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形象的公共再现与权力争夺:论《王朝的女人·杨贵妃》

2015-11-20 20:59
电影新作 2015年6期
关键词:范冰冰权力文本

唐 苗

女性形象的公共再现与权力争夺:论《王朝的女人·杨贵妃》

唐苗

女性主题电影《王朝的女人·杨贵妃》试图重构杨玉环这一历史人物,其主演范冰冰的公共形象也与文本预设相互映射。研究从文化私下形式的公开和公共文本的私下消费两个方面入手剖析女性形象公共再现与群体之间的权力争夺。结论指出,该电影文本对女性形象的解放倾向无疑是明确的,然而这种以抵抗男性核心的社会结构为出发点,却以获得男性权威的关注为目标的人物设定,是女性形象的公共再现难以摆脱的文化困境。

女性形象公共再现私人领域权力

理查德·约翰生认为,文化生产往往涉及公共化,既私下形式的公开,另一方面,公共文本也在私下里消费或阅读①。新近上映的电影《王朝的女人·杨贵妃》(以下简称为《王朝的女人》)试图重构杨玉环这一女性形象,而其主演范冰冰的公共形象也与电影文本相互映射。本文以该片为案例,来分析女性形象在通过电影文本这一公共渠道进行再现时各社会群体之间的权力争夺,以及这种争夺如何把社会群体封闭在现存的依赖关系之中的。而根据唐宏峰的观点,在当下中国的电影批判格局中,网络影评已成为绝对主体②。网络影评极大地影响了青少年人群对电影的态度和选择。因此本文通过对主流社交媒体,电影评分网以及电影购票APP的数据分析,勾勒出社会群体对这一电影文本的大致印象,文本的网络反馈关键词是马震、无演技、玛丽苏、唯美。而事实上,大量关于本片的评价是未有观看的前提下做出的。因此,本文探讨的是该片的“社会反响”而非局限在“观众反响”。

一、私人文化因素的公开化

文化生产往往由文化资本富有者来主导,而文化资本的符号特性往往会造成文化生产者本身的符号化,关于作者的各种神话被创造出来,他们的符号权力因而得到进一步强化③。《王朝的女人》这一电影文本的生产前后历经6年,两次更名,导演、男主角、合作方多次更迭,而范冰冰作为唯一没有变的主创人员,无疑是这场文化生产的主导者之一。电影文本中带有大量范氏的个人文化因素,这种私下性具体体现在:人物性格、个人身体和个人经验三个方面。

1.品牌化个性的直接植入

近年中国以女性人物为故事中心并获得社会广泛关注的电影并不罕见,如《桃姐》《黄金时代》等,但主演的被关注度远超于角色本身实属首例。在大量的抨击范冰冰的演技的评论中有一种广受支持的说法:范冰冰演的不是杨贵妃,而是她自己。第一个“演”说明没有真实呈现角色,而第二个“演”则是观众潜意识地觉察到那也不是范冰冰真实的自我,而是扮演了她和她的公关团队所期望大众所了解的那个范冰冰。其策略是通过在媒体(包括采访、红毯)不断展现标签化的言行,多部影视作品中相似的人物设定来不断强化范冰冰的个性特征以实现品牌化。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在个性上就是这种品牌形象的直接植入:性格单纯,又巾帼不让须眉,既敢于争取自己的爱情,又舍生取义,心怀天下等。此外,影片唯美的画风和对杨玉环外形的刻画也可以看做是电影主创范冰冰对自身外貌“美”高调展现的个性的投射。

2.身体“美”的无限放大

该片的主打海报就是以杨玉环赤裸的后背,极具女性身体美感的S线条形成对影片内容的隐喻。毫无疑问,杨贵妃就是因其美貌受到帝王宠爱,名留千古,展现美貌原本就应当是这一人物电影的重要内容。而电影中以唐朝服饰为框架刻意展现女性胸部的美,大量特写的脸部镜头配以过度虚化的背景,以及引发热议的裸露激情戏片段却使得影片成为一种身体“美”的广告。身体的表达背后是欲望的表达,而欲望往往意味着对理性的背弃,对中国千百年来礼教文化对身体欲望压抑的对抗。然而,在回答记者关于饱受关注展现男女主角欲望的“马震”片段时,范冰冰的回答却是“心里肮脏的人看到的也是肮脏的事物。”而后正式上映版对这一环节也进行了删减。这反映了范氏在内的主创团队在公共凝视下对展现身体意象价值的不自信,以及对传统观念反叛的不彻底。

3.个人经验与认知的映射

影片从故事情节到台词再到表演,都是一种绝对简单化的为人处世经验。除了剧中宫廷斗争、政治斗争设计的低幼化之外,故事的爱情主线也单纯得脱离了世俗经验。故事伊始,杨玉环在成婚之夜要求寿王承诺只爱她一个人,而后又要求皇帝以一种极为现代化的平等观念追求她。而她只需要保持单纯善良,所有的事情都会迎刃而解,所有的男性主角也都无条件地迎合她。这种玛丽苏式的个人经验是明星根据对大众期望的理解,与大众媒介合谋营造出来的。它满足现实世界无法实现的对财富、权利、爱情以及自我展现的欲望。此外,范冰冰从配角向主角身份转换的影视角色“武月”与她的成名之路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貌美、危险,野心勃勃而又不惜代价去实现自我目标。这一形象曾饱受社会伦理的批判,这也许是为什么在她获得了更多的文化资本后,急切地在一系列影视作品中塑造自己仅凭单纯和努力就获得成功的个人经验。

二、公共文本的私人化

相对于文化生产者,大众拥有的文化资本较少,因此对公共文化产品的私下解读就十分重要,在这一过程中大众生产快感和意义,以表达和促进自身的利益。在新媒体的崛起后,对公共文本的私下解读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首先是新媒体崛起后的私媒文化成为解读文本的基础,其次,偏颇的解读方式被新环境所鼓励。再次,为了对抗而对抗成为重要特征。

1.私媒文化作为解读的基础

公共文本的私人化解读古已有之,然而形成一种族群文化则是在媒介私人化之后才出现的。新媒体与私人生活、情绪、经验关系密切。因此它所提供的体验总是围绕自我主体的想象而展开④。在莱文森看来,新媒体更替旧媒体的后果都是主体对媒介依赖性的自觉增强,最终生产出一个依托这种媒介进行交往和生活的主体自我⑤。然而这种自我往往既缺乏批判性反思能力,也不甚真诚。范冰冰微博粉丝有三千多万,电影上映前公布恋情的单条微博互动量也高达两百多万次。然而,《王朝的女人》在国产电影保护月上映,从7月30日到8月14日累计票房仅为1.32亿⑥。口碑和票房都与其粉丝规模以及在网络平台表现支持程度不符。社交媒体的出现营造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公共领域”。然而,网络媒体在中国十多年的发展并未如大家所愿出现一个理性的公共讨论空间⑦。在微博等社交媒体兴起后,话语权得到最大提升的是低学历、低收入的市民阶层,而不是原本就更易获得媒介资源的高知人群。市民阶层在获得前所未有的话语权后急切想通过表达与精英人群的不同意见来塑造自我。因此在粉丝们在私媒上对范氏的高度关注以及极端化的讨论更多的是为实现自我表达,并未转化为对电影的直接关注。

2.偏颇的私下解读被鼓励

在西方共和主义思想家看来,当个人作为公众发表意见的时候,他不是从自己的利益而是从个人的信仰或良知出发考虑何谓公共利益⑧。然而,上文中提及的私媒文化打破了这种“应然”设想。新媒体给予大众创造私人文化的权力,也造就了描述日常生活的琐碎,情绪代替思考的表达习惯。因此如今即使人们在讨论公共话题时(尤其是在网络平台上),仍然是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基于个人兴趣的选择,并更为强调身体的参与和感性的享受⑨。这也是为什么这部电影中身体与欲望的部分受到广泛讨论。发行方也随波逐流地以“马震”这样低俗的解读来作为营销点。私媒极力鼓励简化、标签式的解读,是以彰显与传统媒体的区别。例如,一些个性点评被主流电影网站和购票软件作为内容概括贴于电影海报下方,赫然取代电影的官方定位。这种个人主观的意见直接影响了大众选择电影,形成对电影的预设态度。而偏颇、极端的私人意见往往更容易获得私媒官方机构的关注,其影响力和价值被不正当的放大。

3.对抗本身成为标签

这种来自私人的对抗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范冰冰以电影中突出女性形象对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思维的对抗,第二个层面是普通大众与文化生产资料富有者的对抗。公共话题往往与国家政治、经济秩序相关,而家庭生活和性基本都是私下的。理查德认为,这种划分“与男性和中产阶级的”利益/兴趣“结构相对应”⑩。电影以一种公共资源的形式来展现一个极其私下领域的主题:一个充满私欲色彩的女性就是对这种二元结构的挑战。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的其他三位美人或“忠”或“义”或“孝”,都符合了儒家文化也是男权文化主导的道德体系。然而一直以“范爷”作为模糊性别标签的范冰冰,在影片中借杨玉环之口,质问逼宫的将军:亡国之罪真的可以推到一个女人身上吗?这是十分典型的现代女权主义的观点,虽然已经不算新的社会思考,但作为面向普通大众的电影是具有原发性意义的,也足以作为整部电影重构历史人物的立足点。但强烈批判这部影片的大众故意忽视了这一点,而指责范冰冰对电影的控制力太强而伤害了艺术性。这种对抗体现的是弱势文化群体希望通过贬低强势的文化资源来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的心理期望。

三、公共再现与私下解读的权力关系

谈到文化再现就不能忽视权力在公共与私下的关系中的地位。福柯认为权力:必然是一股双向力,既有自上而下的也有自下而上的权力。且他们相互依存,互为基础。无论是以明星为代表的文化生产者将个人的文化因素置于公共文本中,还是大众以纯主观,去理性的文化方式解读公共文本,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彼此潜在的影响,并因此塑造出新的权力主客体。

1.权力主体在客体的认知中证实和塑造自己

根据福柯的观点,权力正是在对它的诽谤、抵抗、戏仿中证实了自身。在新媒体出现后,被大众集中质疑的主体大多是传统意义上的生产资源富有者。范冰冰个人标签式的名言“我经得住多大的诋毁,就能担得起多少赞美”亦符合这样的社会逻辑。人们疑惑她的成功,却往往忽视她的成功正是源于自己对她的注视。信息时代注意力的稀缺,这种质疑式的注视也具有巨大商业价值。范氏及其团队深谙其道,充分利用身体这一充满争议性的文化资源来获得更大的文化权力。身体及其快感一直是权力与规避、规训与解放相互斗争的场所。身体亦是社会层面被表述为个人层面最可靠的场所。事实上,私下文化因素一旦被公共化,它的独特性就被构建为离经叛道的。因此杨贵妃这一女性形象的公共再现不是对范冰冰本人或者历史人物的再现,而是干预群体的态度再现。他们对她非常规言行的围观,所表现出来的厌恶或支持证实了她的权力,也进一步塑造了她的公共“个性”。

2.从属群体在权力主体的展现中理解现实生活

文化资源相对贫乏的从属群体,在选择公共文本时自然地倾向于选择与以自身熟悉的思维方式去解析复杂世界,帮助他们理解现实生活的文化产品。标签式、简单化是能在广泛人群中生产观看快感的表达方式。范氏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影视形象,大多是靠着交换身体(无论是出于爱情还是野心)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这种简化的模式能帮助权力从属群体理解无形而隐晦的权力获取过程。“权力的获得必定是不正义的和肮脏的”——这种解读既表明他们的身份,也符合他们的利益。因此,这种女性形象并不只是范氏本人的公共形象也变成其他有相似属性——美貌而成功的女性的公共形象。大众倾向于认为明星是更高一层的社会阶层并以其为生活范本,是中国社会快速发展,而信仰缺失的一种怪象。更为成熟的社会虽然承认这些明星的商业价值和个人魅力,却往往不会将其视为社会行为准则的模范。文化生产者时常需要以特立独行的文化实践来博取更多的社会关注以获得更多的文化权力,这种循环往复的公共再现却传递了极端化成就商业价值的简单讯号,成为从属群体效仿的模本。

3.消解主流成为一种主流常态

权力的双向性意味着它的抵抗本身是权力的多元层面。消解的第一个层面出现在消解以代表传统和权威的价值观上,建国后长达30年的时间内,公共领域对私人领域极度挤压,形成了新时期私人领域出现后,对原有公共领域的主流价值系统的颠覆性态度。在本文涉及的案例中既表现为极度夸大个人价值的追星行为,也表现为对男性思维活动相背离的女性形象的历史重建。第二层面出现在消解文化资源的富有者身上,这也就出现了对范氏等人的围观、质疑、注释和私人解读上。对身体、性等个人文化因素的公共注视本身就是一种对传统公私界限划分的挑战。第三个层面是对在私媒中形成的意见领袖的消解。他们获得更多的关注(文化资源)后也成为大众的对立面。私人空间的过度膨胀导致无论消解行为本身是否理性和必要,只要敢于展现消解就能受到支持的乱象。一个以感性力量为主导的公共与私人领域,使得一个具有理性反思精神的女性公共形象的重构陷入失败。

结语

这一电影文本对女性形象的解放倾向无疑是明确的,然而“王朝的女人”这一片名的文字结构已流露出“女人”对“王朝”(男性权威)的从属关系。影片以挑战男性权威为出发点,却以获得男性权威的关注来证明自身价值作为结局,使得其女性形象的公共再现落入了一个悲剧性的循环之中。而在这一公共再现的过程中权力各方的博弈强化的是自身的权力符号。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范冰冰个人的关注度以及公共形象并没有在这部电影上映前后发生显著变化,而这部电影整体的票房和口碑却是失败的。

【注释】

①⑩理查德·约翰生.究竟什么是文化研究[A].罗钢,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21.

②唐宏峰. 迷影:网络影评的时代[J].电影新作.2015(3):30-36.

③黄剑,俞炎桑.文化生产场域中符号权力的形成——以文学艺术场域的分析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89(1):152-157.

④⑤周志强.私人媒介与大众文化的裂变与转型[J].文艺研究.2007(05):114,110.

⑥数据来源:中商情报网,《王朝的女人·杨贵妃》电影票房最新统计(截至8月13日)[EB/OL].

http://www.askci.com/ent/2015/08/13/75428uo27.shtml

⑦田静.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界限:从历史到现实[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25(7):77.

⑧张晓溪.公共领域的异化:哈贝马斯视域中的“公共性”危机[J].学术交流.2006(12):6-10.

⑨李红春.私人领域对当代审美文化的影响[J].文史哲.2006(03):83.

唐苗,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博士生。

猜你喜欢
范冰冰权力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范冰冰、李宇春、娜扎 斗艳2018戛纳,谁赢了?
范冰冰:你要真正强大,才有能力嫁给爱情
民营金融权力榜
范冰冰
领导权力的特性与影响
第一次坐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