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师范学院 邹群海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育与健康教学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
南昌师范学院 邹群海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目前《体育与健康教学法》课程存在的弊端,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等教学改革。改革后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法》课程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与科学性。
体育教育专业 《体育与健康教学法》教学 内容与方法等改革
《体育与健康教学法》教学内容多而抽象、理论性强,学生在学习时普遍反映学习困难,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本文对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改革后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法》课程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与科学性。
1.研究对象:体育教育专业《体育与健康教学法》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向学生发放了课堂教学评价表和学习兴趣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84份,回收84份,有效问卷84 份,有效率为100%。
(2)实验法:以2012级体育教育本科一班为实验对象,进行18周教学实践。实验班学习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后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法,对照班采用传统讲授的方式学习。18周结束后,检验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教学能力等方面的效果。
1.《体育与健康教学法》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容多且抽象,学时短,学生不易掌握。体育与健康教学法教学内容多、理论性强,学生学起来普遍感到抽象、枯燥。教学时间由108个学时压缩为54个学时,教师要对全书内容进行详细深刻的讲解,在教学时间上很难实现。由于时间短且内容枯燥,学生往往不愿学,因此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2)课堂理论教学与教学实践脱节。体育与健康教学法的知识既可为运动训练服务,又可指导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常常忽视锻炼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把体育与健康教学法当成一般的理论学习课来讲。
2.《体育与健康教学法》教学内容改革
(1)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优化应突出以下特点: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删节、提炼、调整,精简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增加一些新的概念、理论以及本学科最新的科研成果。
(2)改进教学方法。首先,积极开展参与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其次,注意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次,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
(3)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教师在教学教程中应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让学生进行教案设计、课件制作,主讲课程,然后在班级中进行教学比赛。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1.教师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课堂教学评价分析。教师分别让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设计某个体育项目的教学教案,准备某个体育项目的理论课,制作成PPT课件,并主讲理论课和实践课。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最后评分。
学生课堂教学评价对比表
由上表可知,教师对实验班的课堂教学综合评价总分为86分,水平处于中。教师素质、教学目标评分为满分90分,达到了优,学生对教材处理、教学实施与教学效果评分概率为85%,还需要多实践。教师对对照班的课堂教学综合评价总分为75分,水平处于中等,教学目标、教材处理和素质评分概率仅为70%。可见,《体育与健康教学法》教学改革后,学生对体育与健康教学法的理论与实际运用能力有较大提高。
2.改革后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法》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对照班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教学法》后,反映教学内容多、理论性强,学起来普遍感到抽象、枯燥。实验班学生对优化后的教学内容学起来更加轻松。教学方法的改进也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自行设计教案、制作课件,主讲课程,学习能力有很大提高。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育与健康教学法》在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等教学改革后,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教学评价十分认可,学生学习兴趣有较大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法》课程在优化教学内容和改革教学环节等措施后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与科学性。
[1]刘昭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法教学改革尝试[J].体育科学究,2005.03
[2]雷城如.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教学模式的变革[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03
[3]张相学.学校课程管理主体观的反思[J].教育学术月刊,2008.09
(此文系江西省教育厅教改课题“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育与健康教学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成果之一)
ISSN2095-6711/Z01-2015-10-117