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君飞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主要就是以“作文”或者“说文”为载体,以表达、交流为操作平台,以学生兴趣爱好为教学起点,以综合性、整体性为价值取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认知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应用。可以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通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
一、“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方法探索
(一)基本方法
基本模式指的就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为小学生学习营造很多的趣味情境。针对小学生而言,其正处在童年阶段,具有强烈的好奇心,非常活泼、好动。这样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设计一些趣味情境、游戏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进而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学习有关知识。通过情境、游戏的设计,可以增加小学生对事物的体验,并且乐于和其他同学分享,产生强烈的表达欲。然而目前,小学生对汉字的掌握程度还不够高时,无法利用汉字进行很好的表达。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小学生学会利用所学汉字进行表达,并且积极发言,在情境、游戏中充分表达自己。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完成教学内容,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采用先导模式进行方法交流
表达交流模式主要就是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是基本模式的一种延伸。在平时教学中,为了营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加学生的体验,教师一定要加强和学生的互动。这样不仅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还可以有效展开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运用此种模式展开教学的时候,主要包括两种方式:其一,循序渐进,在小学生体验每一次教学活动之后,让其进行互相交流,深入探讨,全面展开教学内容。其二,在小学生体验完所有教学活动之后,进行一次性的总结归纳,并且予以表述。此种方式可以加快课程进程,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积极意义。然而不管教师运用哪种方式,均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由空间,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实现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
(三)阅读中的“先导模式”拓展
阅读拓展模式主要是针对高年级学生而言,是基本模式的另一种延伸。要想有效运用此种模式,就要保证学生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课外阅读拓展,不断增加小学生的语言知识,拓展小学生的思维,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扮演着参与者、指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展开正确的学习。在完成这些环节之后,就可以进入范文阅读环节。让学生通过对范文的阅读,学习更多的知识,同时发现自身的不足,逐渐提高自身语文水平。通过阅读拓展模式的运用,可以有效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一)作文先导模式的生成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可以将其过程理解成学生语文能力自然形成的过程。是由内至外、由隐到显的生成过程,而不是知识传授及灌输的过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备课时,一定要将重点放在情境创设以及引导学生交流与表达方面,根据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生成思路展开教学活动,落实各教学环节,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交流与表达成了“生成”设计的关键机制。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依据不再只是教材,对活动、交流、体验等过程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尽管教师编写了很多“教材”,但是这些教材并不是传统意义的教材,而是课堂教学的辅助资料,也是一种教学资源。
(二)采用“先导模式”对学生教学思维的整合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拼音、识字、阅读、写作。此种分块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多的弊端,极大的影响了教学效果。实际上,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相辅相成,无法分割的。为此,提出了整合概念。其主要就是根据教学内容、过程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整合传统教学中的识字、阅读、写作,进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成果。其具体做法就是:在小学生入学之后,先集中攻克拼音关,之后让学生利用所学拼音展开自主学习。特别是在书面表达中,一定要实现自主应用,最后全面展开“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
(三)“先导模式”的探索与教学延伸
语文作为人类的主要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在传统教学中,误将工具性当成了对立统一矛盾体的主要内容,背离了语文本源;同时忽视了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的转化辨证关系,限制了语文教学的全面展开。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潜移的运用,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并且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创设一个畅所欲言的氛围,实现学生语文水平的全面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时,一定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让学生进行亲身体验,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增加新的知识内容,进而重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院桥镇中心小学 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