认为心理资本是一种有多方面因素共同组成的综合心理状态,例如自我、工作、人生信念、伦理、态度和认知的综合等(Tettegah,2002);第三,综合论。即综合特质论和状态论两者的观点,认为心理资本既被可以开发、被管理,也是具备相对持久和稳定的特征。如,自我效能、乐观、坚韧、希望等(Luthans,2007)。目前来说,综合论是一种正在发展的新的研究观点、研究取向,并且为多数的研究者所接受。
总体而言,心理资本就是一种积极的核心资源,可以对组织、社会产生影响,并且是可以被开发的积极力量,具有深远的价值和意义。对个人而言,心理资本是贮藏在我们心灵深处一股永不衰竭的力量,是实现人生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近年来,我国学者在东方文化的背景下,对心理资本也进行了本土文化的研究和考量,发现其构成内容存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文化重视个体的独立性,个人的价值实现,而东方文化以儒家、道家、佛理为基础,更重视整体性,强调相互关系与和谐。因此本土化的心理资本内涵也较国外的四维理论更倾向于表现出“互依性”和“人际性”,心理资本包括人际型心理资本和事务型心理资本,人际型心理资本包括了包容宽恕、感恩奉献、谦虚诚恳和尊敬礼让;事务型心理资本则包括了奋发进取、坚韧顽强、乐观希望和勇敢自信。心理资本的存在不仅仅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在内容上也具有不同文化之间的区别。
石惠(2013)关于我国老年人心理资本的定义为:能够促进老年人在生活中的积极行为,并且具备可开发性、可测量以及相对稳定性的积极心理因素。我国老年人心理资本,包括了自我实现、诚信稳重、坚韧顽强、感恩奉献、豁达包容、乐天知命六个维度。
2、心理资本的效用
心理资本是可以被开发、管理,也是具备相对持久和稳定的特征的。也就是说,对于个人和组织而言它都是资源。
在心理资本最先被提出的组织学领域,大量的研究都表明,组织运行效率与心理资本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员工心理资本越高,那么工作的绩效、工作的满意度、归属感、组织公民行为等都会越高,而缺勤率、离职率也会越低。而将背景视角放置于日常生活中,心理资本将与其发生怎样的关系呢?
研究发现,心理资本水平低的大学生,对于生活的满意感、学习的探索性、明显低于心理资本水平较高的同学,后者在学习生活中能更好地适应,表现出更多的活力并更易获得愉悦感、满足感;一项针对大型企业员工的心理资本测试发现,心理资本水平的高低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并且长期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资本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也逐步增加。
已有的调查研究,不管是怎么样的划分标准,例如,学生、老师、护士、医生、企业员工、管理层等等,都在验证同一个结果 :心理资本水平的高低不仅可以直接预测其工作的质量,也极大地影响其身心健康水平和幸福感的高低。
刘连龙等(2014)考察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与心理资本关系时发现,心理资本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具有很强的预测作用,心理资本水平越高,其主观幸福感越强;心理资本在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增益过程中起主效应作用。
综上所述,要想有效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开发和提升老年人的心理资本(希望、乐观、坚韧性等)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3、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老年是人生的晚年阶段,拥有一个健康幸福的老年生活是老年人、亲人朋友、社会的共同希望,养老的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个人因素和外界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了老年人独特的心理特征,同时调查也发现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有报道称85%的老年人或多或少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7%的人有焦虑、抑郁的心理障碍;10%—23%的老年人存在各种各样不良的情绪;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等也很可能是由心理问题而产生的心身疾病。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也是影响老年人生活品质和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不可避免地出现免疫力下降,躯体各方面的疾病增加,大脑功能发生改变,中枢神经系统递质的合成和代谢减弱,导致感觉能力降低,意識性差,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
其次,人步入老年之后,会更多的面对衰老、疾病、死亡的议题,这时出于本能的反应老年人易产生害怕、抑郁、抗拒的心态,当自己亲身经历或者周围的人发生变故时,老人的内心会感受到强烈的冲击,由此而产生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反应,让其感到不适。
再次,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向于家庭结构小型化,而实际情况则是子女由于种种原因不在父母身边,形成了大量的空巢家庭,子女感情纽带、慰藉照顾老人的作用大大削弱,缺乏子女的照料和关心,老年人更易感到无助和孤独,形成“空巢综合征”。研究显示非空巢家庭的老人较空巢家庭的老人,身体健康状况和幸福感要高(孟苏,2014);此外,作为老年人生活中极其重要的角色——老伴,他(她)的丧失可能会给老年人带来极大的痛苦感,孤独感,这甚至是致命的。
最后,退休是大部分老年人要经历的过程,而这也只是他们的社会角色和关系发生变化的缩影。从忙碌到无所事事,从受人关注到不被在意,这个适应的阶段分外难熬,很多老年人会体会到强烈的失落感和无价值感,情绪不稳定,常常感受到抑郁、焦躁、失落,甚至还会产生食欲不振、睡眠不佳的状况。
总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由于社会发展的变化和压力,老年人心理亚健康的状况十分普遍,从一个积极的视角去改善老年人的心理状况,才能帮助他们去享受生活,感受幸福。
4、老年人心理资本的干预
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和提高,需要政府、社会、亲人、政策等等众多方面的努力和协调,而我们讨论个体的心理健康则更多地关注如何从个人本身出发,心理资本作为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并且通过有目的性的干预,可以提供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这也许能够为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提升提供一个较好的视角。
关于老年人的心理资本研究发现,其内涵包括了自我实现、诚信稳重、坚韧顽强、豁达包容、感恩奉献、乐天知命六个方面(石惠,2013)。这六个方面不仅展现了老年人心理资本的特点,也为挖掘老年人的积极心理能量,提高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提供了方向。
01 心怀感恩,树立希望
老年人身体机能、社会活动能力下降,工作角色、社会角色发生变化,易产生失落和自我否定的情绪,甚至产生生理方面的不适,形成恶性循环。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变化发生时,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接纳和感恩,悦纳自己,同情与帮助他人,都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因此,首先,欣赏自己的独特之处,认识自己的变化,悦纳自我,胸怀仁心,用感恩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其次,为自己种下良好的、积极的希望种子,激发自己内心的能量和热情,通过制定合适的目标,并保证目标具有可操作性,例如,通过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充实生活内容,开辟“向外”的通道等等,提高与社会的联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02 培养乐观的解释风格和包容的精神
接纳自己、树立希望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而在生活中不可免地会碰到难题和阻碍,会有情绪低落和烦躁。老年人由于丰富的阅历和社会经验,看待事物具有一定的包容性,而良好地激发其乐观的精神和包容的态度,当阻碍出现时,老年人可以更迅速地做出心态上的调整,不至于长时间深陷其中。首先,积极心理学认为,乐观是可以习得的,乐观的人更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为与自己有关的、具有稳定性特征的因素。可以通过案例学习,故事模拟,同辈交流等方式培养乐观的解释风格。其次,形成问题解决式的应对模式。研究表明,乐观包容的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更趋于采用问题解决的应对策略,主动寻求信息,坚强勇敢,而悲观者则易被其困扰,陷入愤怒、无助的情绪中。再次,在生活中为自己增添成功体验。没有良好的体验,任何事情想要保持长久都将变得加倍困难,老年人可以多接触新鲜的事物,从细小的事件中肯定自己,或者通过一些方式获得他人的肯定,体验自我价值实现的愉悦,从而使得乐观和包容的态度能长期保持,促进心理健康良性发展。
03 增强韧性
韧性也就是个人从挫折和失败中复原的能力。如何积累“韧性财富”——社会支持、情绪调节能力。研究表明,获取良好的社会支持不仅是个人能力的表现,其更能使个体在生活中获得更多资源、关注,帮助其在负性事件中能够快的走出来,因此老年人要多地与社会接触,多与他人交流,结识更多的朋友,扩大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碰到压力、困难时,人会自然地表现出情绪状态,而非理性的情绪会表现得尤为强烈,持续事件更长,从而影响老年人的心理状况,甚至影响身体健康,学会良好的情绪控制方法,通过理性的方式调节情绪有助于其整体韧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Goldsmith A H, Darity W, Veum J R.(1998).Cognitive skills,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wages. Review of Black Political Economy, 26:13-22.
Luthans F, Youssef C.(2004).Human, Social and Now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Management: Investing in People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33:151-152.
Luthans F, Youssef CM, Avolio BJ.(2007).Psychological capital.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Synder.(2002).Hopetheory: Rainbows in the mind.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Inquiry.13:249-275.
Seligman M E P.(2002). Authentic happiness. New York: Free Press.
Peterson S, Luthans F.(2002).The positive impact and development of hopeful leaders.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Journal ,24:26~31.
刘连龙 郭薇 刘婷婷 豆建(2014).心理资本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
孟苏.(2012).退休老年人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状态研究,山东大学。
石惠.(2013).老年人心理资本及其与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关系研究,苏州大学。
许敏.(2013).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资本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研究,四川师范大学。
仲理峰.(2007a).心理资本研究评述与展望.心理科学进展,15,482-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